紫禁城的天空,在经历了接连数日的电闪雷鸣、血雨腥风之后,似乎终于透出了一丝惨淡的晴光。
浣碧送出的那封密信,成了压垮允礼的最后一根、也是最致命的一根稻草。铁证如山,甚至无需三司会审,皇帝在暴怒与心痛之下,直接下了定论。
果郡王府被查抄,允礼本人,被革去象征宗室身份的黄带子,从玉牒除名,削除宗籍。他没有被立刻处死,而是被投入了暗无天日的天牢最深处。
前朝经历了一番剧烈的地震。与果郡王过往甚密的官员,无论有无实质参与,此刻都噤若寒蝉,纷纷上表请罪,竭力撇清关系。皇帝借此机会,罢黜了一批,敲打了一批,又提拔了一批早已看好、或是皇后与苏棠暗中推荐的新人。权力的版图,在鲜血与恐惧中,被强行重新划分。
后宫之中,更是人人自危。永寿宫的查封如同一座冰冷的墓碑,昭示着曾经权倾后宫的熹贵妃时代的彻底终结。往日里与甄嬛交好、或是受过她恩惠的妃嫔、宫人,此刻都恨不能将自己缩成一团影子,生怕被那场风暴的余波扫到,落得个凄惨下场。连带着,徐玉茹也被彻底遗忘在了某个偏僻宫室,无人问津,生死由命。
景仁宫和承乾宫,则成了这场风暴中唯二的、屹立不倒,甚至更显威仪的所在。
皇后宜修坐在景仁宫正殿,听着内务府总管战战兢兢地汇报着对永寿宫资产的清算,以及对各宫人员重新调配的草案,唇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满意的弧度。多年的心腹大患终于被彻底铲除,连根拔起,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意。虽然祺妃苏棠在此事中展现出的心机与手段,让她心底深处也存了一丝忌惮,但眼下,她们依旧是牢不可破的盟友。毕竟,共同的敌人已经倒下,而新的格局,需要她们共同维系。
“就按这个章程去办吧。”皇后淡淡开口,打断了总管的禀报,“如今宫里经历大变,一切以安稳为重。各宫用度、人员,都需仔细斟酌,莫要再生出什么事端。”
“嗻,奴才明白。”总管太监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下。
皇后端起手边的温茶,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望向承乾宫的方向。她知道,苏棠此刻,想必也在做着类似的盘算,以及……为更长远的未来布局。
承乾宫内,确实一片沉静。苏棠没有像皇后那样急于处理宫务,她只是坐在书案后,手中拿着四阿哥弘历近日写的几篇策论,看得仔细。
弘历的字迹愈发沉稳有力,论述也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虽然尚显稚嫩,但那份不同于其他皇子的专注与早慧,已然显露。苏棠的手指拂过纸面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句被朱笔圈点的批注,眼中流露出些许真实的温和。
“弘历近日进益不小。”她放下策论,对一旁侍立的景泰道,“告诉上书房的师傅,四阿哥的功课需得更严格些,尤其是史鉴与治国策论,不得松懈。”
“是,娘娘。”景泰应下,又低声道,“娘娘,安嫔和沈贵人那边都递了话过来,感念娘娘此次……主持公道。”
苏棠微微颔首。安陵容和沈眉庄经过此事,算是彻底绑在了她的船上,她们背后的家族势力,以及她们自身在宫中的位置,都将成为她,或者说,成为弘历未来的助力。
她走到窗边,庭院中的花草经历了风雨,有些凋零,但根基尚在,待来年春日,自然会重新焕发生机。就像这紫禁城,旧的势力已被连根拔起,血腥的清洗终将过去,权力的废墟之上,新的秩序和格局,正在悄然建立。
她如今协理六宫,权柄在手;皇后与她同盟稳固;最大的政敌甄嬛和果郡王已构不成威胁;弘历聪慧,日渐得皇帝看重;前朝后宫,都有了自己布下的棋子和盟友……
这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她最初设定的目标稳步推进。
然而,苏棠心中并无太多志得意满。她深知,这宫廷从来不会真正平静。旧的敌人倒下了,或许就会有新的对手出现。皇帝经此打击,性情恐怕会更加多疑难测。而皇后……在共同的外患消除之后,她们之间那微妙的平衡,又能维持多久?
还有那个被圈禁在寿康宫偏殿、身份尴尬的六阿哥弘曕,他就像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隐患……
路还很长。
苏棠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眼神重新变得沉静而深邃。她转身,走向书案,那里还堆着不少需要她批阅的宫务册子。
“告诉小厨房,晚膳准备得清淡些。”她淡淡吩咐道。
浣碧送出的那封密信,成了压垮允礼的最后一根、也是最致命的一根稻草。铁证如山,甚至无需三司会审,皇帝在暴怒与心痛之下,直接下了定论。
果郡王府被查抄,允礼本人,被革去象征宗室身份的黄带子,从玉牒除名,削除宗籍。他没有被立刻处死,而是被投入了暗无天日的天牢最深处。
前朝经历了一番剧烈的地震。与果郡王过往甚密的官员,无论有无实质参与,此刻都噤若寒蝉,纷纷上表请罪,竭力撇清关系。皇帝借此机会,罢黜了一批,敲打了一批,又提拔了一批早已看好、或是皇后与苏棠暗中推荐的新人。权力的版图,在鲜血与恐惧中,被强行重新划分。
后宫之中,更是人人自危。永寿宫的查封如同一座冰冷的墓碑,昭示着曾经权倾后宫的熹贵妃时代的彻底终结。往日里与甄嬛交好、或是受过她恩惠的妃嫔、宫人,此刻都恨不能将自己缩成一团影子,生怕被那场风暴的余波扫到,落得个凄惨下场。连带着,徐玉茹也被彻底遗忘在了某个偏僻宫室,无人问津,生死由命。
景仁宫和承乾宫,则成了这场风暴中唯二的、屹立不倒,甚至更显威仪的所在。
皇后宜修坐在景仁宫正殿,听着内务府总管战战兢兢地汇报着对永寿宫资产的清算,以及对各宫人员重新调配的草案,唇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满意的弧度。多年的心腹大患终于被彻底铲除,连根拔起,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意。虽然祺妃苏棠在此事中展现出的心机与手段,让她心底深处也存了一丝忌惮,但眼下,她们依旧是牢不可破的盟友。毕竟,共同的敌人已经倒下,而新的格局,需要她们共同维系。
“就按这个章程去办吧。”皇后淡淡开口,打断了总管的禀报,“如今宫里经历大变,一切以安稳为重。各宫用度、人员,都需仔细斟酌,莫要再生出什么事端。”
“嗻,奴才明白。”总管太监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下。
皇后端起手边的温茶,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望向承乾宫的方向。她知道,苏棠此刻,想必也在做着类似的盘算,以及……为更长远的未来布局。
承乾宫内,确实一片沉静。苏棠没有像皇后那样急于处理宫务,她只是坐在书案后,手中拿着四阿哥弘历近日写的几篇策论,看得仔细。
弘历的字迹愈发沉稳有力,论述也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虽然尚显稚嫩,但那份不同于其他皇子的专注与早慧,已然显露。苏棠的手指拂过纸面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句被朱笔圈点的批注,眼中流露出些许真实的温和。
“弘历近日进益不小。”她放下策论,对一旁侍立的景泰道,“告诉上书房的师傅,四阿哥的功课需得更严格些,尤其是史鉴与治国策论,不得松懈。”
“是,娘娘。”景泰应下,又低声道,“娘娘,安嫔和沈贵人那边都递了话过来,感念娘娘此次……主持公道。”
苏棠微微颔首。安陵容和沈眉庄经过此事,算是彻底绑在了她的船上,她们背后的家族势力,以及她们自身在宫中的位置,都将成为她,或者说,成为弘历未来的助力。
她走到窗边,庭院中的花草经历了风雨,有些凋零,但根基尚在,待来年春日,自然会重新焕发生机。就像这紫禁城,旧的势力已被连根拔起,血腥的清洗终将过去,权力的废墟之上,新的秩序和格局,正在悄然建立。
她如今协理六宫,权柄在手;皇后与她同盟稳固;最大的政敌甄嬛和果郡王已构不成威胁;弘历聪慧,日渐得皇帝看重;前朝后宫,都有了自己布下的棋子和盟友……
这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她最初设定的目标稳步推进。
然而,苏棠心中并无太多志得意满。她深知,这宫廷从来不会真正平静。旧的敌人倒下了,或许就会有新的对手出现。皇帝经此打击,性情恐怕会更加多疑难测。而皇后……在共同的外患消除之后,她们之间那微妙的平衡,又能维持多久?
还有那个被圈禁在寿康宫偏殿、身份尴尬的六阿哥弘曕,他就像一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隐患……
路还很长。
苏棠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眼神重新变得沉静而深邃。她转身,走向书案,那里还堆着不少需要她批阅的宫务册子。
“告诉小厨房,晚膳准备得清淡些。”她淡淡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