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无菌室里的尸骸一-《林一探案集:第一季》

  法租界中央巡捕房深处,一间被临时征用、改造为最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的实验室,此刻如同与世隔绝的孤岛。

  厚重的铅门紧闭,隔绝了外界所有声响。

  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石炭酸、福尔马林和乙醚混合的刺鼻气味,

  冰冷、干燥,带着一种死亡特有的、令人心悸的沉寂。

  惨白的无影灯从天花板垂落,将中央那张巨大的不锈钢解剖台照得纤毫毕现,如同祭坛。

  这里是生与死的最后法庭,是沉默尸骸发出最终控诉的场所。

  解剖台上,覆盖着雪白消毒布的轮廓下,是五具小小的、冰冷的躯体。

  他们被巡捕房以“疑似恶性传染病尸体需紧急病理检验”为由,

  凭借林一与法租界工部局卫生处的特殊授权,

  从教会公墓的临时停尸间强行起出,运抵此处。

  他们是圣婴济慈堂一周内离奇死亡的婴儿——小花、豆豆、妞妞、小宝、小石头。

  最小的不过三个月,最大的也只有十个月。

  此刻,他们安静地躺在冰冷的金属台面上,

  小小的身躯裹在粗糙的裹尸布里,皮肤呈现出一种毫无生气的青灰色,

  口唇和指甲床残留着紫绀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临终前的痛苦。

  林一站在解剖台前,如同即将进行一场神圣而残酷仪式的祭司。

  他已换上全套特制的、浆洗得雪白、带着浓重消毒水气味的加厚棉质手术衣袍,

  脸上戴着严密的防喷溅面罩和护目镜,双手套着三层乳胶手套。

  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在面罩后显得更加深邃、冷静,

  如同冻结的湖面,不带一丝波澜,只有对真相近乎偏执的专注。

  韩笑站在实验室厚重的铅玻璃观察窗外,双手插在卡其色风衣口袋里,

  浅褐色的眼眸透过玻璃,紧紧锁定着解剖台上的景象,眉头紧锁,嘴角紧抿,

  脸上惯常的玩世不恭早已被一种沉重的肃杀所取代。

  解剖开始了。手术刀锋利的寒光在无影灯下划出冰冷的弧线。

  林一的动作稳定、精准、高效,带着一种超越情感的、纯粹的科学理性。

  他如同最精密的仪器,逐项进行着系统性的排查。

  1. 体表检查: 皮肤无任何外伤、瘀斑、针孔或注射痕迹。

  口鼻无泡沫或异物堵塞。指甲缝无异常残留物。

  初步排除暴力致死或外部投毒(如注射)。

  2. 颅脑解剖: 颅骨无骨折,硬脑膜下无出血,脑组织无挫伤、水肿或血管畸形。

  排除头部外伤、颅内出血或脑炎。

  3. 胸腔解剖: 心包腔无积液,心脏大小形态正常,心肌无梗死灶,瓣膜无异常。

  气管、支气管通畅,无堵塞物,粘膜轻度充血。

  肺脏表面及切面呈轻度水肿、散在点状出血(非特异性改变),

  肺泡腔内无大量泡沫液(排除典型溺亡)。

  排除心源性猝死、窒息(如捂死、勒死)。

  4. 腹腔解剖: 胃肠粘膜呈广泛性充血、水肿,部分区域可见点状出血及浅表糜烂。

  胃内容物残留少量乳白色糊状物(代乳品),

  无明显异味。肝、脾、肾等实质器官表面及切面未见明显异常肿块或坏死灶,

  但色泽略显暗沉。排除急性腹膜炎、脏器破裂、中毒性肝坏死等。

  5. 毒物筛查(初步):

  ? 马什试砷法: 取胃内容物及肝组织样本,置于特制玻璃反应器中,加入锌粒和稀硫酸。

  无砷镜(灰黑色金属砷膜)生成,排除砷化物中毒。

  ? 显微结晶分析: 取胃内容物涂片,滴加特定试剂(如硫氰酸钾、二苯胺等),显微镜下观察结晶形态。

  未检出典型氰化物、士的宁、有机磷农药等毒物特征结晶。

  ? 快速生化检测: 血液样本进行高铁血红蛋白检测(阴性,排除亚硝酸盐中毒)、

  胆碱酯酶活性测定(正常,排除有机磷中毒)等,结果均为阴性!

  “非暴力致死。非典型传染病(无特征性病理改变)。排除常见急性外源性毒物中毒。”

  林一的声音透过面罩,低沉而清晰地传到观察窗外的韩笑耳中。

  他放下手术刀,目光落在那些呈现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胃肠组织切片上。

  “主要病理改变集中于消化系统:急性胃肠炎伴粘膜损伤。

  指向摄入性刺激或代谢紊乱。”

  韩笑隔着玻璃,拳头猛地攥紧!

  不是传染病,不是常见毒药!那是什么?!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些小小的、被打开的腹腔,

  胃壁上那些刺眼的充血和糜烂点,像无声的控诉。

  解剖结果将矛头精准指向了摄入物——圣婴济慈堂统一配方的代乳品!

  林一立刻将调查重心转向配乳成分。

  他离开解剖台,在严格消毒后,进入隔壁的毒化分析室。

  工作台上,摆放着从济慈堂现场紧急封存带回的关键物证:

  1. A组: 声称“安全”的、正在使用的进口奶粉罐(“荷兰乳牛”牌),

  及营养添加剂原包装(标注为“婴幼儿专用复合维生素矿物质粉”,瑞士产)。

  2. b组: 从配奶间操作台残留污渍中刮取的微量乳品干涸物。

  3. c组: 死亡婴儿最后使用的奶瓶及奶嘴残留物(虽经清洗,但林一坚持带回)。

  4. d组: 济慈堂提供的、声称与死亡婴儿同批次配制的“备用”代乳品成品(密封保存,未使用)。

  5. E组: 从健康婴儿(未发病)处取得的当前喂食的代乳品样本。

  林一如同面对最精密的密码锁,开始了层层剥离。

  1. 基础成分比对: 首先对A组(原料)进行感官和基础理化检测,

  (溶解度、ph值、比重等),与产品说明一致,无明显异常。

  d组(死亡批次成品)与E组(健康批次成品)外观、气味、粘度等感官指标几乎无差异。

  2. 精密毒物筛查(升级):

  ? 重金属检测(原子发射光谱法 - 简易版):

  对奶粉、添加剂、成品样本进行灰化处理,利用电弧激发特征光谱。

  未检出超标铅、汞、砷、镉等常见有毒重金属。

  ? 生物碱检测: 使用特殊溶剂提取,结合薄层色谱法(tLc)分离,与标准生物碱斑点比对。

  未检出乌头碱、马钱子碱等剧毒生物碱。

  ? 有机溶剂残留检测: 气相扩散法。未检出氯仿、苯等常见有机溶剂。

  ? 细菌毒素检测(初步): 样本接种培养基,培养观察。

  无致病菌(如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及毒素产生迹象。

  ? 反复筛查! 林一几乎动用了当时毒化实验室所有尖端手段

  (包括改良的格利斯试剂测亚硝酸盐、普鲁士蓝反应测氰化物等),

  所有针对已知常见、非常见毒物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所有外源性毒物检测阴性。”

  林一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响起,带着一丝冰冷的困惑。

  这结果既在预料之中(凶手不会用易检出的毒药),又令人极度不安。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难道真是无法解释的“先天疾病”集体爆发?这绝不可能!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再次聚焦在那些病理切片上——消化系统损伤!

  问题一定在摄入物本身!他转换思路:不是外来的毒,而是配方内部的“陷阱”!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