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迈向国际-《规则道书》

  子时?文创备货,标准护航

  西安分中心的竹编工坊灯火通明,阿竹正带着工匠们赶制发往全国文旅店的竹编皮影灯。工坊里堆着武汉枢纽刚送达的楠竹原料,每根竹料旁都贴着标样草叶片,露水在草叶上凝成水珠,证明纤维密度与粗细完全符合 “0.5 藤丝” 标准。“这批货要发往 50 家门店,每一盏灯都得按博览会展示的样品标准来,” 阿竹拿着验艺草,逐一检查灯架的编织密度,“草叶泛绿才算合格,绝不能砸了六艺的招牌。”

  林羽协助核对订单清单:北京门店要 200 盏传统款皮影灯,上海门店需 150 盏带 AR 功能的升级款,广州门店额外加订 50 盏竹编广绣联名款(与广州分中心合作)。“升级款的 AR 芯片要提前测试,确保扫描后能正常播放皮影制作视频,” 林羽提醒负责组装的工匠,“昨天有两盏芯片卡顿,已经联系苏州分中心重新补发了。”

  凌晨三点,首批 100 盏传统款皮影灯完成装箱,箱内垫着竹草织的软布,箱外贴有 “六艺非遗认证” 标签,标注 “西安分中心出品,符合六艺竹编标准”。阿竹望着堆成小山的箱子,突然想起博览会时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