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鸣回阳井县县城有重要的事情。
自从下岗后,自己就去了同城。一去三年。
这三年,手机号都换了,和自己的朋友,工友都断绝了来往。这回自己要结婚了,邀请大家参加自己的婚礼。要是磷肥厂不破产。那好说,就在磷肥厂大门口贴上一张喜讯。厂里人知道就都会去的,马汉升结婚厂里就去了三百多人。自己在厂里比马汉升声望大,去的人肯定少不了。可是现在下岗了,好多年没有联系了。很多人的联系电话没有了,就算没有那么多人,至少自己上过礼的人需要告一声。来不来的无所谓,就算断了联系,也不能让他们得了便宜卖乖,挑理挑理到自己这一边。
一回到阳井县城。郝天鸣最先联系的就是和他一起在磷肥厂原料岗位干活的那个三——公孙明,马汉升,王朝东。
在磷肥厂干了这么多年,这三位是和自己关系最铁的了。
郝天鸣给公孙明打电话。
公孙明是唯一没有换手机号的人。
公孙明一看陌生电话没有接,直接挂了。
郝天鸣再打,公孙明还是没有接。
郝天鸣第三次打的时候,公孙明接了。
公孙明接电话就说:“你是谁呀!你打错了。”
“你小子,几天不打,胆子大了,敢挂我的电话。”
郝天鸣轻轻的这么一说,公孙明在那边听出是郝天鸣的声音。公孙明立马口气都变得和蔼可亲了。在磷肥厂郝天鸣是一个瞪眼就打人的主,虽然没有打过公孙明,但是公孙明也害怕。
“是郝哥啊!我还当是谁呢?郝哥,你有什么事情?”
“你小子,没有事情就不能给你小子打电话了。我回阳井县城了,你小子在哪里?我去找你?”
“我在文化宫门口看台球桌。你过来吧!”
“你能不能联系到马汉升和王朝东。你要是能联系到他们咱们就联系他们哥俩出来,咱们找个地方,我请你们喝点。”
“有这好事情?”公孙明笑声在电话那头都能听到。“好吧!郝哥,你过来吧!我这就联系他俩。”
挂了电话。
郝天鸣就开车朝文化宫而去。
文化宫可以说是阳井县的地标志性建筑。文化宫前面有一个广场,这个广场不大。不过摆着二十几张台球桌。是年轻小后生们室外娱乐场所。当然也是经常打架斗殴的地方。在这里摆台球桌,没有些背景还真的镇不住。
二十四张台球桌有三个小老板包着。东边地理位置最好的那八张台球桌是阳井县的大混混朗三牛的父亲承包的。中间那八张桌子是段海明承包的,段海明是劳改释放人员。年轻时候在江湖上也是有地位的。西边的这八张台球桌的老板就是公孙明。要论江湖地位,公孙明是最差的。所以公孙明的位置也最差。
由于天气冷,公孙明戴着个狗皮帽子,蜷缩着双手,和《林海雪原》中的小炉匠一样,坐在一旁的一个角落里。在场子里忙活着的还有一个长得胖胖的,圆脸,白白净净。也戴着一顶狗皮帽子的年轻人。这个人是公孙明的傻侄儿。说傻其实也不算太傻,是一个二傻子。他戴着墨镜,叼着烟,一副很牛逼的样子。平时没有事情就帮着叔叔看看场子,帮忙摆摆台球,收收钱什么的。
郝天鸣下车后,公孙明便站起来招呼。几年不见,郝天鸣阔气了。开着一辆二十多万的汽车。身上的西装,漂亮的高级领带,衣着光鲜,妥妥暴发户。当然郝天鸣平时不怎么讲究穿的,今天是想去见丈母娘,不过霍建晓不让他见。
一见面,郝天鸣就问:“王朝东,马汉升呢?”
公孙明一笑,说:“我给他们打电话了。马汉升一会就到。王朝东——下岗后没有干的,自己弄一辆破二手车开黑出租呢?我刚才给他打电话,他说他现在接了一个活,正挣钱呢?他说咱们到地方坐下告诉他地址。他马上就到。郝哥,过来坐坐。”
在这个角落里,有别人不要的旧沙发,前面还生着一个铁炉子。郝天鸣坐下和公孙明又聊了几句。
等了一会,马汉升就屁颠屁颠的来了。公孙明是一个瘦小精悍的人。马汉升却是一个长得魁梧,膀大腰圆的主。一张大圆脸,见了郝天鸣一脸的憨笑。他咧着嘴笑着说:“郝哥,好几年了,联系不到你,我还以为你失踪了呢?”
郝天鸣一笑说:“你小子,就不盼我好。”
公孙明说:“哎!咱哥几个,别废话了,咱们到哪里去吃点?”
郝天鸣说:“就附近吧!附近像样点的饭店。”
公孙明建议说:“那边农行拐弯处的大喜居酒楼就挺好的。咱们就那里吃吧!”
马汉升也说:“是啊!就那里吧!那里我吃过两回,饭菜做的不错。”
确定了目标,这三个人就往对面去走。
临走时候公孙明还招呼侄儿说:“小盼,你好好给叔叔看着点,一会叔回来给你带条鸡腿,带盘炒饼。”
那个傻小子笑着说:“叔,好吧!”
这三个人往前走。
其实农业银行和文化宫都在一条大街上。不过文化宫在这一侧,农业银行在对面一侧。两处地方直线距离不超百米。农业银行一侧的大喜居酒店,是农业银行以前搞三产。在农业银行大院一侧的这条小巷里修了一些房子当底商。后来银行自己干不行,就租给了别人干。
自从下岗后,自己就去了同城。一去三年。
这三年,手机号都换了,和自己的朋友,工友都断绝了来往。这回自己要结婚了,邀请大家参加自己的婚礼。要是磷肥厂不破产。那好说,就在磷肥厂大门口贴上一张喜讯。厂里人知道就都会去的,马汉升结婚厂里就去了三百多人。自己在厂里比马汉升声望大,去的人肯定少不了。可是现在下岗了,好多年没有联系了。很多人的联系电话没有了,就算没有那么多人,至少自己上过礼的人需要告一声。来不来的无所谓,就算断了联系,也不能让他们得了便宜卖乖,挑理挑理到自己这一边。
一回到阳井县城。郝天鸣最先联系的就是和他一起在磷肥厂原料岗位干活的那个三——公孙明,马汉升,王朝东。
在磷肥厂干了这么多年,这三位是和自己关系最铁的了。
郝天鸣给公孙明打电话。
公孙明是唯一没有换手机号的人。
公孙明一看陌生电话没有接,直接挂了。
郝天鸣再打,公孙明还是没有接。
郝天鸣第三次打的时候,公孙明接了。
公孙明接电话就说:“你是谁呀!你打错了。”
“你小子,几天不打,胆子大了,敢挂我的电话。”
郝天鸣轻轻的这么一说,公孙明在那边听出是郝天鸣的声音。公孙明立马口气都变得和蔼可亲了。在磷肥厂郝天鸣是一个瞪眼就打人的主,虽然没有打过公孙明,但是公孙明也害怕。
“是郝哥啊!我还当是谁呢?郝哥,你有什么事情?”
“你小子,没有事情就不能给你小子打电话了。我回阳井县城了,你小子在哪里?我去找你?”
“我在文化宫门口看台球桌。你过来吧!”
“你能不能联系到马汉升和王朝东。你要是能联系到他们咱们就联系他们哥俩出来,咱们找个地方,我请你们喝点。”
“有这好事情?”公孙明笑声在电话那头都能听到。“好吧!郝哥,你过来吧!我这就联系他俩。”
挂了电话。
郝天鸣就开车朝文化宫而去。
文化宫可以说是阳井县的地标志性建筑。文化宫前面有一个广场,这个广场不大。不过摆着二十几张台球桌。是年轻小后生们室外娱乐场所。当然也是经常打架斗殴的地方。在这里摆台球桌,没有些背景还真的镇不住。
二十四张台球桌有三个小老板包着。东边地理位置最好的那八张台球桌是阳井县的大混混朗三牛的父亲承包的。中间那八张桌子是段海明承包的,段海明是劳改释放人员。年轻时候在江湖上也是有地位的。西边的这八张台球桌的老板就是公孙明。要论江湖地位,公孙明是最差的。所以公孙明的位置也最差。
由于天气冷,公孙明戴着个狗皮帽子,蜷缩着双手,和《林海雪原》中的小炉匠一样,坐在一旁的一个角落里。在场子里忙活着的还有一个长得胖胖的,圆脸,白白净净。也戴着一顶狗皮帽子的年轻人。这个人是公孙明的傻侄儿。说傻其实也不算太傻,是一个二傻子。他戴着墨镜,叼着烟,一副很牛逼的样子。平时没有事情就帮着叔叔看看场子,帮忙摆摆台球,收收钱什么的。
郝天鸣下车后,公孙明便站起来招呼。几年不见,郝天鸣阔气了。开着一辆二十多万的汽车。身上的西装,漂亮的高级领带,衣着光鲜,妥妥暴发户。当然郝天鸣平时不怎么讲究穿的,今天是想去见丈母娘,不过霍建晓不让他见。
一见面,郝天鸣就问:“王朝东,马汉升呢?”
公孙明一笑,说:“我给他们打电话了。马汉升一会就到。王朝东——下岗后没有干的,自己弄一辆破二手车开黑出租呢?我刚才给他打电话,他说他现在接了一个活,正挣钱呢?他说咱们到地方坐下告诉他地址。他马上就到。郝哥,过来坐坐。”
在这个角落里,有别人不要的旧沙发,前面还生着一个铁炉子。郝天鸣坐下和公孙明又聊了几句。
等了一会,马汉升就屁颠屁颠的来了。公孙明是一个瘦小精悍的人。马汉升却是一个长得魁梧,膀大腰圆的主。一张大圆脸,见了郝天鸣一脸的憨笑。他咧着嘴笑着说:“郝哥,好几年了,联系不到你,我还以为你失踪了呢?”
郝天鸣一笑说:“你小子,就不盼我好。”
公孙明说:“哎!咱哥几个,别废话了,咱们到哪里去吃点?”
郝天鸣说:“就附近吧!附近像样点的饭店。”
公孙明建议说:“那边农行拐弯处的大喜居酒楼就挺好的。咱们就那里吃吧!”
马汉升也说:“是啊!就那里吧!那里我吃过两回,饭菜做的不错。”
确定了目标,这三个人就往对面去走。
临走时候公孙明还招呼侄儿说:“小盼,你好好给叔叔看着点,一会叔回来给你带条鸡腿,带盘炒饼。”
那个傻小子笑着说:“叔,好吧!”
这三个人往前走。
其实农业银行和文化宫都在一条大街上。不过文化宫在这一侧,农业银行在对面一侧。两处地方直线距离不超百米。农业银行一侧的大喜居酒店,是农业银行以前搞三产。在农业银行大院一侧的这条小巷里修了一些房子当底商。后来银行自己干不行,就租给了别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