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别邸晚宴的喧嚣与暗流,被飞驰的汽车甩在身后,但那张写着“需‘原版’对照”的纸条,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灼烫着黛的神经。敌人对《牡丹亭》的追查已经具体化、迫切化,这意味着钱阿四的处境几乎可以断定是凶多吉少。而那个传递纸条的侍者“松本”,他为何要冒险帮助自己?他那双隐藏在谦卑表情下的眼睛,在递出纸条的瞬间,曾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是同情?是算计?还是某种更深的、无法言说的目的?
回到纺织厂仓库夹层,徐文祖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高烧不退,偶尔的清醒也是意识模糊。药品,尤其是盘尼西林,成了比情报更迫切的生存需求。鲁明发那边关于药品的线索迟迟没有进展,似乎76号内部对药品的控制也异常严格。
就在黛几乎要考虑再次冒险接触黑市时,陈师傅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不是关于药,而是关于人。
“那个侍者,‘松本’,”陈师傅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他通过我们在虹口的一个极其隐秘的、几乎不启用的死信箱,传递了消息。” 他递给黛一张小纸条,上面是打印的、毫无特征的日文:“明晚十时,闸北,‘荒川废旧印刷厂’。独自前来。带‘信鸽’近况。交换条件:药品。”
这个“松本”不仅知道晚宴上纸条已成功传递,还知道“信鸽”的代号,甚至知道他们急需药品!他显然不是普通的侍者,其背后必然有一个情报网络在支撑。他是什么人?日本反战人士?某个与“樱机关”有隙的派系成员?还是……一个更精密的、以提供帮助为诱饵的陷阱?
“荒川印刷厂”位于闸北边缘,是战火摧残后的一片废墟,地形复杂,易于设伏,也便于逃脱。要求“独自前来”并带上徐文祖的近况,意图明显——既要确认“信鸽”是否真的在他们手中(或许敌人内部对此仍有疑虑),也要评估其价值。药品作为交换条件,合情合理,极具诱惑力。
“这是个险局。”陈师傅眉头紧锁,“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圈套。”
黛凝视着纸条,脑中飞速权衡。不去,意味着放弃可能是唯一稳定的药品来源,徐文祖危在旦夕;去,则可能自投罗网。但对方既然能精准找到那个隐秘的死信箱,说明其能量不小,若真是盟友,价值巨大。
“我去。”黛最终下定决心,“但需要外围策应。你带人在印刷厂外围警戒,若有异常,不必管我,立刻撤离,并启动紧急预案。”
《孙子兵法》云:“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她要亲自去“形”一下这个“松本”,看看他到底是人是鬼。
次日晚九点五十分,黛独自一人抵达了荒川印刷厂的废墟。月光惨白,照在断壁残垣和废弃的印刷机器上,投下幢幢鬼影。空气中弥漫着纸张霉烂和金属锈蚀的气息。她选择了一个相对开阔、背靠半塌墙壁的位置,静静等待。
十点整,一个穿着深色工装、戴着鸭舌帽的身影从一堆废弃的纸卷后走了出来,正是“松本”。他手中提着一个不大的医疗箱。
“科赫女士,或者…我该如何称呼您?”松本开口,是流利的中文,带着一点难以分辨地域的口音。他摘下了鸭舌帽,露出一张年轻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的脸。
“称呼不重要。”黛没有放松警惕,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他周围,“药呢?”
松本将医疗箱放在地上,轻轻推了过来。“盘尼西林,两瓶,还有注射器和消毒用品。足够应急。”
黛没有立刻去拿:“‘信鸽’还活着,但情况不好。这就是近况。”
松本点了点头,似乎并不意外。“活着就好。他的价值,远超你们的想象,也远超…‘樱机关’那帮蠢货的认知。”
“你到底是什么人?”黛直接发问,“为什么帮我们?”
“我是什么人不重要。”松本避而不答,反问道,“重要的是,你们是否已经找到了那本《牡丹亭》?”
黛心中冷笑,果然是为了这个。“没有。而且,我们的一个朋友,因为寻找这本书,失踪了。”
松本脸上掠过一丝极细微的波动,像是惋惜,又像是别的什么。“很遗憾。但那本书必须找到,而且必须由你们找到。我们不能直接介入。”
“我们?你们?”黛抓住关键词,“你们是谁?‘樱机关’的对头?还是……”
松本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最终说道:“有些人,即便身处黑暗,也不愿看见故纸堆里的魂魄被惊扰,不愿看见文明的密码被用于纯粹的掠夺和毁灭。” 他的话带着一种文人式的迂回,却暗藏锋芒。“我们对‘鸫鸟’计划的细节不感兴趣,但对保护某些…不该被武器化的东西,有兴趣。”
1. 日本内部反战或文化保护势力:可能来自某个重视文化传承的贵族或学术圈子,对军部的激进做法不满。
2. 第三方情报机构:例如苏联或美国,意图利用这场混乱获取利益或制衡日本。
3. 与霍夫曼类似的“良心发现者”:可能是某个被卷入的学者或技术人员,心怀愧疚。
4. “樱机关”自导自演的苦肉计:用以确认“信鸽”状态并追查《牡丹亭》下落的骗局。
他的话语提到了“故纸堆里的魂魄”、“文明的密码”,这与徐文祖所珍视的、源于文化根脉的信仰隐隐契合。这增加了他是某种文化保护势力的可能性。
“霍夫曼,”黛突然发问,紧紧盯着他的眼睛,“他的死,你们知情吗?”
松本的瞳孔微微收缩,闪过一丝痛楚,随即被掩饰下去。“……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他的方式…太直接了。我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朋友。” 这句话不像作伪。
“药,我收下了。”黛决定不再纠缠于他的身份,当务之急是救徐文祖,“作为回报,我可以告诉你,敌人也在找那本书,而且很急。如果我们找不到,你们的目的也会落空。”
“我知道。”松本点了点头,“我们会尽力为你们争取时间,扰乱他们的搜索。但最终,书必须由你们找到并破译。那是…‘信鸽’留下的,只有你们才能完全理解的迷宫。” 他顿了顿,补充道,“小心76号一个新调来的行动小组,负责人叫影佐,手段狠辣,不按常理出牌。他们似乎对金融线索特别感兴趣。”
说完,他重新戴上鸭舌帽,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入了废墟的阴影中,消失不见。
黛提起医疗箱,入手沉甸甸的。她没有立刻离开,又在原地警戒了十分钟,确认没有埋伏后,才迅速撤离。
回到仓库,她立刻检查了药品。确实是真正的盘尼西林,生产批号清晰。她立刻给徐文祖进行了注射。能否起效,需要时间验证。
这个“松本”,如同一个迷雾中的身影,带来了救命的药品和宝贵的警告,却也将更深的谜团摆在了黛的面前。是盟友?是敌人?还是介于两者之间、怀着各自目的的第三方?《论语》有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要看清一个人,要看他的动机、他的方法、他的心安于何处。对于松本,她还看得不够清楚。
但无论如何,徐文祖得到了一线生机。而“影佐”这个名字和其对金融线索的兴趣,让她意识到,从徐文祖身上找到的那张金融网络图,其风暴眼正在悄然形成。她看着在药物作用下似乎呼吸略微平稳了一些的徐文祖,又看了看那片《牡丹亭》残页和记录着金融密码的纸条。三线交织,危机四伏,而这个突然出现的、身份不明的“松本”,让这本就复杂的棋局,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回到纺织厂仓库夹层,徐文祖的状况依旧不容乐观,高烧不退,偶尔的清醒也是意识模糊。药品,尤其是盘尼西林,成了比情报更迫切的生存需求。鲁明发那边关于药品的线索迟迟没有进展,似乎76号内部对药品的控制也异常严格。
就在黛几乎要考虑再次冒险接触黑市时,陈师傅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不是关于药,而是关于人。
“那个侍者,‘松本’,”陈师傅的声音带着一丝困惑,“他通过我们在虹口的一个极其隐秘的、几乎不启用的死信箱,传递了消息。” 他递给黛一张小纸条,上面是打印的、毫无特征的日文:“明晚十时,闸北,‘荒川废旧印刷厂’。独自前来。带‘信鸽’近况。交换条件:药品。”
这个“松本”不仅知道晚宴上纸条已成功传递,还知道“信鸽”的代号,甚至知道他们急需药品!他显然不是普通的侍者,其背后必然有一个情报网络在支撑。他是什么人?日本反战人士?某个与“樱机关”有隙的派系成员?还是……一个更精密的、以提供帮助为诱饵的陷阱?
“荒川印刷厂”位于闸北边缘,是战火摧残后的一片废墟,地形复杂,易于设伏,也便于逃脱。要求“独自前来”并带上徐文祖的近况,意图明显——既要确认“信鸽”是否真的在他们手中(或许敌人内部对此仍有疑虑),也要评估其价值。药品作为交换条件,合情合理,极具诱惑力。
“这是个险局。”陈师傅眉头紧锁,“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圈套。”
黛凝视着纸条,脑中飞速权衡。不去,意味着放弃可能是唯一稳定的药品来源,徐文祖危在旦夕;去,则可能自投罗网。但对方既然能精准找到那个隐秘的死信箱,说明其能量不小,若真是盟友,价值巨大。
“我去。”黛最终下定决心,“但需要外围策应。你带人在印刷厂外围警戒,若有异常,不必管我,立刻撤离,并启动紧急预案。”
《孙子兵法》云:“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她要亲自去“形”一下这个“松本”,看看他到底是人是鬼。
次日晚九点五十分,黛独自一人抵达了荒川印刷厂的废墟。月光惨白,照在断壁残垣和废弃的印刷机器上,投下幢幢鬼影。空气中弥漫着纸张霉烂和金属锈蚀的气息。她选择了一个相对开阔、背靠半塌墙壁的位置,静静等待。
十点整,一个穿着深色工装、戴着鸭舌帽的身影从一堆废弃的纸卷后走了出来,正是“松本”。他手中提着一个不大的医疗箱。
“科赫女士,或者…我该如何称呼您?”松本开口,是流利的中文,带着一点难以分辨地域的口音。他摘下了鸭舌帽,露出一张年轻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的脸。
“称呼不重要。”黛没有放松警惕,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他周围,“药呢?”
松本将医疗箱放在地上,轻轻推了过来。“盘尼西林,两瓶,还有注射器和消毒用品。足够应急。”
黛没有立刻去拿:“‘信鸽’还活着,但情况不好。这就是近况。”
松本点了点头,似乎并不意外。“活着就好。他的价值,远超你们的想象,也远超…‘樱机关’那帮蠢货的认知。”
“你到底是什么人?”黛直接发问,“为什么帮我们?”
“我是什么人不重要。”松本避而不答,反问道,“重要的是,你们是否已经找到了那本《牡丹亭》?”
黛心中冷笑,果然是为了这个。“没有。而且,我们的一个朋友,因为寻找这本书,失踪了。”
松本脸上掠过一丝极细微的波动,像是惋惜,又像是别的什么。“很遗憾。但那本书必须找到,而且必须由你们找到。我们不能直接介入。”
“我们?你们?”黛抓住关键词,“你们是谁?‘樱机关’的对头?还是……”
松本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最终说道:“有些人,即便身处黑暗,也不愿看见故纸堆里的魂魄被惊扰,不愿看见文明的密码被用于纯粹的掠夺和毁灭。” 他的话带着一种文人式的迂回,却暗藏锋芒。“我们对‘鸫鸟’计划的细节不感兴趣,但对保护某些…不该被武器化的东西,有兴趣。”
1. 日本内部反战或文化保护势力:可能来自某个重视文化传承的贵族或学术圈子,对军部的激进做法不满。
2. 第三方情报机构:例如苏联或美国,意图利用这场混乱获取利益或制衡日本。
3. 与霍夫曼类似的“良心发现者”:可能是某个被卷入的学者或技术人员,心怀愧疚。
4. “樱机关”自导自演的苦肉计:用以确认“信鸽”状态并追查《牡丹亭》下落的骗局。
他的话语提到了“故纸堆里的魂魄”、“文明的密码”,这与徐文祖所珍视的、源于文化根脉的信仰隐隐契合。这增加了他是某种文化保护势力的可能性。
“霍夫曼,”黛突然发问,紧紧盯着他的眼睛,“他的死,你们知情吗?”
松本的瞳孔微微收缩,闪过一丝痛楚,随即被掩饰下去。“……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但他的方式…太直接了。我们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朋友。” 这句话不像作伪。
“药,我收下了。”黛决定不再纠缠于他的身份,当务之急是救徐文祖,“作为回报,我可以告诉你,敌人也在找那本书,而且很急。如果我们找不到,你们的目的也会落空。”
“我知道。”松本点了点头,“我们会尽力为你们争取时间,扰乱他们的搜索。但最终,书必须由你们找到并破译。那是…‘信鸽’留下的,只有你们才能完全理解的迷宫。” 他顿了顿,补充道,“小心76号一个新调来的行动小组,负责人叫影佐,手段狠辣,不按常理出牌。他们似乎对金融线索特别感兴趣。”
说完,他重新戴上鸭舌帽,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入了废墟的阴影中,消失不见。
黛提起医疗箱,入手沉甸甸的。她没有立刻离开,又在原地警戒了十分钟,确认没有埋伏后,才迅速撤离。
回到仓库,她立刻检查了药品。确实是真正的盘尼西林,生产批号清晰。她立刻给徐文祖进行了注射。能否起效,需要时间验证。
这个“松本”,如同一个迷雾中的身影,带来了救命的药品和宝贵的警告,却也将更深的谜团摆在了黛的面前。是盟友?是敌人?还是介于两者之间、怀着各自目的的第三方?《论语》有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要看清一个人,要看他的动机、他的方法、他的心安于何处。对于松本,她还看得不够清楚。
但无论如何,徐文祖得到了一线生机。而“影佐”这个名字和其对金融线索的兴趣,让她意识到,从徐文祖身上找到的那张金融网络图,其风暴眼正在悄然形成。她看着在药物作用下似乎呼吸略微平稳了一些的徐文祖,又看了看那片《牡丹亭》残页和记录着金融密码的纸条。三线交织,危机四伏,而这个突然出现的、身份不明的“松本”,让这本就复杂的棋局,变得更加波谲云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