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意外收获:保险柜里的照片-《沪上奕》

  青帮内斗的余波在上海滩的灰色地带持续震荡,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涟漪扩散至意想不到的角落。黛从黑市混乱中获取的药品,虽不能根治徐文祖的沉疴,却如同给将熄的炉火添了薪,勉强维系着那一点生机。他的高烧退去,转为持续的低热,意识依旧混沌,但不再有即刻的生命危险。这短暂的喘息之机,让黛能将部分精力重新投入到那场围绕《牡丹亭》和金融网络的无声战争。

  鲁明发这条线,在提供了青帮内斗的初步情报后,再次变得沉寂。恐惧让他如惊弓之鸟,不敢轻易传递信息。然而,就在黛几乎要暂时忽略这条线时,鲁明发却以一种极其隐晦、甚至可以说是绝望的方式,再次发出了信号——他没有使用死信箱,而是通过一个在76号大院门口擦鞋的小孩,将一小截用油纸包裹的、带着浓重机油味的保险柜钥匙,辗转送到了陈师傅手中。钥匙上贴着一小块胶布,用针刺出了三个数字:327。

  这绝非寻常。鲁明发冒着巨大风险送出这把钥匙,意味着他可能发现了某种他认为极其重要、却又无法亲自处理或传递的东西,以至于不得不采取这种极端方式。钥匙上的“327”很可能是保险柜号码。这个保险柜在哪里?是76号内部的?还是某个与76号相关的商业机构?

  陈师傅动用了所有底层关系网,很快锁定了目标——位于四川北路、由76号幕后控制的一家名为“丰汇”的当铺。这家当铺表面经营典当,实则是76号一个重要的赃物库和秘密资金周转点。其内部设有数十个租给“特定客户”的保险柜,编号正是三位数。327号柜,登记在一个与金宝有密切生意往来的皮包公司名下。

  目标明确,但如何潜入守卫森严的“丰汇”当铺,打开327号柜?这比潜入三井别邸更加困难。当铺内外明哨暗岗林立,且处于76号核心控制区。

  就在黛苦苦思索对策时,陈师傅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由于青帮内斗波及,金宝的几个手下与“丰汇”当铺的守卫前夜发生了冲突,导致当铺一名副经理受伤,数名守卫被调离问责,近期当铺内部的安保巡查出现了一些短暂的、因人员交接而产生的混乱期。

  机会之窗再次打开,尽管狭窄得令人窒息。

  黛迅速制定了计划。她需要伪装成当铺的客户,利用安保交接的混乱,接近保险柜区域。钥匙和号码有了,但保险柜区域通常有专人看守,且需要核对身份和密码。鲁明发只送来了钥匙,没有密码。

  她决定再次动用“伊丽莎白·科赫”这个身份,但这次的理由需要更巧妙。她让陈师傅伪造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一批“抵押”在327号柜的“古玩”(暗示与《牡丹亭》或金融凭证相关)需要进行“跨国估价”,需要瑞士方面的专家(科赫女士)现场查验。这个理由既能解释她外国人的身份,又能为她进入保险柜区域提供合情合理的借口。

  行动日,下午三时,一天中当铺相对繁忙的时段。黛再次以“科赫女士”的冷峻形象出现,带着伪造的文件和一名由陈师傅安排的、冒充她助手的年轻同志,径直走向“丰汇”当铺。

  当铺内部光线晦暗,充斥着陈旧家具和死当物品的混合气味。柜台后的朝奉眼神精明而警惕。黛递上文件,用带着德语口音的中文说明来意,要求查验327号柜内的部分物品进行估价。

  朝奉仔细查看了文件,又打量了一下黛和她的“助手”,脸上露出为难之色:“这位女士,按照规矩,开柜需要预留的印鉴和密码……”

  就在这时,当铺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争吵声!一名“醉醺醺”的汉子(陈师傅安排的人)硬要典当一件明显来路不明的金器,与门口守卫推搡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店内大部分守卫和工作人员的注意力。

  混乱中,黛眉头微蹙,表现出不耐烦,对朝奉施加压力:“我的时间很宝贵,如果贵号无法配合,我只能认为你们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并向我的客户如实反映。这可能会影响我们未来与‘三井物产’推荐的合作。”她刻意提到了“三井物产”,这个名头在日控区具有相当的威慑力。

  朝奉额头见汗,看了看门口的混乱,又看了看眼前这位气场强大的外国女士和那份看似正规的文件,权衡之下,生怕得罪大客户,终于妥协:“您稍等,我去请经理特批……小五,你先带这位女士去保险柜区等候!”

  一名年轻的学徒引着黛和她的助手走向后堂的保险柜区。走廊狭窄,灯光昏暗。保险柜区有一道铁栅栏门,一名守卫坐在门外。学徒上前交涉,说明情况。

  趁着守卫注意力被学徒和助手吸引的片刻,黛的目光迅速扫过走廊。她注意到墙壁上有一个老式的、似乎是控制部分照明线路的电闸箱,位置隐蔽。她悄无声息地靠近,用身体挡住视线,迅速将一个小巧的、磁力极强的干扰器吸附在了电闸箱内侧。这个装置会在几分钟后造成小范围的、短暂的跳闸。

  他们被允许进入保险柜区。巨大的金属柜体排列森然。黛很快找到了327号柜。她示意助手挡住守卫可能的视线,自己则迅速将钥匙插入锁孔。

  “咔哒”一声,锁开了。但还有一道密码锁。

  时间紧迫!她回忆着鲁明发送来钥匙的方式,那截钥匙本身……她仔细触摸钥匙柄,发现在花纹之下,有极其细微的凹凸感——是盲文!她快速解读:左15,右32,左7!

  她深吸一口气,按照盲文提示,快速转动密码盘。随着最后一声轻微的“咔”,柜门弹开了!

  柜内东西不多。几捆用油纸包裹的、显然是硬通货的银元;一小叠美钞;还有……一个扁平的、没有任何标识的硬纸盒。

  黛毫不犹豫地拿起纸盒,塞进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同时迅速将柜门关上,拨乱密码。整个过程不到二十秒。

  就在这时,“啪”的一声,保险柜区的灯光骤然熄灭,陷入一片黑暗!是那个干扰器起作用了!

  “怎么回事?!”

  “跳闸了!快去看看!”外面传来守卫和学徒的惊叫声。

  黑暗中,黛低声道:“我们走。” 她和助手凭借记忆,迅速而无声地退出了保险柜区,混入因黑暗而有些骚动的前堂人群。当灯光重新亮起时,她们已经如同普通顾客一样,走出了“丰汇”当铺的大门,消失在四川北路的人流中。

  回到安全屋,黛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个硬纸盒。里面没有文件,没有珠宝,只有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年轻了至少十岁的徐文祖,穿着一身朴素的学生装,眼神清澈,带着一丝书卷气的倔强。他站在一座典型的江南庭院门口,身边站着一位穿着旗袍、面容温婉秀丽的年轻女子,两人挨得很近,脸上洋溢着含蓄而幸福的微笑。而在照片的右下角,用钢笔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民国廿一年春,于临溪镇,愿岁月静好。——晚晴”

  晚晴!这应该就是徐文祖那位早逝的未婚妻!这张照片,是他深藏心底、从未向人提及的珍贵记忆,是他领口那细致补丁所寄托的、不容触碰的柔软!

  黛拿着这张照片,手微微颤抖。鲁明发冒死送出的,竟然是这个!他或许是在清理金宝相关物品时意外发现了这张照片,他不明白其具体价值,但他本能地觉得,这可能是“信鸽”极其看重的东西,重要到足以用它来换取自己更大的安全保障或更明确的“生路”。

  这张照片,本身不包含任何情报价值,但它所承载的情感重量,却远超任何密码或地图。它印证了黛之前对徐文祖“弱点”的判断——那份深植于伦常与旧梦的深情。敌人若得到它,或许能更精准地摧毁他的意志;而同志守护它,则是对他作为“人”的尊严与情感世界的最大尊重。

  《诗经·邶风·击鼓》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徐文祖与照片中名为“晚晴”的女子,未能偕老,生死契阔。而这未竟的誓言,或许正是支撑他在无数个孤寂的档案室日夜和敌人残酷刑讯中,依然坚守着内心“准则”与信仰的、最深沉的力量之一。

  黛将照片小心地放回盒中。她不会用它去和徐文祖交换什么,她会替他保管好这份珍贵的记忆,直到他能够亲自守护它的那一天。这次意外的收获,没有带来直接的战略优势,却让她对战友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也让这场冰冷的谍战,透出了一丝人性的温度。然而,她也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必须尽快找到《牡丹亭》,彻底解开秘密,才能让徐文祖的牺牲和坚守,不至于被这无情的乱世所吞没。窗外,夜色渐浓,寻找那本决定命运的古籍,变得更加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