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合作?与“军刀”的第一次交易-《沪上奕》

  十二月二十七日,上午九时。雷玛公园(Rema park)在冬日的晨光下显得清冷而空洞。一夜的动荡与喧嚣仿佛被暂时封存在了租界边缘那些狭窄的弄堂里,此处只剩下修剪整齐却毫无生气的冬青、光秃的法国梧桐,以及几个裹着厚棉袄匆匆走过的路人。这里是公共租界边缘一块尴尬的缓冲地带,管辖权模糊,一如当下上海滩的局势。

  阿尔贝·杜邦坐在一张冰冷的铸铁长椅上,看着不远处一个孩子试图将一片枯叶放在结冰的池塘水面上。他的大衣领子竖起,遮挡了半幅面容,指间夹着一支未点燃的香烟,这是他约定的暗号。贝当路的爆炸余波未平,他却不得不在此刻,与一个代号“军刀”(Sabre)的神秘人物会面。这是走投无路下的险棋。

  选择此地,经过了深思熟虑:视野开阔,易于观察是否被跟踪;有多条易于撤离的路径;且地处英美势力范围(虽已名存实亡),法、日、维希各方的触角在此都略有收敛,最适合进行这种刀尖上的交易。

  九点零五分,一个身影不疾不徐地走近。男人约莫四十岁,穿着剪裁合体但毫不张扬的深色大衣,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手提一支文明杖,气质像是一位学者或低调的商人。唯有他行走时,步伐稳定得异乎寻常,以及那双扫视环境时过于冷静锐利的眼睛,透露出一丝与外表不符的特质。他在杜邦身旁坐下,自然地拿出烟斗,仿佛只是来此享受片刻宁静。

  “天气真冷,不是吗?连池塘都结了一层讨人厌的硬壳。”他开口,英语带着标准的牛津腔,语调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这是接头的第一句暗语。

  杜邦没有看他,目光依旧停留在那片失败的枯叶上:“硬壳之下,或许还有鱼在游动。只要有人愿意破冰。”

  “破冰需要合适的工具,也需要足够的报酬。”“军刀”慢条斯理地填着烟丝,“尤其是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刻。工具很昂贵。”

  “报酬取决于工具的价值,以及它能捞起多大的鱼。”杜邦终于侧过头,目光如炬,“我需要的不是小钓竿。”

  “军刀”轻轻笑了一声,笑声干涩,毫无暖意:“直入主题。很好。我知道您最近的……渔场不太平。贝当路的声响太大了,惊扰了所有池塘里的生物。”

  ·对杜邦而言:这是一场绝望的交易,他必须用珍贵的情报换取阻止“日晖”的武力,但对方是敌是友,深不可测。

  ·对“军刀”而言:这是一笔评估已久的生意,对方越是 desperation(绝望),他手中的筹码价值越高,但也需警惕这是否是一个陷阱。

  ·对军统(可能背景)而言:“军刀”或许是他们失败行动后,另一种获取目标的间接途径,但他们未必知晓此次接触。

  ·对日本特务机关而言:他们可能已嗅到异常,正疯狂搜寻高桥下落,并监视所有相关人士,包括杜邦。

  ·对远在伦敦的盟军情报机构而言:这可能是无数条自发抵抗线中的一环,混乱但珍贵。

  “军刀”用文明杖的尖端,在面前松软的泥地上,快速画了一个简单的国际象棋残局——白王被黑后和黑车逼入绝境。

  “你看,”他轻声说,“孤王看似绝路。但有时,一枚看似无关紧要的、过河的小兵,却能改变整个棋盘的生态。”他抬起眼,意有所指地看着杜邦,“您需要的是能变成‘后’的小兵,而我……或许对那只陷在角落里的‘车’更感兴趣。”

  杜邦迅速权衡:

  1.对方要价:“车”指代的是昨夜军统行动的目标——日本特工高桥。对方想要这个人。

  2.己方需求:“能变成后的小兵”指代的是有能力执行破坏或防御行动的小股精锐武装力量。

  3.交易可行性:高桥虽重要,但相较于“日晖”计划对租界的毁灭性打击,其价值次之。且高桥在自己手中是烫手山芋,不如交换。

  4.风险:交出高桥可能泄露己方情报,但对方若是盟军背景,此风险可控。

  “棋子的价值,取决于它能否将死对方。”杜邦缓缓道,“我需要能立即投入战场的‘兵’,两个。而那只‘车’,可以给你,但必须在我的‘王’脱离将军之后。”

  这场交易本身就是在破冰,试图在冻结的局势中凿开一道生机。棋局的比喻恰如其分,每一步都是计算与冒险。“军刀”这个代号,则象征着此次合作的锋利与危险,既能伤敌,亦可能反噬己身。

  杜邦感到自己正站在卢比孔河畔。一旦达成交易,就等于越过了那条不可逆转的界限,彻底背叛维希政府,将个人与领事馆的命运押注于未知。恺撒说过:“Alea iacta est(骰子已掷出)。”他现在,也要掷出这把危险的骰子。

  “军刀”沉吟片刻,似乎在评估杜邦的提议。就在此时,公园入口处传来一阵喧哗!几名76号便衣特务正在盘查路人,目光不时扫向公园内部。他们的搜索网,正在收紧。

  “军刀”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他自然地将地上的棋局抹去,站起身,仿佛只是坐累了。

  “成交。”他低声快速说道,“‘兵’今晚十点到位,听你指令。至于‘车’……明天中午之前,我要知道它在哪里。”说完,他拄着文明杖,像任何一个散步的绅士一样,朝着与特务相反的方向悠然离去。

  杜邦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直到那些76号特务并未深入公园而转向他处,才慢慢平息。交易达成了。一股短暂的、如释重负的感觉掠过,随即被更庞大的疑虑和负罪感吞没。他将一个日本特工交给了背景不明的神秘人物,换来一支不知底细的武装。这究竟是救赎之路,还是堕入更深渊的开始?

  他仍然坐在长椅上,那片枯叶早已沉入冰下。他得到了急需的“工具”,代价是交出了一个人,以及一部分自己的原则。

  “军刀”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自信能找到他。杜邦望着对方消失的方向,心中凛然。这第一次交易,顺利得近乎诡异。他握有的,或许不是一根救命稻草,而是一把双刃的锋利军刀,此刻,刀尖正指向何方,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