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军统的内斗与利用-《沪上奕》

  那把黄铜钥匙顺利打开了福煦路xx里17号亭子间的门锁。一股潮湿的霉味混合着廉价消毒水的气息扑面而来。黛·拉图尔没有立刻进入,她站在门槛外,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排雷工兵,用锐利的目光扫描着这片方寸之地的每一个角落。这间位于屋顶下的狭小空间,仅能容纳一床、一桌、一椅,墙面斑驳,露出暗黄的底色,一扇小窗对着邻居家的山墙,光线幽暗。她仔细检查门框、窗棂、床底、桌腿,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窃听设备或机关痕迹。确认没有明显的物理陷阱后,她才侧身入内,轻轻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门板,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这短暂的松弛仅持续了数秒,她的目光便落在了房间中央那张破旧木桌的显眼位置上——那里,平静地躺着一枚崭新的、黄澄澄的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子弹。子弹底下,压着一张对折的纸条。

  这枚子弹的出现,像一声炸雷,在她刚刚稍感安定的心湖里掀起了巨浪。它不是威胁,更像是一个标识,一个来自某个拥有武装力量的组织的“名片”。她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子弹,冰冷的金属触感顺着指尖传来。然后,她展开那张纸条,上面是用打字机打出的寥寥数语,却是中文:

  “拉图尔女士:苏小姐可信,然其身不由己。彼之困境,非独为财,亦为势所迫。欲知‘豺狼’深浅,或可借力于彼之敌。留意‘渔夫’之网,或有他鱼。知名不具。”

  纸条没有落款,但信息量极大。它肯定了苏小姐作为信息渠道的可靠性,却点明她受制于人;它暗示马克斯·伯恩(“豺狼”)有其敌对势力;最耐人寻味的是,它提醒黛注意“渔夫”的情报网中可能存在的其他信息(“他鱼”),这隐隐指向了一种可能性:“渔夫”并非唯一关注此事的力量,或者,“渔夫”的体系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

  黛的脊背窜过一丝寒意。这个神秘的“知名不具”对她和“渔夫”的关系似乎有所了解,并且敢于提出另一种可能性。这将她卷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漩涡。她将子弹和纸条放在桌上,如同面对一盘突然增加了变数的棋局。对方是谁?是敌是友?其目的是合作,还是离间?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进行逻辑推演:能够如此迅速地掌握她的行踪,并在她刚刚抵达安全屋就留下信息,说明这个组织在上海拥有极强的渗透力和行动效率。使用中文纸条和制式手枪子弹,强烈暗示其与中国的情报机构有关——最有可能的,便是势力庞大的军统。而提及伯恩的“敌”和“渔夫”的“他鱼”,则像是在为她提供一种新的策略选择:利用军统内部可能存在的派系斗争或不同目标,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与苏小姐的再次联系变得至关重要,但也更加危险。黛需要验证纸条的信息,并试探苏小姐背后的真实情况。她决定冒险主动接触,但必须使用极其谨慎的方式。她回忆起热水瓶传递的精密,推测军统的联络系统必然有其独特规则。她构思了一个基于中国古典小说《三侠五义》人物绰号与上海地标首字拼音结合的临时密码,将见面的时间地点加密成一句看似无关的话:“锦毛鼠戏水于静安寺路转角咖啡馆,明日申时。”她将这句话用隐形墨水写在一张普通信纸上,混入几封需要寄出的普通信件中,通过一个街边的流浪儿,指定投递到领事馆电话交换台苏小姐收。这种方式即使被截获,也难以立刻破解其含义。

  次日下午,静安寺路一家格调优雅的咖啡馆角落。苏小姐如约而至,她的脸色比上次更加苍白,眼神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惶和疲惫。坐下后,她甚至来不及寒暄,便用微颤的声音低语:“拉图尔小姐,您……您不该再找我了。我很感激您可能想帮我,但有些事,不是钱能解决的。”

  黛平静地看着她,将一张叠好的小额钞票推过去,下面压着那张写有加密信息的纸条一角,低声道:“苏小姐,我理解你的难处。也许,困扰你的‘势’,并非铁板一块。有些人,或许对‘豺狼’的骨头更感兴趣,而不仅仅是他窝里的金银。”

  苏小姐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她迅速瞥了一眼纸条,又难以置信地看向黛,嘴唇翕动:“您……您怎么知道?他们……里面也分好几派。一派觉得伯恩这家伙太嚣张,手伸得太长,坏了规矩,想给他个教训;另一派则……则觉得他是个麻烦,但或许也能变成一把偶尔能用的刀,想先看看能不能从他那里捞点好处再……”她猛地停住,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多,眼中恐惧更甚,“我不能再说下去了。我只是个传话的,像我这样的人,就像河里的沙子,上面的浪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滚。求求您,别再把我往漩涡里拉了!”

  这番近乎崩溃的倾诉,虽未点明,却清晰地印证了纸条上的信息:军统内部在对德裔商人伯恩的策略上存在分歧,存在着内斗或至少是路线之争。而苏小姐,正是这个庞大机器底层一颗身不由己、随时可能被牺牲的棋子。

  黛的逻辑链条逐渐成型:1.军统注意到伯恩的活动,但内部意见不一。2.某一派系(可能是更激进或与伯恩有旧怨的一派)试图借助她这个“外力”来打破僵局,或利用她来试探伯恩的底线,甚至可能想通过她来影响另一派系的决策。3.自己稍有不慎,就会成为军统内斗的炮灰。然而,危机中也蕴藏着机会。如果运作得当,她或许能利用这种内斗,一方面从军统某些派系那里获取关于伯恩的关键信息(这比她自己调查更高效),另一方面,可以巧妙地将水搅浑,让伯恩不仅要应对她,还要分心应付来自中国情报机构内部的压力,从而为自己创造机会。策略的核心是:保持超然,不彻底倒向任何一方,利用信息差和各方矛盾,为自己服务。同时,必须对“渔夫”保持高度警惕,核实其情报的纯粹性。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黛在心中默念这句古老的智慧。如今,军统内的不同派系或许就是相争的鹬蚌,而伯恩是它们共同的目标,但彼此意图不同。她这个看似弱小的“渔翁”,能否在复杂的漩涡中,找到得利的机会?而那个提醒她注意“渔夫”之网中“他鱼”的纸条,又暗示着怎样的更深层次的博弈?

  那枚冰冷的子弹,不仅是武力的象征,更代表着一种不容忽视的、组织化力量的正式介入。上海滩的棋局变得更加拥挤和凶险。黛感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越来越深的漩涡,四周是看不见的暗流和相互撕扯的力量。

  苏小姐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匆匆离去后,黛独自坐在咖啡馆里,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咖啡杯壁。窗外的上海依然车水马龙,霓虹初上。她回到亭子间,再次拿起那枚托卡列夫手枪子弹,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端详。黄铜弹壳反射着微弱的光,像一个充满诱惑与危险的承诺。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被追捕的猎物,一个寻找真相的孤独者。现在,她手中多了一张牌,一张关于“内斗”的牌,虽然危险,但或许能打出奇效。她将子弹紧紧握在手心,冰冷的触感让她保持清醒。躲避和防御已经不够了,她必须更主动地介入这场游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包括这枚子弹背后所代表的、充满纷争的力量。军统的内斗,对她而言,既是致命的漩涡,也可能成为刺向“豺狼”的一把利刃。她决定,要小心翼翼地握住这把双刃剑的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