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暗流涌动-《始皇遗产管理局》

  第一节 两派初现

  稷下学宫,这座承载着儒家智慧与传承的学府,表面上依旧是一派书声琅琅、秩序井然的景象。然而,在这平静的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暗流。

  林夙在学宫中已经待了一段时间,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在一些学术讨论中崭露头角。但他也渐渐察觉到,学宫内部分成了两派截然不同的势力——“守礼派”与“革新派”。

  “守礼派”的弟子们严格遵循着儒家古老的礼法规条,他们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一切都要按照传统的规矩来。他们身着传统的儒家长袍,言行举止端庄得体,每一个动作都仿佛经过了精心的编排。在课堂上,他们总是引经据典,强调经典着作中的每一句话都具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

  而“革新派”的弟子们则有着不同的想法。他们认为时代在变化,儒家的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他们敢于质疑传统的观点,提出一些新颖的见解。他们的穿着相对随意一些,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探索和创新的光芒。在讨论会上,他们常常与“守礼派”的弟子们发生激烈的争论,试图推动儒家思想的变革。

  这一天,学宫举行了一场关于“礼义与变革”的学术研讨会。林夙早早地来到了会场,找了一个角落坐下。不一会儿,会场里就坐满了学子。“守礼派”和“革新派”的弟子们分别坐在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研讨会开始后,一位“守礼派”的资深弟子率先发言。他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说道:“礼义乃儒家之根本,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坚守这些规矩,不容有丝毫的懈怠。任何对礼义的改变都是对儒家的背叛!”

  他的话音刚落,“革新派”的一位弟子就站起来反驳道:“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我们一味地守着过去的规矩,而不进行变革,儒家思想将会失去活力,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在礼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

  双方的争论越来越激烈,会场里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林夙静静地听着他们的争论,心中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这两派的冲突不仅仅是学术观点的不同,更是理念上的巨大分歧。

  就在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的时候,一位长老走上了讲台。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的争论都有一定的道理。礼义是儒家的根基,我们不能轻易抛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时代的变化,适时地进行一些调整。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尊重,求同存异。”

  长老的话让会场里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但林夙知道,这场争论并没有结束,两派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会后,“革新派”的一位弟子走到林夙身边,笑着说道:“你对这场争论有什么看法?我觉得你在之前的言灵试炼中表现得很出色,应该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林夙礼貌地笑了笑,说道:“我觉得两派都有各自的优点。守礼派强调传统的重要性,这能让我们保持对儒家经典的敬畏;而革新派勇于创新,能让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我希望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那位弟子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想法很中肯。其实我们革新派也不是要完全否定传统,只是希望能够让儒家思想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

  就在这时,“守礼派”的几位弟子从旁边走过,他们听到了林夙和这位弟子的对话,其中一位弟子冷冷地看了林夙一眼,说道:“哼,和革新派混在一起,迟早会走上歪路。”

  林夙心中一凛,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卷入了这场两派的纷争之中。他不知道这将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小心应对。

  第二节 监视降临

  自从在学术研讨会上与“革新派”的弟子交流后,林夙明显感觉到了“守礼派”弟子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们看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丝警惕和怀疑,仿佛他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一天傍晚,林夙从学宫的藏书阁出来,准备回自己的住处。当他走到一条幽静的小巷时,他隐隐约约感觉到有人在跟踪他。他不动声色地加快了脚步,同时留意着身后的动静。

  突然,他听到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他猛地转过身去,却只看到了一个黑影一闪而过。林夙心中暗自警惕,他知道,这很可能是“守礼派”的弟子在监视他。

  接下来的几天里,这种被监视的感觉一直伴随着他。无论是在课堂上、食堂里还是在操场上,他总能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暗中注视着他。他开始小心翼翼地行事,尽量避免与“革新派”的弟子有过多的接触。

  然而,“守礼派”的弟子们并没有因为他的谨慎而放松对他的监视。相反,他们加大了监视的力度。一天,林夙在学宫的花园里散步,他看到了几个“守礼派”的弟子在不远处交头接耳,时不时地朝他这边张望。

  林夙心中有些烦闷,但他知道不能轻易地暴露自己的情绪。他装作没有看到他们,继续在花园里漫步。突然,他看到了一朵盛开的花朵,心中一动。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走到那朵花前,蹲下身子,假装仔细地观察着花朵。然后,他悄悄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瓶子,往花朵上洒了一些粉末。这粉末是他自己研制的一种特殊的药剂,能够留下一种不易察觉的痕迹。

  做完这一切后,林夙站起身来,继续在花园里闲逛。不一会儿,那几个“守礼派”的弟子就悄悄地跟了过来。他们看到林夙在看花,便装作也在欣赏花朵的样子,在旁边徘徊。

  林夙假装不经意地离开了花园。当他确定那几个弟子跟上来后,他加快了脚步,朝着学宫的一个偏僻角落走去。那几个弟子以为他发现了什么秘密,紧紧地跟在后面。

  当他们走到一个死胡同时,林夙突然停了下来。那几个弟子也跟着停了下来,一脸警惕地看着他。林夙冷笑一声,说道:“你们不用再装了。我早就知道你们在监视我。”

  那几个弟子的脸色微微一变,但他们还是强装镇定地说道:“我们只是路过而已,你不要自作多情了。”

  林夙指着他们身上的痕迹说道:“你们身上都有我洒在花朵上的粉末留下的痕迹,这还能证明你们是路过吗?”

  那几个弟子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果然有一些淡淡的痕迹。他们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但还是不肯承认。

  林夙看着他们,严肃地说道:“我并没有做什么违背儒家礼义的事情。你们这样无端地监视我,是不符合儒家的规矩的。”

  那几个弟子被他说得无言以对。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弟子说道:“我们也是奉命行事。有人怀疑你与革新派勾结,有不轨之心。我们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

  林夙心中暗自生气,但他知道与他们争吵没有用。他说道:“我希望你们能够停止这种无聊的监视。如果你们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来问我。”

  那几个弟子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林夙看着他们的背影,心中知道,这场监视风波并没有结束,“守礼派”不会轻易地放过他。

  第三节 证据搜寻

  “守礼派”的弟子们并没有因为林夙的警告而停止对他的监视。相反,他们更加隐蔽地展开了对林夙“不轨”证据的搜寻。

  在课堂上,他们会仔细观察林夙的每一个回答和表现。一旦发现他有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言论,就会记录下来,认为这是他“背离儒家”的证据。有一次,老师在讲解《论语》中的一句话时,提到了一种传统的解读。林夙在思考后,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见解。

  “守礼派”的弟子们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在课后聚在一起,讨论着林夙的观点。其中一个弟子说道:“他竟然敢质疑老师的解读,这分明是对经典的不尊重,是一种不轨的行为。”

  另一个弟子点头附和道:“没错,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报告给长老,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

  于是,他们把林夙在课堂上的言论整理成了一份报告,准备交给长老。

  在学宫的活动中,“守礼派”的弟子们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林夙的机会。一次,学宫组织了一场慈善活动,帮助附近的贫困百姓。林夙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帮助方式。

  “守礼派”的弟子们却认为这是林夙在标新立异。他们私下里议论道:“他这是故意想出风头,不按照我们传统的方式做事。说不定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宣扬革新派的思想。”

  他们又开始收集林夙在慈善活动中的表现,试图从中找到更多的“证据”。

  而林夙也察觉到了“守礼派”的这些举动。他知道自己必须小心应对,不能让他们抓住把柄。他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儒家经典,在课堂上尽量遵循传统的解读,但同时也会巧妙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他的才华。

  在慈善活动中,他也会与“守礼派”的弟子们合作,尊重他们的意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一天,林夙在学宫的图书馆里查阅资料。他发现“守礼派”的几个弟子也在图书馆里,他们装作在看书,实际上却时不时地抬头观察他的举动。

  林夙心中有些无奈,但他还是继续专注地查阅资料。突然,他看到了一本关于儒家变革的古籍。这本书的观点与“革新派”的思想有一些相似之处。

  林夙心中一动,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故意把这本书放在显眼的位置,然后装作不经意地离开了。

  那几个“守礼派”的弟子看到林夙离开后,立刻围了过来。他们看到那本关于儒家变革的古籍,眼睛一亮,以为找到了林夙与“革新派”勾结的证据。

  他们兴奋地把书拿走,准备去报告给长老。林夙在远处看着他们的举动,心中暗自冷笑。他知道,这本书虽然表面上与“革新派”的思想相似,但实际上里面也包含了很多对传统礼义的尊重和维护。

  “守礼派”的弟子们拿着书找到了长老,向长老报告了他们的发现。长老接过书,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说道:“这本书虽然有一些关于变革的观点,但它并没有违背儒家的根本礼义。林夙查阅这本书,也不能证明他有不轨之心。你们以后不要再无端地怀疑他了。”

  那几个弟子听了长老的话,一脸沮丧地离开了。林夙知道,自己暂时化解了这次危机,但“守礼派”肯定不会就此罢休。

  第四节 危机升级

  “守礼派”的弟子们在向长老报告失败后,并没有就此放弃对林夙的怀疑。他们认为长老被林夙的表象所迷惑,决定自己继续寻找更有力的证据。

  这一天,学宫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接待一位来自远方的儒家学者。这位学者是“守礼派”的支持者,他对儒家的传统礼义有着极高的推崇。“守礼派”的弟子们觉得这是一个打击林夙的好机会。

  他们在接待安排上做了一些手脚,故意让林夙负责一些重要的环节。他们心想,如果林夙在接待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将他彻底打倒。

  接待的日子到了,学宫上下都忙碌起来。林夙虽然察觉到了“守礼派”的阴谋,但他还是决定认真对待这次任务。他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

  当那位儒家学者来到学宫时,林夙热情地迎接了他。他按照儒家的最高礼仪,引导学者参观学宫的各个地方。在讲解的过程中,林夙引经据典,将儒家的智慧和学宫的历史娓娓道来。学者听了,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守礼派”的弟子们看到林夙的表现,心中十分不满。他们在一旁悄悄地观察着,试图找出林夙的破绽。

  然而,林夙的表现无可挑剔。他的言行举止端庄得体,每一个动作都符合儒家的礼义。在晚宴上,林夙还巧妙地安排了一些学术交流的环节,让学者和学宫的弟子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次接待任务圆满完成的时候,“守礼派”的弟子们却突然发难。其中一个弟子站起来说道:“林夙在讲解过程中,对一些经典的解读与传统的观点有所不同。这是对儒家礼义的不尊重,是对学者的不礼貌。”

  学者的脸色微微一变,他看着林夙,等待着他的解释。林夙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道:“我在解读经典时,确实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但这并不是对传统的不尊重,而是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经典,让儒家思想更加丰富。而且,我在讲解过程中,也充分尊重了传统的观点。”

  学者听了林夙的解释,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想法很有见地。在学术上,我们应该鼓励不同的观点。只要不违背儒家的根本礼义,都是可以接受的。”

  “守礼派”的弟子们的阴谋再次失败了。他们恼羞成怒,决定采取更激进的手段。他们在学宫的公告栏上张贴了一些匿名的帖子,诋毁林夙的名誉,说他是革新派的奸细,企图破坏儒家的传统。

  这些帖子在学宫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不明真相的学子开始对林夙产生了怀疑。林夙看着公告栏上的帖子,心中十分气愤。他知道,这是“守礼派”的最后一招,但他也知道,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自己在学宫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

  他决定找到长老,将事情的真相告诉长老。同时,他也准备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等待着林夙,但他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