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无理辩三分!-《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听得苏允这般说话,吕惠卿只是冷笑不已。

  苏允倒是没有想着一次性能够劝降吕惠卿,示意手下将吕惠卿等人羁押起来。

  虽然擒贼擒王,但太原军大部分兵力尚存,他还得去处理此事呢。

  只是临走前,苏允笑着道:“吕公若愿归顺,某将以熙宁旧制委公重整朝纲,太师之位虚席以待。

  今公独木难支,若执迷不悟,他日静塞军破长安,公何以自处?程颐已持半符为证,望公三思。”

  说完此话,苏允便抬脚出了帐篷。

  郑年安紧随其后,跟着苏允出了帐外,凑近低声道:“经略,你为何要劝降这吕惠卿,这吕惠卿背信弃义、祸国无耻,人格低劣,为世人看不起,他若是真降了,岂不是要坏了咱们的名声?”

  苏允闻言笑道:“所谓背信弃义、祸国无耻,人格低劣云云,不过是旧党污蔑,吕吉甫实则是个有卓越才能的政治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甚至比王安石还要厉害。

  若得吕惠卿来投,我延安府不仅得一老辣政治家,关键还给大宋文人打了一个榜样,连曾经的宰执都投了我,可见大宋朝已经是到了末世,而我延安府,才是中国之未来,这一点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要珍贵。”

  郑年安恍然大悟,道:“明白了,您这是千金市马骨!”

  苏允笑了笑,算是默认了,不过他没有说其他的。

  其实苏允看重吕惠卿的是吕惠卿在变法上的能力。

  王安石变法之中,诸多变法条文,比如说青苗法等等,虽然是王安石提出,但实际上落笔的却是吕惠卿。

  王安石甚至曾评价他“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并称其为“吾之颜回”,足见对其政治才能的高度认可。

  而吕惠卿不仅协助起草变法文件,还在王安石罢相后主导政策调整,比如说完善青苗法执行细节以平衡强制性。

  在苏允看来,这是个具有丰富变法经验的变法大臣。

  现如今苏学会很快便要拿下西北,拿下西北之后,便要迎来一个大规模的发展时期,这个发展时期跟变法也没有差太多,急需要有一个有过丰富经验的人来协助才行。

  虽然说苏允自己见多识广,亦是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还有苏门六子等诸多贤才襄助,但在这种重大事务之中,有一个有这丰富失败经验的人来协助,可以让他们走更少的弯路!

  这才是苏允想要劝降吕惠卿的原因。

  苏允翻身上马,轻喝一声:“走!”

  此番苏允先是袭击石敏带领的大军,随后又奇袭吕惠卿,将其虏获,太原军一下子失去了指挥,顿时陷入大乱之中。

  苏允这会儿便是要去彻底击溃太原军!

  苏允骑马奔驰而出,三千骑兵紧跟其后,朝太原军混乱的大营冲击而去。

  太原军听闻吕惠卿被虏获,顿时一个个惊慌失色,顿时大营中有数千骑奔驰而出想要救援吕惠卿。

  吕惠卿乃是朝中重臣,若是他被俘获而军队无所作为,那么之后军中将领可就要被治罪了,这样的大罪他们可不敢当。

  数千骑奔驰而出,便当头与静塞军撞上了!

  苏允见状大喜。

  打野战啊?

  打野战好啊!

  他这番轻骑突袭,攻城略地有点困难,但打野战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苏允拔出长枪,寒芒映着天边残阳,将脸庞镀成血色修罗。

  三千静塞军的马蹄声如战鼓轰鸣,他目光如炬,盯着前方烟尘中若隐若现的太原军骑兵。

  “结雁形阵!”

  一声令下,骑兵们迅速变换阵型,如同张开的羽翼,准备将猎物撕裂。

  太原军的数千骑兵虽然慌乱,但凭借着人多势众,仍是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

  双方甫一接触,顿时喊杀声震天,兵器相交的铿锵声、战马的嘶鸣声、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苏允一马当先,长枪舞动间,寒光闪烁,所到之处,太原军士兵纷纷落马。

  混战之中,苏允突然瞥见对方阵中一员将领,身披重甲,手持长枪,正在奋力指挥。

  苏允心中一动,认定此人必是太原军的关键人物,若能将其斩杀,定能瓦解太原军的抵抗意志。

  苏允一招手,顿时有数十骑兵跟着他一起往那个将军蜂拥而去,那将军看到苏允朝他而去,亦是面无惧色,直接带着数十骑亦是突袭而来!

  苏允呵呵冷笑,随即大声道:“射面!”

  他一声令下,登时数十骑兵齐齐射箭,那将军大惊失色,但如此近距离之下,却是再难避过,顿时被射落坠马!

  此时郑年安率领一队骑兵从侧翼杀来,冲入太原军阵中,顿时搅得对方阵脚大乱。

  太原军士兵们见势不妙,开始出现溃散的迹象。

  若此时那将领尚在,那他及时抽身回去,说不定能够稳定局势,但这将领已死,其余人群龙无首,只能由各都头带领孤军奋战,数千骑兵顿时被分割成为一小块一小块!

  苏允抓住时机,将太原军大旗斩落,太原军士兵们见将旗坠落,顿时军心大乱,纷纷丢盔弃甲,四下逃窜。

  苏允乘胜追击,率领静塞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将太原军的残部彻底击溃。

  与此同时,被羁押的吕惠卿就在战场外看着这一场大战的进行,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他看着苏允在战场上的英姿,不禁暗暗佩服,他忽而苏允对他的评价和劝降之语,也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他开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应该重新审视当前的局势,或许,苏允所说的延安府,真的会是一个新的出路……

  便在他思索之时,他的幕僚向俊道:“吕公,这苏允果然如传说一般悍勇无比,着实是项羽一般的大英雄啊!”

  “哼!”

  “哼!”

  向俊这话才刚说出来,便同时听到两声哼声,他顿时有些诧异,吕惠卿冷哼倒是可以理解,在他看来,大约苏允就是一个叛贼,跟项羽这样的大英雄是不能比的。

  但你一个静塞军的年轻将军又哼什么?

  向俊与吕惠卿同时看向看护他们的小将。

  小将面对二人的逼视却是毫不畏惧,嗤笑道:“你这腐儒,打得什么比喻,我家先生又岂是一个莽夫能够相比的。”

  吕惠卿听得这小将不屑的话语,忍不住道:“项羽天生神力,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几乎无人能敌。

  据《史记》记载,他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在巨鹿之战中,他率领楚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击败了秦军主力,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勇气和战斗力。

  而在楚汉相争的多次战役中,他常常亲自率军冲锋陷阵,让敌人闻风丧胆。

  而他可不是什么莽夫,一个莽夫怎么会有那么卓越的军事才能卓。

  他擅长指挥、善于运用骑兵作战,更是创造了一系列经典的战术。

  他在战争中常常能够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取得胜利。

  例如,彭城之战中,他率领三万骑兵迅速回师,大败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成功扭转了自己在齐地作战不利的局面,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力。

  而领导能力更是出众,在反秦起义的早期,项羽能够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能力,聚集起一批忠诚的追随者,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的楚军在当时是反秦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也被各路诸侯尊为“霸王”,成为诸侯联军的领袖,这充分说明了他在领导和组织方面的才能。

  虽说最后被困垓下,败给了刘邦,那是因为刘邦以及他的那帮功臣着实厉害,可即便是如此,在四面楚歌的绝境中,他仍然带领八百余骑兵突出重围,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

  这再怎么说,也不是你所说的莽夫,苏允能够被向先生拿出来与项羽相比,这已经是抬举他了!”

  小将闻言嗤笑道:“论勇武,我先生不逊色当世名将。

  论战场指挥,你刚刚也该看到了,我先生指挥如神。

  这些就算我先生稍微逊色一些,可我先生的长处,又岂是项羽能比的?”

  吕惠卿呵呵一笑道:“你先生还有比项羽还厉害的长处?”

  小将瞥了一下吕惠卿道:“亏你还是大宋相公,连我先生的成就都不知道?我先生《四书章句集注》一书,其光芒便足以照耀千古!

  后世学子读书,或许会记得项羽之英雄,但却都不得不埋头研究我先生之学说!”

  吕惠卿呵呵一笑道:“你们现在乃是叛逆,叛逆的学说是传承不下去的,以后你们都会是遗臭千年的人物,可能以后你先生可不能够跟项羽比,而是得跟吕布那三姓家奴相比。”

  向俊顿时神色一变,颇有些紧张看向小将,生怕小将恼羞成怒动手打人。

  岂料那小将饶有兴趣地看了一下吕惠卿,笑道:“你说得没错,所以,只要我们夺了天下,那先生就是开国君主,自然不会是遗臭千年的人物,那学说自然也要传承下去。

  倒是你吕相公,为我先生俘获,还成了我先生的刀下之鬼,届时名声可是真不好听了。”

  吕惠卿哈哈一笑道:“幼稚至极的想法!就你们还想夺天下?

  别看你们现在看似气焰嚣张,也不过是暂时而已,我大宋人才辈出,富有天下,人口更是万万,又岂是你们这些叛逆能够比拟的。”

  小将闻言摇头,脸色有些鄙夷,道:“我听说之前先生还在招揽你,我还以为这吕相公是有几分能力的人,没想到眼界也实在过于浅薄。

  若如你这般所说,那么大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肯定是大宋赢得多,肯定大宋已经将西夏给灭了吧?毕竟大宋之人口乃是西夏数倍,经济乃是西夏数倍,国土更是数倍之!

  哦,是了,还有燕云十六州也肯定收回来了吧,毕竟大宋一样数倍辽国之国土人口经济……”

  小将斜睨了一下吕惠卿以及向俊二人的,接着道:“……哦,现在西夏与辽国仍在,一定是大宋不想灭了他们,想陪着他们一起慢慢玩三国游戏是么?”

  吕惠卿呵呵一笑道:“你这种话也激怒不了老夫,因为你的角度还算可以,但换一个角度来说,西夏很厉害,辽国也很厉害,但他们可曾灭了大宋?

  你们苏学会逆贼,打仗的确是不错,但想要灭掉大宋,却是痴心妄想啊!

  你们这样的叛贼我见多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要大宋扛过最初的困难,跟你们稳扎稳打的对抗,不过数年时间,你们便自己渐渐消亡矣!”

  小将闻言脸色一变,道:“糟糕!”

  吕惠卿一笑道:“怎么,知道害怕了?”

  小将一拍大腿,道:“我家先生不该俘获你啊,应该让你建功立业,回去宋朝当宰相啊,若是你当宰相,那我们这些逆贼可就有好日子过了,赢得数年的发展时间,到时候打你们可就更加轻松了!”

  吕惠卿闻言脸色都黑了下来。

  小将见状放声大笑起来。

  吕惠卿被怼得脸色无光,便将目光投向战场,苏允正骑着马过来,其余的士兵则是在做战场善后。

  吕惠卿看着苏允,只见其身材雄壮,一身甲胄满是血污,但依然掩饰不住其风流。

  苏允远远地便见到小将仰天大笑,而吕惠卿二人却是黑着脸,自然知道肯定是发生了口角,顿时笑道:“吕公莫要跟我这弟子计较,我这弟子,人称无理辩三分,你跟他斗嘴,可是斗不过他的。”

  小将闻言顿时有些不满道:“先生这话说的,学生可是秉持的苏门风格最好之人,辩论之才能乃是我苏门弟子都要掌握的,弟子不过是掌握的好一些罢了,怎么能够如此污蔑弟子?”

  苏允斜睨了一下小将,跟吕惠卿笑道:“吕公你看,他连我都要辩驳上三分。”

  吕惠卿脸色有些缓和,道:“太原军骑兵尽皆被你击溃,剩下之兵马,恐怕也不是你的对手了,你打算怎么处置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