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金线固色破难关,桑林夜袭藏凶机-《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绸缎,轻轻盖在合作社的桑树林上。小满攥着手电筒,光束在桑叶间扫过,留下一道道细碎的亮痕。她走得极轻,赤脚踩在松软的泥土上 —— 聋哑人对震动的感知格外敏锐,哪怕是田埂边一只青蛙跳过,她都能立刻停下脚步。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绣娘,手里握着木棍,呼吸放得又细又长。

  “小满姐,真的会有人来吗?” 其中一个绣娘小声问,声音里带着怯意。下午林晓打电话来提醒时,整个合作社都绷紧了弦,尤其是负责桑树林的绣娘们,主动提出轮班夜巡。

  小满回头,用手语比划:“山崎的人想要桑叶,就会来偷。我们守住树,就是守住配方。” 她的指尖在月光下泛着白,手腕上还戴着姜芸送的绣线手链 —— 那是用第一批 “数字编码绣线” 编的,扫码能看到她绣的《星空》初稿。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 “咔嚓” 一声轻响,像是树枝被踩断的声音。小满立刻关掉手电筒,示意两个绣娘蹲下。黑暗中,她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还有风穿过桑叶的 “沙沙” 声 —— 那声音里,混着极轻的脚步声,正朝着桑树林深处靠近。

  她慢慢摸向腰间的哨子(林晓特意给她准备的,遇到危险就吹),指尖刚碰到哨子,就看见一道黑影从树后窜出来,手里抱着一捆刚挖出来的桑树苗,根系还沾着湿泥。小满猛地站起来,手电筒的光束直射过去,照得那人睁不开眼。

  “谁?!” 身后的绣娘喊出声,举起了木棍。那人慌了神,转身就想跑,却被田埂上的石头绊倒,桑树苗散了一地。小满冲上去,按住他的胳膊,另一个绣娘立刻吹了哨子 —— 合作社的保安很快就赶来了,手里的强光手电把周围照得如同白昼。

  被按住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件洗得发白的夹克,口袋里掉出一张纸条,上面用日文写着 “桑树苗样本,需带回检测”。保安捡起纸条,皱着眉递给小满:“这是山崎的人让你来的?” 年轻人低着头,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小满蹲下来,看着散落在地上的桑树苗 —— 根系上的泥土还很新鲜,显然是刚挖的。她想起姜芸在电话里说的 “桑叶是配方关键”,心里一阵发凉:山崎不仅想偷配方,还要破坏桑树林的根基。她用手语跟保安比划:“把他交给派出所,问清楚还有没有同伙,有没有带病害的东西来。”

  与此同时,省城化工厂的实验室里还亮着灯。姜芸和李建国围着实验台,手里各拿着一根处理过的金线,对着台灯仔细观察。金线表面泛着柔和的光泽,用镊子轻轻弯曲,能感觉到明显的韧性,再也不是之前一折就断的脆硬模样。

  “温度控制在 30℃,浸泡时间 22 分钟,桑叶提液浓度 13%,这个配比刚好。” 李建国在实验记录本上写下最后一个数据,语气里满是兴奋,“你看,金线的鎏银层没有发黑,真金的色泽也保住了 —— 用这个方法处理荷花绣屏的鸳鸯眼,绝对没问题。”

  姜芸把金线放在放大镜下,能看到金线表面附着一层极薄的透明膜 —— 那是桑叶提液和 A-3 固色剂反应形成的保护层,既不影响光泽,又能加固纤维。她想起第一次看到绣屏时,鸳鸯眼的金线已经脆化得像碎玻璃,心里终于踏实了些。“明天我们就用这个配比处理绣屏上的金线,看看修复效果。”

  就在这时,姜芸的手机响了,是林晓打来的。她走到窗边接电话,听筒里传来林晓急促的声音:“芸姐,查到那辆黑色轿车了!车主是陈嘉明公司的司机,而且我刚才在海关系统里看到,陈嘉明上周寄了个包裹去日本,收件人是山崎株式会社的实验室,申报内容写的是‘纺织配件’,但重量和体积,跟那台固色设备的核心部件刚好吻合!”

  姜芸的指尖猛地攥紧手机,玻璃屏幕硌得掌心发疼。陈嘉明确实把部件卖给山崎了!他们不仅要偷桑叶,还要复制固色配方,双管齐下断她的后路。“陈嘉豪那边呢?你有没有查到他跟这件事有关?”

  “暂时没查到直接关联,但陈嘉明是他堂兄,他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 林晓的声音顿了顿,“对了,我刚才给陈嘉豪发消息,问他知不知道陈嘉明和山崎的合作,他到现在都没回我。”

  姜芸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五味杂陈。之前陈嘉豪主动提供山崎的黑料,还提出合作开拓东南亚市场,她还以为他是真心悔改,没想到他可能早就知道堂兄在帮山崎做事,甚至可能参与其中。“你继续盯着陈嘉明的资金流向,另外,帮我查一下那个被抓的偷树人,看看他有没有跟陈嘉明的公司有联系。”

  挂了电话,李建国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温水:“怎么了?看你脸色不太好。”

  “山崎的人已经开始打桑树林的主意了,还偷了固色设备的核心部件,准备复制配方。” 姜芸喝了口温水,压下心里的烦躁,“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尽快把荷花绣屏修复好,还要把配方申请专利,不能让他们得逞。”

  李建国皱了皱眉:“专利申请需要时间,而且山崎在日本的实验室要是先做出类似配方,我们很可能会陷入版权纠纷。不过……” 他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我之前整理过实验数据,我们的配方里有个‘桑叶发酵提液’的步骤,这是山崎没有的 —— 这个步骤能让保护层更稳定,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只要把这个步骤申请专利,他们就算复制了基础配方,也做不出同样效果的固色剂。”

  姜芸接过文件,上面详细记录了桑叶发酵的温度、时间和菌群控制,还有实验对比数据 —— 发酵后的提液处理的金线,耐水洗次数比未发酵的多了 5 次。“这个步骤是你之前就研究过的?”

  “是去年做棉麻实验时想到的,一直没机会用。” 李建国笑了笑,“没想到现在刚好能用上。明天我们可以试试用发酵提液处理金线,效果应该会更好。”

  第二天一早,姜芸收到了合作社保安发来的消息:偷树人交代,是山崎的同伙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挖几棵桑树苗,说是 “用来研究桑叶的品质”,他不知道纸条上的日文写的是什么。保安还在他的住处搜出了一小包白色粉末,送去过检,初步判断是某种植物病菌的孢子 —— 山崎不仅要偷树苗,还想往桑树林里散播病菌!

  姜芸立刻给小满打电话,让她组织绣娘们给桑树林喷洒杀菌剂,还特意叮嘱 “要仔细检查每一棵桑树的叶片,尤其是靠近路边的”。挂了电话,她拿着那包病菌孢子的照片去找李建国:“山崎想用病菌毁掉桑树林,我们有没有办法提前预防?”

  李建国看着照片,脸色沉了下来:“这是桑萎缩病的孢子,传染性很强,一旦染上,桑树会很快落叶枯死。不过……” 他转身从实验柜里拿出一瓶绿色液体,“我们可以在桑叶提液里加少量的‘植物免疫激活剂’,既能增强桑叶的抗病性,又不影响固色效果。之前做实验时发现,加了激活剂的桑叶,黄酮类物质含量还会更高,对固色更有利。”

  姜芸看着那瓶绿色液体,心里又燃起了希望。山崎的手段再狠,他们总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 只要守住桑树林,守住配方,就能保住苏绣的未来。

  下午,合作社寄来了张师傅准备的 “老桑叶发酵汁”—— 那是用张师傅珍藏的三年生老桑叶,按照老辈的方法发酵而成的,颜色呈深褐色,闻起来有淡淡的酒香。姜芸和李建国按照张师傅附的纸条,把发酵汁按 1:5 的比例加入提液中,再用来处理金线。

  处理后的金线,光泽比之前更温润,用指甲轻轻刮擦,保护层也没有脱落。姜芸小心翼翼地拿着金线,走到荷花绣屏前,准备修复鸳鸯眼。她用镊子夹起金线,穿进绣针,指尖微微颤抖 —— 这是她第一次用化学固色的金线修复古绣,既紧张又期待。

  金线穿过脆化的旧丝线,像一条金色的小溪,慢慢填满鸳鸯眼的空缺。当最后一针绣完时,姜芸屏住呼吸,对着光看 —— 修复后的鸳鸯眼,与周围的旧绣线完美融合,既保留了古绣的韵味,又多了几分坚韧。李建国凑过来,用放大镜看了看:“成了!固色效果很好,金线和旧丝线的结合度也很高,就算是专业的文物修复师,也很难看出修复的痕迹。”

  姜芸看着绣屏上栩栩如生的鸳鸯,眼眶突然有些发热。她想起灵泉池底的淤泥,想起张师傅的担忧,想起山崎的步步紧逼 —— 这一针一线,不仅修复了古绣,更守住了苏绣的根。

  就在这时,林晓发来一条微信,附带一张截图:陈嘉明的公司昨天给山崎株式会社转了一笔钱,用途写的是 “技术咨询费”,金额高达五十万。截图下面,林晓还加了一句:“芸姐,山崎肯定已经拿到了核心部件,开始复制我们的配方了,我们必须尽快申请专利!”

  姜芸看着手机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下:“知道了,我马上联系专利律师。另外,你帮我查一下,山崎在日本有没有申请过类似的固色技术专利。”

  她放下手机,看着修复了一半的荷花绣屏,心里清楚,这场技术保卫战,才刚刚开始。山崎在暗处虎视眈眈,专利战、病菌威胁、设备争夺…… 还有那个始终没露面的陈嘉豪,他到底站在哪一边?无数的疑问和挑战,像一张网,慢慢收紧。但姜芸的眼神却越来越坚定 —— 只要手里握着绣针,心里装着匠心,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窗外的夕阳,透过玻璃洒在绣屏上,给鸳鸯眼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姜芸拿起绣针,准备绣下一针 —— 她要尽快把绣屏修复好,还要把固色技术推广到合作社,让每一件苏绣作品,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资本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