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针锋相对-《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巴黎的晨光透过卢浮宫高大的玻璃窗,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展厅一角,小满坐在绣绷前,手指如蝶舞般轻盈地在绣布上翻飞。经过一夜奋战,凤凰的头部和颈部已经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绣布上,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随时会眨动。

  姜芸轻轻为小满披上一件外衣,触到她冰凉的肩头,不由得心疼。小满却只是微微颔首,指尖依然在绣布上探寻着下一针的落点。

  “你需要休息。”姜芸低声道。

  小满摇头,手势坚定:“凤凰的翅膀必须在今天完成,这是最难的部分。”

  林晓端来热咖啡和可颂,眼下有着明显的黑眼圈。她压低声音对姜芸说:“我查到了一件事。那个保安确实偷偷备份了监控,但他现在不敢交出来。”

  “为什么?”

  “他说皮埃尔今早找他谈过话,暗示如果他多管闲事,就会失去这份工作。”林晓抿了一口咖啡,“但他给了我一个线索——监控室的值班记录显示,前天晚上十点至十二点,皮埃尔确实带着两个人进入了展厅,推着一个大箱子。”

  姜芸的眼神锐利起来:“能拿到那份值班记录吗?”

  “我已经拍下来了。”林晓晃了晃手机,“虽然不是直接证据,但足以引起警方重视。”

  正说着,展厅入口处传来一阵骚动。皮埃尔带着两位西装革履的男子走了进来,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

  “女士们,希望你们度过了一个富有成效的夜晚。”皮埃尔的声音在空旷的展厅里显得格外响亮,“请允许我介绍,这位是卢浮宫安保部门的负责人杜邦先生,另一位是即将为你们做专题报道的《艺术观察》记者莫里斯先生。”

  姜芸敏锐地注意到,那位记者的相机已经对准了半成品绣品,不停地按下快门。

  “在作品完成前,我们不接受采访,也不允许拍照。”姜芸上前一步,挡在相机前。

  记者莫里斯耸耸肩:“公众有权知道展览的筹备过程,特别是如此...特别的创作方式。”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姜芸的脊背不由得挺直了。

  “盲绣是苏绣中历史悠久的一种技艺传承方式,它代表的是一种超越视觉的艺术感知。”姜芸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如果贵刊想要报道,请先尊重这项技艺。”

  皮埃尔赶忙打圆场:“当然,当然尊重。不过姜女士,我必须提醒您,距离展览开幕只剩两天半时间,您确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百鸟朝凤》的复原吗?如果不行,我建议考虑其他方案,比如更换展品...”

  “我们能完成。”小满突然开口,声音虽轻却不容置疑。她的手指依然在绣布上移动,甚至没有抬头看来看一眼。

  皮埃尔略显尴尬地笑了笑:“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打个赌?如果你们能在开幕前完成,卢浮宫将把这件作品放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如果完不成...”

  “没有如果。”姜芸打断他,“我们一定会完成。”

  待皮埃尔一行人离开,林晓皱眉道:“他在故意施压,想让我们自乱阵脚。”

  姜芸点头,转向小满:“你需要什么帮助吗?”

  小满的指尖正抚过凤凰翅膀的轮廓,那里将是今天的主要工作区域。“我需要更多金色的丝线,特别是那卷用灵泉水浸泡过的。”

  姜芸心头一紧。出发前,她特意带了一小卷用灵泉水处理过的金线,以备不时之需。这件事只有她和合作社核心成员知道,小满是如何得知的?

  仿佛读懂了她的疑虑,小满轻声道:“我能感觉到那卷线的不同。它有一种...温暖的感觉。”

  姜芸不再多问,从行李箱深处取出那卷特殊的金线。当她的手指触碰到丝线时,意识深处的灵泉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传递着一丝暖意。

  小满接过丝线,指尖轻轻摩挲着,脸上浮现出一种近乎虔诚的表情。她开始绣制凤凰的翅膀,针脚细密如初,但若有专业的绣娘在场,会发现今天的针法与昨天略有不同——更加灵动,更加富有生命力。

  “太美了,”一位路过的卢浮宫清洁工忍不住驻足,用法语赞叹道,“我从未见过这样的刺绣。”

  林晓轻声翻译给姜芸听。姜芸微笑着对清洁工点头致意,心里却隐隐不安。皮埃尔绝不会善罢甘休,他今天的来访更像是一次侦察。

  果然,下午两点左右,麻烦接踵而至。

  先是卢浮宫行政部门派人前来,表示接到投诉,称展厅内有“非官方创作活动”,要求她们立即停止。幸亏林晓流利的法语和据理力争,才让对方暂时退让。

  接着,供电突然中断。虽然十分钟后就恢复了,但小满因此差点刺错一针。

  “他们想干扰我们。”林晓愤怒地说。

  姜芸沉思片刻,从行李箱中取出一盏便携式台灯:“继续工作,不要被影响。”

  小满却意外地平静:“没关系,即使没有光线,我也能绣。”

  这话让姜芸和林晓都愣住了。小满的脸上有一种超然的淡定,仿佛外界的纷扰都与她无关,她的世界只剩下指尖的丝线和绣布。

  傍晚时分,凤凰的一只翅膀已经基本完成。在灯光下,那翅膀闪烁着奇异的光泽,每一片羽毛都栩栩如生,特别是那卷特殊金线绣制的部分,仿佛真的有生命在其中流动。

  “不可思议,”林晓喃喃道,“比原作还要...生动。”

  姜芸没有回答,她正注视着窗外。对面的建筑里,似乎有一道反光闪过,像是望远镜的镜片。她们正在被监视。

  “林晓,”姜芸低声道,“联系玛利亚,请她帮忙安排一个安全的住宿地点。我觉得今晚我们不应该回原酒店。”

  林晓会意点头,立即开始拨打电话。

  小满终于停下手中的针,轻轻按摩着红肿的指尖。姜芸为她递上一杯热茶,注意到她的脸色比早上更加苍白。

  “你今天用了不同的针法。”姜芸轻声说。

  小满抿了一口茶,点点头:“是《百鸟朝凤》真正应该有的针法。原作因为年代久远,部分针法已经失传,但我触摸原作时,能感觉到那些缺失的痕迹。”

  姜芸怔住了。这意味着小满不仅在复原,而且在完善——用盲绣的方式,复原一幅连视力正常的绣娘都无法完全复原的作品。

  夜幕降临,玛利亚亲自来到展厅。这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一见到半成品就倒吸一口气。

  “我的上帝,”她用法语惊叹,随即转为生硬的中文,“这比原版更加...有灵魂。”

  姜芸苦笑着将今天的遭遇告诉她。玛利亚的表情变得严肃。

  “皮埃尔确实有问题,”她压低声音,“我们内部也收到一些关于他的投诉,只是缺乏证据。至于山崎集团...”她顿了顿,“我们一直知道他们在试图窃取亚洲非遗技艺,但没想到他们如此大胆。”

  “我们需要那个监控备份,”姜芸说,“那是关键证据。”

  玛利亚点头:“我会想办法。现在,让我带你们去新的住处,那里更安全。”

  收拾绣品时,小满的手指忽然停在凤凰眼睛的位置,眉头微蹙。

  “怎么了?”姜芸关切地问。

  “这里...需要调整。”小满的声音很轻,“原作的眼神不够坚定,真正的凤凰应该更加...不屈。”

  姜芸看着绣品上那双几乎已经完美的凤凰眼睛,难以想象还有什么可改进之处。但她还是点头:“按你觉得对的来做。”

  就在她们准备离开时,展厅的侧门突然打开,一个身影匆匆走入。来人是一名年轻的卢浮宫保安,神色紧张。

  “杜朗先生?”林晓认出了他,正是那个告诉她监控线索的保安。

  保安快速扫视四周,确认没有其他人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型U盘塞给林晓。

  “这是你们要的监控备份,”他声音急促,“我今早才偷偷复制出来的。皮埃尔先生已经怀疑我了,我不能久留。”

  “为什么冒险帮我们?”姜芸问。

  保安看了一眼绣绷上的凤凰,眼神复杂:“我的祖母也是绣娘,在普罗旺斯。她常说,手艺人的灵魂就在作品中。”他顿了顿,“那幅假绣品里,没有灵魂。”

  说完,他匆匆离去,消失在侧门的阴影中。

  三人面面相觑,手中那个小小的U盘仿佛有千斤重。

  去往新住处的车上,姜芸一直沉默着。巴黎的夜景在车窗外流转,霓虹灯的光芒在她脸上明灭不定。她想起临行前张师傅的嘱托,想起合作社绣娘们期待的眼神,想起母亲那件嫁衣上细密的针脚。

  小满靠在她肩上睡着了,手指即使在梦中也不时微微抽动,像是在继续着未完的绣作。林晓则紧握着装有U盘的钱包,眼神警惕地注视着后方是否有车辆跟踪。

  到达玛利亚安排的公寓后,姜芸站在阳台上,望着巴黎的夜空。手机震动,是一条来自陈嘉豪的短信:

  「已脱身,但真品恐已被转移至日本。山崎明日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发现“东洋刺绣瑰宝”。务必小心,他们已知晓你们的计划。——嘉豪」

  姜芸握紧手机,指节泛白。远处,埃菲尔铁塔的灯光在夜空中闪烁,像一枚巨大的金针,刺破了巴黎的夜幕。

  回到屋内,她看着熟睡的小满和仍在整理证据的林晓,心中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决心。无论山崎如何阻挠,无论皮埃尔如何刁难,她们都会将这条路走下去。

  因为苏绣的针线,从来就不只是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