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丝线缠错的账-《重生八零绣娘非遗逆袭》

  1983 年暮春的风,带着桑树叶的清苦吹进 “芸香非遗绣娘合作社” 的院子。小满蹲在西边的桑蚕基地里,指尖捏着片嫩黄桑叶,轻轻喂给竹匾里的蚕宝宝。她听不见蚕吃叶的 “沙沙” 声,却总爱盯着蚕宝宝圆滚滚的身子发呆 —— 姜芸姐说,好丝线得靠好蚕茧,就像做人,得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

  办公室的木门 “吱呀” 响了声,姜芸捏着封牛皮纸信封从里走出来。信封角被指尖捏得发皱,上面 “上海外贸公司” 的字样透着陌生,右下角用红笔写着 “质量投诉” 四个小字,像根细针,轻轻扎在她心上。

  合作社三月底刚和上海这家公司签了批 “百鸟朝凤” 手帕的订单,五十条,每条定价八块五,是普通手帕的三倍。当时客商来考察时,盯着姜芸绣的样品赞不绝口,说 “这盘金绣的凤凰羽,在上海百货大楼能卖十五块”。可现在,信里说收到的货里,十条手帕出现脱线,三条的凤凰眼睛绣得歪歪扭扭,还有一条的绣线染了杂色,和样品差得远。

  “芸姐?” 张桂兰抱着摞绣好的围裙走过来,见姜芸站在原地不动,顺着她的目光看向信封,“是上海的回信?”

  姜芸把信递过去,指尖蹭过信封上的红笔字,凉意顺着指缝往上爬:“说是质量有问题,要我们给说法。”

  张桂兰拆开信,眉头越皱越紧:“不可能啊,这批货是王强负责的,我还帮他检查过几片绣片,没见脱线啊。”

  “王强?” 姜芸心里咯噔一下。自从王桂香态度软下来,王强在合作社里倒安分了些,每天按时来绣房,还主动帮着搬原料。可前几天她去原料库查账,发现王强三月十五号领了两捆湖蓝色丝线,登记的是 “练手用”,可合作社那周根本没排湖蓝色的活。

  她转身往绣房走,脚步比平时快了些。绣房里的窗都开着,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排排绣绷上,丝线上的金粉在光里闪着细弱的光。王强正坐在最里面的绣绷前,手里捏着根绣花针,眼神却飘向窗外,绣帕上的牡丹花瓣歪歪扭扭,针脚稀稀拉拉。

  听到脚步声,王强猛地回过神,手忙脚乱地调整针法:“芸、芸姐,你咋来了?”

  姜芸没说话,走到他身边,拿起绣绷上的手帕。针脚扎得深浅不一,有的地方线拉得太紧,把布面都扯出了小褶子 —— 这哪是练了两个月的手艺,倒像是刚学三天的新手。她又看向王强的绣筐,里面放着半捆湖蓝色丝线,线轴上的标签还是新的,却少了大半。

  “三月十五号领的湖蓝线,你用来绣什么了?” 姜芸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王强的脸瞬间白了,手捏着绣花针,指节泛白:“没、没绣啥,就是练手…… 练坏了,扔了。”

  “扔哪了?” 姜芸追问,目光落在他沾了点墨渍的袖口上 —— 那墨渍她见过,上周在村口碰到个陌生男人,穿的灰布褂子上就有一样的墨渍,后来听库管说,那男人是之前被查封的山寨厂老板的小舅子。

  王强的头垂得更低,声音细若蚊蝇:“就、就村西的垃圾堆……”

  “王强!” 姜芸的声音提高了些,绣房里其他学员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偷偷往这边看。她深吸口气,压下心里的火气 —— 合作社刚走上正轨,不能在学员面前闹得太僵,可也不能纵容这种事。“上海客商投诉的手帕,用的就是湖蓝线绣的凤凰尾。你要是说实话,咱们还好商量;要是撒谎,合作社的规矩你知道。”

  王强的肩膀抖了抖,突然站起来,撞翻了身后的绣筐,丝线散了一地:“我、我就是想赚点外快!那男人说,合作社的绣品能卖高价,让我偷着拿几件给他,他给我五块钱一件!我想着就几件,没人会发现……”

  他的话还没说完,门口突然传来 “哐当” 一声。王桂香端着个搪瓷碗站在门口,碗里的玉米糊糊洒了一地。她看着王强,又看看姜芸,嘴唇哆嗦着:“强子,你、你真干了这事?”

  王强不敢看她,低着头不说话。王桂香突然扑过来,一把抓住王强的胳膊,抬手就要打:“你这混小子!芸丫头好心让你进合作社,你倒好,偷东西卖!你对得起谁!”

  “娘!” 王强躲开,声音带着哭腔,“我就是想给你买件新褂子,你那件都破了……”

  王桂香的手停在半空,眼泪 “唰” 地掉下来。她转过身,朝着姜芸 “扑通” 一声跪下,粗糙的手抓着姜芸的裤脚,指缝里还沾着玉米糊糊的残渣:“芸丫头,是婶子不对,是我没教好强子。你别赶他走,好不好?他知道错了,我们赔,我们把钱赔给客商……”

  姜芸连忙伸手扶她,指尖碰到王桂香的手,粗粝得像砂纸 —— 这双手之前总揪着她的领口撒泼,现在却因为儿子的过错,变得这么卑微。她想起前世,王桂香也是这样,为了王强,什么脸面都能放下,只是那时的自己,只觉得厌恶。

  “婶子,你先起来。” 姜芸把王桂香扶到旁边的板凳上,又捡起地上的丝线,“合作社的规矩不能破,但也不是不给机会。”

  她看向王强,目光里带着失望,却也有几分不忍:“第一,你把卖绣品的钱拿出来,不够的从你以后的工钱里扣,直到赔清上海客商的损失;第二,接下来一个月,你跟着张桂兰重新学基础针法,每天绣的活都要经她检查,合格了才能算工分;第三,要是再犯,不管是谁说情,合作社都不能留你。”

  王强猛地抬起头,眼睛通红:“我知道了!芸姐,我再也不敢了!”

  王桂香连忙点头,抹着眼泪说:“谢谢芸丫头,谢谢芸丫头…… 我们一定听话,一定好好干。”

  等王桂香拉着王强走了,绣房里又恢复了之前的安静,只是学员们看姜芸的眼神,多了几分敬畏。张桂兰走过来,递了杯热水:“芸姐,你这处理得挺好,既没坏规矩,也没把事做绝。”

  姜芸接过水杯,指尖碰到温热的杯壁,心里却还是沉的。她看着窗外的桑蚕基地,小满正蹲在地上,把散落的桑叶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竹匾里。阳光落在小满的头发上,泛着柔和的光 —— 这合作社里,有太多像小满这样的人,把这里当成了希望,她不能让任何人毁了这份希望。

  “张姐,你帮我盯着点原料库,以后领丝线、染料,都要登记清楚用途,领多少用多少,剩下的必须交回库里。” 姜芸喝了口热水,暖意顺着喉咙往下走,“还有,以后每个订单的成品,都要抽三成检查,没问题了再发货。”

  “放心吧,我这就去安排。” 张桂兰点头,转身去忙了。

  姜芸回到办公室,坐在桌前,翻开账本。账本上记着合作社成立以来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从最初的五十块启动资金,到现在的一万块扶持资金,每一个数字都浸着她和学员们的汗水。她指尖划过 “王强” 的名字,想起他刚才说的 “那男人”,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 山寨厂都被查封了,怎么还敢来合作社撬人?

  正想着,头皮突然一阵发麻。她抬手摸了摸,指尖捏到一根白发,银白色的,在阳光下格外显眼。这是灵泉消耗的第 31 根白发了,上次修复古绣后,她以为传艺能让白发减少,可最近忙着合作社的事,传艺的时间少了,白发反倒又多了。

  她打开抽屉,拿出那个落满灰尘的木盒 —— 这是从《清明上河图》古绣夹层里找到的,里面装着苏婉清的绣针和半本灵泉手册。手册上写着 “灵泉需以传承为引,忌私心染指”,王强的私心,会不会影响到灵泉?

  姜芸把白发夹进手册里,指尖碰到冰凉的绣针,突然想起母亲留下的那套金针。前世,母亲就是因为不肯把金针卖给山寨厂,才被人诬陷;现在,她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这次,她不会再像前世那样软弱。

  窗外的风又吹进来,带着桑树叶的清苦,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陌生气息。姜芸走到窗边,看向村口的方向 —— 那里有个黑影一闪而过,像是在盯着合作社。她握紧了手里的绣针,心里清楚,合作社做大了,盯着这块蛋糕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而那个让王强偷卖绣品的 “男人”,或许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