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新战术提,联合小组行动合-《星际废土:我的机甲能无限进化》

  陈渊的手指还停在删除键上方,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那串代码没删,他只是把它拖进了加密容器,打上三重锁。然后关掉主屏,转身对张宇说:“刚才那段扫描,不是外头来的。”

  张宇靠在控制台边,手指敲了两下台面,“谁?”

  “权限二级以上。”陈渊声音压得很低,“能进缓存区的,就三个组的人。现在咱们说的话,可能已经有人听见了。”

  张宇没接话,低头看了眼腕表。凌晨两点十七分,指挥中心的灯又闪了一下,机器嗡地稳住。

  “所以不能全说。”陈渊把离线模块拔下来,塞进胸口夹层,“计划只能让最核心的人知道。”

  “我来分段授权。”张宇点头,“你想怎么动?”

  “我们之前一直被牵着走。”陈渊调出隔离舱的独立终端,拉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时间轴,“每次我们准备动手,管理者两小时内调兵,神秘势力同时间出现截流。这不是巧合,是配合。”

  他点了点屏幕,“他们共享情报链。我们打哪一边,另一边立刻就知道。但现在的问题不是防泄密,是怎么反过来利用这个链。”

  张宇皱眉,“你是想……让他们自己暴露破绽?”

  “对。”陈渊放大一组数据,“他们反应太快,反而会露马脚。只要有一次同步慢了,或者指令冲突,我们就能顺藤摸瓜,找到他们的联络节点。”

  “可我们现在人手不够,装备也紧巴巴的。”张宇翻出资源表,“侦察组只剩四个人能用,突击组两个小队还在修整,后勤那边刚换了通讯模块,还没测试。”

  “我不打算硬拼。”陈渊打开推演界面,“咱们搞一次假动作。放出风声,说要强攻主控室。管理者肯定急,调主力防守。神秘势力也会来‘捡数据’。”

  “然后我们盯他们从哪冒出来,什么时候到,跟谁联系。”张宇接上话,“一旦发现他们之间的延迟或者信号碰撞,就是突破口。”

  “没错。”陈渊划出三条路线,“我设计了三套诱敌模板。第一条走东区废弃管道,第二条绕南侧旧电网,第三条直接穿中央排水道。每条都配上不同的信号特征,让他们分不清真假。”

  “要是他们不上当呢?”

  “他们会。”陈渊冷笑,“因为我们从来没这么干过。以前都是打定主意再动,这次突然变招,他们反而会慌。越怕失控的势力,越爱插手。”

  张宇盯着屏幕看了一会儿,忽然问:“你打算让哪个组先动?”

  “侦察组。”陈渊调出城市管网图,“让他们提前二十四小时,在三条路线上埋震动感应器和信号回弹装置。只要敌人经过,设备自动记录频率和路径。”

  “突击组呢?”

  “待命。”陈渊说,“一旦某条路线被拦截,其他两组立刻切换目标,追击暴露的据点。不求杀伤,只求抓数据。”

  “后勤呢?”

  “保证双链路通讯。”陈渊看向张宇,“主频断了切备用,再断就用手动中继。不能再用老频道,之前的命名规则可能已经被破解了。”

  张宇沉默了几秒,开始调取各小组的任务记录。他一条条翻看,最后指着一组数据说:“问题在这儿——咱们现在的通讯协议太老,信息传递有延迟。侦察组发个警报,突击组收到时已经晚了八秒。”

  “八秒够死好几回了。”陈渊点头。

  “我有个办法。”张宇划出一个新架构,“建‘动态授权节点’。每个小组在特定时间段内,能临时接管相邻小组的部分控制权。比如侦察组发现异常,可以直接触发突击组的行动预案,不用等审批。”

  “省时间。”陈渊眼睛亮了,“还能防中间被截。”

  “但风险也大。”张宇提醒,“万一哪个环节出问题,整个系统可能崩。”

  “总比等死强。”陈渊拍板,“就这么定。代号叫‘铁网行动’,取个吉利意思——咱们这次不是逃,是收网。”

  张宇输入指令,系统弹出确认框。他回头看了一眼陈渊,“真要这么干?”

  “已经没退路了。”陈渊盯着屏幕上的时间轴,“他们已经在咱们内部安了眼线。再按老办法打,迟早全军覆没。”

  两人没再多说,开始整理任务分工。张宇负责后台加密和权限分配,陈渊则细化每一步行动节点。他们把整个流程拆成七个阶段,每个阶段只让相关人员知道自己的部分。

  天快亮的时候,核心成员再次集合。

  会议厅里气氛比昨晚沉。灰夹克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一块电池,一下一下按着开关。

  陈渊没开场白,直接投出一段推演影像。画面里,反抗军集中力量攻打管理者节点,结果半小时后,三支小队全被神秘势力伏击。

  “这是按现有打法模拟的结果。”陈渊指着时间线,“未来四十八小时,如果我们继续单线进攻,至少有三个小组会落入埋伏圈。”

  他切换画面,“但如果用‘铁网行动’,哪怕失败,也能捕捉到一次敌方指令延迟。只要抓到,后续就有反制机会。”

  灰夹克抬起头,“你们确定这不是把大家往火坑里推?”

  “没人想冒险。”陈渊看着他,“但我们更不想一直被人当棋子耍。管理者压我们,神秘势力看我们,他们在同一个局里下棋,而我们连棋盘在哪都不知道。”

  “所以现在要反过来?”灰夹克冷笑,“拿我们自己当饵?”

  “饵也是钓鱼的一部分。”陈渊说,“以前我们是猎物,现在要学会做猎人。猎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得设陷阱。”

  会议室安静下来。

  戴眼镜的女人开口:“行动代号换了吗?”

  “换了。”陈渊说,“所有旧代号作废,新指令通过分段加密逐级下达。只有执行人才知道自己任务的真实目的。”

  “通讯呢?”

  “双链路备份,主频受干扰立刻切换。后勤组正在测试新模块,两小时内上线。”

  灰夹克盯着桌面看了很久,终于开口:“……行。但我有个条件:一旦发现内部调动异常,立刻中止,全员撤退。”

  “可以。”陈渊点头,“但撤退路线也要换。老通道不能再用了。”

  “我同意。”张宇补充,“我已经启动分权授权系统,各小组将在接下来两小时接收新权限。”

  会议转入细节部署。有人开始核对设备清单,有人调取巡逻规律。争吵少了,讨论多了。

  陈渊回到主控台前,机械臂还在轻微抖动。他没管,继续监控各小组的调试进度。第一波诱敌信号预计在六小时后发出。

  张宇走过来,递给他一杯水。陈渊接过,喝了一口,水有点凉。

  “你还撑得住?”张宇问。

  “死不了。”他说,“现在最怕的不是累,是有人临时变卦。”

  “不会了。”张宇看着屏幕上逐渐成型的行动计划,“刚才那个女研究员,已经开始改通讯协议了。”

  陈渊点点头,把杯子放在一边,继续查看感应器布设状态。

  就在这时,终端提示音响起。

  一条新日志跳出来:东区三号监测点,设备自检通过。

  陈渊手指一顿。

  那是他们最早埋下的一个震动感应器,位置隐蔽,连接独立电源。按理说不会主动上报状态。

  他快速点开详情,发现设备不仅通了电,还上传了一段十六秒的背景噪声记录。

  他把音频拉到最后一秒。

  在电流杂音里,有一个极短的脉冲信号,频率和B3层那次追踪信号完全一致。

  他立刻截图保存,然后切断该设备的远程访问权限。

  张宇凑过来,“怎么了?”

  “东区三号点被扫了。”陈渊低声说,“不是例行检测,是定向监听。”

  “谁的指令?”

  “系统显示是二级权限申请。”陈渊抬头,“又是内部来的。”

  张宇脸色沉了下去。

  陈渊没说话,只是把那段脉冲信号拖进加密容器,标记为“高危”。然后他关闭窗口,重新打开城市地图。

  三条诱敌路线静静躺在屏幕上。

  他的手指悬在启动键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