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从防磁袋的缝隙里钻出来,像一缕活的东西,在金属地面上轻轻扭动了一下,又缩了回去。
陈渊盯着那道光,没动。他右手还贴在胸口,隔着衣服按着防磁袋,能感觉到里面那张图纸在微微发烫,像是刚跑完步的心脏。
赵铁锤蹲在屏蔽箱旁边,手里拧着最后一颗固定螺丝。他把箱子合上,只留下一条巴掌宽的观察口,用一块老式防辐射玻璃封住。
“行了。”他说,“这玩意儿是报废的量子舱零件拼的,不带信号发射功能,也不连网。只要你不拿扫描仪去扫它,它就不是个电子设备。”
陈渊点头,把防磁袋放进屏蔽箱。咔哒一声,盖子锁死。
箱子里安静下来,蓝光消失了。
“现在呢?”陈渊问。
“现在开始看。”赵铁锤从工具袋里掏出一叠特种纸和一支碳笔,“不用机器,不连电,手画。你临摹左边三分之一,我来右边。中间漩涡部分先不动。”
陈渊接过纸和笔。碳笔的笔尖很硬,划在纸上发出沙沙声。他把脸凑近观察口,一点点描图纸上的线条。那些纹路比之前看得更清楚了,细密得像蜘蛛织的网,但每一道都精准得不像手工刻出来的。
画到第七分钟,他的手指突然顿了一下。
“这地方不对。”他说,“这条线……它拐了个直角,但前后回路对不上。能量走不通。”
赵铁锤凑过来一看,也皱了眉。“确实。这种设计要么是错的,要么……它根本不是按我们现在的物理规则来的。”
“会不会是逆向储能?”陈渊说,“我在地球上看过一篇论文,讲的是闭环共振网络。如果这个结构能让能量自己循环起来,就不需要外部供能。”
“听着像神话。”赵铁锤哼了一声,“但刚才那块引力感应片确实震了。空间曲率变了,哪怕只有一点点。”
他从工具袋里摸出那片报废的感应片,小心翼翼靠近屏蔽箱外壁。刚放到一半,感应片边缘就开始轻微抖动。
“还在反应。”赵铁锤低声说,“这图……它知道自己被看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陈渊继续画。越往中心,线条越复杂。有些节点看起来像是断开的,但换个角度,又像是连接着另一层看不见的线路。他试着换了个方向看,突然发现几条平行线在特定视角下重叠成一个六边形。
“等等。”他抬手叫停,“这里有问题。这些线……它们在骗眼睛。正常图纸不会这样设计。”
赵铁锤拿过他画的草图,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你是说,它在加密?”
“不是传统加密。”陈渊摇头,“是视觉陷阱。只有从某个角度看,才能看出真正的结构。”
他拿起放大镜,想再仔细看看。可镜头刚贴近观察口,屏蔽箱内部突然传来一阵低频震动。
嗡——
声音不大,但整个箱子都在抖。箱底的温度计数值瞬间从23度掉到17度,玻璃上浮起一层薄霜。
赵铁锤一把拽下电源总闸。周围所有设备全灭,只剩下应急灯的红光。
“别用电子设备。”他说,“它怕扫描,或者……讨厌光。”
陈渊把放大镜收起来,喘了口气。神经接口有点发烫,像是有根针在太阳穴附近轻轻扎。
“换方式。”赵铁锤从桌下拎出一盏老式钨丝灯,“这灯没频率波动,纯热辐射。试试用光照。”
他打开灯,让光线斜斜地打在图纸右下角。一开始什么也没发生。三分钟后,纸面某处突然浮现出一串极细的刻痕,排列方式像星轨。
“出来了!”陈渊压低声音,“这不是原图的一部分,是藏在下面的!”
“记下来。”赵铁锤递过一张新纸,“别碰箱子,别开电子设备,手写。”
陈渊快速临摹那串刻痕。线条很细,他不敢用力,生怕碳笔划破纸。画到一半,他忽然觉得眼前一花,视野边缘出现重影。
他闭了下眼,再睁开,还是模糊。
“你怎么样?”赵铁锤察觉到他动作停了。
“没事。”陈渊咬牙,“就是神经接口有点累。”
“停十分钟。”赵铁锤把一管电解质凝胶塞进他手里,“喝了,靠墙坐着。这东西补脑耗,比咖啡管用。”
陈渊没推辞,拧开就喝。液体有点咸,滑下去后脑子清明了些。
“我们得定个规矩。”赵铁锤一边检查屏蔽箱的接地线,一边说,“这图不能一口气看完。分阶段来。第一阶段,结构解析;第二阶段,符号破译;第三阶段,模拟运行。现在只做第一步。”
“同意。”陈渊擦了擦嘴,“先把已知部分画成三维拓扑图,留着以后填。”
赵铁锤点头:“优先处理中心漩涡和星轨标记。其他区域暂时跳过。”
休息够了,陈渊重新坐到观察口前。这次他改用侧光法,让钨丝灯从不同角度照射图纸,记录每一处浮现的新痕迹。
两小时后,他们拼出了第一版草图。
“你看这个。”陈渊指着漩涡核心,“如果按闭环共振理论,这里的节点是能量增幅点。每绕一圈,输出翻倍。理论上,只要启动一次,就能一直转下去。”
“永动机?”赵铁锤冷笑,“宇宙不许这种东西存在。”
“不是永动。”陈渊摇头,“是自维持。就像心跳,一开始要靠身体推动,后面就能自己跳。这装置可能也是,需要一次外部激发,之后就能独立运行。”
赵铁锤盯着草图看了很久,突然伸手摸了摸屏蔽箱外壁。
“它现在……是不是比刚才热了一点?”
陈渊立刻把手贴上去。确实。金属表面有温度,像是里面有东西在运转。
“我们看它的时候,它也在‘看’我们。”他说。
赵铁锤没接话,而是把警报器调到最高灵敏度,又加固了门口的电流屏障。
“今晚不能再看了。”他说,“你状态不行,我也累了。这东西耗神。”
陈渊还想说什么,但张了张嘴,最终没开口。他知道老机械师说得对。再撑下去,搞不好会晕倒在地板上。
他把所有手绘草图和记录纸装进防水袋,塞进贴身口袋。然后取出防磁袋,把图纸重新包好,放进屏蔽箱底层的一个暗格里。
“明天继续?”他问。
“当然。”赵铁锤拍了拍他的肩,“你以为这种东西,一天就能看懂?”
陈渊笑了笑,站起来活动肩膀。肌肉酸,脑子沉,但眼神亮。
他走到墙角坐下,背靠着金属壁。闭眼前最后看了一眼屏蔽箱。
箱角,有一丝蓝光正缓缓渗出。
陈渊盯着那道光,没动。他右手还贴在胸口,隔着衣服按着防磁袋,能感觉到里面那张图纸在微微发烫,像是刚跑完步的心脏。
赵铁锤蹲在屏蔽箱旁边,手里拧着最后一颗固定螺丝。他把箱子合上,只留下一条巴掌宽的观察口,用一块老式防辐射玻璃封住。
“行了。”他说,“这玩意儿是报废的量子舱零件拼的,不带信号发射功能,也不连网。只要你不拿扫描仪去扫它,它就不是个电子设备。”
陈渊点头,把防磁袋放进屏蔽箱。咔哒一声,盖子锁死。
箱子里安静下来,蓝光消失了。
“现在呢?”陈渊问。
“现在开始看。”赵铁锤从工具袋里掏出一叠特种纸和一支碳笔,“不用机器,不连电,手画。你临摹左边三分之一,我来右边。中间漩涡部分先不动。”
陈渊接过纸和笔。碳笔的笔尖很硬,划在纸上发出沙沙声。他把脸凑近观察口,一点点描图纸上的线条。那些纹路比之前看得更清楚了,细密得像蜘蛛织的网,但每一道都精准得不像手工刻出来的。
画到第七分钟,他的手指突然顿了一下。
“这地方不对。”他说,“这条线……它拐了个直角,但前后回路对不上。能量走不通。”
赵铁锤凑过来一看,也皱了眉。“确实。这种设计要么是错的,要么……它根本不是按我们现在的物理规则来的。”
“会不会是逆向储能?”陈渊说,“我在地球上看过一篇论文,讲的是闭环共振网络。如果这个结构能让能量自己循环起来,就不需要外部供能。”
“听着像神话。”赵铁锤哼了一声,“但刚才那块引力感应片确实震了。空间曲率变了,哪怕只有一点点。”
他从工具袋里摸出那片报废的感应片,小心翼翼靠近屏蔽箱外壁。刚放到一半,感应片边缘就开始轻微抖动。
“还在反应。”赵铁锤低声说,“这图……它知道自己被看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没说话。
陈渊继续画。越往中心,线条越复杂。有些节点看起来像是断开的,但换个角度,又像是连接着另一层看不见的线路。他试着换了个方向看,突然发现几条平行线在特定视角下重叠成一个六边形。
“等等。”他抬手叫停,“这里有问题。这些线……它们在骗眼睛。正常图纸不会这样设计。”
赵铁锤拿过他画的草图,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你是说,它在加密?”
“不是传统加密。”陈渊摇头,“是视觉陷阱。只有从某个角度看,才能看出真正的结构。”
他拿起放大镜,想再仔细看看。可镜头刚贴近观察口,屏蔽箱内部突然传来一阵低频震动。
嗡——
声音不大,但整个箱子都在抖。箱底的温度计数值瞬间从23度掉到17度,玻璃上浮起一层薄霜。
赵铁锤一把拽下电源总闸。周围所有设备全灭,只剩下应急灯的红光。
“别用电子设备。”他说,“它怕扫描,或者……讨厌光。”
陈渊把放大镜收起来,喘了口气。神经接口有点发烫,像是有根针在太阳穴附近轻轻扎。
“换方式。”赵铁锤从桌下拎出一盏老式钨丝灯,“这灯没频率波动,纯热辐射。试试用光照。”
他打开灯,让光线斜斜地打在图纸右下角。一开始什么也没发生。三分钟后,纸面某处突然浮现出一串极细的刻痕,排列方式像星轨。
“出来了!”陈渊压低声音,“这不是原图的一部分,是藏在下面的!”
“记下来。”赵铁锤递过一张新纸,“别碰箱子,别开电子设备,手写。”
陈渊快速临摹那串刻痕。线条很细,他不敢用力,生怕碳笔划破纸。画到一半,他忽然觉得眼前一花,视野边缘出现重影。
他闭了下眼,再睁开,还是模糊。
“你怎么样?”赵铁锤察觉到他动作停了。
“没事。”陈渊咬牙,“就是神经接口有点累。”
“停十分钟。”赵铁锤把一管电解质凝胶塞进他手里,“喝了,靠墙坐着。这东西补脑耗,比咖啡管用。”
陈渊没推辞,拧开就喝。液体有点咸,滑下去后脑子清明了些。
“我们得定个规矩。”赵铁锤一边检查屏蔽箱的接地线,一边说,“这图不能一口气看完。分阶段来。第一阶段,结构解析;第二阶段,符号破译;第三阶段,模拟运行。现在只做第一步。”
“同意。”陈渊擦了擦嘴,“先把已知部分画成三维拓扑图,留着以后填。”
赵铁锤点头:“优先处理中心漩涡和星轨标记。其他区域暂时跳过。”
休息够了,陈渊重新坐到观察口前。这次他改用侧光法,让钨丝灯从不同角度照射图纸,记录每一处浮现的新痕迹。
两小时后,他们拼出了第一版草图。
“你看这个。”陈渊指着漩涡核心,“如果按闭环共振理论,这里的节点是能量增幅点。每绕一圈,输出翻倍。理论上,只要启动一次,就能一直转下去。”
“永动机?”赵铁锤冷笑,“宇宙不许这种东西存在。”
“不是永动。”陈渊摇头,“是自维持。就像心跳,一开始要靠身体推动,后面就能自己跳。这装置可能也是,需要一次外部激发,之后就能独立运行。”
赵铁锤盯着草图看了很久,突然伸手摸了摸屏蔽箱外壁。
“它现在……是不是比刚才热了一点?”
陈渊立刻把手贴上去。确实。金属表面有温度,像是里面有东西在运转。
“我们看它的时候,它也在‘看’我们。”他说。
赵铁锤没接话,而是把警报器调到最高灵敏度,又加固了门口的电流屏障。
“今晚不能再看了。”他说,“你状态不行,我也累了。这东西耗神。”
陈渊还想说什么,但张了张嘴,最终没开口。他知道老机械师说得对。再撑下去,搞不好会晕倒在地板上。
他把所有手绘草图和记录纸装进防水袋,塞进贴身口袋。然后取出防磁袋,把图纸重新包好,放进屏蔽箱底层的一个暗格里。
“明天继续?”他问。
“当然。”赵铁锤拍了拍他的肩,“你以为这种东西,一天就能看懂?”
陈渊笑了笑,站起来活动肩膀。肌肉酸,脑子沉,但眼神亮。
他走到墙角坐下,背靠着金属壁。闭眼前最后看了一眼屏蔽箱。
箱角,有一丝蓝光正缓缓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