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八:二皇子-《贵妃软糯,牵动帝王心》

  政历二十年五月初八,十六岁的二皇子肖明封亲王,封号为‘礼’,礼亲王府紧邻大皇子的稔亲王府,前年王府选址时,肖政询问二皇子意见,二皇子只有一个要求,要挨着大皇子。

  大皇子府邸旁边空着的只有一个以前的郡王府和一个国公府,国公府闲置了二十余年,但当初就有部分是逾矩建设的,修整一番,当亲王府勉强说得过去。

  可与大皇子的府邸比起,明眼就能看出来差距。

  朝中大臣有人猜测是二皇子不受宠府邸上才会如此敷衍,二皇子本人倒是很高兴,他觉得郡王府都够了,反正他府里也住不了几个人。

  五月十六,是钦天监看好的搬家日子,肖政在九儿的恳求下放了御书房小的皇子公主一天假,美其名曰去帮二皇子搬家。

  一群皇子公主在礼王府玩到宫门落锁前才回宫,大皇子怕二皇子第一次单独住不习惯,选择在礼王府留宿一晚。

  二皇子感动不已,再次庆幸把王府选在了大哥隔壁。

  开府第二日,二皇子卯时末便起床了,不见大哥的身影。招来太监李福一问,大哥天还未亮就翻墙回去了。

  昨晚喝了酒,将大哥留了下来是他的不对,大嫂才诊出喜脉,大哥应该回去陪大嫂的。

  用完早膳,二皇子坐上马车,去了御书房。

  肖政本想给二皇子安排差事的,奈何二皇子不愿意,还想多读一年书。

  但是二皇子已经十六了,是该定亲的年纪了,二皇子的母妃不在宫里,此事落在了皇后身上。

  六月初的一天,二皇子下了学,被红秀请去了凤倾殿。

  “儿臣参见母后。”二皇子这声‘母后’喊的是真心实意。

  自从八岁那场自残之后,母妃去了恩业寺,母后一直对他关爱有加,四时衣裳、月银赏赐,从无克扣,包括身边服侍的人,从无怠慢。

  此次出宫建府,所有银钱全和大哥一样,他知道,不止有父皇的疼爱,更有母后的一份恩情。

  放在父皇当皇子的时候,像他这样的,不知要被磋磨成什么样,因此,他是幸运了。

  皇后抬手,“礼亲王平身,不必多礼。”

  “多谢母后。母后还是叫儿臣二皇子吧,叫礼亲王儿臣听着不习惯。”

  “好。二皇子先坐,本宫今日是有事找你。”

  待二皇子坐下,皇后才奔入主题。

  “皇上事先嘱咐过,除非你们自己开口,否则不会给你们先安排伺候的人,以致于你们身边一直没有人,皇上也是为了你们好,人多是非多,家宅安宁是最要紧的。”

  “但四月初九你便十六了,又封王建府,婚事该提上日程了。大皇子在你的年纪已经定下亲事了。二皇子有看上的姑娘吗?如果有,母后帮你看一看。”

  看着二皇子脸上的疤痕,皇后心中忍不住的心疼,陈氏做的什么孽,多好的孩子啊,被逼着自毁容貌。

  二皇子小小年纪就养成了沉默、古板的性子,应该也和陈氏有关。

  二皇子脸上难得的闪过一丝害羞,对啊,他到了该定亲的年纪了,大哥像他这般大,已经定下大嫂了。

  大哥和大嫂出了名的恩爱,他羡慕,却知道很多事不可强求,寻个心地善良的姑娘,生几个孩子,安稳的过一辈就好。

  他没想过纳妾,孩子母亲多了,总会有斗争,像他们兄弟姐妹一样来自不同母亲还和睦的,极少。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母后、曲母妃和父皇。

  他做不到父皇的地步,也怕遇不到母后和曲母妃一样的女子,就没必要制造多余的麻烦了。

  想到此,二皇子回道:“儿臣没有喜欢的女子,全凭母后做主。”

  这下轮到皇后为难了,成婚是一辈子的,全让她做主,以后成一对怨偶怎么办?

  “母后总要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母后才好帮你寻找,过一辈子的人,总要你自己满意。”

  二皇子想了想,“善良,家里人疼爱孩子的,其余的母后看着办吧。”

  二皇子一板一眼的样子,皇后知道问不出个所以然,无奈道:“好了,母后帮你多选几个,到时候安排你见一见,你自己拿主意。”

  “多谢母后了。”

  二皇子离开,皇后犯了难,吩咐红秀去请来了曲簌,一起商量选礼王妃的事。

  曲簌听了二皇子的要求,与皇后一般犯了难,秉承着不拿主意只给建议的原则,曲簌建议皇后给二皇子选一个稍微活泼些的,如果选一个与二皇子一样性格的,以后夫妻二人三棒子打不出一句话,怎样培养感情。

  两个人,总有一方主动的吧。

  听了曲簌的建议,结合二皇子的要求,皇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选出了五个大致符合要求的女子,选了一日上午,传了三名女子进宫,又让二皇子躲在屏风后观察。

  皇后与五名女子分别说话,最后给了赏赐,让太监送她们出宫。

  五名女子离开,二皇子从屏风后出来。

  “二皇子可有看上的?”皇后问。

  二皇子心中早已有了主意,“穿绿色衣服的那个吧,好像是林尚书的女儿,平日里和九儿玩得好。”

  五个里就这个他熟悉些,选个熟的总比完全不熟的好。

  还有一点是林姑娘笑起来有两个酒窝,很可爱,而且能和九儿玩得好的,肯定很善良。

  二皇子的想法与皇后不谋而合,五个姑娘里,从家世家风上来看,林姑娘是最合适的。

  “林珞祎是个好姑娘,但虽说她是林尚书和佑国夫人的长女,却是他们三十多岁才得的幼女,是镇国公府同辈里最小的姑娘了,好像年尾才满十五岁,比你小了将近两岁,选她的话,你要多等上两年了。”

  “多等几年没事,儿臣还在读书,不急,再说大哥也是十八才成婚的。”对于会晚几年成婚,二皇子觉得没什么不好的。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就定林姑娘吧。”

  “儿臣谢母后,劳母后费心了。”

  ……

  皇后看着二皇子离开的背影,一时陷入沉思。

  这桩婚事很好,一个爱闹腾的姑娘,配二皇子很合适。

  不对劲的地方在林家。

  林尚书是三年前由东夏州的刺史调回来任兵部尚书的,一同回来的有妻子佑国夫人及一子一女,林珞祎回来后大多数时间在镇国公府陪祖父祖母,结识了去镇国府学艺的九儿,俩人志趣相投,理所应当成了九儿的好友兼伴读。

  但自从出了前容德妃的事,林家不愿意家中的姑娘和皇室扯上关系,此次给二皇子选妃, 她明示过这些姑娘和家人是为了何事,不愿意的不会勉强,结亲是喜事,要双方都心甘情愿。

  佑国夫人当时是婉拒了的,怎得后来又同意女儿进宫了?

  林家出了名的疼女儿,更不用靠女儿婚姻来为家中谋利,想来是林姑娘自己愿意的吧,皇后只能想到这个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