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

  曹操冷笑挥旗,战鼓瞬间震天响。九十五万铁骑同时迈步,大地为之震颤。其中三十五万玄甲精锐的目光,已锁定罗马军阵。

  \"全军冲锋!\"

  赛维鲁傲然伫立。在他眼中,罗马铁骑是帝国最锋利的剑刃之一。面对汉军骑兵的挑衅,他嘴角勾起轻蔑的弧度。

  \"以骑兵对抗罗马?自寻死路!\"

  令旗挥动间,三十万罗马重骑如钢铁洪流奔涌而出。这些身披板甲的精锐,手持制式骑枪,迎着汉军铁骑正面冲去。

  \"杀!\"

  震天喊杀声中,两股钢铁洪流轰然相撞。

  【风云对垒】

  铁蹄震天,曹操睥睨着罗马三十万轻骑的汹汹来势,嘴角讥诮的弧度愈发凌厉。九十五万铁骑在握,三十五万重甲森然如移动山岳,单是那玄甲之重便足以碾碎寻常骑兵的脊梁。

  “擂鼓!全军压上!”

  六十万轻骑如怒涛裂岸,迎着罗马军阵呼啸而去。重甲军因装备沉厚,暂列阵尾蓄势待发。

  城楼之上,塞维鲁与亚历山大似观棋局,漠然凝视着战场血火。曹操忽觉异样——那二人眼底竟无半分忧色,仿佛三十万士卒性命不过草芥。

  战局陡转。本应摧枯拉朽的兵力优势,竟被罗马长枪骑兵生生撕裂。狭窄地势间,汉军轻骑未及近身便被丈余铁矛挑 ** 下,转瞬踏作肉泥。交锋刹那,汉军折损三千精锐,罗马虽伤亡过万,却以诡异战法扼住咽喉。

  曹操指节捏得惨白,喉间漫起铁锈味。他从未见过大汉铁骑这般受制于人的狼狈,偏偏地势如囚笼,连反击都成了奢望。

  “传令重甲军——”他暴喝出声,“碾过去!一个不留!”

  城楼之上,亚历山大与塞维鲁的神色与曹操截然不同,二人目不转睛地盯着战场动态,生怕漏看任何细节。

  \"这支汉军果然名不虚传!\"塞维鲁沉声道。

  \"在如此不利的地形下竟能打成这样,若是在开阔平原交战......\"亚历山大摇了摇头,没再说下去,眼中却闪烁着炽热的光芒。

  \"陛下,我们的骑兵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不如撤退吧?\"亚历山大建议道。

  塞维鲁转过头,目 ** 杂:\"你以为我不想?现在已是进退两难!\"他眼中忽然闪过一丝决绝,\"传令!全军出击!歼灭这些东方人!\"

  随着号角再次响起,罗马骑兵气势如虹,铁蹄声整齐划一——踢踏、踢踏!整支队伍如黑云压境,向汉军席卷而来。

  终于,姗姗来迟的汉军重甲骑兵在混乱中杀出一条血路。所有将士不约而同地望向来势汹汹的罗马铁骑。

  曹操见状,长长舒了一口气,深吸一口气后全力吼道:\"击鼓!进攻!\"

  重甲骑兵的先锋闻令高举战刀,发出震 ** 吼。身后将士齐声呼应,声浪如雷。密集的马蹄声中,两支骑兵轰然相撞。

  此前的交锋已让罗马骑兵折损上万,而汉军仅伤亡数百。此刻再度交手,胜负立判——重甲骑兵凭借精良装备,硬生生撕裂了罗马人的阵型。

  三十余万精锐铁骑如尖刃般刺透罗马骑兵防线,缺口迅速扩大。身披重甲的汉军铁骑源源不断涌入敌阵,战场形势骤变。

  罗马骑兵临危不惧(*) ,见阵型被破立即变阵反击。他们试图分割汉军铁骑,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此计虽妙,却低估了大汉铁骑的战力。

  \"痴心妄想!\"

  曹操目光如炬,瞬息洞悉敌军意图。这些重甲骑兵乃大汉精锐,岂是寻常手段能制?罗马骑兵的长枪击在重甲上叮当作响,却难伤分毫。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合力将骑兵推 ** 下。

  ### 暂退重整

  汉军不仅在数量上多出五万重骑,更有六十万轻骑策应。甫一交锋,罗马骑兵便溃不成军。

  \"让我看看罗马到底有几分本事!\"

  曹操眼中寒光迸射,厉声喝道:\"击鼓!全军压上,一个不留!\"

  轰隆隆——

  战鼓震天,八十万铁骑如潮水涌动。喊杀声直冲云霄,连号角战鼓都被淹没。战场上人仰马翻,多数伤亡并非直接战死,而是坠马后被铁蹄践踏。

  两军激战两时辰,伤亡已逾二十万。罗马三十万大军仅剩八万,汉军亦折损惨重:重甲骑兵战死万余,轻骑减员五万。九十五万大军与敌厮杀至今,战局已进入最惨烈的阶段。尽管兵力占优,战场空间却限制了兵力展开。

  九十五万大军在此地难以展开阵型,与罗马骑兵交战时,号称六十万普通骑兵尽数出击,实际能有效应对三十万罗马铁骑的兵力却极为有限。

  城下战场仅能容纳四十万人厮杀,空间局促不堪。

  \"曹丞相,我军骑兵在前方难以施展,是否收兵?\"

  几位副将紧盯着前线战况,眼见己方士卒成片倒下,终于按捺不住,疾步上前请示,期盼调回骑兵主力。

  曹操听罢,目光淡漠地扫过跪地的将领,随即重新凝视战场。

  \"鸣金收兵!\"

  沉吟片刻,他终究下达了这道无奈的军令。

  数十万汉军闻令即退,毫不迟疑地抛下对手,迅速撤离战场。

  城头之上,塞维鲁望着退去的汉军,眼中怒火翻腾——方才一役,罗马铁骑仅存数万。

  \"大汉帝国!收兵!\"

  亚历山大会意,当即吹响撤退号角。

  此战虽令罗马损兵折将,却意外缴获大批汉军战马兵械,倒也算另一种补偿。

  远处,曹操与众将冷眼旁观罗马士卒搬运汉军装备,胸中郁愤难平。

  \"呵,窃取我大汉军械战马?尔等消受得起么?\"

  \"多谢大汉馈赠军资!\"

  城垛上,罗马守军高举汉军兵器,齐声呐喊,声浪震天。

  这原是亚历山大设下的攻心之计:一则激怒汉军令其自乱阵脚,二则提振己方因惨重伤亡而低迷的士气——只要敌军露出破绽,便可乘势反击。

  然而他万万没料到,这数十万汉军皆由刘耕系统所铸,除奉命征战外毫无常人情绪。所谓攻心妙计,不过是对牛弹琴罢了。

  (

  激战数时后,死伤统计完毕,九十五万雄师折损五万,尚余九十万之众。

  如此拖延不进,迁延战机,以刘耕素来雷厉风行之性,恐难逃责罚。念及那位铁血君王的雷霆手段,曹孟德顿觉脊背发寒,手指不自觉轻叩案几。

  \"相国,安息圣都地势逼仄,铁骑难以施展,若再贻误军机,恐王上......\"

  听着部将的禀报,曹操面色阴沉如水。鏖战经年,罗马竟仍有八万铁骑残存,此必为统帅之过。若率此雄师犹不能克,何颜再见汉王?更遑论日后执掌兵符。

  \"听闻丞相困于敌骑?要不...孤来替你料理?\"

  熟悉的嗓音骤然响起,帐外已然立着那道最不愿见到的身影。

  ——正是汉王刘耕。

  原定分兵之策,因闻曹操遭遇劲敌而改。尤当得知敌手竟是亚历山大与塞维鲁联袂,刘耕当即亲临压阵。闻知久攻不下,便径自来寻曹操。

  帐中诸将见王驾亲至,俱是一怔。

  继而以曹操为首,众将皆赧然垂首。昔年随王征战,无往不利,皆以最小折损连克坚城。如今手握九十五万铁骑——其中更含三十五万重甲精锐,这等军力在旧日大汉简直匪夷所思。单是那些重甲,便足抵百万步卒之费。

  而坐拥如此雄兵,竟连弹丸小城都久攻不下,损兵折将......

  刘耕负手环视众将,缓步走向主位。曹操乖觉退让,垂手恭立一旁,静候君王发落。

  众人如同犯错孩童般垂首而立,惴惴不安地等候发落。

  刘耕端坐主位,周身自然流露着不怒自威的气势。他修长的手指轻叩案几,声音不轻不重却让帐内空气骤然凝固:\"诸位觉得,本座该严惩还是宽恕?\"

  这看似随意的问话让在场将领如芒在背。曹操与众人不约而同地将头埋得更低,额间渗出细密汗珠,无人敢直视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眸。

  \"砰!\"

  案几突然传来一声重响,惊得众将浑身一颤。刘耕却不再言语,只是用意味深长的目光扫过众人。良久,他略显失望地摆摆手:\"除曹丞相外,其余人退下。\"

  如蒙大赦的将领们慌忙行礼退出军帐。

  空旷的营帐内,曹操仍保持着恭谨的姿势。刘耕凝视着这位心腹重臣,忽然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曹丞相,九十五万大军久攻不克,不知作何解释?\"

  冰冷的语调让曹操背脊发凉。他强自镇定道:\"禀主公,罗马铁骑战力非凡,兼之地势不利,故而延误战机。末将甘愿领罚。\"

  刘耕闻言沉默良久,锐利的目光似要看穿对方心思。这位本该与刘备、孙权三分天下的枭雄,因他的出现而改变了既定轨迹。此刻帐内只余烛火摇曳,映照出两人晦暗不明的神色。

  曹操绝非甘居人下之辈,怎会甘心充当刘耕的辅臣?他暗藏的心思,刘耕早已洞若观火。

  每当刘耕念及曹操的军事才能,便不忍痛下 ** ,这才酿成今日僵局。刘耕猛然拍案而起,厉声警告:\"曹丞相,若再犯此等过错,休怪我不念旧情!\"说罢拂袖而去。

  帐内只余曹操一人,他盯着刘耕离去的方向,拳头攥得咯咯作响,牙关紧咬间发出瘆人的摩擦声。待情绪稍平,他松开拳头,对着空座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随即缓步出帐。

  此战败于罗马骑兵,除地形不利外,更因曹操包藏祸心。自投效刘耕麾下,他始终暗中培植党羽,尤见重甲骑兵威力后,更处心积虑削弱刘耕嫡系。

  若无刘耕亲临,曹操本可徐徐图取安息圣都,至于折损多少兵力,全凭他心意决断。如今计划败露,反遭刘耕敲打,令曹操如芒在背。

  校场之上,刘耕余光扫过身后曹操,嘴角泛起冷笑:\"今日便让你见识,何为真正的铁骑锋芒!\"当即点齐三十万重甲精兵,列阵出征。

  塞维鲁闻讯色变,前番交锋的阴影犹在心头——大汉铁骑的威势,已成这位罗马 ** 挥之不去的梦魇。

  【

  当探子禀报大汉仅派三十万铁骑来袭时,塞维鲁眉间深锁,朝亚历山大无力地摆摆手。

  \"亚历山大,去吧。\"

  \"让汉人领教罗马的威名!\"

  亚历山大神色一滞,随即躬身领命。塞维鲁沙哑的嗓音里透着疲惫——这些年与大汉交手,即便倾尽罗马精锐,也难挡那滚滚铁蹄。

  \"遵命,陛下。\"

  八万罗马铁骑列阵而出,残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远处烟尘中,三十万玄甲汉军正压境而来。

  呜——

  苍凉的号角再度响起,罗马骑兵如决堤之水冲向敌阵。残盔映血光,竟透出几分易水诀别的悲凉。

  ---------------

  汉军阵前,刘耕望着来袭敌军,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

  \"主公!\"副将们急得攥紧缰绳,\"请速下令!末将等誓斩胡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