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四合院:开局被截胡,反手拿暴击》

  李适朝她眨了眨眼,满脸得意:“怎么样,师兄厉害吧?”

  穆婉秋掩着嘴轻笑,但忍不住笑了出来,声音传进了屋内。

  “怎么这般没规矩,还不快进来行礼?”

  李适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就站在门口。

  穆婉秋撇了撇嘴,掀开帘子走进了内室。

  李适前世不过是个艺术生,对诗词一窍不通,谁知穿越后竟被系统赋予了搜索功能。

  这样一来,龙国五千年的文采尽收眼底,足够他在异世大放异彩。

  那天拜师时随口说了两句,没想到今天被师父拿出来炫耀,想想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待会儿一定要再露一手,让这些异世之人见识见识。

  不久后,屋里传来让他进去的声音。

  “小叛徒。”

  经过穆婉秋身边时,李适压低声音说道。

  “晚辈李适,拜见师父,见过各位叔伯。”

  一句话便显出八面玲珑,果然是个机灵鬼。

  在座的都是 ** 湖,虽不善诗文,但看人却很准。

  这个年轻人相貌俊朗,眼中却带着几分傲气。

  或许正是这份性情,才能写出那等绝句。

  “这些都是为师的老友,日后见面不可学你师妹那般无礼。”

  “贤侄,刚才严公提到的诗句,真是你写的吗?”

  “若是你写的,不如当众再作一首,让我们开开眼界?”

  想考校我?

  你们可挑错人了!

  今天就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千古绝唱。

  “那在下就献丑了,不过诸位最好备好纸笔,别错过传世名篇。”

  李适话音刚落,满座文坛前辈都面色不善,只因顾及严公面子才没有当场发作。

  心中却暗自嘲讽:

  乳臭未干的小子也敢狂言!

  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简直狂妄至极!

  这些想法都被李适通过心声共鸣听得一清二楚,他却不以为意,端起茶杯轻轻晃动,神情懒散。

  忽然,厅内响起一声浑厚的吟诵:

  “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余音未落,李适已带着意味深长的笑意,随手将茶水洒在地上。

  “妙哉!”严佩清拍案叫绝,没想到李适竟能在片刻之间作出如此绝句。

  “好一个‘黑发不知勤学早’!严公慧眼识珠,我们心服口服!”

  “严公独具慧眼,没有埋没人才!”

  最后两句诗在众人嘴里反复回味。

  “仅凭这首诗,贤侄已足以睥睨文坛!”

  在场全是文坛宿将,却无人能写出这般佳作。此刻才知先前的提醒多么可笑,人家确实有狂傲的资本。

  “李适,即使你才学渊博,也应保持谦逊。在座都是你的长辈,不要恃才傲物。”

  严佩清话中带着提醒,李适明白,躬身行礼:“各位叔伯见笑,方才不过是侥幸罢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他刚直起身子,却看见穆婉秋与严佩清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他。

  “你……刚才说什么?”

  “我记得李适师兄说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没错,就是这句。”

  李适没想到穆婉秋竟能记得他随口说出的话,这个丫头果然不简单。

  “贤侄,这可不行,这可不行。”

  “总算看到希望了。”

  “文坛有救了!”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心中五味杂陈:一辈子钻研学问,竟不如年轻人一句话。

  见他们如此激动,李适暗自得意,嘴上却连连说道:“晚辈方才冒犯了,打扰各位叔伯讨论。”

  “打扰得好!”

  “被你吓到了,但要是常这样,龙国文坛还愁不兴吗?”

  “不如就在严公这儿成立诗社,每周聚会如何?”

  “这主意好,让我想起立国前的文艺沙龙。”

  ……

  众人七嘴八舌,又把李适晾在一边。

  李适无奈地笑了笑,这些人真可爱。

  他在屋里四处看了看,才在角落看见师父的身影。

  严佩清看起来苍老了许多,背对着众人,一手拿着药,嘴角却露出欣慰的笑容。

  李适没有打扰,却暗暗下定决心要为师父补上一笔医药费。

  这不难,之前出过“失能丸”和“毙孕丹”,医药类的都差不多。

  天色已晚,屋内众人兴致正浓,怕是连饭都忘了吃。

  正好系统背包里还有三份不含牛排的晚餐包,李适取出一份。

  在院子里铺开报纸,将一道道菜肴摆好,叫来穆婉秋。

  “李适师兄,这些都是你准备的?”

  “这是给师父的拜师宴,可惜屋里全是书没地方放,只好放在院子里了。”

  李适无奈地说。

  “师兄,陪我去隔壁借几张桌子。”

  在穆婉秋的精心布置下,原本散落一地的菜肴变得整齐有序。

  一切准备妥当后,穆婉秋请来了舅舅和各位叔伯。

  “李适,你这是……”严佩清满脸困惑,竟然忘了今天刚收了个徒弟,还没举行正式拜师仪式。

  “师父在上,请受我一拜,特意备下酒席感谢恩师。”

  “这是拜师宴?”

  严佩清看着满桌菜肴,内心深受触动。

  但随即板起脸训斥道:

  “李适,你糊涂!”

  1953年6月27日。

  这天是李适举办拜师宴的日子。

  美酒佳肴已备齐,邀请了数十位龙国文坛的名家前来参加仪式。

  原本是一件喜事,差点被严佩清搅黄。

  他批评李适太过铺张浪费。

  想到前线物资紧缺,严佩清责令李适必须改掉这种奢侈作风,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随后,严佩清坐上了主位。

  李适环顾四周,向在场的各位前辈行礼。

  “感谢各位叔伯今天来参加我的拜师宴。

  我还记得上午在家中初见恩师的情景。

  拜师时的我自以为是,说了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刚才,各位叔伯让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你们才是真正的践行者。

  恩师即便不是文坛第一人,也是泰山北斗般的存在。

  我希望跟随恩师的脚步,继承你们的精神,将这种风骨传承下去。

  我不敢奢望达到恩师和叔伯的高度,只希望能为龙国文坛尽一份力。

  此刻,我无法对恩师和叔伯做出什么承诺,只能说只要我李适还有一口气,就会在这条文学路上坚持走下去。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愿成为掌舵人,在智慧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我立志为龙国腾飞而求知!

  为民族复兴奉献全部热情。

  “妙哉!”席间众位文坛大家纷纷赞叹。

  “好一个‘书山有路勤为阶,学海无涯苦作筏’!贤侄这才思敏捷,又出惊人之语!”

  “了不得!实在了不得!”

  “照这样发展,恐怕将来我们这些人就无立足之地了!”

  “并非虚言,李适日后必将成为文坛魁首,独领 ** 百年!”

  “不知这是龙国文坛的幸事,还是同代人的悲哀……”

  话音刚落,满院的欢声笑语瞬间凝滞。

  这句话道出了众人的心思,严佩清压制他们半生,如今又出现一个要独占文坛百年的后辈,这对师徒果然不留余地。

  在座之人纷纷感叹。

  “功成万骨枯!”

  李适心念一动,脱口而出。

  满座哗然。

  这个年轻人锋芒毕露!

  文坛中少有如此气魄的人,凡是有此气势的,必定会成为光照千古的大师!

  严公哪里是收了个徒弟,分明是找到了一位旷世奇才!

  “严公,您真是得到了一位好传人!”

  这话不但不冒犯,反而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好!好个‘功成万骨枯’!不愧是我严佩清的 ** !”

  严佩清神色如常,语气中却满是欣慰。

  李适抿着嘴,暗自庆幸系统检索确实有用。

  即使前世荒废了学业,有了这个神器,也能无往不利。

  “恩师教诲怎敢忘记,学生不过是继承衣钵,全靠老师的栽培。”

  “净会拍马屁!”严佩清朗声大笑,挥手道:

  “开始吧,别让诸位久等。”

  李适领会了意思,目光转向穆婉秋,示意她递上茶杯。

  穆婉秋连忙将茶杯递给师兄。

  李适接过茶杯,神情严肃,整理了一下衣袖,向师父严佩清深深行礼。

  接着他上前几步,再次弯腰行礼,双手捧着茶奉上。

  “承蒙师父厚爱,收我为徒。师恩如父,请师父饮茶。”

  严佩清郑重地接过茶杯,轻轻喝了一口,放在案几上。

  “起来吧。”

  席间一位年轻客人感叹道:“拜入严公门下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可惜至今未能如愿,实在惭愧。”

  在座众人闻言都低下了头。拜师严公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梦想,却无人成功。如今看到晚辈终于如愿,既感到欣慰又有些失落。

  宴会气氛渐渐变得安静下来。

  酒过半巡,李适起身说道:“师父身体不适,让婉秋师妹送您回房休息吧。”

  严佩清似乎真的有些不舒服,在穆婉秋搀扶下慢慢离开。

  见宾客情绪不高,李适拱手说道:“各位叔伯请慢用,我还要赶夜路回家,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众人不便挽留,寒暄几句便与他告别。

  临走前,李适特意进屋将715元钱交给穆婉秋,反复叮嘱要尽快治疗,有事随时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