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扩军-《手握每日情报,我打造无敌大雪龙骑!》

  核心自然是关于他们治下三县的控制权。

  如军队的规模,每月的赋税钱粮需要上缴多少,重要官吏的任免……诸如此类,条分缕析。

  这三位县牧虽名义上仍掌管各自县城,实则已完全沦为阳谷县的附庸,秦良自然要将控制权牢牢握在手中。

  “好了,三位大人,该议之事,大抵如此。”

  秦良将细则一一交代完毕,语气轻松地做了总结。

  “若诸位归心似箭,此刻便可起程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走了。

  三人相顾无言,陆续离开了。

  至于牢中关押的其他武者俘虏,秦良亦做了安排。

  挑选了部分与这三位新附县牧关系密切、或可用作牵制的人手,随他们一同释放归去。

  毕竟既要控制,也需给予其维持基本统治的力量,方是长久之策。

  若让这三人回去便成了光杆司令,那这附庸的价值便要大打折扣。

  而余下的众多武者、普通士卒乃至被裹挟的奴隶,秦良则悉数扣留。

  这些人,他自有打算。

  待观察甄别一段时日,择其精壮悍勇者充实军伍,其余人等,则视其才能技艺,安排相应的工作,成为阳谷县发展的基石。

  对此处置,古魂、楚虎、王章三人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接受。

  至少,秦良还给他们留下了维持地方秩序所必需的基础力量。

  目送着三支队伍渐渐消失在官道的烟尘之中,秦良负手立于城楼之上,笑容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两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为他带来的收获远超预期!

  尤其是那数量庞大的俘虏,不仅为阳谷县提供了不少劳力,而且也为他后续的扩军提供了便利。

  回到县衙房间,秦良独坐案前,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沉思的脸庞。

  阳谷县百废待兴,下一步的发展蓝图,如同沉重的担子压在他心头,亟待梳理规划。

  “嘎吱——”

  一声轻微的门轴转动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芸汐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少女端着一个小小的托盘,上面放着几样精致的点心。

  她脚步无声,小心翼翼地将点心轻置在秦良手边不远处的案几上。

  随后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掩上了房门。

  秦良的思绪并未被打断,直到半晌之后,一个阶段性的考量在脑海中成型,他才缓缓抬起头。

  目光触及旁边尚带余温的点心,他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这名半妖少女,似乎越来越能融入这阳谷县衙的生活节奏了。

  只是,这份融入究竟是发自内心的安宁,还是刻意为之的伪装?

  秦良心中掠过一丝难以言明的思量。

  与此同时,云安县的府邸内,气氛却截然不同。

  当家主古魂与大公子风尘仆仆地踏入府门时,正巧撞见闻讯赶来的二公子古尘。

  看到本应命丧阳谷县的父亲和兄长赫然站在眼前,古尘瞬间如遭雷击,脸色唰地变得惨白,巨大的惊骇让他几乎脱口而出:

  “父……父亲,你……你怎么还活着?!”

  这句惊惶之下失口喊出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瞬间点燃了古魂积压的怒火。

  “碰!”

  一声沉闷至极的巨响在厅堂内炸开!

  古魂盛怒出手,掌风凌厉,古尘连反应都来不及,整个人便如同断线的风筝般狠狠倒飞出去,重重砸进院墙之内,抠都抠不出来。

  “孽畜!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古魂须发皆张,咆哮声震得整个古家府邸瑟瑟发抖,所有仆从护卫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寂静中,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显得格外突兀。

  古魂满腔怒火未消,猛地转头望去。

  来人正是他此刻最不想见到的谋士司马安。

  司马安一脚踏入厅堂,目光扫过嵌入墙中的古尘和暴怒的古魂,瞬间魂飞天外,腿一软,扑通一声就跪倒在地。

  “大……大人,您听我狡……啊不!听我解释啊!”

  “解释?”

  古魂怒极反笑,“来人,把这逆贼拖出去,剁碎了喂狗!”

  跟随古魂归来的都是心腹死士,闻令毫不迟疑,立刻上前,像拖死狗一般将还在磕头如捣蒜的司马安强行架了出去。

  凄厉的告饶声迅速消失在庭院深处。

  云安县古家此刻上演的这场血腥闹剧,远在阳谷县的秦良自然无从知晓。

  不过,即便知晓,他也未必在意。

  只要云安县能按时足额缴纳供奉,服从阳谷县的号令,他们内部如何倾轧、如何处置家事,秦良根本无暇过问。

  他的精力有限,光是治理好阳谷县这一亩三分地,就已让他殚精竭虑。

  外部环境的暂时稳定来之不易,他终于可以将全部心力投入到阳谷县内部的治理与发展上了。

  接连两场对外战役,带来的不仅是边境的安宁,还有丰厚的战利品——大批的俘虏沦为奴隶。

  同时,那些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的奴隶们,也因积累足够的贡献点而获得了解放。

  经过半个月紧张有序的统计、甄别与安置工作,阳谷县的人口结构与秩序得到了更新。

  阳谷县现在的总人口有一万两千多人。

  加上近期因战役获得自由身份的几百奴隶,一开始来到阳谷县的奴隶,基本上都成了普通的平民。

  剩下的奴隶都是两次战役之中的俘虏。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秦良进行了军队的扩充,从原来两千五左右的战兵扩充到五千。

  其中四千人为步卒,八百人为骑兵,剩下两百人则编入炮兵营。

  当然,这些士兵,将作为全脱产战兵,日常不会在强制要求他们进行屯田事务。

  毕竟每个月,周围的三个县都要将大部分的收入上供给阳谷县,这些资源加上他铁矿的收入,完全能够养得起五千脱产士兵。

  这一系列举措,尤其是军队的壮大与职业化,无疑给阳谷县的原住民注入了强大的信心。

  一次次对外战争的胜利,如同炽热的阳光,驱散了长久以来的阴霾,在每个人心中都点燃了一轮名为希望的骄阳。

  整个阳谷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

  奴隶们埋头苦干,只为早日攒够贡献点,摆脱奴籍枷锁。

  即使是那些已获得自由的新平民,也渴望通过努力积累贡献点成为士兵。

  而士兵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贡献点以兑换珍贵的功法秘籍,即便每日操练疲惫不堪,在闲暇时依然会主动参与屯田事务,提升个人价值。

  就在这样一种昂扬向上的氛围笼罩下,阳谷县的发展仿佛装上了车轮,正沿着秦良规划的轨道,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向前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