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四合院:揭穿易中海,撞死贾张氏》

  原来是傻柱也来到食堂上班了。

  只见傻柱进门后,竟然也学着他的样子,钻进厨房的小隔间。

  坐下后对外面的徒弟们说:“都好好干活去。今天把菜炒好,不是领导要的菜,别来烦我。”

  说完竟也像李建东一样,端起茶杯看起报纸来。

  难怪听说要调去扫厕所时反应那么大,原来在厨房过得这么舒服。

  李建东暗自思忖。

  不来亲眼看看还真不知道。

  仔细想想也合理,傻柱可是掌握谭家菜的绝技。

  凭这手绝活,只要不是厂领导用餐,他根本懒得下厨。

  普通工人的饭菜哪配让他动手?

  他只负责小灶,大锅菜从不碰。

  这就是大厨的气派。

  就像八级钳工易忠海,平时也只是在车间里走走看看,指点一二。

  不过比起傻柱还是差了些。

  李建东看到这一幕,想起昨天收拾傻柱的事。

  今天这小子又想偷懒耍滑。

  做梦!怎么能让这家伙过得舒服?

  李建东还没想好办法,就看见傻柱的三个徒弟在一块小声议论。

  这三人长得一模一样。

  他们偷偷摸摸地在小隔间外面张望,偷看一眼傻柱,然后借口出去透透气,实际是躲到角落里说悄悄话。

  李建东一眼认出,这肯定是女清洁工提过的赵家三兄弟——赵春天、赵夏天和赵冬天。毕竟这三张脸简直像复制粘贴的一样。

  “大哥,找我们有什么事?”其中一个问。

  领头的压低声音:“夏天、冬天,这次叫你们出来,是有好事要告诉自家兄弟。”

  “什么好事?”

  听到这里,李建东确定了他们的身份。

  赵春天神秘地说:“这两天我遇到一个……”

  “咱哪天不遇到几个傻子?”另外两人笑了起来。

  “不是傻柱师傅,这次是个挺有钱的傻瓜。那傻柱穷得叮当响。”赵春天撇了撇嘴。

  “哪个傻瓜这么有钱?”

  “说是鞋厂的副厂长,说要给厂里装空调。我和他聊了几句,他就把这事交给我了。”赵春天得意地搓着手。

  赵夏天挠头:“可咱们又不会装空调,这事儿应该找李建东吧?”

  赵春天阴笑着说:“我们是不会,但外人又不知道我们不会。就像大家都以为我们跟傻柱学厨艺,其实啥也没学会!这该死的傻柱,把看家本领藏得严严实实,连道像样的菜都没教过!”

  “没错!净让我们炒些普通菜。”赵夏天愤愤地附和。

  “想想就来气!跟了他这么多年,正经手艺半点不教,整天让我们做大锅菜。他那手小炒绝活,愣是藏着掖着。”赵冬天也气得直咬牙。

  赵夏天抱怨道:“上次我给李厂长炒了个小菜,结果被他骂惨了,说我这水平只能喂猪。”

  李建东听了忍不住笑了。

  想占傻柱的便宜?简直是异想天开。

  他的手艺要留到八十年代才传,怎么可能随便教人?

  真可笑,秦淮如一家真是笨得可以。

  棒梗长大后就想开车,根本没意识到傻柱真正的价值。

  这小子不够机灵。

  要是聪明点,就应该跟着傻柱学厨艺。

  要知道,在二十一世纪,顶级厨师年薪百万还带分红。

  傻柱在八十年代就当上了厨师长,月薪高达2500元!

  那个年代2500元是什么概念?

  2022年很多人最低工资才1800元。

  八十年代北京房价每平米不过三四百元。

  可惜傻柱的钱都被秦淮如掏空了。

  要是多买几套北京的房子,现在早就成千万富翁了。

  开小车哪比得上这个?

  所以说秦淮如一家又蠢又坏,眼光短浅。

  他们只知道蹭饭借钱,却忘了傻柱真正的宝贝——谭家菜的独门手艺。

  有真本事的厨师到了2022年还是各大饭店的镇店之宝。

  可他们偏偏没学到傻柱的真本事。

  李建东从心里看不起这些人。

  都是些懒骨头,只想吸血不愿学习。只要有点上进心的,像眼前这三个人,都知道傻柱绝活的价值。

  赵春天、赵夏天、赵冬天三兄妹就明白这个道理——学好这门手艺,将来攀附权贵轻而易举。

  虽然辛苦,但主要集中在前面,熬过去就能当上厨师长,只需指点调味,不用再干重活。

  可惜傻柱死活不肯教,这也难怪,谁让他们家没有漂亮的寡妇当娘呢?

  李建东想起旧社会的一件事:那时学徒想跟师父学手艺,每教一道菜,就得挨一顿打。

  这才是谭家菜秘技真正的门槛。

  这么难,这么珍贵,秦淮如一家竟没人想到要学。

  这时,赵春天对两个兄弟说:“我有个办法,能让傻柱非教我们不可。”

  “什么办法?快说!”两兄弟急得直跳。

  赵春天不慌不忙:“听好了,制鞋厂副厂长不是想要空调吗?我就告诉他,我能搞到。”

  “张厂长一听就乐了,我说需要定金打点关系,他也痛快答应了,今天下午就去见他。”

  “张厂长说,只要空调到位,定金不是问题。我开口要五百块加五张自行车票,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两兄弟听得直冒汗,差点晕过去。

  “五百块!还有五张自行车票!”赵冬天惊呼。

  “这也太多了!我们俩一个月工资才十八块五!”赵夏天瞪大眼睛。

  看着两兄弟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赵春天冷笑:“这才刚开始,知道市面上这种空调多少钱吗?”

  两兄弟连忙问:“多少钱?”

  “一万五,还要一百五十张自行车票,或者等值的工业券。收音机、缝纫机的票券也能算进去。”赵春天一边说一边比划。

  “一万五?!”两兄弟腿一软,差点坐地上。

  胆小的赵冬天声音发抖:“大、大哥……这数目太大,会不会被抓去坐牢?”

  赵春天一脸不屑:“你这怂样!我只是答应帮他弄空调,又不是真的把厂里的搬走?那么大的东西,怎么在大家眼皮底下搬?”

  赵冬天满脸疑惑:“找那个张厂长有什么用?”

  赵夏天猛拍弟弟肩膀:“笨蛋,当然是骗他的定金!”

  李建东暗自摇头,又是这套老手段。

  后来不知多少急于采购的“六二零”单位,不是被骗了定金,就是被赖了尾款。这世道骗子花样翻新,谁没遇上过几个?

  不愧是傻柱带出来的徒弟,师父偷油盐酱醋,徒弟就搞诈骗。

  “那具体怎么操作?”赵冬天问。

  赵春天胸有成竹地说:“让傻柱当咱们厂的后勤主任,就说他能搞到空调。带他去见那个**,把那五百块钱骗到手。这样傻柱就有把柄在我们手里,到时候逼他教我们本事,看他敢不答应!”

  “好主意!他要是不肯教,我们就用这事威胁他。”赵冬天恍然大悟。

  李建东听着暗暗佩服。傻柱藏着绝活不教,这样一块金矿,迟早有人来挖。

  他竖起耳朵继续听,想知道精明的傻柱怎么会轻易上当。

  赵夏天也提出疑问:“大哥,傻柱可不笨,会听咱们摆布吗?”

  赵春天冷笑:“他是精明,但三十岁还光棍。现在娶媳妇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你看看他有什么?”

  “对,他每月37块5,干了七八年,少说该攒下一千多,怎么连辆自行车都买不起?”

  “就是,又不用养老养小,钱都花哪儿去了?”两兄弟想不通。

  赵春天不屑地说:“钱全让那个秦淮如小寡妇借走了。她整天招蜂引蝶,他就只知道讨好那个寡妇,结果自己一分钱没攒下,连辆自行车都没有,哪个姑娘看得上他?”

  “说得对。”两兄弟渐渐明白。

  对傻柱来说,现在有五百块钱摆在眼前,他能不要吗?

  更别说还有五张自行车票,他肯定要。

  “可要是他胆小不敢要呢?”两人还是不放心。

  “到时候听我的,他肯定敢要。”赵春天拍着胸脯保证。

  李建东更感兴趣了,这家伙到底用什么办法让傻柱上钩?

  没多久,三人就把傻柱叫了出来。

  赵春天把计划跟傻柱说了一遍。

  傻柱听完直摆手:“这不行,空调是厂里的,咱们不能偷。”

  赵春天笑着说:“师父,这哪叫偷?这叫物资调配。”

  物资调配?

  傻柱愣住了。

  两兄弟也愣住了。

  李建东也愣住了。

  “一万五的空调,你管这叫物资调配?”傻柱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赵春天。

  赵春天接着说:“师父,咱们轧钢厂是不是国营单位?”

  “当然,听说建国时就有了。”傻柱坚定地说。

  “那张厂长的制鞋厂是不是国营单位?”赵春天又问。

  傻柱摇头:“这我不清楚,得问张厂长。”

  赵春天气得直跺脚:“师父你怎么这么死心眼?现在哪还有私人厂子!”

  傻柱这才明白过来,连连点头。

  李建东心想,赵春天真是个精明人。

  确实,现在哪还有什么私人厂子,早就没了。

  要到八十年代才慢慢松动,九十年代才开始多起来。

  “哦,这么说张厂长的制鞋厂也是国有单位?”傻柱终于明白了。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对原文进行

  “这就对了,两家都是国家单位,咱们把空调从一个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怎么能算偷呢?”

  “空调来回转,最后不还是国家的财产吗?”赵春天继续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