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四合院:揭穿易中海,撞死贾张氏》

  这位岳父可不简单,如果不是精明过人,怎能在外闯出一片天地?

  ……

  有些话不便明说,但彼此心知肚明。

  他拿出笔记本,握着铅笔,把冉父传授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操作步骤和维修技巧。

  冉父换上一身靛蓝工装,像个老工人。

  两人角色彻底调换。

  以前是高级工程师指导学徒拆装,现在变成了小徒弟手把手教老师傅处理常见故障。

  从管路堵塞到冷媒不足,再到零件老化……

  冉父学得非常专注,不知不觉到了中午,直到院外传来冉秋叶清亮的声音:“爸,建东回去了吗?”

  “哎呀,都这个时候了,我去做饭。”李建东连忙站起来。

  “原来你在这儿。”冉秋叶语气轻快,“以后都让我来做饭,正好让你看看我的厨艺有没有进步。”

  “建东别急,再给我讲讲这个零件的更换方法。”冉父笑着留他。

  于是教学继续。

  冉秋叶没有直接去厨房,而是悄悄走进书房,眼前的景象让她惊讶不已。

  平日里温文尔雅的父亲,此刻竟显露出李建东那边易师傅那种匠人的气质,像个老练的维修工。

  她正要惊呼,却被随后跟来的母亲捂住了嘴。

  知夫莫若妻。

  母女俩默契地转去厨房。通过母亲的解释,冉秋叶终于明白其中缘由。

  她彻底明白了。

  “父亲和建东,是这世上对我最真、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她在心里默默念道。

  为了守护这个家,父亲放下了高级工程师的尊严,舍弃了海外留学的机会,甘愿低头当个修理工。

  回到屋里,她脱下丝绸长裙,换上日常衣服,系上围裙开始做饭。

  灶火映照着她的脸,大约半个时辰后,饭菜的香气便弥漫了整个屋子。

  主菜用的是李建东送来的山风野猪肉。

  饭桌上,李建东微笑着,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秋叶的手艺确实进步了不少,是跟建东学的吗?”冉母越看未来的女婿越满意——身材挺拔,长相端正,为人处世也无可挑剔。

  有些小伙子虽然品性不错,却不懂人情世故。娶这样的丈夫,女儿不会受气,但恐怕会在邻里间吃亏。

  “婶子说笑了,秋叶是自己琢磨的,我还没认真教过。”李建东说的是实话。

  冉秋叶不过是在灶台边帮他打过几次下手,光是看着就能做出这么好吃的饭菜,可见她花了不少心思。

  愿意为心上人下厨,才是最真挚的感情。

  这个道理对女子来说如此,对孩子也一样。

  毕竟做饭最磨人耐心,若不用心,终究做不出好味道。

  饭后休息片刻,四人各自忙开了。

  冉秋叶回学校读书,冉父跟着李建东学习修理空调的技艺。

  这一学就到了太阳西斜。

  李建东邀请冉家三口去他住的地方乘凉,顺便让冉父亲自操作一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他骑车在前面载着冉秋叶,冉父驮着冉母在后面,两辆车穿过胡同,很快到了大院。

  按旧规矩,未结婚的后生不该带岳父上门。

  可这些年流行“相家底”——实在是被骗的人太多了。有些人家里,媒婆一开口就夸得天花乱坠,揭开锅盖才发现是空米缸。

  就像贾张氏当年为了娶秦淮如,把一个破落户说成金窝银窝。

  一进门就买了缝纫机,儿子是正式工人,还有八级钳工师傅亲自教导,家里又没有老人拖累……

  要不是这样,贾东旭怎么娶得到秦淮如这么漂亮的媳妇?就连傻柱都惦记了八年。

  穿过前院,经过中院,李建东的家就在后院。

  屋里坐着几个平日和李建东关系不错的邻居,都是安分守己的人。

  李建东向大家介绍了冉秋叶一家。

  众人纷纷打招呼,七嘴八舌地夸起李建东来。

  “建东真是咱们院子最出息的年轻人,家电什么都有,会过日子又能赚钱,说媒的都快把门槛踩破了!”一位大妈一边拍腿一边说。

  “可不是嘛,木匠活、修电器、修自行车,就没他不会的本事。钓鱼打猎更是拿手,日子过得比谁都舒服。”旁边的大婶接着说。

  “冉老师真有福气,以后肯定儿女双全,白头到老!”

  冉秋叶听着脸都红了,她还不习惯被这么多人当面夸奖。

  李建东也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也不能怪邻居们来串门,主要是那台空调太显眼了。

  好在后院安静,再加上他“四合院新战神”的名声响亮,没人敢来占便宜。今天来的都是些熟人。

  虽然院子里有些人不靠谱,但总还是有几个实在人的。比如刘海忠叔、一大妈,还有几户不起眼的街坊,就连傻柱也算半个好人——就是嘴巴太损。

  要是空调放在傻柱家,李建东敢肯定,傻柱自己肯定享受不到。

  准会被赶出去,连床板都摸不着。

  易忠海那句“做人不能只顾自己,要先孝敬老人”的话,保证能让傻柱夏天被蚊子咬,把空调房让给聋老太太和一大爷住。

  看着眼前热闹的场面,李建东想着,不如在院子里弄个公共纳凉的地方。

  让大家都分摊电费不太现实,但可以让他们帮忙收集废零件抵账——轧钢厂里这些玩意儿多的是。

  李建东心里打着算盘,这个公共空调区正好能拉拢那些态度中立的邻居。

  在四合院里生活,如果没有几个支持你的人,日子真的不好过……

  几位大妈识趣地聊了几句后就陆续离开了,腾出地方给李建东一家和冉秋叶一家。

  冉秋叶的父亲拿出一包白糖和几样礼物,送给李建东的母亲徐云。

  徐云心里很高兴,看对方说话就知道是个有教养的文化人,相处起来一定轻松。

  能跟这样的读书人结亲,真是难得的福分。

  现在读书人的地位不像以前那么高了,要不然,他们家哪有机会攀上这门亲事。

  晚饭由李建东和冉秋叶一起做,李建东顺便又教了她一些手艺。

  不得不说,当老师的学东西就是快。

  当然,有些老师脾气不好,可能是职业习惯。

  但冉秋叶性格温和,就像李建东上学时那个容易流泪的女老师,每次上课都得有校领导在场。

  那时候师资紧张,后来就不行了,管不住学生的老师只能调去后勤。

  “建东确实有本事,这台空调少说也有十五年了,居然能修好,真不容易。”冉父仔细看着墙角的空调内机,认真地说。

  他没有夸张,这么老的空调不是不能修,关键是配件难找。

  现在哪还能找到进口零件?

  没有零件就得靠手工慢慢调整,要么用车床加工,要么找替代品。

  这需要对空调内部结构非常熟悉才行。

  “这孩子就爱钻研,经常去图书馆。”徐云语气中带着自豪。

  两位家长聊了一会儿,饭菜就准备好了。

  蓉蓉终于找到了表现的机会,刚才一直很安静,像个乖巧的洋娃娃。

  冉母很喜欢她,还抱了她好一会儿。

  蓉蓉立刻跑进厨房,忙着端凉菜、摆盘子、拿筷子,像个帮工一样。

  一家人六口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起了晚饭。

  “你们俩的手艺真是绝了,这香味儿比鼎香楼的大师傅还诱人,以后开饭馆肯定顾客盈门。”冉父真心实意地夸赞道。

  “伯父过奖了。”李建东笑着回答。

  “爸,主要是建东准备的食材新鲜,调料也讲究,我只是按他教的步骤做的。”冉秋叶笑眯眯地补充道。

  冉秋叶已经开始想象结婚后的生活——空调、电扇、收音机、全套新家具、自行车,李建东家里样样都有。

  最重要的是永远吃不完的零食点心,能找到这样的对象真是让人羡慕。难怪蓉蓉都说嫁人不如单身,谁家能比得上这个条件?

  大家说说笑笑吃到八点,李建东才把冉家三口送到院门口。冉母很久没这么开心地和人聊天了,她这种背景在单位没少受冷眼。男人有本事还能扛住排挤,女人却要忍受闲言碎语,这年头像秦淮如那样搬弄是非的人不少。

  李建东骑着自行车把岳父母送回家,回来时在后院过道遇到了刘海忠。见四周没人,对方凑过来小声说:“建东,一大爷说你偷接轧钢厂的电线,傻柱说要去举报。”

  李建东皱起眉头——没想到傻柱耳朵这么灵。他可不是傻柱那种顺手牵羊的人,用电都是跟厂里电工说好的,用三十斤白面换条子,至于对方怎么报账跟他无关。

  这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心里虽然在骂,但李建东还是向二大爷道了谢,并邀请他有空带家人来家里坐坐。看着二大爷乐呵呵地离开,李建东轻哼了一声。以前海柱婶总嫌丈夫太老实,在院子里总是吃亏,自从能每晚来他家堂屋乘凉做针线后,这话再没提过。至于那些找茬的一大爷,也别想蹭他家的凉快。

  只要狗叫几声,那些人就被吓跑了。

  刘海忠心里清楚,这都是李建东在背后帮忙。

  他觉得李建东为人正直,做事讲理,从不耍花招。

  像他这样的人,只求安稳过日子,不占人便宜,也不让自己吃亏。

  最让他佩服的是,李建东有本事却不仗势欺人,还特别讲理。

  所以当刘海忠偶然得知傻柱要举报李建东时,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来报信。

  目送刘海忠离开后,李建东开始琢磨该怎么给傻柱一点教训。

  第二天一早,他打了个电话给轧钢厂的电工。

  对方爽快地说:“放心,建东,用点电算什么?领导哪会查这些,根本查不出来。谁敢找麻烦,我第一个不答应。”

  这位电工每个月收李建东30斤白面,自然不会让别人坏了他的事。

  虽然一大爷易忠海是八级钳工,又能怎么样?

  电工管着全厂的用电,权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