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将来必成儒将之才,文韬武略自然不在话下!”

  听着赵云讲述关羽和张飞的趣事,诸葛川额角直冒冷汗。

  什么儒将之才,我还想说自己有 ** 之相呢!

  再说了……

  要是在星彩幼时就打她主意,怕不是要被张三爷的丈八蛇矛捅成马蜂窝!

  就算他诸葛川有吕布再世般的武艺。

  面对护女心切、战力爆表的张飞,恐怕也难逃一死!

  到那时,诸葛川琢磨着……

  被张飞**的自己,多半要像后世那句经典台词般向赵云求救。

  “叔父救命啊!!!”

  对此,他深信不疑。

  想到此处。

  忧惧赵云再迸出\"云长千金唤银屏\"之语,诸葛川急忙截住话头。

  \"叔父金玉良言!\"

  \"小侄谨记教诲,至江陵必依叔父训示行事。\"

  话音陡转,青年故作迟疑:\"适才叔父言及白马将军旧事,似有郁结难舒......\"

  \"若蒙不弃,侄儿愿为途中解语人。\"

  \"或可......\"

  \"为您分忧一二?\"

  此问显是移花接木之计——将话头从自身转向赵云方才的异常。

  闻此诘问,常山虎将忽泄出悠长叹息:\"自以为掩饰得当......\"

  \"终究......\"

  \"瞒不过贤侄慧眼。\"

  赵云侧首望向烟波浩渺处,钢铸般的脊背竟显出几分佝偻。诸葛川默然静候,知故事尚未尽诉。

  片刻,沉沉声线混着江风飘来:\"若当年某未归乡奔丧......\"

  \"与将军共守易京......\"

  \"伯圭公或许......\"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

  \"白马为证!苍天可鉴!\"

  那声惨笑裹着铁马冰河的回忆:\"昔年率白马义从纵横北疆,何等痛快!\"

  战报传来时,我竟当了逃兵!

  公孙将军和将士们至死都没等到白马义从的主帅归队。

  赵云念起当年冲锋陷阵的军号,声音里满是悔恨。

  诸葛川听出赵云心结,一时无言。

  沉吟半晌,他开口道:\"叔父此问,侄儿难以作答。\"

  寒光乍现!

  青釭剑径直 ** 甲板,剑身笔直不颤。

  这举动引得赵云侧目。

  诸葛川朗声道:\"但可以说说晚辈心中的白马将军——\"

  \"就如这柄傲世名剑。\"

  \"宁断不曲,刚烈无双。\"

  \"更带着骨子里的傲气!\"

  \"他宁可葬身易京城楼,也绝不向袁绍摇尾乞怜。\"

  \"在这污浊乱世,这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

  \"更何况......\"

  \"他是真豪杰!\"

  \"当得起所有汉家子弟这一拜!\"

  \"国难当头时,是他提着染血的汉剑镇守边关,护我山河。\"

  \"或许手段过激......\"

  \"但杀刘虞杀得对!\"

  \"可惜我生不逢时,若在幽州,定要亲手斩了那个对胡人讲仁义的迂腐州牧!\"

  \"这人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暗处咬紧牙关,浴血前行。\"

  \"公孙瓒,正是如此。\"

  \"在这荒唐的世道,连驱逐外敌的公孙伯圭都要遭人唾骂,那么……\"

  \"易京城头的那场大火,对白马将军来说,或许反而是种解脱。\"

  \"又或许,\"

  \"他已厌倦尘世纷扰,决意前往那个名为黄泉的国度。\"

  \"在那里,\"

  \"有秦将蒙恬,有汉帅卫霍,有无数抗击异族而马革裹尸的将士……\"

  \"在那里,\"

  \"公孙瓒将在九泉之下重聚旧部,率领昔日白马义从,高呼'义之所至,生死相随'再战沙场。\"

  \"纵使阎罗亲临,我大汉白马将军公孙伯圭——也敢拔剑相向!\"

  \"不仅如此!\"

  \"千百年后,当后人追忆这段烽烟岁月时……\"

  \"他们或许会唏嘘董卓的暴虐,讥笑袁绍官渡之败,感叹曹操的奸雄手腕……\"

  \"但,\"

  \"当提及汉末白马将军公孙瓒时,必会尊其为英雄。\"

  \"更甚者,\"

  \"在英雄二字前,将冠以'民族'之称。\"

  \"承载华夏之魂,铸就汉家儿郎不屈脊梁,无惧外侮之胆魄,持刃抗击胡虏之铁血风骨。\"

  \"方为民族英雄!\"

  \"诸葛川深信,这将是后世给予公孙伯圭最公正的评判!\"

  说罢,青年北望幽燕,恍若穿越时空看见那道白马银枪的身影。

  那身影回眸含笑,眉宇间尽是释然。

  草原上,战鼓声随着马鞭扬起而回荡。

  那道身影渐渐消失在茫茫草海之中。

  江风拂面,诸葛川眼前景象骤变。

  幽州边塞旁,无数百姓正在为白马将军公孙瓒修筑祠堂。

  祠中供奉着一尊银甲白马将军泥塑。

  马蹄踏向北方,长刃直指草原。

  即便公孙瓒已离世十余载。

  在这大汉最北境的幽燕之地,仍有一群曾受他庇护的子民在缅怀着这位将军。

  大丈夫能受后人香火祭祀,何等豪迈!

  诸葛川只觉胸中激荡难平。

  他拔起甲板上的青釭剑,目光灼灼地凝视剑锋。

  \"叔父方才说侄儿应有儒将之风。\"

  \"容我斗胆更正。\"

  \"我愿效法白马将军,做一位护境安邦的杀将。\"

  \"杀得异族尸横遍野。\"

  \"杀得敌寇血染江河。\"

  \"杀得胡虏望境而逃,再不敢南窥。\"

  \"杀得异族男丁尽殁,只存妇孺。\"

  \"哪怕后世史书将我写成嗜血屠夫。\"

  \"只要能用这柄利剑杀出大汉雄风,开疆拓土......\"

  \"那么,\"

  \"纵使终生转战异域,埋骨他乡,马革裹尸亦在所不惜!\"

  \"我毕生所愿不过如此——\"

  \"当后世行人驻足我坟前时,能道一声:\"

  \"'汉将诸葛川,真大丈夫!'\"

  \"足矣!\"

  赵云心中一震!

  他转头打量身旁这个面相纯良、此刻却锋芒毕露的少年。

  欣慰与忧虑同时在赵云心头涌现。

  那番告慰绝非客套——这孩子对公孙瓒将军的敬仰确是真挚的。

  但少年展现的肃杀之气令他隐隐不安。

  \"贤侄可知?\"赵云抚剑轻叹,\"你向往的杀将之路,恰似负重夜行。\"

  \"看似快意恩仇...\"

  \"实则会让你的人生过早凋零。\"

  \"何不效仿周瑜?\"

  \"即便曹孟德这般枭雄,亦赞其'曲有误周郎顾'。\"

  诸葛川闻言轻笑,朗声吟道:\"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忽而抓起浸透晨露的佩剑。

  \"但比起折扇风雅——\"

  剑锋在江面划出寒芒。

  \"我更喜欢它与血共鸣的温度。\"

  少年眼中映着粼粼波光。

  \"儒将运筹帷幄,杀将剑指山河。\"

  \"汉室中兴...\"

  \"终究需要利刃劈开荆棘。\"

  ---

  汉民族的强盛,不在于中原大地上涌现多少豪杰,更不在于那些英雄豪杰间的权谋争斗。

  真正决定汉民族命运的,是这些豪杰能否像义阳侯傅介子、霍骠骑那样,为守护汉家江山化身为铁血战将,挥剑北征南讨,斩下敌酋首级。

  倘若有一天,汉家帝国内名士云集,世人却以尚武为耻,以战功为辱,那么这个民族离衰亡也就不远了。

  诸葛川想到了后世的赵宋王朝。

  他们所缺少的,正是这种与胡虏不死不休的血性。

  一曲《满江红》,唱尽了穆临终前的悲愤。

  这又何尝不是为赵宋奏响的丧钟?

  若这等王朝不亡,才是苍天无眼!

  江水为证,愿持利剑,为华夏杀出个万世荣光!

  ---

  诸葛川与赵云的对话持续良久。

  正午时分,骄阳褪去晨雾,洒下万丈金光。

  江面上波光跃动,万物皆披金辉。

  江水、游鱼、战船、将士,在这一刻凝成永恒。

  不知何时——

  \"猎猎!\"

  \"猎猎!\"

  \"刘\"字战旗在船头迎风作响,打破这片刻宁静。

  远处江岸,烈日驱散晨雾,露出残破的军营遗址。

  那是三年前周瑜破曹时留下的屯兵之所,历经风雨依然矗立。

  (新书求支持)

  他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兵,向路过的旅人诉说那千帆竞发、烽烟漫天的往昔。

  \"哈!\"

  \"哈哈!\"

  赵云突然开怀大笑。

  浑厚的笑声涤尽了先前的沉闷。

  蓦地,他转身直面诸葛川——方才那番惊世之言的主人。

  \"好!老夫便等着看你成为'大汉杀将'那日。\"

  \"大秦有武安君这尊杀神,我大汉岂能没有你诸葛氏这柄利刃?\"

  \"侄儿!\"

  \"待那天来到,只要老夫尚在,必率旧部投你帐下!\"

  \"为大汉!\"

  \"为这锦绣河山!\"

  \"杀出个清平世道,千古流芳!\"

  \"此誓——\"

  \"大江为证!!!\"

  涛声如雷,见证着这金铁之盟。

  诸葛川胸中热流翻涌。

  \"川儿\"

  \"亦指江为誓!\"

  \"他日若统兵征讨异族,定助常山赵云重建白马义从!\"

  \"让'义之所至,生死相随'的豪言——\"

  \"再度震荡边关!\"

  此刻他未用尊称。

  直呼其名,方显对这位老将的敬意。

  江风里。

  初展锋芒的少年与白发将军相视而笑。

  笑声惊起江鸥阵阵。

  战船上。

  百余名荆州军士紧握长矛,听得血脉贲张。

  诸葛川的话深深打动了众人,令他们内心充满期待,想看看这位“军师家公子”将来会有怎样的成就。

  ……

  逆长江而上,他从江东出发前往江陵,虽与李白顺流而下的方向相反,但行程并未因逆水行舟而耽误太久。三日之后,南郡治所江陵城的轮廓已清晰可见。

  “贤侄!”

  “看,前面就是江陵城了!待会儿上岸后,不必急着去见军师,先随我去拜见主公!”

  “主公早就想亲眼见见你,他很好奇——”

  “究竟是怎样的人中龙凤,能成为卧龙先生的子嗣!”

  说到最后,赵云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正说着,岸边突然传来一阵呼喊——

  “是赵将军!”

  “快让开航道,挪走商船,让赵将军的船靠岸!”

  ……

  这阵喧闹引起了诸葛川的注意。

  他朝岸边望去,只见原本忙碌的码头迅速清出一片空地,更有一名红脸长髯的将军按剑而立,正率士兵大步走来。

  红脸,长髯?

  看清对方面容的瞬间,诸葛川浑身一僵——先是银甲白袍的赵云在江上相迎,如今刚到江陵,竟又是关二爷亲自带兵等候……

  “咕咚!”他喉结滚动,艰难地咽了下口水。

  这排场,未免太……

  这个

  江边,诸葛川望着岸边景象,心中暗自思忖。

  莫非还有一位黑脸虬髯的猛将在此等候?

  饶是他自恃才学不输养父诸葛亮,此刻也不免有些忐忑。

  自己尚未为刘备立下功劳,何以承受这般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