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张苞垂首不语。

  这些年他早摸透了——父亲越是来劲,自己越要装哑巴。

  果然,见儿子又当闷葫芦,张飞顿觉扫兴。

  他大步上前,照着少年屁股就是一脚。

  “蠢儿子,用你那猪脑子想想——”

  “你关二伯都去郡守府寻你大伯了,还非得让老子跑一趟?”

  “有二哥出马,定能收拾刘封那厮,顺带替孔明侄儿讨个公道。”

  这里是一段

  街道上,诸葛川望着突然出现在面前的年轻男子,对方自称是张飞之子张苞,邀请他们前往张府一叙。

  诸葛川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暗自打量着这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实在难以把他与印象中那位黑脸虬髯的张飞联系起来。

  半炷香后,在张苞带领下,二人来到张府。这是诸葛川第一次见到这位历史上有名的猛将。出乎意料的是,见面时的场景与想象中截然不同...

  此前:

  张飞正在训斥儿子:\"你要是上战场还这么没脑子,非得让敌人算计死不可!到时候难道要老子给你戴孝?\"

  见儿子呆立不动,张飞怒道:\"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去把诸葛公子请来!\"

  张苞这才慌忙出门。

  张飞冲他挥了挥手:\"卧龙贤侄莫要客套,快过来瞧瞧我老张这幅画作。\"

  这位虬髯将军见到诸葛川时,眼中迸发出异样神采,连站在书房里的亲生儿子张苞和向宠都视若无睹。

  有趣的是,诸葛川同样双眼发亮。当他听见张飞邀他赏画时,立即想起史书 ** 都记载过的\"张翼德擅绘 ** \"的典故。

  难道今日竟能亲眼得见?

  白衣青年快步走到长案前,这反常的急切反倒让张飞有些错愕。只见诸葛川全神贯注地审视着画卷——画中身着曲裾深衣的女子广袖垂地,纤指轻点,回眸浅笑间尽显汉家仕女的绰约风姿。

  虽不通画技,但诸葛川的审美眼光丝毫不差。在他眼中,张飞这幅作品的笔墨造诣,远超后世那些沽名钓誉的所谓名家。更不必说若流传千载,怕是连乾隆都得抢着在画上题跋钤印。

  有那么一瞬,诸葛川差点按捺不住想将这传世之作据为己有的冲动。

  不为别的。

  只为当传家宝代代流传。

  以防日后诸葛川的后人落魄,穷到揭不开锅。

  一旁,张飞始终观察着诸葛川的表情变化。

  见这位大侄儿从惊讶到激动,再到狂喜……

  最后竟露出贪婪之色,他彻底懵了。

  不就是随手画的一幅画吗?

  何至于如此夸张?

  疑惑之下,张飞忍不住问道:“大侄儿,你觉得俺这画咋样?”

  “妙极!”诸葛川斩钉截铁道。

  张飞一愣。

  随即大喜过望。

  见诸葛川神情真挚,毫无敷衍之意,他如遇知音,一把攥住诸葛川的手腕。

  “好侄儿!”

  “快说说,妙在何处?”

  “妙不可言!”诸葛川依旧言简意赅。

  “哈哈哈!”

  张飞非但不恼,反而开怀大笑。

  “大侄儿,你果然是俺的知音!”

  “就冲你这句话,往后俺家就是你家!”

  “谁再敢欺负你,俺定给他捅几个透明窟窿!”

  “若你喜欢这画,走时挑几幅带走便是……”

  “当真?”诸葛川正愁如何开口讨要张飞的手笔。

  未料对方主动相赠。

  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一言为定!”

  “侄儿看中哪幅,尽管拿去!”

  张飞拍得胸膛咚咚响,豪爽应允。

  ……

  半个时辰后。

  张飞望着诸葛川离开时连墙角的字画也一卷不剩,如今书房只剩空荡荡的四面墙。他缓缓转头,看向身旁的儿子张苞。

  \"小子,你说......你那诸葛表哥,该不会把老子的 ** 拿去当草纸用了吧?\"

  张苞没敢接话。

  毕竟——

  这事他自己常干,只不过父亲从未察觉。

  同时间刻。

  郡守府东厢房内。

  刘备听着侍卫通报关羽求见,却始终未作回应。他沉默地望着前方——

  嫡长子刘封正跪在冰冷的地砖上。

  良久。

  刘备长叹一声:

  \"封儿,何必如此糟践自己?难道在你心里......\"

  \"为父就这般容不下你?!\"

  \"非要等到阿斗出世后,你到处结仇作恶,毁掉自己名声,才觉得能保住性命?\"

  刘封浑身一震。

  他原以为——

  这些暗中行事无人知晓。

  却不料父亲早已洞若观火。

  更令他震惊的是——

  那话语里竟透着......心疼?

  刘封怀疑自己听错了。

  直到——

  刘备非但没责骂,反而上前扶住他肩膀。

  刘备方才言语间流露的疼惜与自责确是真真切切的。

  \"封儿,且起身说话。\"

  \"今日咱父子二人,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没有什么是不能说的!\"

  他边说边伸手搀起刘封,轻推着让他在厢房床榻边坐下,又拍了拍他的肩头示意就座。

  而后。

  这位父亲竟也挨着养子坐在了床沿。

  这般情形。

  哪还像是汉室宗亲与王嗣之间的相处,倒似寻常百姓家父子闲话家常的模样。

  刘备仔细端详着刘封。

  看着看着......

  忽然伸手在养子额头与自己心口间来回比划,不胜唏嘘道:\"为父还记得......\"

  \"当年将你从寇家过继来时,你才这么点儿高。\"

  \"哪曾想......\"

  \"不过转瞬之间。\"

  \"你不仅身量快赶超为父,竟也到了该议亲的年纪。\"

  \"这光阴......\"

  \"过得也忒快了!\"

  刘封静默未语。

  他不知该如何接话,亦不知该说些什么。

  有时候。

  无言反倒是恰当的回应。

  刘备浑不在意。

  他犹自沉浸在追忆中,絮絮说道:\"为父待你,向来视如己出。\"

  \"这与阿斗出生毫无干系。\"

  \"或许......\"

  \"在外人看来,有了阿斗后你这长子的地位便尴尬了,以为为父会薄待于你......\"

  \"嗯,想必连你自己也是这般想的罢。\"

  \"所以......\"

  \"自阿斗降生后,你便刻意变了性子。\"

  \"故意作态张狂,存心放纵行径。\"

  “你是故意败坏名声,好让人人都厌你憎你。”

  “连‘人人’里头,也把为父算进去了吧?连声招呼都不打。”

  “日子久了,你便不再是阿斗的威胁,能保住性命。让世人都觉得,你不配接我的位子。”

  “封儿啊……这‘世人’,想必又自作主张将为父算在内了吧?”

  刘备抬眼望着房梁,自嘲一笑。

  “当爹的能把儿子‘逼’成这样,真是够失败的。”

  “你大概要说为父虚伪,满口假话。”

  “若真看重你,怎会因你骄纵就屡次责骂?”

  “可封儿你知不知道——”

  “当时骂你,实则是救你。”

  “若对你所作所为不闻不问,待我基业有成时,旁人更会以养子身份对你赶尽杀绝。”

  “当爹的放任儿子胡作非为,那才是真放弃了。”

  “备责备你,正因为还怀着期待。”

  “盼你别钻进牛角尖,盼你听完训诫能回头。”

  “纵使不能继承大业……”

  “至少学会当个称职的长兄,帮扶你那不懂事的幼弟。”

  “可你呀——”

  刘备抬手轻敲刘封脑门,笑骂:“这傻小子偏不明白!”

  “当时还怕话说重了,反倒激起你的逆反。”

  “所以这些年总在想……”

  他垂手搁在膝上,长叹一声。

  “当初是不是做错了?”

  或许是我的心意藏得太深,早该像今天这样与你促膝长谈。\"

  \"其实...\"

  \"为父更思量过...\"

  \"待我功业有成时,干脆顺着你自污名声的算计,将你外放为一方镇守,如此既可保全性命。\"

  \"免得有人拿你养子身份生事,设计加害于你。\"

  \"这般...\"

  \"即便他日我寿尽离世,你也能平安终老。\"

  刘备这番肺腑之言令刘封浑身震颤。

  他从未知晓...

  原来父亲早已为他铺好后路。

  想到自己那些为求自保的荒唐行径...

  无尽悔恨涌上心头。

  突然。

  刘封猛然起身。

  \"咚!\"

  双膝重重跪地,额头紧贴砖石。

  哽咽道:\"儿...儿臣不孝,辜负父亲厚爱!!\"

  \"儿臣知错了!!!\"

  看着伏地痛哭的养子,刘备面露欣慰。

  扶他重新坐定后...

  轻轻摇头宽慰道:\"封儿何错之有?\"

  \"错全在为父。\"

  \"不该收你为嗣,不该让你背负这般重担。\"

  \"刘封这个身份,本就是为父强加于你!\"

  \"或许...\"

  \"做回寇封才能得享自在。\"

  \"今日过后...\"

  \"你...\"

  \"便恢复本姓吧。\"

  \"即便不姓刘,只要愿意留下,你永远是为父的长子。\"

  刘禅日后若与君相逢,依然会恭敬称你一声……长兄。

  若你心中不愿停留于此,可重返故土寇家。

  倘若有朝一日得闲,或思念为父……

  便领着家小前来探望。

  刘备终于道出了刘封期盼已久的答案。

  刘封听闻此言,凝视着父亲诚挚的目光,再次将额头深深叩向地面。

  \"寇封!\"

  \"叩谢父亲大人!\"

  以寇氏之名自称,刘封终是做出了抉择。

  而他口中这声\"父亲\"……

  让刘备明白——

  这恐怕,是眼前这位长子最后一次如此唤他了。

  静室之中。

  刘备望着寇封渐渐远去的背影……

  他知晓,

  弃\"刘\"姓复归\"寇\"氏,对这个曾经的嫡长子实为解脱。

  可当思及自身背负的\"汉室宗亲\"之名时,刘备眼中光芒渐黯。

  何时才能匡扶汉室,实现夙愿,真正获得解脱?

  刹那间,

  无数身影浮现在刘备脑海。

  桃园结义的关羽、张飞;

  黄巾之乱时授业的卢植;

  陶谦、徐庶、赵云;

  更有诸葛亮、庞统......

  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让孤军奋战的刘备不再形单影只。

  众人不分先后,

  皆愿追随其后,

  共同扛起复兴汉室的大旗,

  哪怕——

  前路是万丈深渊,崇山峻岭。

  即便面对强敌环伺,

  亦无人怯步退缩。

  武将出鞘,谋士执笔。

  刀光剑影中,一条复兴汉室的道路正悄然铺展。

  \"玄德此生,为大汉崛起,万死不辞。\"

  烛光摇曳的房间里,刘备轻声自语。

  然而。

  话音未落。

  一个俊秀少年的身影忽然浮现在他脑海中。

  少年沿着他与孔明、云长等人开创的复兴之路,从后方疾驰而来。

  面对那些令他们不得不停步的险峰深谷。

  面对那些曾让他感到绝望的强大对手。

  少年毫无惧色。

  策马当先,护在他们身前。

  继而。

  刘备看见少年身后紧随的关兴、关平、关索、张苞、向宠等年轻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