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徒劳挣扎。

  最绝望的是,

  即便跪地求饶,

  杀红眼的联军也不给机会。

  刀光剑影中,

  曹军士卒接连倒下。

  每一道寒光闪过,

  便有一具躯体轰然倒地。

  血染沙场,哀鸿遍野。

  从遭埋伏到主将阵亡,

  战局早已注定。

  杀戮仍在继续,

  残存的曹兵眼中,

  唯有漫天刀光与遍地尸骸。

  星光与火把交映下,

  袍泽接连倒下,

  耳边回响的,

  只有死亡悲鸣。

  **呐喊声回荡,是濒死的呼唤与挣扎。**

  **残肢断臂间,痛苦的求救声尚未断绝。**

  **“曹洪已死!”**

  **“冲啊!”**

  **“杀尽曹兵!”**

  战场上,这喊声撕裂曹军的意志,抵抗溃散如沙。

  仅有零星死士仍在血战,余者皆惊惶奔逃——

  逃回关内,

  逃出这满目皆敌的炼狱。

  然而,结局早已注定。

  退路已断。

  当潼关城门落入庞德之手时,溃逃的曹军魂飞魄散,绝望如潮水蔓延。

  半个时辰后。

  战斗终结,毫无悬念。

  出关曹军,全军覆没。

  仅百余人借夜色遁逃,余者皆殁。

  即便如此,

  那百余人仍未真正脱身——

  马岱令旗一挥,千骑联军已衔尾 ** 。

  ……

  箭楼之上。

  诸葛川静观一切,面无波澜。

  鲜血与尸骸,无法撼动他的心神。

  他深知,

  这便是战争!!!

  若不甘于乱世平庸,便必须直面这般景象。

  今日潼关之战,

  不过是他提前历劫罢了。

  思及此,

  诸葛川淡然一笑。

  **“走吧。”**

  **“潼关已定,纵使徐晃此刻醒悟,亦无力回天。”**

  杀!

  闯关!!!

  诸葛川的预言果然应验。

  睡梦中的徐晃被亲兵急报惊醒,得知曹洪擅自出城的消息,顿时心生警兆。

  然而为时已晚。

  待他率部赶至城门时,战场已然硝烟弥漫,城门洞开。

  徐晃当机立断,欲重整守军夺回城关。

  可庞德岂是等闲之辈?

  见徐晃意图,当即挺枪跃马直取中军,硬生生将这场攻城战逼成了将帅对决。

  徐晃又急又怒。

  忽听一声暴喝裂空而来:

  \"徐晃纳命来!\"

  抬眼只见马超银甲寒芒破阵而至,心中顿时叫苦不迭。

  他素以治军严谨着称,虽武艺不凡,但面对西凉双雄的夹击——

  这已非强人所难,

  分明是绝人之路。

  至于遁走?

  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在这两员虎将面前露出后背,无异自寻死路。

  电光石火间,马超已杀到近前。

  霎时三骑缠斗,刀光枪影间,早已不分敌我。

  然则强弱悬殊过大。

  纵是曹营第一猛将许褚在此,也难敌二人合击,

  遑论徐晃独撑危局。

  二十回合未至。

  徐晃正全力招架庞德攻势的刹那,马超掌中银枪如电横扫,重重抽在徐晃脊背之上。

  鲜血从徐晃口中喷涌而出,整个人栽 ** 下。

  若非千钧一发之际——

  马超记起诸葛川所言。

  此刻。

  徐晃要承受的。

  便不止是枪杆重击吐血这般轻松了。

  那杆透甲穿心的虎头湛金枪,早该从他后心贯入,搅碎五脏六腑。

  饶是留了余地。

  坠马昏死的徐晃也仅剩半条性命。

  枪身传来的巨力震得他触地即昏,不省人事。

  马超瞥了眼血泊中的身影,提缰转身。

  \"令明,捆了!\"

  \"其余将士——随某破关!\"

  主将昏厥,关内曹兵瞬息溃不成军。

  当联军洪流涌入城门时。

  残存的抵抗。

  犹如螳臂当车。

  尚有曹卒在睡梦中惊醒,未及摸到兵刃,便被寒光斩下首级。

  ......

  破晓时分。

  \"嗒。\"

  凝在铁甲尖角的血珠砸入黄土,绽开暗红霜花。

  经整夜鏖战。

  潼关内万余曹军,十不存一。

  有个细节耐人寻味——

  那位地位仅次于曹洪、徐晃的司隶校尉钟繇,昔日能逃离长安,此夜却困死潼关。

  终是与徐晃一道。

  成了阶下囚。

  残旗翻卷的曹营旧址上。

  曹洪的中军大帐中灯火通明。

  马超身着染血战甲端坐首位,其余诸将分列两侧。韩遂、诸葛川、庞德等将领神色肃穆,唯有几名文士模样的人稍显平静。帐内杀伐之气弥漫,就连关平、张苞等年轻将领都已杀红了眼,甲胄上血迹斑斑。

  \"此战我军已夺潼关,斩曹洪,擒徐晃、钟繇。\"马超沉声道,\"然父仇未报,誓与曹操不死不休。探知曹操正率十万大军前来,我欲趁其不知潼关易主,连夜东进设伏。\"

  韩遂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暗忖:连取长安、潼关已属侥幸,岂可再三行险?用兵之道,最忌急躁冒进。

  当韩遂正欲开口之际,忽然瞥见含笑的诸葛川,蓦地收住脚步,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帐内众将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那位白袍少年,眼中不见惊异,唯余期待——比起主帅马超的鲁莽,这位昨夜立下奇功的\"小军师\"显然更令人信服。

  马超察觉众人神色,眼角微颤,终是敛起傲气沉声道:\"伯治以为如何?\"这一声表字相称,标志着西凉雄狮已向少年低头。

  诸葛川眉梢轻扬。

  他本欲再施手段驯服这匹烈马,未料对方竟主动卸下骄矜。

  迎着满帐灼灼目光,少年唇角微勾:\"为何不东进?\"

  马超正欲挥师东征,诸葛川的回答却让他始料未及。

  \"伯治,你也支持我出兵?\"马超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又追问了一遍。

  韩遂见状急忙劝阻:\"二位还请三思!联军刚经历彻夜激战,此时即刻东进是否太过仓促?\"

  说话间,韩遂忽然恍惚了一瞬。这场景似曾相识——当年攻下长安后,他就这样劝过马超。只是如今,多了一个需要说服的对象。

  帐中,马超听到叔父的劝诫,眉头又拧了起来。他明白韩遂是好意,但反复的劝阻总让他心生不快。

  察觉到马超的情绪变化,韩遂暗自苦笑,只得将期待的目光投向诸葛川。

  诸葛川明白韩遂的顾虑,却另有考量:\"韩将军过虑了。虽经历夜战,但......\"

  昨夜潼关之战,联军仅半数兵力投入战斗,尚有十万将士未曾出动。

  马超将军若欲挥师东进...

  依在下浅见,可从未参战的十万大军中挑选三万精锐继续东征。其余部队可暂留潼关休整,待恢复战力后再行进军。

  不过...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未敢轻言万事顺遂。若马超将军的前锋遇挫,留守大军随时可供支援。即便战况不利,亦可退守潼关与主力会合,徐图后计。

  听闻韩遂疑问,诸葛川忽然朗声大笑:

  \"当日若不如此说辞,怎能令二位将军对在下另眼相看?当时联军缺少谋士,曹操确是大敌。恕我直言...\"

  \"韩将军虽以谋士自居,但比起曹操麾下荀彧、程昱等谋士,终究略有不及。仅凭持重难以取胜,因曹操不仅稳重,更善出奇制胜。\"

  \"在下虽年方十二,自问谋略之道...\"

  \"孟起将军与曹操及其谋士团尚可一较高下。\"

  诸葛川的一席话令马超颇为受用。

  若非顾及叔父韩遂的情面,他真想当面质问——

  这才叫真正的军师谋略!

  真正的谋士不该止于劝谏,更要运筹帷幄为主分忧。那些喋喋不休的规劝,徒惹人烦罢了。

  这些为臣之道,马超在韩遂身上全然未见。两相比较之下,他恨不得诸葛川再多言几句。

  \"伯治但说无妨。若不能说服叔父,他始终难以安心。\"

  诸葛川遂转向韩遂:\"在下之所以赞同孟起将军,另有缘由——我军攻取潼关之神速!\"

  \"正可借此战 ** 曹军个措手不及。待曹操醒悟过来,以其多疑本性必会步步为营。届时再觅战机难如登天,两军只能在潼关长久对峙。\"

  \"短期对峙尚可维持,若旷日持久......诸位将军以为胜算几何?单是粮草辎重,坐拥中原之地的曹操就能拖垮我军。\"

  这番话掷地有声。史书所载,马超兵临潼关便再难寸进。即便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终究败于离间之计,溃败之速连\"拖\"字诀都未及施展。

  诸葛川指向马超说道:\"我认为,正如孟起将军不视曹操为对手,如今曹操在心态上也未将孟起将军与韩遂将军放在眼里。若他真将二位视为大敌,前来迎战的就不会是性情急躁的曹洪,而应是夏侯渊或夏侯惇了。\"

  这番分析彻底说服了韩遂。因为诸葛川不仅考虑到了他能想到的,还额外指出了诸多他未曾留意的隐患。

  韩遂不禁赞叹道:\"诸葛先生,听说令尊诸葛孔明曾在江东舌战群儒。今日观先生表现,更胜令尊啊!就算曹操百万大军当前...\"他摇头笑道:\"纵使不被你说死,只怕也会闻声而降!\"

  诸葛川闻言大笑:\"哈哈哈,知我者韩将军也!我平生夙愿,就是在两军阵前说得三公吐血而亡。可惜...\"他惋惜道:\"曹操废除三公制度,自领丞相之位。如今连说死三公的机会都没有了,实乃人生憾事。\"

  众人想象着诸葛川骂死三公的场景,都不禁莞尔。

  笑声稍歇,马超肃然道:\"既然如此,就这么决定了!即刻挑选三万精兵,半个时辰后出发东进潼关!叔父,马岱!\"

  “此处的防务就托付给你们了,我再留下马玩、杨秋二将协助统领剩余部队。”

  “本将亲自领兵为先锋,先去会会那曹操。”

  众人听令,当即应诺。

  随后,

  各将领出帐准备去了。

  趁马超整军之际,诸葛川寻到向朗与韩遂。

  “向叔父、幼常,你们二人留下!”

  “接下来的战事,有我与黄老将军、定国、兴国跟随马超即可。”

  对于诸葛川的安排,向朗点头示意明白。

  马谡眼中却闪过一丝抵触。

  他自幼熟读兵书,岂愿留守后方?唯有亲临战场,方能印证所学。

  诸葛川自然察觉,

  随即解释道:“幼常,留你在此自有考量。”

  “潼关乃联军根基,不容闪失。”

  “韩遂虽老练却拙于谋略,马岱虽稳重也不过寻常将才。”

  “恐曹操避实击虚,暗施诡计!”

  “有你与向叔父坐镇,我在前线方能无后顾之忧。”

  这番话说罢,马谡神色渐缓,

  郑重应道:“谡明白了!”

  “伯治放心,我定会谨慎防范。”

  诸葛川微笑颔首:“幼常之能,我自然信得过。”

  “若察觉异状,可多与马岱将军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