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

  ......

  凌晨的厅堂里,只剩微醉的诸葛川和面色如常的徐庶。

  \"伯治,陪我出去走走?\"徐庶忽然提议,\"在许都那些年......实在厌烦了憋闷的屋子。\"

  这句话让诸葛川心头一紧。

  他听出了话里的落寞——这些年徐庶是怎样在不得志中苦熬过来的。

  这种煎熬,远非身体上的折磨。

  其实是……

  心灵的折磨。

  \"行!\"

  \"徐伯父相请,川儿定当从命。\"

  见诸葛川同意,徐庶缓步朝外行去。

  片刻之后。

  在潼关最高的箭楼之上。

  诸葛川让驻守的西凉军士退下,二人携手登临。

  举目四望。

  万里山河尽入眼帘。

  脚下。

  正是雄关潼关。

  不远处。

  曹军大营犹如暗夜巨兽蛰伏原野。

  \"呼——\"

  夜风掠过。

  带着白日残留的闷热。

  凭栏而立。

  二人皆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许久。

  徐庶轻声道:\"伯治,子瑜将你过继给孔明,确实出人意料。\"

  \"如今,令尊......子瑜怕是要懊悔了吧。\"

  诸葛川闻言微怔,未料徐庶突然提及此事。

  他莞尔答道:\"世事难料!\"

  \"寻常百姓家,断不会将嫡长子过继,多是择次子或庶子相承。\"

  \"但。\"

  \"谁让我们琅琊诸葛氏......\"

  \"专出奇才呢!\"

  \"生父诸葛谨,至少是郡守之才!\"

  \"现为父孔的明,可比肩管仲乐毅,当世无两。\"

  \"即便那位隐居隆中,尚未出仕的小叔......\"

  \"亦是天资卓绝。\"

  \"哈!\"

  \"诸葛氏行事特立独行,倒也寻常。\"

  \"关键是......\"

  诸葛川远眺群山,目光柔和似水。

  \"我是长兄,怎能日日守在父母身边,却让年幼的乔弟、恪弟漂泊异乡?\"

  \"这对他们太不公平!\"

  \"我这个做兄长的怎能心安?\"

  \"至于过继养子的陈规旧俗......\"

  诸葛川嘴角扬起一丝讥诮。

  \"能填饱肚子吗?\"

  \"规矩,就是 ** !\"

  说到激动处。

  诸葛川言辞略显粗鄙。

  他丝毫不担心这番言论会惹恼徐庶——他深知:

  这位故交本就不是墨守成规之人。

  若徐庶当真循规蹈矩。

  年少时就不会混迹市井任侠,更不会一怒拔剑染血。

  后世常言治国之道。

  儒表法里。

  身旁这位徐元直,何尝不是如此?

  青衣佩剑。

  正是对他最贴切的写照。

  果然。

  听得诸葛川这番话。

  徐庶朗声应和:\"伯治此言大善!\"

  \"世俗礼法,尽是虚妄!\"

  \"相较家人亲情......\"

  \"只要不违忠信大义,做人但求问心无愧,何必在意世人眼光。\"

  \"这些道理。\"

  \"也是你徐伯父在许都蛰伏多年方才参透!\"

  \"若是在当初初投刘皇叔帐下时......\"

  \"听你这般言论,少不得要摆出长辈架子训诫几句。\"

  徐庶这番话说得诸葛川心头发烫。

  他含笑问道:\"如此说来,徐伯父这是返璞归真了?\"

  \"从当年快意恩仇的市井游侠,到襄阳求学后以文驭武的谋士,再到现在超然物外、不拘礼法的当世大侠?\"

  \"川儿,你身上仿佛带着市井气息,又像一位从乱世走来的铁血统帅。\"

  \"论文略!\"

  \"能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为君王出谋划策。\"

  \"论武略!\"

  \"亦能在战场临机决断,更兼冲锋陷阵的勇气。\"

  \"看似儒雅文士,实则...藏着将帅的锋芒!\"

  \"依侄儿之见。\"

  \"伯父当得起'军神'这个称号!\"

  \"不然...\"

  诸葛川调侃道:\"面对家父卧龙、庞叔父凤雏的名号...\"

  \"您这称号岂不是稍逊一筹?\"

  \"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军神徐庶!\"

  \"您看!\"

  \"这三个称呼多般配!\"

  徐庶听闻诸葛川给自己冠上\"军神\"之名,不由面露无奈。

  \"伯治,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便罢了!\"

  \"在外人面前...\"

  \"还望给你徐伯父留几分颜面!\"

  \"这'军神'之称...\"

  \"伯父我实在愧不敢当。\"

  徐庶坚决推辞后,突然话锋一转。

  \"那么。\"

  \"伯治你呢?\"

  \"此次关中之战,你可是声名大噪!\"

  \"天下诸侯、各地世家大族,无人不知你的威名。\"

  \"难道!\"

  \"你不想取个像你父亲孔明、庞统那样的雅号?\"

  面对徐庶的询问,诸葛川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认真思索片刻。

  片刻后。

  诸葛川含笑说道:\"'军神'之名已归伯父所有。\"

  \"'兵仙'之称,除了韩信无人能当。\"

  \"'战神'听起来不顺口,小子不太喜欢。\"

  \"伯父觉得...\"

  诸葛川轻挑眉梢,缓缓吐出二字:

  \"兵圣!\"

  \"兵圣又如何?!\"

  望着郑重其事自封兵圣的诸葛川,徐庶额角微不可察地抽动。

  好个狂妄后辈!

  竟敢与孙武争辉!

  前有诸葛孔明自比管乐,今有诸葛川觊觎兵圣之名....

  莫非诸葛氏族人都有这古怪脾性?

  更荒唐的是——

  他徐元直何时成了兵主?

  这虚名他可从未想要!

  徐庶当即话锋一转:

  \"伯治此来关中助马韩抗曹,莫非孔明已劝玄德图谋益州?\"

  这记转折令诸葛川眸光微闪:

  \"哦?\"

  \"伯父何出此言?\"

  徐庶捻须轻笑:

  \"昔在襄阳时,我与孔明常论天下。虽他深藏韬略....\"

  \"但赤壁战后,我在许昌蛰居三载,岂能参不透其中关窍?\"

  \"你此刻现身关中,不正是要阻滞曹操西进之师么?\"

  \"否则...\"

  \"何故要助那马韩二人?\"

  听罢这番剖析,诸葛川眼底泛起异色——

  徐庶此时展现出几分蜀汉统帅的气度。

  然而。

  就在他开口之际。

  诸葛川却意味深长地笑道:\"许伯父为何认定'借文策援关中抗曹'的计谋出自家父?\"

  \"莫非!\"

  \"就不能是侄儿所为?\"

  言罢。

  诸葛川从容自若地注视着徐庶,神情笃定。

  徐庶闻言骤然色变。

  他凝视着眼前的少年。

  随着时间推移。

  脸上的震惊之色愈发明显!

  短暂的惊愕过后。

  徐庶突然仰面大笑。

  \"不错!\"

  \"自古英雄出少年!\"

  \"凭什么就认定必须是孔明,而不能是你诸葛伯治呢!\"

  \"伯治啊!\"

  徐庶笑意盎然:\"老夫现在倒是很想看看,日后你官职超越令尊时的情形。\"

  \"他不是常自比管仲乐毅么?\"

  \"待你功业比肩管乐之日...\"

  \"不知孔明脸上...\"

  \"会是何等神色?!\"

  这位长辈在晚辈面前全然不顾形象。

  这般话语。

  听得诸葛川眉角直跳。

  他总觉得。

  这位徐伯父在许都压抑太久,如今重获自由...

  便如脱缰野马,言行愈发恣意。

  嗯!

  虽不及魏晋名士放达,却也颇具那种风范了!

  面对诸葛川的无言以对。

  徐庶未再打趣诸葛父子之事。

  转而。

  仔细端详起眼前的少年郎。

  徐庶再次流露出那种审视女婿的锐利眼神。

  沉默许久,他重重拍了拍诸葛川的肩头,意味深长道:\"呵!\"

  \"你诸葛川的相貌,倒也不算辱没莹丫头。\"

  \"伯治,自从皇叔兵败当阳,莹丫头被掳至许都后......即便有我的暗中照拂......\"

  \"她终究吃了不少苦。\"

  \"在我心里,莹丫头和玉儿都如同亲女。\"

  \"你若真想娶她——\"

  \"不论作妻作妾,都务必真心待她!\"

  \"否则......\"

  \"就算你日后官阶高过我,照样本官当街追打你。\"

  \"你该明白......\"

  徐庶\"铮\"地抽出佩剑,雪亮剑锋在空中划出寒芒。

  \"论阵前厮杀,或许不及汉升老将军。\"

  \"但...\"

  \"对付你绰绰有余!\"

  说罢还剑入鞘,仿佛卸下千斤重担。

  不等诸葛川回应,他已挥袖转身,衣袂飘飘走向箭楼阶梯。

  待那道背影彻底消失,呆立良久的诸葛川才狠狠抹了把脸。

  \"真见鬼!\"

  \"马硬塞的马云禄还没料理清楚......\"

  \"转眼又来个昭烈之女!\"

  \"也就王异被 ** 绊住......\"

  \"啧!\"

  (

  夜色深沉,烛火摇曳中,诸葛川眉头紧锁,指尖无意识地敲击案几。

  \"至今未能降服王异,实在令人寝食难安。\"

  他忽然自嘲一笑:

  \"莫非我注定要沦为穿越者中的笑柄?日后若广纳姬妾,怕是要整日陷于后宅纷争之中。\"

  思及此处,他仰头饮尽杯中残酒。

  借着三分醉意,索性拂袖归寝。

  至于召王异侍寝?

  他暗自摇头。

  保命要紧,那女子若不主动,他断不会贸然行事。

  ......

  晨光微熹时,关隘上忽起喧哗。

  诸葛川正执巾栉,忽闻外间欢声雷动:

  \"曹军退了!\"

  \"魏武撤兵了!\"

  \"大捷!可以凯旋了!\"

  他匆匆拭面,箭步登上城楼。

  马超按剑而立,韩遂捻须含笑,黄忠正与徐庶低声叙话。见诸葛川至,马超前跨一步:

  \"伯治,曹营昨夜已空。看灶迹残灰,当是子时前后撤走的。\"

  诸葛川凭栏远眺,晨雾中只见曹营旌旗委地。片刻沉吟后,他展颜笑道:

  \"原想多驻守几日以防变故,如今看来......\"

  手指轻叩墙砖,声音里带着如释重负的轻快:

  \"魏武此番,当是真退兵了。\"

  (

  马超与韩遂将军!

  \"孟起、韩将军!\"

  时机已至,撤军吧!

  \"是时候撤兵了!\"

  诸葛川说完,徐庶在不远处默默注视着,轻轻颔首。

  \"确实如此。\"

  他心中所思与诸葛川不谋而合。

  曹操,绝不会杀回马枪。

  \"曹操不会折返。\"

  多年未见,诸葛川的变化令徐庶深感陌生。

  \"岁月如梭,伯治已判若两人。\"

  马超爽快应道:\"既然伯治开口——\"

  \"午时撤军!\"

  \"遵命!\"

  他转向庞德吩咐:\"令明,给你两万精兵留守。\"

  \"务必守住潼关!\"

  \"他日必从潼关再起兵锋!\"

  \"末将领命!\"庞德早有准备。

  这场任命,不过是走个过场。

  \"早有谋划。\"

  韩遂对午时撤军毫无异议。

  他早已归心似箭。

  \"长安城,正等着本将军。\"

  正午时分!潼关以西。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

  \"午时,潼关西侧。\"

  旌旗猎猎,铁骑如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