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女记者三观尽碎-《穿越六零:我的口粮堆成山》

  方菲的笔记本被她塞回了帆布包里,那上面准备的所有问题,都成了一个笑话。

  她走向那个简易的工棚,脚步带着一种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虚浮。

  棚子里,林晚晴和秦雪茹正对着一张画得乱七八糟的图纸讨论着什么。

  “林秘书,秦总工。”

  方菲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

  林晚晴抬起头,扶了扶眼镜,对这个去而复返的记者,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

  方菲没有拿出自己的记者证,也没有再提采访两个字。

  她只是指了指那张图纸,用一种近乎于请教的口吻,低声问:“我……我能……学学吗?”

  “学?”林晚晴有些意外。

  “对,学习。”方菲重复了一遍,脸颊有些发热,“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林晚晴和秦雪茹对视了一眼。

  秦雪茹的反应更直接,她把那张图纸往方菲面前一推。

  “喏,看吧。这是王昊哥画的变速箱三级齿轮联动结构图。”

  方菲凑过去,只看了一眼,整个人就像是被电击了一样。

  那不是一张标准的工业图纸,上面甚至还有油渍和茶叶水印。

  但那上面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齿轮咬合结构,却带着一种野蛮而又精准的美感。

  每一个部件,每一个角度,都服务于一个最纯粹的目的——效率。

  极致的效率。

  “这……这简直就是艺术品。”方菲喃喃自语。

  她曾经在省里的机械厂见过工程师画的图,规范、标准,但和眼前这张比起来,就像是小学生描红的字帖,遇到了狂放不羁的书法大家。

  “艺术品?”秦雪茹笑了,她拍了拍图纸,“王昊哥管这叫‘懒人专用’。他说,设计得越简单,坏的地方就越少,修起来就越省事。他懒得天天琢磨哪儿又出毛病了。”

  又是一个“懒”字。

  可这个“懒”字,从秦雪茹嘴里说出来,却让方菲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这哪里是懒?

  这分明是一种洞悉了事物本质之后,化繁为简的恐怖能力!

  林晚晴从旁边拿起一个小本子,递给了方菲。

  “想学,就从看懂这个开始吧。”

  方菲接过来,翻开第一页,上面是林晚晴娟秀的字迹。

  标题是:《靠山屯农机厂临时管理条例(草案)》。

  第一条:废除固定工时,全面推行计件薪酬与绩效考核并行制度。

  第二条:建立三级品控制度,责任到人,次品率与薪酬直接挂钩。

  第三条:设立技术革新奖励,任何能优化生产流程、节约成本的建议,一经采纳,奖励猪肉十斤,或现金二十元。

  ……

  一条条,一款款,逻辑清晰,环环相扣。

  方-菲-的-手-开-始-颤-抖。

  这哪里是一个村办小厂的管理条例?

  这分明是一套可以直接搬到省城大工厂里,足以引起管理层地震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这些……也都是他……”

  “王昊哥只说了个大概。”林晚晴推了推眼镜,“他说,他懒得管人,让我自己想办法,建一套‘让好人不想走,懒人待不住’的规矩。这是我根据他的话,整理出来的。”

  方菲彻底说不出话了。

  她感觉自己不是在采访,而是在旁观一个神迹的诞生。

  一个由“懒惰”驱动的,精密、高效、甚至有些冷酷的王国,正在这个破败的小院里,悄然建立。

  接下来的三天,方菲彻底抛弃了自己省报记者的身份。

  她成了一个勤杂工,一个学徒,一个好奇的学生。

  她不再问那些关于“奉献”和“理想”的空洞问题,而是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这个小院里的一切。

  第二天,她看到苏婉和李秀琴她们在院子里分拣一种草药。

  她主动凑过去,卷起袖子帮忙。

  “方记者,你这是干啥,使不得使不得!”李秀琴被她吓了一跳,连忙摆手。

  “李大姐,叫我小方就行。”方菲的姿态放得很低,“我帮你们干点活,你们跟我聊聊天就行。”

  苏婉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分给她一个小板凳。

  方菲一边笨拙地学着她们的样子处理草药,一边听她们聊天。

  “……昨天晚上我家那口子又跟我念叨,说王昊哥真是神了。就因为王昊哥前天钓鱼的时候,随口说了一句‘明天东南风,天干物燥,后山那片林子得小心火烛’,队长就真派人去守了一夜。结果你猜怎么着?还真有个抽烟忘了掐灭烟头的二流子,差点把林子给点了!”

  赵小玲压低了嗓门,说得活灵活现。

  李秀琴也跟着一拍大腿:“可不是嘛!还有上回,就看了一眼我家那头不下蛋的老母鸡,就说它不是病了,是窝里有蛇,吓着了。我们还不信,结果翻开草堆一看,我的娘,真盘着一条菜花蛇!”

  方菲的心脏,随着这些“八卦”,一抽一抽的。

  这些在村民口中近乎于“神迹”的事情,在这些女人的描述里,却像是吃饭喝水一样平常。

  而那个创造了所有“神迹”的男人,此刻正躺在不远处的摇椅上,手里拿着一根光秃秃的鱼竿,对着院子里的那口水井,“钓鱼”。

  鱼线垂在水面上,一动不动。

  他自己也一动不动,好像睡着了。

  这画面荒诞到了极点,却又和谐到了极点。

  方菲发现,这个院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王昊定下的那套“懒人哲学”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林晚晴,是王国的“宰相”,她将王昊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了一套套可以执行的铁血规则。

  秦雪茹,是王国的“工匠”,她将王昊那些超越时代的图纸,变成了现实中可以轰鸣的钢铁造物。

  而苏婉、李秀琴她们,则是这个王国最坚实的基础。她们崇拜王昊,信赖王昊,心甘情愿地执行着他的一切“旨意”,并为自己能成为这个小世界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工作,拼命地学习,拼命地让自己变得更有用。

  因为那个制定了所有规则的“国王”,正用他最理直气壮的“懒惰”,监督着所有人。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方菲感觉自己像是被扔进了一个高强度的思想熔炉里,被反复捶打、淬炼,脱了一层皮。

  她带来的那个笔记本,背面已经被她写满了各种零散的感悟、图表和箭头。

  那不再是一份采访提纲,而是一份关于“王昊思想”的学习笔记。

  临走的那天下午,阳光正好。

  方菲已经换回了自己干净的衬衫,背上了那个帆布包。

  她走到院子中央,王昊依旧躺在那把摇椅上,似乎正在打瞌睡,阳光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

  方菲站定,然后,对着那个闭着眼睛的青年,深深地,九十度,鞠了一躬。

  她的动作标准而郑重,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虔诚。

  “王总顾问,谢谢您。”

  她的声音里,没有了初见时的愤怒,也没有了采访时的职业腔调,只剩下纯粹的敬佩和感激。

  “您给我上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摇椅晃了晃。

  王昊连眼睛都没睁开,只是不耐烦地朝她挥了挥手,像是驱赶一只在耳边嗡嗡叫的苍蝇。

  “知道了知道了,赶紧走,别挡着我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