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副省长的夜访-《穿越六零:我的口粮堆成山》

  夜色深沉,几辆蒙着帆布的解放卡车和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在崎岖的土路上颠簸,车灯的光柱撕开黑暗,又被更浓重的黑暗吞没。

  安丰县县长张富贵坐在伏尔加的副驾驶上,屁股底下像是装了弹簧,每一次颠簸,他的心就跟着往上一窜。

  他偷偷从后视镜里瞥了一眼后座。

  后座上,坐着一个面容清瘦、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正是主管工业的刘副省长。

  刘副省长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

  可他越是这样,张富贵心里越是发毛,后背的衬衫早就被冷汗浸透了。

  省委调查组,刘副省长亲自带队,星夜兼程,悄无声息地就到了安丰县。

  没有会议,没有汇报,来了就一句话:“去靠山屯。”

  张富贵到现在脑子里还是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王昊那个混小子,这次到底捅了多大的天!

  “刘……刘省长,前面路不好走,您多担待。”张富贵结结巴巴地找话。

  刘副省长没理他,只是忽然开口。

  “还有多远?”

  “快了,翻过前面那个山坳子就到了。”

  车队艰难地爬上山坳的最高点。

  就在车头转向,准备下坡的瞬间,车里所有人都停住了呼吸。

  伏尔加轿车一个急刹,停在了原地。

  后方的卡车也接二连三地停下。

  只见前方的群山环抱之中,那片本该是死寂一片的黑色山谷里,竟然亮起了一片璀璨的灯火!

  那不是一两点鬼火,而是一大片连绵不绝、温暖而明亮的光!

  光芒将整个村庄的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稳定,祥和,在这万籁俱寂的黑夜里,不真实得像个梦。

  车上,一个头发花白的电力专家推了推眼镜,整个人都贴在了车窗上,嘴巴张得老大。

  “这……这不可能!安丰县的电网覆盖图我昨天刚看过,这里绝对是盲区!”

  “幻觉?海市蜃楼?”

  一片死寂中,刘副省长缓缓放下了望远镜,他的手在微微颤抖。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

  “不……”

  “这就是人民的智慧啊……”

  张富贵听着这话,腿肚子一软,差点从座位上滑下去。

  人民的智慧?

  那他娘的是王昊那个懒汉的歪才!

  “悄悄地进村,不要惊动任何人。”刘副省长下达了命令。

  车队熄了灯,摸黑缓缓驶向那片光明的源头。

  越是靠近,那份震撼就越是强烈。

  他们看到,一根根简陋的木头电线杆立在路边,黑色的电线连接着家家户户。

  每一扇窗户里,都透出温暖的黄光。

  有孩子的嬉笑声从院子里传来,在寂静的夜里传出老远。

  甚至还能看到有妇女借着灯光,坐在门口缝补衣服。

  这一切,祥和得不属于这个挣扎的年代。

  车队最终停在了村口,一行人步行走向村子深处,那里是光芒最盛,也是声音最嘈杂的地方。

  “轰隆隆……”

  那是机器的轰鸣声。

  他们看到一个挂着“靠山屯农机厂”牌子的厂房,里面灯火通明,十几盏大功率的电灯将车间照得亮如白昼。

  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操作着车床,机器的轰鸣声充满了力量。

  刘副省长和专家们站在门口,彻底说不出话了。

  电力,意味着夜间生产力的解放!

  这个小小的山村,在能源上,竟然走到了全省的前面!

  “发电机!带我们去看发电机!”电力专家激动地抓住了张富贵的胳膊。

  张富贵哆哆嗦嗦地带着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了后山溪边。

  当他们看到那台由水轮带动的钢铁怪物时,所有专家都围了上去,像是看到了什么绝世珍宝。

  他们抚摸着那台还在平稳运行的机器,检查着每一个部件。

  当一个专家从线圈的连接处,捏起一个黑乎乎、丑陋不堪的陶瓷垫圈时,他的手停住了。

  他把那个东西拿到眼前,又用随身携带的小手电照了照,然后用指甲使劲刮了刮。

  “土……土窑烧的?”

  另一个专家也发现了一根根套在线圈外面的黑色陶瓷管,他用工具轻轻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声响。

  “高强度陶土,加了草木灰!我的天!”

  那位头发花白的专家猛地抬起头,冲到刘副省长面前,激动得满脸通红,语无伦次。

  “首长!首长!是天才!这是个伟大的创举!”

  他举着手里那个丑陋的黑疙瘩,像是举着一枚军功章。

  “绝缘!是绝缘问题!这是所有土法发电机都绕不过去的坎!我们一直想着橡胶、云母,却忘了老祖宗的智慧!”

  “陶瓷!用最简单的黏土和草木灰,烧制出最可靠、最耐高温、最廉价的绝缘体!这个方案,它解决了最核心的技术难题啊!”

  专家的声音都在颤抖。

  “首长,这个方案完全可以在全省,不,是全国水资源丰富的山区推广!这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啊!”

  刘副省长听着,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他看着那台轰鸣的机器,又看了看山下那片灯火,当机立断。

  “这个项目的主导者是谁?立刻!马上带我去见他!”

  张富贵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硬着头皮回答:“是……是我们县里聘请的一个技术总顾问,叫……叫王昊。”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村里,来到了王昊家那座崭新的青砖大瓦房前。

  这栋房子在整个土坯房构成的村子里,鹤立鸡群。

  张富贵上前一步,就要砸门。

  “王总顾问!王总顾问!省里来领导了!”

  院门“吱呀”一声开了。

  林晚晴穿着睡衣,一脸不悦地站在门口,拦住了他们。

  “喊什么喊?没看到灯都关了吗?”

  张富贵急了:“林秘书,刘副省长要见王总顾问!天大的事!”

  林晚晴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睛,理直气壮地回了一句。

  “王老师睡下了。”

  “他说过,他睡觉的时候,天塌下来也别叫他,他有起床气,谁叫醒他跟谁急。”

  “有什么事,等他明天睡到自然醒再说。”

  说完,她就准备关门。

  “放肆!”一个市里的干部忍不住呵斥道,“你知道外面站的是谁吗?这是刘副省长!”

  张富贵也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给林晚晴使眼色。

  然而,预想中刘副省长的雷霆之怒并没有到来。

  相反,刘副省长忽然笑了起来。

  他摆了摆手,制止了还要发作的下属。

  “呵呵,有意思,有意思。”

  他看着那紧闭的院门,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欣赏的神情。

  “奇人必有奇癖嘛!有本事的人,有点脾气是应该的。”

  刘副省长转身对张富贵吩咐。

  “既然总顾问休息了,那我们就不打扰了。我们等。”

  等?

  张富贵和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懵了。

  刘副省长继续说:“去,跟村民借几个小马扎来,就在这院子外面。”

  于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可能都极其罕见的名场面诞生了。

  省委调查组,一位副省长,一位电力专家,还有一众省、市、县的大大小小的干部,一人一个小马扎,整整齐齐地坐在王昊家的院墙外。

  他们像一群等着开饭的小学生,在深夜的寒风里,静静地等着那个全村第一懒汉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