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哥的下午茶-《穿越六零:我的口粮堆成山》

  王昊从怀里慢悠悠掏出一个小布袋,随手丢在桌上。

  布袋落在桌面的声音很轻,却让苏婉、李秀琴和赵小玲三人的心都跟着跳了一下。

  “这是啥?”赵小玲好奇地探过头。

  王昊打了个哈欠,没答话。

  苏婉伸手解开袋口,小心翼翼地倒出里面的东西。

  几颗种子滚落在粗糙的木桌上。

  三人同时凑了过去。

  这些种子跟她们见过的任何庄稼种子都不同。

  黄瓜种子碧绿通透,颗颗饱满;西红柿的种子泛着淡淡的红晕,仿佛包裹着一小滴血;辣椒种子则呈现出一种奇特的亮黑色,表面光滑。

  它们不像地里刨食的产物,更像是首饰盒里珍藏的宝贝。

  “这……这也是你祖宗托梦给的?”李秀琴结结巴巴地问。

  “不然呢?”王昊翻了个白眼,“难不成是我自个儿生的?”

  他指了指那些种子,开始发布指令。

  “就种这些。我祖宗说了,这叫反季节作物,冬天结的果子,比夏天的金贵。”

  他再次祭出了“祖宗”这个万能的挡箭牌。

  三个女人早已对此深信不疑,立刻拿着种子,宝贝似的捧着,走进了那个温暖的大棚。

  她们开垦土地,起垄挖坑,准备播种。

  整个过程小心翼翼,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

  这事没能瞒过有心人。

  王昊家的院墙外,一双怨毒的眼睛已经盯了很久了。

  李翠芬扒着墙头,看得清清楚楚。

  她看不清种子长什么样,但她看见了苏婉她们在大棚里刨土!

  这个时节,地都快上冻了,她们还在刨土?

  李翠芬心里一阵狂喜,一个绝妙的念头在她脑中成型。

  她立刻转身,一路小跑,冲到了村口的大槐树下。

  这里是靠山屯的舆论中心,几个婆娘正聚在一起纳鞋底,东家长西家短。

  李翠芬一屁股坐下,故意喘着粗气,脸上挂着夸张的表情。

  “哎哟,你们是不知道啊!王昊家又出幺蛾子了!”

  一个妇人停下手里的活计,“咋了?他那个神仙屋子塌了?”

  “塌了?”李翠芬拔高了嗓门,拍着大腿,“那倒没有!比那还邪乎!我跟你们说,他要在大棚里种夏天的菜!”

  “啥?冬天种菜?”

  “这老婆子疯了吧?”

  几个妇人面面相觑,都觉得不可思议。

  李翠芬见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立刻开启了她的宣传攻势。

  “可不是疯了嘛!我亲眼看见的,苏婉她们正在那破棚子里刨地呢!这是要逆天啊!老天爷的规矩都敢改,也不怕遭天谴!”

  她越说越起劲,唾沫横飞。

  “你们想啊,黄瓜、西红柿,那都是夏天才能长的东西。现在是什么天?眼瞅着就要下雪了!他把种子埋进去,那不叫种地,那叫糟蹋粮食!”

  这番话,听起来非常有道理。

  在村民们朴素的认知里,春种秋收,万物有时,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铁律。

  “翠芬说的对,这事不靠谱。”

  “王昊那小子,是越来越邪门了。”

  李翠芬见风向被自己带动,心里得意极了,她站起身,叉着腰,对着众人放出豪言。

  “我今天就把话撂这儿!我敢打赌,他那些种子,别说发芽,埋进土里不出三天,就得活活冻死!”

  她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做出最后的总结。

  “你们都等着瞧吧!他那个什么破棚子,早晚得让他自己拆了当柴火烧!要不然,冬天连取暖的柴火都没地方找!”

  这番言之凿凿的“预言”,让不少村民都信了。

  大棚是神奇,可违背天时,那就是作死。

  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回了王昊家。

  苏婉正在给刚埋下的种子浇水,听到外面的议论,手里的水瓢都晃了一下。

  她心里有些发慌。

  晚上,她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推了推身边的王昊。

  “王昊,你睡着了没?”

  “干啥?大半夜不睡觉,想生二胎啊?”王昊闭着眼,含糊不清地嘟囔。

  苏婉的脸一热,拧了他一把。

  “跟你说正经的呢!外面的人都说,咱们种的东西活不了,说你是在逆天行事。”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他们还说……还说那棚子早晚要拆了当柴烧。”

  王昊终于睁开了眼。

  他在黑暗中看着妻子的轮廓,懒洋洋地开了口。

  “拆了就拆了呗,明年再盖个更好的。”

  “你……”苏婉被他这无所谓的态度气得说不出话。

  “行了。”王昊翻了个身,将她搂进怀里,下巴抵在她的额头上,“把心放回肚子里。”

  他打了个哈欠,慢悠悠地补充。

  “我祖宗传下来的种,能跟外面那些妖艳贱货一样吗?”

  苏婉被这句粗俗又古怪的话逗得“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心里的那点担忧,也烟消云散。

  “你放心睡你的觉,种地的事,有我呢。”王昊拍了拍她的背,“你们只管按照我梦里学的法子种,剩下的,交给太阳。”

  当然不是交给太阳。

  是交给系统。

  大棚的地底下,一层肉眼看不见的能量薄膜,正精准地调控着土壤的温度和湿度,让其始终保持在最适合种子发芽的25摄氏度。

  这是系统自带的土壤改良和恒温功能。

  王昊早就知道了。

  第二天,苏婉、李秀琴和赵小玲三人,彻底摒弃了外界的干扰。

  她们严格按照王昊的“梦中农法”进行操作。

  浇水要用温水,不能太多,刚好浸湿土壤三寸。

  每天中午,还要把大棚的门打开一条缝,通风一炷香的时间。

  每一步,都充满了旁人看不懂的讲究。

  王昊则心安理得地搬了把躺椅,挪进了大棚里阳光最好的那个角落。

  外面秋风萧瑟,棚内温暖如春。

  他看着三个女人忙碌的身影,满足地打了个哈欠。

  真好。

  等过几天,这地里长出第一根小黄瓜,咔嚓掰下来,连洗都不用洗。

  啧,那滋味。

  他的下午茶,这不就有着落了?

  王昊闭上眼,嘴角挂着一丝微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