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据社出来往城郊走时,天已经擦黑了。风比傍晚凉了些,卷着路边野草的潮气往衣领里钻,项尘把帆布包往肩上又提了提,里面社团日志的边角硌着腰,像揣了块温着的小石头——那是李子昂写满社团琐事的本子,刚才走得急,忘了跟他说要常给日志添新内容,等回来好翻着看。
城郊的破道观早没了香火,只有苏先生常年守在这儿。项尘熟门熟路绕过后院的断墙,就看见道观正屋的窗纸透着昏黄的光,窗棂上糊着的旧纸裂了道缝,风一吹,光就跟着晃,像在跟他招手。
“进来吧,门没插。”苏先生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还混着“哗啦”的翻纸声。项尘推开门,一股淡淡的墨香和草药味扑面而来,屋里没点灯,只点了盏黄铜油灯,灯芯跳着小小的火苗,把苏先生的影子拉在墙上,忽长忽短。
苏先生正坐在靠窗的旧木桌前,桌上摊着一堆卷起来的竹简,他手里捏着块巴掌大的玉,正用块软布慢慢擦着。那玉是深黑色的,在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不像普通的墨玉那样沉暗,倒像浸了月光的水,摸上去该是凉的,却又透着股说不出的暖。
“坐。”苏先生头也没抬,指了指桌对面的木凳。项尘把帆布包放在凳边,刚坐下,就看见桌角放着个粗陶碗,碗里还剩小半碗凉茶,碗沿沾着点褐色的药渣——准是苏先生又熬了调理玄气的药,这老头总忘了喝。
“跟子昂告别了?”苏先生终于停下擦玉的手,把那块墨玉放在桌上,玉面朝上,正中央刻着个“墨”字,笔画方方正正,不像刻上去的,倒像天然长在玉里,边缘还留着点细微的磨痕,一看就是被人摸了几十年的样子。
项尘点头,手指无意识地碰了碰帆布包:“说了,社团钥匙给他了,还跟他提了怀古斋的陈老板。”他顿了顿,又补了句,“他给了我个护身符,红布绣的‘平安’,还把社团日志塞给我了。”
苏先生听着,嘴角弯了弯,拿起桌上的墨玉,递到项尘面前:“这小子心细,跟他爷爷年轻时一个样。”他指了指那块墨玉,“你也拿着,这是墨家的信物,比子昂的护身符管用。”
项尘伸手接过来,指尖刚碰到墨玉,就觉得一股淡淡的暖意顺着指尖往上爬,不像玄气那样带着冲劲,倒像晒了太阳的棉花,软软地裹着皮肤。他翻过来调过去看,墨玉背面还刻着串细小的纹路,像迷宫似的,绕来绕去,最后也没看出个名堂。
“这纹路是墨家的‘机关纹’,”苏先生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拿起桌上的一根细竹棍,在竹简上画了个类似的图案,“以前墨家的人靠这纹路认亲传信,遇到懂行的,你把玉翻过来,他一看纹路就知道是自己人。”
项尘把墨玉攥在手里,玉面贴着掌心,暖得舒服:“战国时期还有墨家传人?我之前看史书,说秦朝统一后墨家就散了。”
“散了,但没绝。”苏先生拿起桌上的一卷竹简,展开来,竹简上的字是用毛笔写的,墨色有些淡了,却依旧清晰,“当年项少龙在赵国时,受过墨家巨子的恩惠,后来他帮墨家躲过了秦国的追杀,这墨玉就是巨子亲手给他的,说以后项少龙的后人要是有难,墨家子弟必当相助。”
他说着,把那卷竹简推到项尘面前:“这是《玄天策》的残卷,之前只给你看了玄气运用的部分,今天把机关术的进阶技巧也给你。”苏先生翻到其中一片竹简,指着重叠的字,“你看这儿,讲的是‘墨家连弩’的机关拆解,遇到敌人时,要是玄气不够,就用这个,连弩能连发十二支箭,比普通弓箭快三倍。”
项尘凑过去看,竹简上的字是隶书,比现在的字难认些,好在苏先生之前教过他古文字,勉强能看懂大半。他指着其中一句“以玄气引机关,以机关藏玄气”,抬头问:“这是说,能用玄气催动机关?”
“聪明。”苏先生点头,拿起桌上的一个小木头盒子,打开来,里面放着个巴掌大的机关鸟,翅膀是用薄木片做的,身上还缠着细铜丝,“这是我照着《玄天策》做的,你试试用玄气催动它。”
项尘把墨玉揣进怀里,指尖凝起一点暗红的玄气,轻轻碰了碰机关鸟的头。刚碰到,机关鸟的翅膀就“哗啦”一声展开,扑棱棱地飞了起来,绕着油灯转了两圈,最后落在项尘的肩膀上,嘴里还“叽叽”地叫了两声——竟是用细竹管做的哨子,能模仿鸟叫。
“厉害啊!”项尘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机关鸟的翅膀,薄木片打磨得光滑,没一点毛刺,“这要是带到战国,说不定能当信鸽用。”
苏先生也笑了,把那个木头盒子推给项尘:“拿着吧,里面还有机关锁的解法图,战国时期的古墓和密室常用这个,你要是遇到打不开的门,照着图来,错不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别乱用,墨家机关术讲究‘非攻’,能不用就不用,保命的时候再拿出来。”
项尘把机关鸟放回盒子里,小心地收进帆布包,跟玄甲挨在一起。他看着苏先生,这老头头发又白了些,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刚才擦墨玉的时候,手还微微抖了一下——之前苏先生说过,维持时空裂缝要耗不少玄气,他怕是又硬撑着了。
“苏先生,”项尘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你守着时空裂缝,要是遇到逆时盟的人怎么办?”他想起李子昂红红的眼圈,又想起苏先生的身子,心里有点发慌,“要不我跟陈老板说一声,让他多来看看你?”
苏先生摆摆手,拿起桌上的粗陶碗,喝了口凉茶,眉头皱了皱——准是觉得药味还没散。“不用,逆时盟的人暂时找不到这儿。”他放下碗,指了指窗外的断墙,“我在墙根下埋了墨家的‘警示符’,只要有人靠近,符纸就会烧起来,还会发出响声,比狗叫还灵。”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些黄色的符纸,递给项尘:“你也拿着几张,要是在战国遇到危险,就把符纸扔出去,虽然不能伤人,但能挡一会儿,给你争取逃跑的时间。”
项尘接过来,布包上还带着苏先生的体温,符纸摸上去糙糙的,上面画着跟墨玉背面一样的机关纹。他想起上次在山洞里,苏先生就是用类似的符纸挡住了逆时盟的攻击,当时还以为是普通的符咒,原来也是墨家的东西。
“对了,玄甲我给你调了调。”苏先生突然想起什么,站起来,走到屋角的木箱旁,打开箱子,里面放着件暗红色的玄甲,比项尘之前见的亮了些,甲片边缘还镶了圈细铜丝,“我在甲片里嵌了墨家的‘聚气纹’,能帮你聚玄气,不用总靠自己练,省点力气。”
项尘走过去,拿起玄甲的袖子,甲片轻轻碰撞,发出“叮”的脆响,比之前更轻了些。“您又熬夜了吧?”他看着苏先生的眼睛,里面满是红血丝,“调这个肯定费不少劲,您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多大点事。”苏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手劲比平时轻了些,“你小子第一次穿越,玄甲得靠谱点,不然我不放心。”他顿了顿,眼神突然变得认真起来,“项少龙是个英雄,当年他在赵国,凭着一把剑、一身胆,救了赵国的太子,还帮着推行胡服骑射,是个有担当的人。”
他看着项尘,语气里满是期许:“你作为他的后代,也一定能完成使命。找到项少龙的宝贝,别硬碰硬,要是实在不行,就先回来,咱们再想办法——记住,命比什么都重要,子昂还等着听你讲战国的故事呢。”
项尘鼻子一酸,赶紧低下头,看着玄甲上的聚气纹,轻声说:“我知道,我会小心的。”他想起李子昂说的“你不回来我就卖社团”,想起苏先生熬的药、擦的墨玉、调的玄甲,心里突然变得踏实起来——他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路,身后有这么多人等着他,再难也得扛过去。
苏先生把玄甲叠好,放进个粗布袋子里,递给项尘:“明天一早出发,时空裂缝在道观后面的山洞里,我已经把玄气注满了,你进去后,跟着里面的光走,别回头,也别碰洞壁上的石头,那些石头带着时空乱流的气,碰了会头晕。”
他又从桌角拿起个油纸包,塞到项尘手里:“这里面是压缩饼干和水,战国时期的吃食你不一定习惯,先垫垫肚子,等找到墨家的人,他们会给你准备吃的。”
项尘捏着油纸包,里面的饼干硬邦邦的,却透着股麦香。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见苏先生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屋里,苏先生给了他一块绿豆糕,说“练玄气耗体力,吃点甜的补补”,现在想来,那时候苏先生就已经在为今天做准备了。
“苏先生,”项尘抬头,看着苏先生,“等我回来,咱们还在这儿煮茶喝,我给您讲战国的事,讲墨家的人怎么帮我的,好不好?”
苏先生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好,我等着。到时候我给你煮新采的绿茶,去年存的那罐还没开封呢。”他拍了拍项尘的肩膀,又叮嘱了一遍,“进去后别慌,玄甲会自动护着你,墨玉遇到危险会发烫,你跟着感觉走就行。”
项尘把所有东西都收进帆布包,背上肩,感觉沉甸甸的,却一点也不觉得累——这里面装的不是东西,是苏先生的嘱托,是李子昂的心意,是所有人的期待。他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油灯还在亮着,苏先生坐在桌前,正把那些竹简一卷卷收好,动作慢却认真。
“我走了。”项尘轻声说。
苏先生抬起头,挥了挥手:“去吧,记得平安回来。”
项尘推开门,外面的风更凉了,却带着点清晨的潮气——天快亮了。他绕过后院的断墙,往山洞的方向走,帆布包里的墨玉轻轻贴着胸口,暖暖的,像苏先生的手,在护着他。
走到山洞门口,里面透着淡淡的蓝光,那是时空裂缝的光,像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项尘深吸一口气,摸了摸怀里的墨玉,又想起李子昂的护身符和社团日志,握紧了拳头。
他回头看了一眼道观的方向,正屋的灯还亮着,苏先生一定还在窗前看着他。项尘笑了笑,转身走进山洞,蓝光裹着他的身子,耳边传来轻微的“嗡嗡”声,像苏先生在耳边叮嘱“别慌”。
他跟着蓝光往前走,手里攥着那块墨玉,玉面暖暖的,带着股安心的力量。他知道,前面有战国的风云,有未知的危险,有等待他完成的使命,但他更知道,身后有等着他回来的人,有煮好的绿茶,有讲不完的故事。
时空裂缝里的光越来越亮,项尘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蓝光里,只有那块墨玉,还在他的胸口,泛着温润的光,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带着所有人的期待,走向那个遥远的战国时代。
城郊的破道观早没了香火,只有苏先生常年守在这儿。项尘熟门熟路绕过后院的断墙,就看见道观正屋的窗纸透着昏黄的光,窗棂上糊着的旧纸裂了道缝,风一吹,光就跟着晃,像在跟他招手。
“进来吧,门没插。”苏先生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还混着“哗啦”的翻纸声。项尘推开门,一股淡淡的墨香和草药味扑面而来,屋里没点灯,只点了盏黄铜油灯,灯芯跳着小小的火苗,把苏先生的影子拉在墙上,忽长忽短。
苏先生正坐在靠窗的旧木桌前,桌上摊着一堆卷起来的竹简,他手里捏着块巴掌大的玉,正用块软布慢慢擦着。那玉是深黑色的,在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不像普通的墨玉那样沉暗,倒像浸了月光的水,摸上去该是凉的,却又透着股说不出的暖。
“坐。”苏先生头也没抬,指了指桌对面的木凳。项尘把帆布包放在凳边,刚坐下,就看见桌角放着个粗陶碗,碗里还剩小半碗凉茶,碗沿沾着点褐色的药渣——准是苏先生又熬了调理玄气的药,这老头总忘了喝。
“跟子昂告别了?”苏先生终于停下擦玉的手,把那块墨玉放在桌上,玉面朝上,正中央刻着个“墨”字,笔画方方正正,不像刻上去的,倒像天然长在玉里,边缘还留着点细微的磨痕,一看就是被人摸了几十年的样子。
项尘点头,手指无意识地碰了碰帆布包:“说了,社团钥匙给他了,还跟他提了怀古斋的陈老板。”他顿了顿,又补了句,“他给了我个护身符,红布绣的‘平安’,还把社团日志塞给我了。”
苏先生听着,嘴角弯了弯,拿起桌上的墨玉,递到项尘面前:“这小子心细,跟他爷爷年轻时一个样。”他指了指那块墨玉,“你也拿着,这是墨家的信物,比子昂的护身符管用。”
项尘伸手接过来,指尖刚碰到墨玉,就觉得一股淡淡的暖意顺着指尖往上爬,不像玄气那样带着冲劲,倒像晒了太阳的棉花,软软地裹着皮肤。他翻过来调过去看,墨玉背面还刻着串细小的纹路,像迷宫似的,绕来绕去,最后也没看出个名堂。
“这纹路是墨家的‘机关纹’,”苏先生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拿起桌上的一根细竹棍,在竹简上画了个类似的图案,“以前墨家的人靠这纹路认亲传信,遇到懂行的,你把玉翻过来,他一看纹路就知道是自己人。”
项尘把墨玉攥在手里,玉面贴着掌心,暖得舒服:“战国时期还有墨家传人?我之前看史书,说秦朝统一后墨家就散了。”
“散了,但没绝。”苏先生拿起桌上的一卷竹简,展开来,竹简上的字是用毛笔写的,墨色有些淡了,却依旧清晰,“当年项少龙在赵国时,受过墨家巨子的恩惠,后来他帮墨家躲过了秦国的追杀,这墨玉就是巨子亲手给他的,说以后项少龙的后人要是有难,墨家子弟必当相助。”
他说着,把那卷竹简推到项尘面前:“这是《玄天策》的残卷,之前只给你看了玄气运用的部分,今天把机关术的进阶技巧也给你。”苏先生翻到其中一片竹简,指着重叠的字,“你看这儿,讲的是‘墨家连弩’的机关拆解,遇到敌人时,要是玄气不够,就用这个,连弩能连发十二支箭,比普通弓箭快三倍。”
项尘凑过去看,竹简上的字是隶书,比现在的字难认些,好在苏先生之前教过他古文字,勉强能看懂大半。他指着其中一句“以玄气引机关,以机关藏玄气”,抬头问:“这是说,能用玄气催动机关?”
“聪明。”苏先生点头,拿起桌上的一个小木头盒子,打开来,里面放着个巴掌大的机关鸟,翅膀是用薄木片做的,身上还缠着细铜丝,“这是我照着《玄天策》做的,你试试用玄气催动它。”
项尘把墨玉揣进怀里,指尖凝起一点暗红的玄气,轻轻碰了碰机关鸟的头。刚碰到,机关鸟的翅膀就“哗啦”一声展开,扑棱棱地飞了起来,绕着油灯转了两圈,最后落在项尘的肩膀上,嘴里还“叽叽”地叫了两声——竟是用细竹管做的哨子,能模仿鸟叫。
“厉害啊!”项尘忍不住笑了,伸手摸了摸机关鸟的翅膀,薄木片打磨得光滑,没一点毛刺,“这要是带到战国,说不定能当信鸽用。”
苏先生也笑了,把那个木头盒子推给项尘:“拿着吧,里面还有机关锁的解法图,战国时期的古墓和密室常用这个,你要是遇到打不开的门,照着图来,错不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别乱用,墨家机关术讲究‘非攻’,能不用就不用,保命的时候再拿出来。”
项尘把机关鸟放回盒子里,小心地收进帆布包,跟玄甲挨在一起。他看着苏先生,这老头头发又白了些,眼角的皱纹也深了,刚才擦墨玉的时候,手还微微抖了一下——之前苏先生说过,维持时空裂缝要耗不少玄气,他怕是又硬撑着了。
“苏先生,”项尘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你守着时空裂缝,要是遇到逆时盟的人怎么办?”他想起李子昂红红的眼圈,又想起苏先生的身子,心里有点发慌,“要不我跟陈老板说一声,让他多来看看你?”
苏先生摆摆手,拿起桌上的粗陶碗,喝了口凉茶,眉头皱了皱——准是觉得药味还没散。“不用,逆时盟的人暂时找不到这儿。”他放下碗,指了指窗外的断墙,“我在墙根下埋了墨家的‘警示符’,只要有人靠近,符纸就会烧起来,还会发出响声,比狗叫还灵。”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装着些黄色的符纸,递给项尘:“你也拿着几张,要是在战国遇到危险,就把符纸扔出去,虽然不能伤人,但能挡一会儿,给你争取逃跑的时间。”
项尘接过来,布包上还带着苏先生的体温,符纸摸上去糙糙的,上面画着跟墨玉背面一样的机关纹。他想起上次在山洞里,苏先生就是用类似的符纸挡住了逆时盟的攻击,当时还以为是普通的符咒,原来也是墨家的东西。
“对了,玄甲我给你调了调。”苏先生突然想起什么,站起来,走到屋角的木箱旁,打开箱子,里面放着件暗红色的玄甲,比项尘之前见的亮了些,甲片边缘还镶了圈细铜丝,“我在甲片里嵌了墨家的‘聚气纹’,能帮你聚玄气,不用总靠自己练,省点力气。”
项尘走过去,拿起玄甲的袖子,甲片轻轻碰撞,发出“叮”的脆响,比之前更轻了些。“您又熬夜了吧?”他看着苏先生的眼睛,里面满是红血丝,“调这个肯定费不少劲,您怎么不跟我说一声?”
“多大点事。”苏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手劲比平时轻了些,“你小子第一次穿越,玄甲得靠谱点,不然我不放心。”他顿了顿,眼神突然变得认真起来,“项少龙是个英雄,当年他在赵国,凭着一把剑、一身胆,救了赵国的太子,还帮着推行胡服骑射,是个有担当的人。”
他看着项尘,语气里满是期许:“你作为他的后代,也一定能完成使命。找到项少龙的宝贝,别硬碰硬,要是实在不行,就先回来,咱们再想办法——记住,命比什么都重要,子昂还等着听你讲战国的故事呢。”
项尘鼻子一酸,赶紧低下头,看着玄甲上的聚气纹,轻声说:“我知道,我会小心的。”他想起李子昂说的“你不回来我就卖社团”,想起苏先生熬的药、擦的墨玉、调的玄甲,心里突然变得踏实起来——他不是一个人在走这条路,身后有这么多人等着他,再难也得扛过去。
苏先生把玄甲叠好,放进个粗布袋子里,递给项尘:“明天一早出发,时空裂缝在道观后面的山洞里,我已经把玄气注满了,你进去后,跟着里面的光走,别回头,也别碰洞壁上的石头,那些石头带着时空乱流的气,碰了会头晕。”
他又从桌角拿起个油纸包,塞到项尘手里:“这里面是压缩饼干和水,战国时期的吃食你不一定习惯,先垫垫肚子,等找到墨家的人,他们会给你准备吃的。”
项尘捏着油纸包,里面的饼干硬邦邦的,却透着股麦香。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见苏先生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屋里,苏先生给了他一块绿豆糕,说“练玄气耗体力,吃点甜的补补”,现在想来,那时候苏先生就已经在为今天做准备了。
“苏先生,”项尘抬头,看着苏先生,“等我回来,咱们还在这儿煮茶喝,我给您讲战国的事,讲墨家的人怎么帮我的,好不好?”
苏先生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盛开的菊花:“好,我等着。到时候我给你煮新采的绿茶,去年存的那罐还没开封呢。”他拍了拍项尘的肩膀,又叮嘱了一遍,“进去后别慌,玄甲会自动护着你,墨玉遇到危险会发烫,你跟着感觉走就行。”
项尘把所有东西都收进帆布包,背上肩,感觉沉甸甸的,却一点也不觉得累——这里面装的不是东西,是苏先生的嘱托,是李子昂的心意,是所有人的期待。他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油灯还在亮着,苏先生坐在桌前,正把那些竹简一卷卷收好,动作慢却认真。
“我走了。”项尘轻声说。
苏先生抬起头,挥了挥手:“去吧,记得平安回来。”
项尘推开门,外面的风更凉了,却带着点清晨的潮气——天快亮了。他绕过后院的断墙,往山洞的方向走,帆布包里的墨玉轻轻贴着胸口,暖暖的,像苏先生的手,在护着他。
走到山洞门口,里面透着淡淡的蓝光,那是时空裂缝的光,像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项尘深吸一口气,摸了摸怀里的墨玉,又想起李子昂的护身符和社团日志,握紧了拳头。
他回头看了一眼道观的方向,正屋的灯还亮着,苏先生一定还在窗前看着他。项尘笑了笑,转身走进山洞,蓝光裹着他的身子,耳边传来轻微的“嗡嗡”声,像苏先生在耳边叮嘱“别慌”。
他跟着蓝光往前走,手里攥着那块墨玉,玉面暖暖的,带着股安心的力量。他知道,前面有战国的风云,有未知的危险,有等待他完成的使命,但他更知道,身后有等着他回来的人,有煮好的绿茶,有讲不完的故事。
时空裂缝里的光越来越亮,项尘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蓝光里,只有那块墨玉,还在他的胸口,泛着温润的光,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带着所有人的期待,走向那个遥远的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