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魂·蜀道
第一幕:危诏
时间:蜀汉炎兴元年,秋,子时
地点:成都丞相府偏厅
人物:
- 宫束班:年近五旬,左手缺二指,麻布短褐沾木屑,腰间别着半块墨斗
- 杨仪:三十余岁,锦袍玉带,手持鎏金符节,眉峰紧蹙
- 老木:宫束班徒弟,二十岁,脸膛黝黑,肩扛大斧,眼神怯生生
(偏厅烛火摇曳,杨仪将一卷黄绫诏书拍在案上,宫束班刚从城西木器坊赶来,鞋上还沾着泥)
杨仪:(声音发颤)宫班头,丞相遗令,一月之内,需拓宽阴平道三百里——从文县鸪衣坝至平武南坝,要容得下粮草车通行。
宫束班:(伸手摸诏书,指尖糙得刮响绫面)杨参军,阴平道那是啥地方?摩天岭的石头比铁硬,涧水比刀子利,一月……便是神仙来了也难。
老木:(凑上前)师父,前几日我去采木,见那道上有山神爷的石像,石像前还摆着村民的供品,都说那地方邪性,去年有队兵卒过岭,连人带马摔进雾里,再没出来。
杨仪:(突然扯住宫束班手腕)宫班头!邓艾的魏兵已到阴平关外,若道不通,姜维将军的粮草断了,成都就完了!陛下赐了“匠魂令”,若成了,你们宫束班世代免徭役;若不成……(从袖中掏出一柄青铜匕首,“当啷”砸在案上)这便是你们师徒的葬身地。
(宫束班盯着匕首,忽然笑了,从腰间解下墨斗,墨线“唰”地弹出,正落在匕首柄上)
宫束班:我宫家三代做匠活,只认“尺寸”不认“生死”。但要我带人去,得依我三件事:第一,给我调五十个民间工匠,要会凿石、编竹、烧石灰的;第二,把城西窑场的青麻全给我,我要编竹索;第三,那阴平道上的山神石像,不许兵卒动,我要给它上柱香。
杨仪:(愣了愣,随即点头)都依你!明日卯时,工匠在北门集合,粮草我让人随队送。
(杨仪走后,老木扯着宫束班的衣角)
老木:师父,咱们这不是去送死吗?那魏兵都快打来了,咱们还去修道,万一……
宫束班:(摸了摸老木的头,指了指窗外的月亮)你看那月亮,千百年前照过夏桀的宫,也照过商汤的田,咱们工匠的活,不是给当官的做,是给走这条路的人做。再说,你忘了你爹怎么死的?十年前剑阁山洪,他为了护住栈道的木梁,被冲走前还喊着“榫卯别松”——这匠魂,不能断。
(宫束班从怀里掏出一块半旧的木牌,上面刻着“宫束班”三个字,木牌边缘有一道裂痕,是当年救老木爹时被石头砸的)
第二幕:聚匠
时间:次日卯时
地点:成都北门外,古柏树下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四十岁,独眼,背着凿子和錾子,走路一瘸一拐
- 竹娘:三十岁,荆钗布裙,手里拎着一筐竹篾,身后跟着五个年轻女子
- 火叔:六十岁,须发皆白,背着陶制的窑具,嘴里叼着烟斗
(古柏树下挤满了人,宫束班站在一块石头上,手里举着“匠魂令”)
宫束班:诸位兄弟姊妹,今日叫大家来,是要去修阴平道。魏兵要打进来了,这道不通,咱们的家人、孩子,都得遭殃。我宫束班不瞒大家,这活苦,可能要丢命,但咱们做匠活的,手里的凿子、篾刀,不是用来劈柴的,是用来护家的!
石老三:(往前挪了挪,独眼里闪着光)宫班头,我跟你去!三年前你帮我修好了漏雨的屋顶,没收我一文钱,我石老三的命,早该还你了。再说,我那儿子在姜维将军手下当兵,我修好了道,他就能顺着道回来见我了。
竹娘:(声音清亮)宫班头,我们竹家村的女子,都会编竹索、织竹排。阴平道上的涧水多,咱们编的竹索,能吊着重物过涧,比麻绳结实十倍。
火叔:(吐出一口烟)我也去。我年轻时烧过栈道的石灰,知道怎么把石头粘得比铁还牢。再说,我梦见我爹了,他说阴平道上有块“火石”,能帮咱们烧石灰,我得去寻寻。
(老木扛着大斧,走到人群前)
老木:我师父说,匠活是“传魂”的活,咱们今天修的道,明天走的人会记得咱们。我要跟师父一起去!
(宫束班看着众人,眼眶红了,从怀里掏出一把木尺,分给每个人一小块木屑)
宫束班:这是我爹当年修栈道时剩下的柏木屑,带着它,就当咱们的魂在一块。现在,咱们出发——石老三带凿石队走前面,竹娘带女子队编竹索,火叔跟我走中间,老木断后,谁也不许落下!
(众人跟着宫束班往西北走,刚出北门,就见天上飘来一朵青雾,雾里好像有个模糊的身影,跟着队伍走了几步,又消失了。老木揉了揉眼睛,宫束班却只是笑了笑,往地上撒了把米)
第三幕:遇阻
时间:五日后,午时
地点:阴平道摩天岭下,乱石滩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
- 竹娘
- 火叔
- 山神:化作白发老者,穿着粗布衣裳,手里拄着一根柏木拐杖
(乱石滩上,工匠们正在凿石,石老三的独眼盯着一块大青石,凿子砸下去,火星四溅,石头却只掉了点渣)
石老三:(骂了一句)这破石头,比我爹的棺材板还硬!咱们凿了三天,才凿开不到一丈,照这样下去,一月别说三百里,三十里都难!
竹娘:(手里的竹索编到一半,叹了口气)涧水太急,咱们编的竹索刚拴到对岸的树上,就被冲走了,有两个姐妹差点掉下去。
火叔:(蹲在地上,摸了摸石头)石灰烧不起来,这地方的柴太湿,窑温上不去,粘石头的灰浆没黏性,刚砌好的石墙,一阵风就吹倒了。
(老木坐在一块石头上,看着远处的摩天岭,岭上飘着白雾,雾里好像有声音,像是有人在唱歌)
老木:师父,你听,那雾里有声音。
宫束班:(走到老木身边,往岭上望)是山神爷在说话呢。咱们来修道,没跟他打招呼,他不高兴了。
(这时,一个白发老者从雾里走出来,拐杖往地上一拄,乱石滩上的石头都晃了晃)
山神:(声音像老树皮摩擦)你们这些凡人,竟敢来凿我的地盘?这摩天岭是我的家,你们凿石头,就是拆我的房;你们架竹索,就是绊我的脚!
石老三:(举起凿子)你是谁?敢拦我们修道,信不信我一凿子砸烂你的拐杖!
宫束班:(拦住石老三,对着老者作揖)山神爷,我们不是来拆您的房,是来修一条“生路”。魏兵要打进来,蜀地的百姓要遭殃,这条道通了,就能送粮草,救百姓。您是山神,护的是这一方土地,我们是工匠,护的是这一方人,咱们的心思是一样的。
山神:(冷笑一声)生路?这道修好了,兵卒来来往往,我的地盘就再也不得安宁了。再说,你们一月之内修不好,只会白白丢了性命,还不如早点回去。
火叔:(凑上前)山神爷,我梦见我爹了,他说您这里有块“火石”,能帮咱们烧石灰。要是您肯帮咱们,咱们修好了道,就给您盖一座石庙,天天给您上供。
山神:(盯着火叔看了一会儿,拐杖指向远处的一个山洞)那山洞里有块“燧火石”,能点燃湿柴,但你们要答应我一件事:道修好了,要在岭上种一百棵柏树,不许兵卒砍我的树,也不许百姓在道上乱扔垃圾。
宫束班:(立刻点头)我们答应您!只要能修好道,别说种柏树,就是让我们天天给您扫地,我们也愿意。
(山神笑了,拐杖往地上一敲,山洞的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透出红光。老者转身走进雾里,临走时说:“我会让涧水缓三天,你们抓紧时间。”)
第四幕:攻坚
时间:十日后,子时
地点:摩天岭半山腰,栈道施工现场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
- 竹娘
- 火叔
- 众工匠(十余人,有男有女,都面带疲惫)
(施工现场,火把照得如同白昼。火叔用燧火石点燃了窑,石灰浆冒着热气,石老三带着工匠们凿石,竹娘和女子们编的竹索已经拴在了两岸的柏树上,工匠们正在用木梁铺栈道)
老木:(手里拿着墨斗,给木梁放线)师父,咱们已经修了一百五十里了,剩下的一百五十里,还剩十五天,能赶上吗?
宫束班:(正在给木梁凿榫卯,额头上的汗滴在木头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能赶上。你看,山神爷帮咱们了,涧水缓了,石头也没那么硬了,咱们再加吧劲,一定能赶上。
石老三:(光着膀子,身上全是汗和石粉)宫班头,你看这块大青石,咱们凿了两天,终于凿开了,里面居然有个小洞,洞里有一窝小松鼠,咱们把它们移到了柏树上,没伤着它们。
竹娘:(手里拿着一根竹索,递给宫束班)宫班头,咱们编的竹索,用青麻泡过石灰水,比以前结实多了,能吊着重物过涧了。刚才我试了一下,吊了一筐石头,竹索都没断。
(突然,远处传来“轰隆”一声,栈道的一段木梁断了,一个工匠掉了下去,幸好被竹索缠住了)
老木:(惊呼一声)王大哥!
宫束班:(立刻爬下栈道,手里拿着斧头,砍断旁边的竹索,把工匠拉了上来)别怕,有我呢。这木梁是新砍的,还没干透,容易断。咱们把老柏木的木梁换过来,老柏木结实,能扛住重量。
(众工匠七手八脚地把老柏木的木梁换上去,宫束班蹲在栈道上,给木梁涂石灰浆,突然咳嗽起来,咳得很厉害,手都抖了)
老木:(扶住宫束班)师父,您是不是累着了?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休息一会儿吧。
宫束班:(摆了摆手,继续涂石灰浆)我没事,咱们得抓紧时间。你看,天上的月亮快圆了,等月亮圆了,咱们就能修完道了。
(这时,山神又出现了,手里拿着一筐野果,递给宫束班)
山神:(声音温和了许多)你们这些憨货,真是不要命了。吃点野果,补补力气。我已经跟风婆婆打过招呼了,这几天不会刮大风,你们放心修。
宫束班:(接过野果,分给众工匠)多谢山神爷。等咱们修好了道,就给您盖石庙,种柏树。
山神:(笑了笑)不用急,你们先把道修好。我看你们这些工匠,虽然憨,但心善,你们修的道,会有人记得的。
第五幕:通车
时间:一月后,辰时
地点:阴平道平武南坝镇出口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
- 竹娘
- 火叔
- 杨仪
- 姜维(身穿铠甲,手持长枪,身后跟着一队士兵)
- 山神(站在远处的柏树下,看着队伍)
(阴平道出口,工匠们站在路边,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里满是喜悦。杨仪带着一队兵卒赶来,身后跟着姜维将军)
杨仪:(看着宽阔的道路,激动得声音发颤)宫班头,你们……你们真的修好了!三百里道,一月之内,你们真是神仙下凡啊!
姜维:(走到宫束班面前,抱拳作揖)宫班头,诸位工匠,多谢你们!若不是你们修好了这道,我的粮草就断了,蜀地就完了。你们是蜀地的功臣啊!
宫束班:(笑了笑,指了指道路)将军,这道不是我们修的,是山神爷帮了我们,是大家一起修的。您看,这道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梁,都有咱们工匠的魂。
(这时,一队粮草车从道上过来,车轮滚滚,顺利地通过了出口。工匠们欢呼起来,石老三抱着一块石头,哭得像个孩子;竹娘和女子们手拉手,唱起了蜀地的歌谣;火叔蹲在地上,给山神爷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老木:(拉着宫束班的手)师父,咱们做到了!咱们真的修好了道!
宫束班:(看着道路,眼眶红了)是啊,咱们做到了。以后,走这条路的人,会记得咱们这些工匠,记得咱们宫束班。
(远处的柏树下,山神笑了,转身走进了雾里,雾里飘来一阵柏花香。宫束班从怀里掏出那块“宫束班”的木牌,插在了道边的石头上,木牌在阳光下,闪着光)
姜维:(看着木牌,对身边的士兵说)传令下去,以后凡经过此道的兵卒,都要对这块木牌行礼,不许任何人损坏它。咱们要让后人知道,是这些工匠,用他们的命,护了蜀地的百姓。
(众工匠站在木牌旁,看着粮草车远去,脸上露出了笑容。阳光洒在道路上,洒在工匠们的身上,温暖而明亮)
尾声
时间:数十年后,春
地点:阴平道平武南坝镇出口
人物:
- 一个老工匠(手里拿着“宫束班”的木牌,是老木)
- 一群年轻工匠(围在老木身边)
老木:(指着道路,对年轻工匠们说)当年,我师父宫束班带着咱们,一月之内修好了这三百里阴平道。山神爷帮了咱们,咱们给山神爷盖了石庙,种了一百棵柏树。现在,这道还在,柏树也长大了,咱们宫束班的匠魂,也一代代传了下来。
年轻工匠:(看着木牌,眼里满是敬佩)师父,我们也要像宫班头一样,做个好工匠,修出最好的道,护好咱们的家。
老木:(笑了笑,把木牌递给年轻工匠)好,这木牌就交给你们了。记住,咱们工匠的活,不是给当官的做,是给走这条路的人做;咱们工匠的魂,不是在木牌里,是在咱们手里的凿子、篾刀里,是在咱们修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梁里。
(年轻工匠们接过木牌,整齐地站在道边,对着木牌行礼。远处的柏树上,有一只松鼠跳来跳去,阳光洒在道路上,洒在木牌上,温暖而明亮,仿佛宫束班和当年的工匠们,还站在那里,看着远方)
第一幕:危诏
时间:蜀汉炎兴元年,秋,子时
地点:成都丞相府偏厅
人物:
- 宫束班:年近五旬,左手缺二指,麻布短褐沾木屑,腰间别着半块墨斗
- 杨仪:三十余岁,锦袍玉带,手持鎏金符节,眉峰紧蹙
- 老木:宫束班徒弟,二十岁,脸膛黝黑,肩扛大斧,眼神怯生生
(偏厅烛火摇曳,杨仪将一卷黄绫诏书拍在案上,宫束班刚从城西木器坊赶来,鞋上还沾着泥)
杨仪:(声音发颤)宫班头,丞相遗令,一月之内,需拓宽阴平道三百里——从文县鸪衣坝至平武南坝,要容得下粮草车通行。
宫束班:(伸手摸诏书,指尖糙得刮响绫面)杨参军,阴平道那是啥地方?摩天岭的石头比铁硬,涧水比刀子利,一月……便是神仙来了也难。
老木:(凑上前)师父,前几日我去采木,见那道上有山神爷的石像,石像前还摆着村民的供品,都说那地方邪性,去年有队兵卒过岭,连人带马摔进雾里,再没出来。
杨仪:(突然扯住宫束班手腕)宫班头!邓艾的魏兵已到阴平关外,若道不通,姜维将军的粮草断了,成都就完了!陛下赐了“匠魂令”,若成了,你们宫束班世代免徭役;若不成……(从袖中掏出一柄青铜匕首,“当啷”砸在案上)这便是你们师徒的葬身地。
(宫束班盯着匕首,忽然笑了,从腰间解下墨斗,墨线“唰”地弹出,正落在匕首柄上)
宫束班:我宫家三代做匠活,只认“尺寸”不认“生死”。但要我带人去,得依我三件事:第一,给我调五十个民间工匠,要会凿石、编竹、烧石灰的;第二,把城西窑场的青麻全给我,我要编竹索;第三,那阴平道上的山神石像,不许兵卒动,我要给它上柱香。
杨仪:(愣了愣,随即点头)都依你!明日卯时,工匠在北门集合,粮草我让人随队送。
(杨仪走后,老木扯着宫束班的衣角)
老木:师父,咱们这不是去送死吗?那魏兵都快打来了,咱们还去修道,万一……
宫束班:(摸了摸老木的头,指了指窗外的月亮)你看那月亮,千百年前照过夏桀的宫,也照过商汤的田,咱们工匠的活,不是给当官的做,是给走这条路的人做。再说,你忘了你爹怎么死的?十年前剑阁山洪,他为了护住栈道的木梁,被冲走前还喊着“榫卯别松”——这匠魂,不能断。
(宫束班从怀里掏出一块半旧的木牌,上面刻着“宫束班”三个字,木牌边缘有一道裂痕,是当年救老木爹时被石头砸的)
第二幕:聚匠
时间:次日卯时
地点:成都北门外,古柏树下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四十岁,独眼,背着凿子和錾子,走路一瘸一拐
- 竹娘:三十岁,荆钗布裙,手里拎着一筐竹篾,身后跟着五个年轻女子
- 火叔:六十岁,须发皆白,背着陶制的窑具,嘴里叼着烟斗
(古柏树下挤满了人,宫束班站在一块石头上,手里举着“匠魂令”)
宫束班:诸位兄弟姊妹,今日叫大家来,是要去修阴平道。魏兵要打进来了,这道不通,咱们的家人、孩子,都得遭殃。我宫束班不瞒大家,这活苦,可能要丢命,但咱们做匠活的,手里的凿子、篾刀,不是用来劈柴的,是用来护家的!
石老三:(往前挪了挪,独眼里闪着光)宫班头,我跟你去!三年前你帮我修好了漏雨的屋顶,没收我一文钱,我石老三的命,早该还你了。再说,我那儿子在姜维将军手下当兵,我修好了道,他就能顺着道回来见我了。
竹娘:(声音清亮)宫班头,我们竹家村的女子,都会编竹索、织竹排。阴平道上的涧水多,咱们编的竹索,能吊着重物过涧,比麻绳结实十倍。
火叔:(吐出一口烟)我也去。我年轻时烧过栈道的石灰,知道怎么把石头粘得比铁还牢。再说,我梦见我爹了,他说阴平道上有块“火石”,能帮咱们烧石灰,我得去寻寻。
(老木扛着大斧,走到人群前)
老木:我师父说,匠活是“传魂”的活,咱们今天修的道,明天走的人会记得咱们。我要跟师父一起去!
(宫束班看着众人,眼眶红了,从怀里掏出一把木尺,分给每个人一小块木屑)
宫束班:这是我爹当年修栈道时剩下的柏木屑,带着它,就当咱们的魂在一块。现在,咱们出发——石老三带凿石队走前面,竹娘带女子队编竹索,火叔跟我走中间,老木断后,谁也不许落下!
(众人跟着宫束班往西北走,刚出北门,就见天上飘来一朵青雾,雾里好像有个模糊的身影,跟着队伍走了几步,又消失了。老木揉了揉眼睛,宫束班却只是笑了笑,往地上撒了把米)
第三幕:遇阻
时间:五日后,午时
地点:阴平道摩天岭下,乱石滩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
- 竹娘
- 火叔
- 山神:化作白发老者,穿着粗布衣裳,手里拄着一根柏木拐杖
(乱石滩上,工匠们正在凿石,石老三的独眼盯着一块大青石,凿子砸下去,火星四溅,石头却只掉了点渣)
石老三:(骂了一句)这破石头,比我爹的棺材板还硬!咱们凿了三天,才凿开不到一丈,照这样下去,一月别说三百里,三十里都难!
竹娘:(手里的竹索编到一半,叹了口气)涧水太急,咱们编的竹索刚拴到对岸的树上,就被冲走了,有两个姐妹差点掉下去。
火叔:(蹲在地上,摸了摸石头)石灰烧不起来,这地方的柴太湿,窑温上不去,粘石头的灰浆没黏性,刚砌好的石墙,一阵风就吹倒了。
(老木坐在一块石头上,看着远处的摩天岭,岭上飘着白雾,雾里好像有声音,像是有人在唱歌)
老木:师父,你听,那雾里有声音。
宫束班:(走到老木身边,往岭上望)是山神爷在说话呢。咱们来修道,没跟他打招呼,他不高兴了。
(这时,一个白发老者从雾里走出来,拐杖往地上一拄,乱石滩上的石头都晃了晃)
山神:(声音像老树皮摩擦)你们这些凡人,竟敢来凿我的地盘?这摩天岭是我的家,你们凿石头,就是拆我的房;你们架竹索,就是绊我的脚!
石老三:(举起凿子)你是谁?敢拦我们修道,信不信我一凿子砸烂你的拐杖!
宫束班:(拦住石老三,对着老者作揖)山神爷,我们不是来拆您的房,是来修一条“生路”。魏兵要打进来,蜀地的百姓要遭殃,这条道通了,就能送粮草,救百姓。您是山神,护的是这一方土地,我们是工匠,护的是这一方人,咱们的心思是一样的。
山神:(冷笑一声)生路?这道修好了,兵卒来来往往,我的地盘就再也不得安宁了。再说,你们一月之内修不好,只会白白丢了性命,还不如早点回去。
火叔:(凑上前)山神爷,我梦见我爹了,他说您这里有块“火石”,能帮咱们烧石灰。要是您肯帮咱们,咱们修好了道,就给您盖一座石庙,天天给您上供。
山神:(盯着火叔看了一会儿,拐杖指向远处的一个山洞)那山洞里有块“燧火石”,能点燃湿柴,但你们要答应我一件事:道修好了,要在岭上种一百棵柏树,不许兵卒砍我的树,也不许百姓在道上乱扔垃圾。
宫束班:(立刻点头)我们答应您!只要能修好道,别说种柏树,就是让我们天天给您扫地,我们也愿意。
(山神笑了,拐杖往地上一敲,山洞的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透出红光。老者转身走进雾里,临走时说:“我会让涧水缓三天,你们抓紧时间。”)
第四幕:攻坚
时间:十日后,子时
地点:摩天岭半山腰,栈道施工现场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
- 竹娘
- 火叔
- 众工匠(十余人,有男有女,都面带疲惫)
(施工现场,火把照得如同白昼。火叔用燧火石点燃了窑,石灰浆冒着热气,石老三带着工匠们凿石,竹娘和女子们编的竹索已经拴在了两岸的柏树上,工匠们正在用木梁铺栈道)
老木:(手里拿着墨斗,给木梁放线)师父,咱们已经修了一百五十里了,剩下的一百五十里,还剩十五天,能赶上吗?
宫束班:(正在给木梁凿榫卯,额头上的汗滴在木头上,晕开一小片湿痕)能赶上。你看,山神爷帮咱们了,涧水缓了,石头也没那么硬了,咱们再加吧劲,一定能赶上。
石老三:(光着膀子,身上全是汗和石粉)宫班头,你看这块大青石,咱们凿了两天,终于凿开了,里面居然有个小洞,洞里有一窝小松鼠,咱们把它们移到了柏树上,没伤着它们。
竹娘:(手里拿着一根竹索,递给宫束班)宫班头,咱们编的竹索,用青麻泡过石灰水,比以前结实多了,能吊着重物过涧了。刚才我试了一下,吊了一筐石头,竹索都没断。
(突然,远处传来“轰隆”一声,栈道的一段木梁断了,一个工匠掉了下去,幸好被竹索缠住了)
老木:(惊呼一声)王大哥!
宫束班:(立刻爬下栈道,手里拿着斧头,砍断旁边的竹索,把工匠拉了上来)别怕,有我呢。这木梁是新砍的,还没干透,容易断。咱们把老柏木的木梁换过来,老柏木结实,能扛住重量。
(众工匠七手八脚地把老柏木的木梁换上去,宫束班蹲在栈道上,给木梁涂石灰浆,突然咳嗽起来,咳得很厉害,手都抖了)
老木:(扶住宫束班)师父,您是不是累着了?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休息一会儿吧。
宫束班:(摆了摆手,继续涂石灰浆)我没事,咱们得抓紧时间。你看,天上的月亮快圆了,等月亮圆了,咱们就能修完道了。
(这时,山神又出现了,手里拿着一筐野果,递给宫束班)
山神:(声音温和了许多)你们这些憨货,真是不要命了。吃点野果,补补力气。我已经跟风婆婆打过招呼了,这几天不会刮大风,你们放心修。
宫束班:(接过野果,分给众工匠)多谢山神爷。等咱们修好了道,就给您盖石庙,种柏树。
山神:(笑了笑)不用急,你们先把道修好。我看你们这些工匠,虽然憨,但心善,你们修的道,会有人记得的。
第五幕:通车
时间:一月后,辰时
地点:阴平道平武南坝镇出口
人物:
- 宫束班
- 老木
- 石老三
- 竹娘
- 火叔
- 杨仪
- 姜维(身穿铠甲,手持长枪,身后跟着一队士兵)
- 山神(站在远处的柏树下,看着队伍)
(阴平道出口,工匠们站在路边,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里满是喜悦。杨仪带着一队兵卒赶来,身后跟着姜维将军)
杨仪:(看着宽阔的道路,激动得声音发颤)宫班头,你们……你们真的修好了!三百里道,一月之内,你们真是神仙下凡啊!
姜维:(走到宫束班面前,抱拳作揖)宫班头,诸位工匠,多谢你们!若不是你们修好了这道,我的粮草就断了,蜀地就完了。你们是蜀地的功臣啊!
宫束班:(笑了笑,指了指道路)将军,这道不是我们修的,是山神爷帮了我们,是大家一起修的。您看,这道上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梁,都有咱们工匠的魂。
(这时,一队粮草车从道上过来,车轮滚滚,顺利地通过了出口。工匠们欢呼起来,石老三抱着一块石头,哭得像个孩子;竹娘和女子们手拉手,唱起了蜀地的歌谣;火叔蹲在地上,给山神爷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老木:(拉着宫束班的手)师父,咱们做到了!咱们真的修好了道!
宫束班:(看着道路,眼眶红了)是啊,咱们做到了。以后,走这条路的人,会记得咱们这些工匠,记得咱们宫束班。
(远处的柏树下,山神笑了,转身走进了雾里,雾里飘来一阵柏花香。宫束班从怀里掏出那块“宫束班”的木牌,插在了道边的石头上,木牌在阳光下,闪着光)
姜维:(看着木牌,对身边的士兵说)传令下去,以后凡经过此道的兵卒,都要对这块木牌行礼,不许任何人损坏它。咱们要让后人知道,是这些工匠,用他们的命,护了蜀地的百姓。
(众工匠站在木牌旁,看着粮草车远去,脸上露出了笑容。阳光洒在道路上,洒在工匠们的身上,温暖而明亮)
尾声
时间:数十年后,春
地点:阴平道平武南坝镇出口
人物:
- 一个老工匠(手里拿着“宫束班”的木牌,是老木)
- 一群年轻工匠(围在老木身边)
老木:(指着道路,对年轻工匠们说)当年,我师父宫束班带着咱们,一月之内修好了这三百里阴平道。山神爷帮了咱们,咱们给山神爷盖了石庙,种了一百棵柏树。现在,这道还在,柏树也长大了,咱们宫束班的匠魂,也一代代传了下来。
年轻工匠:(看着木牌,眼里满是敬佩)师父,我们也要像宫班头一样,做个好工匠,修出最好的道,护好咱们的家。
老木:(笑了笑,把木牌递给年轻工匠)好,这木牌就交给你们了。记住,咱们工匠的活,不是给当官的做,是给走这条路的人做;咱们工匠的魂,不是在木牌里,是在咱们手里的凿子、篾刀里,是在咱们修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木梁里。
(年轻工匠们接过木牌,整齐地站在道边,对着木牌行礼。远处的柏树上,有一只松鼠跳来跳去,阳光洒在道路上,洒在木牌上,温暖而明亮,仿佛宫束班和当年的工匠们,还站在那里,看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