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朝堂危机转折-《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更有甚者,

  当张继庚练勇力战不敌,退至城下,欲进城暂避锋芒时,福珠洪阿竟下令炮击练勇,致数百练勇命丧黄泉,

  张继庚所率一千多精锐练勇,几乎全军覆没。福珠洪阿此等行径,无异于自毁长城,亲者痛而仇者快!

  ……

  然我朝不乏忠勇之士、栋梁之才。

  百越按察使李世安,以一介文官之身,怀满腔报国之志。

  抵达金陵第一战,

  便率一千多团练于钟阜门与逆贼殊死搏斗,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士卒用命,杀得逆贼丢盔弃甲、尸横遍野。

  此役杀敌数千,斩首七百有余,战绩斐然,铁证如山。

  然福珠洪阿心胸狭隘,

  嫉妒贤能,对李世安之功视而不见,甚至百般刁难、处处掣肘。

  如此贤才不得重用,

  反遭小人嫉恨,长此以往,谁还愿为我朝效命,谁还肯为国家赴汤蹈火?

  昨夜,李臬台又出奇计,于凤仪门大败长毛逆贼城北大营。

  他巧用兵法,设伏诱敌,

  待逆贼入瓮,一举出击,杀得长毛逆贼丢盔卸甲,仓皇逃窜。

  长毛逆贼城北大营,因此被迫后撤数里,此役又杀敌数千。

  李世安前后于钟阜门与凤仪门牵制太平军十万之众,为江宁城赢得宝贵时间,为我朝立下不世之功。

  臣以为,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像李世安这样的忠勇之士,实乃我朝之瑰宝,应予以重用,委以重任。

  而福珠洪阿、陆建瀛之流,

  尸位素餐,贻误战机,当严惩不贷,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臣本欲将此事一一道来,为国家举荐贤才,为朝廷肃清奸佞。奈何臣病体沉重,心力交瘁,恐难以支撑……(此处笔迹凌乱,似气力不支,未能终篇)

  太监看到皇帝和一众大臣看向自己,赶紧说道:“折子就写到这里…”

  “这上面还有血迹…”

  折子虽然念完了,可是朝堂之上依旧鸦雀无声,只有清文宗满脸愤怒的开口,“都听到了没有?江宁就是这么丢的!”

  “他福珠洪阿哪里来的脸面说这些功劳是他的?他的手下能杀长毛伪北王?”

  听风就是雨,息怒表形于色的清文宗,又一次武断的下令道:

  “来人,传旨江南大营,即刻捉拿福珠洪阿,不必进京,当场问斩!”

  “首级传遍诸镇,以示警戒!”面对清文宗的怒气,一众大臣赶忙跪地。

  大家都不敢说话,只有第一次表现失败,不明情况的僧王爷依旧头铁。

  他试探性的问道:“皇上,您这是不是太过草率了?这只是祁布政使的一面之词,您是不是派人去核实一下?”

  “住嘴!”

  清文宗毫不犹豫的呵斥道:“别以为朕不知道,福珠洪阿嫉妒贤能。”

  “他想抹掉李爱卿的功劳,李爱卿的战功不仅祁爱卿奏折有说明…”

  “陆坐师最后的折子也有证明!”

  “他污蔑李爱卿弃城而逃之事,纯属子虚乌有,李爱卿是奉命出城!”

  “是陆坐师见到战局糜烂,下令李爱卿护送他出城组织援兵的!”

  “不仅如此,整个江宁大战,除了李爱卿,没有一个人敢于主动出战!”

  “朕还知道,福珠洪阿口中,他手下程立三击杀的长毛逆贼伪北王,

  “那是广太道道员惠征用计引出,最终由李爱卿以精准枪法击毙的!”

  “另外,李爱卿还带着不足千人练勇,护送着陆建瀛杀出数万人的包围圈,就这样,他还再次斩杀上万长毛逆贼!”

  一群人都很疑惑,不知道为什么久居深宫的清文宗突然变得聪明了?

  他这些消息从哪里来的?

  最终还是军机处的人小声嘀咕,僧王爷才知道,李世安亲自上折子了。

  明白之后的僧王爷不甘心自己开局就失利,再次蛮横的说道:“皇上,您这些消息可是从李世安的折子中得知?”

  “这一面之词不可轻信!”

  “没错,李世安的一面之词不可信!”有僧王爷开头,马上就有人附和。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翁泰北。

  他也看不得李世安好过,李世安如果再次被证实立下大功,他心里难受。

  祁寯藻一脸鄙夷,一面之词不可信,先前福珠洪阿的折子你怎么不说?

  想到这里,他马上出列道:“翁大人,谁说这是一面之词了?”

  “本官刚刚也看过李世安的折子,上面有提到广太道道员惠征…”

  “整个过程惠征都参与其中!”

  “要查明是不是一面之词很简单,直接让这个惠征上奏折说明就是…”

  惠征是正四品道员,按照朝廷的规矩,他是没有资格直接上奏皇帝的。

  所以,正常情况下,

  惠征汇报的内容,在他们这些臣子不知道之前,清文宗是不知道的。

  除非皇帝特别信任,不然正三品以下的奏折,很少直接到皇帝手上。

  在地方上,正三品以上。

  一开始只有督抚可以上密折。

  布政使、按察使在雍正时期也被赋予了上密折的权力。

  布政使主管一省的民政、财政,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司法、监察。

  嘉庆帝开始,进一步明确了年终奏报密考考语清单的具体要求。

  所以,

  李世安的位置,他的奏折可以越过朝堂之上的对手,直接送达皇帝。

  惠征正常情况下是不能跳过下面的人上折子给皇帝,即使能,速度也慢了很多,但是架不住他有特殊渠道。

  不过,这些下面的人大部分并不知道,毕竟皇帝的老丈人多得是。

  清文宗实际上根本不认识惠征!

  毕竟惠征是上一个皇帝时期的道员,他只是因为女儿受宠得到调任。

  按照时间推算,兰贵人刚刚受宠没多久,还没到惠征享福的时机。

  所以,包括祁寯藻在内的大部人都不知道惠征的折子已经送达。

  并且还有专人解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知情的翁泰北直接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只见翁泰北一脸鄙夷的说道:“这个惠征更加不可信!他身为广太道道员,不仅丢失治所芜湖,还丢失梁山大营…”

  “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有能力,有计谋杀死长毛逆贼伪北王?”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与李世安是一丘之貉,摆明了合谋造假!”

  如果清文宗没有昨夜的枕边风,翁泰北这些话真的可以起到作用!

  毕竟,严格来讲,翁泰北说的其实就是事实!惠征咋样,不少人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