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二次请旨解散桂军-《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咱们的布政使大人,自以为已经控制了苏军,向朝廷提议试探我!”

  “如果我通过试探,那么桂军可以留下,甚至给予提高重用…。”

  “如果我没有通过试探…。”李世安露出一个不屑的笑容,“他提议,趁着桂军还在可控范围,必须强行解散!”

  “如果我不解散,他就会率苏军与怡制台的督标绿营兵过来围剿。”

  “动手的日子都计划好了,就是本月21日,也就是我大婚当天!”李世安说到最后,整个人杀气腾腾的。

  “怡制台也能同意?”赵烈文眉头紧皱,“明玥姑娘可是他唯一的孙女!”

  “先不说他是不是有那么疼爱明玥…。”李世安也是感慨这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就是他真的很疼爱这个孙女…。”

  “在满清贵族利益面前,在鞑子朝廷的利益面前,在皇帝的命令下…。”

  “他也不得不默认…。”

  李世安重重的叹息一声,“当然,这也何尝不是他最后的试探!”

  “他为了我这个孙女婿,可是甘愿提前致仕,放弃两江总督的职位…。”

  “他也是在赌整个家族的气运…。”

  “如果不试探清楚,他能放心?”李世安最后又站在了怡良的角度。

  说到底,他还是太心软了。

  “那您怎么通过试探?”黄绍恒皱眉道:“通过试探又能怎么样?”

  “事情来龙去脉已经很清楚了,要通过试探自然很简单!”李世安手指敲击着桌面,“通过试探自然好处多多。”

  “清文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喜怒溢于表!但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只要我表现不计代价的忠君为国,他就会觉得我受了委屈…。”

  “就会给足够的补偿!”

  “高兴就是李爱卿,不悦就是李世安,这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好处第一点…。”

  “通过试探之后,我与明玥成婚,怡制台也不需要因为避讳请辞了。另外就是我爹不是提前升知府了吗?”

  李世安的老爹,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人,一开始在李世安的帮助下,才堪堪考中举人,担任县教谕,正八品的官职。

  李世安在百越屡次获得战功,他也跟着得了一个六品的通判。

  主要负责监察、粮运、水利等事务,类似于后世的副市长。

  如今两年过去了。

  在李家支持下,虽然做的也不错,但是为人处世很是一般。

  整个人书生气很重。

  不好听的就是书呆子。

  要不是李家强大,有李世安的余威,有劳崇光和李玉玺罩着。

  他早就不知道得罪多少人了。

  远不如常年走镖的李玉玺。

  李玉玺虽然也是靠着李世安才当的官,但是自己能力也不错。

  除了文字功底太差。

  其他方面还是很强的,文字功底差没什么,反正有师爷的辅助。

  在谭中县当道员这两年,配合李世安的产业,倒也风生水起。

  正常情况下,

  直升百越按察使不是问题。

  李玉玺早年走镖经历很有用,差的只是一个平台,而李培英则是有些理想化的书呆子,被李玉玺早年压制坏了。

  用李玉玺对李世安说的话:“当年你爷爷我,太想光宗耀祖了…。”

  “总觉得只有读书才能有前途,所以从小强压你爹读书,你大伯他们满山撒野的时候,你爹也是无尽的渴望…”

  “但每次迎接的都是我的藤条,久而久之,整个人都沉闷了…,要不是你开窍了,我都怀疑是不是错了…。”

  李世安却知道,李家没有读书的基因,不对,应该说没有科举的基因。

  原身是没有考中举人的能力。

  他自己也是系统给予的能力。

  虽然读书是改变人生最好的路,但是应试科举,真的需要天赋。

  状元真的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

  不努力,有天赋也无法成功,但是没有天赋,其实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努力只能改变下限。

  天赋才是一个人的上限!

  ……

  李世安最终还是没有选择造反,而是又一次欲擒故纵,当然这次来真的了,他真的把桂军团练解散了(潜伏)。

  与赵烈文、黄绍恒商议完当晚,李世安请旨解散桂军的折子再次发出。

  并且在皇帝答复之前就开始行动。

  第二天,李世安见到了赶回苏州的周腾虎,两人又是一番密谈。

  两人发生了'争吵'。但是周腾虎最后在巡抚衙门前当众跪拜了一番。

  赵烈文也当众大骂周腾虎。甚至赵烈文的妻子因此数年没有回娘家。

  然后就传出周腾虎从桂系出走。

  ……

  在接下来的几天,苏州巡抚衙门的气氛很奇妙,拜访的人开始变少。

  紧着着,

  桂系人马发生大变动。

  最先变化的人,不只是桂系人马感觉意外,江南所有官员感到意外。

  李世安都有些意外。

  但也觉得理所当然。

  毕竟他本身就是正式编制。

  因为第一个“背叛”桂系的人,是杨云骧,一年前的这个把总。

  这次直升实职总兵官。

  他被任命为崇明镇水师总兵,负责防御长江口和吴淞江口的安全。

  驻扎崇明县。

  实职绿营水师总兵,

  这可是正二品武将,与之前的四品都司、三品参将不可同日而语。

  杨云骧升总兵之后,与他一起从百越过来的黄绍恒忍不住破口大骂。

  提议李世安让军统行动的出手。

  李世安却摇摇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年纪不小了,跟着我没有前途,蹉跎二十年,实职总兵,诱惑不小…。”

  “而且…”

  “这摆明了是皇帝的手笔,除了他,谁也没有权利直接任命一个总兵!”

  “咱们已经确定了使用苦肉计,怎么能功亏一篑?而且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有些事需要用心体会…。”

  李世安心中怎么想,别人不知道,但是他的表情依旧自信坦然,

  “去准备一下,把水师出来的军官合理安排好,去了荆楚需要这些人!”

  黄绍恒气愤的去安排,并且亲自去了崇明县一趟,把杨云骧大骂一顿。

  还带走了六成的军官。

  士兵则全部留下了。

  毕竟水师士兵,

  本来就是松江府的百姓,现在能回家当正规军,谁也无法拒绝。

  士兵的忠诚度本来就有限,李世安给的好处也有限,又不是百越人。

  没有那些同乡情谊。

  一个月几块大洋玩命。

  还讲什么忠诚?

  在这个封建社会,什么忠诚,也比不上效忠朝廷,效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