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过来还一个人情-《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阿里国他们,确实很忌惮大庆帝国这一点,地盘太大,人口太多。

  他们的军队虽然很强大,但是漂洋过海来到这里,补给也是很困难的。

  他们来大庆帝国,是为了利益,是为了给殖民地提供后勤补给。

  可不是把自己陷入大庆帝国。

  按照大庆帝国的人口,他们即使百万大军过来,也无法控制这里。

  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以大明帝国的名义,以反清复明的名义发动战争了。

  目的就是为了降低百姓反抗。

  李世安知道,有一个后世国人、尤其是满人很难承认的事实。

  那就是,西洋人在攻打大庆帝国的时候,其实大量的百姓不仅没有反抗,还带路、帮忙干活、运输炮弹物资。

  至于原因,

  当时朝廷军队只会欺压百姓。

  而这些洋人他们给钱!

  这些百姓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汉奸,他们只知道朝廷让他们活不下去。

  他们只知道朝廷的兵,吃饭不给钱,让他们干活不给钱,只会欺压他们。

  朝廷的兵犹如蝗虫过境。

  但是这些洋人联军,与朝廷的兵马相比,简直就是亲人。

  他们吃饭给钱,干活给钱,他们跟百姓讲道理,打的还是前朝旗号…

  ……

  “所以…。”

  “我现在告诉你的,就是朝廷的七寸!”李世安毫无愧疚的说道:“漕运是北方粮食供应的主要来源之一。”

  “每年通过大运河运输的漕粮约为四百万石,漕运占据北方粮食的九成!”

  “这九成粮食,来自于南方八省,但是因为太平天国的战争,两湖、两江、江浙六省的漕运已经基本停运!”

  “几乎都改成了漕粮海运…。”

  “另外的中原、齐鲁两省也被捻军肆掠,不少地方也是改成海运…”

  “你们都不需要真的出兵封锁,只需威胁一下,说要封锁海运…。”

  “在面对北方至少六成粮食紧缺、八旗兵、京师百姓、包括皇室缺粮的情况下,只是让他们开放已经被太平天国控住的长江航道,这还有什么难度吗?”

  “原来真的这么简单的!”阿里国不禁感慨道:“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随即他又皱起了眉头,“李大人,你也说了,现在长江航道大部分被太平天国占据,只是朝廷同意有用吗?”

  “朝廷同意了,太平天国那边还有什么难度吗?”李世安笑道。

  “还真有难度!”阿里国无奈摇头道:“太平天国的人太自负了。”

  “他们以天朝上国自居,将我们的外交行为视为“归附”、“谒主”,”

  “我们的使者遭到杨东王鄙夷。”

  “还有就是教义问题…”

  “这个好办!”李世安笑道:“因为我的存在,他们肯定很重视枪械采购!”

  “你们完全可以在这里拿捏!”

  “至于宗教问题…”

  “那就是一群宗教疯子!”李世安呵呵一笑,“只要不去与他们辩论什么宗教问题,其他的问题马上迎刃而解!”

  “你不反对我们售卖枪支给太平军?”阿里国满脸诧异道:“这些可是你的敌人…。”

  “我反对有用吗?”

  李世安似笑非笑的看着阿里国,他可是知道对方早就再做这些事了。

  阿里国尴尬一笑,他似懂非懂,

  但相信李世安不会欺骗他们,毕竟李世安付出了三成真金白银的定金。

  或者说,

  他们没人怕李世安会欺骗他们。

  于是,一切顺理成章。

  李世安出发去荆楚省的时候,各国列强也同时派人去了京城和天京。

  另外,大笔订单已经开始生产。

  这是李世安掌管魔都后,各国在魔都开设的工厂,包括合资工厂。

  同时,

  阿里国让人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到孟买,从孟买发电报回本土。

  让本土发货库存工业用品。

  ……

  荆楚省,金口。

  这里是距离武昌约40华里的军事重地,武昌失守之后,驰援的荆楚布政使胡林翼、副将王国才在这里驻扎。

  同时周边还有湘军李续宾、鲍超,荆楚按察使李孟群在附近。

  同时曾某人的湘军主力,罗泽南在南昌、塔齐布在九江一带。

  按理说,这个时候,曾某人应该被困在南昌的,但是因为某只蝴蝶。

  湘军虽然依旧是败了。

  但是损失很少。

  这一日他乘坐水师战船,悄然来到了金口,径直来到胡林翼的营帐。

  “涤生(曾某人的字)兄,你怎么来了?”胡林翼满脸诧异的起身迎接曾某人,“你不是在南昌主持大局吗?”

  “听说那边战事不利?你没事吧?”胡林翼说话间上下打量着曾某人,好似在认真检查对方是否有损伤一般。

  “没事,大难不死。”曾某人有些尴尬的回应道:“南昌那边暂时稳定。”

  “那你此次前来?”胡林翼与曾某人关系密切,说话没有那么弯弯绕绕。

  “过来还一个人情!”

  曾某人神色复杂的说道:“这次能全身而退,多亏对方赊账提供的武器。”

  “还人情?你说的不会是新任湖广总督兼任荆楚巡抚李世安吧?”

  胡林翼恍然大悟,“上次听你说过,他提供了上千支洋枪和弹药?”

  “不错!”曾某人神色复杂的点点头,“都怪我那不成器的小弟子…。”

  “这位李大人不简单啊…。”胡林翼亲自给曾某人端上一杯茶,说:“听说你与他见过?为人如何?是否好相处?”

  “见过!”曾某人感慨道:“大概是两年前吧,当时这位李大人是新任百越按察使,奉旨领兵去支援金陵城防…。”

  “原本是没有交集的,当时这位李大人只是路过沙城,补给完就走…。”

  “结果稀里糊涂的,被已经撤职的杨总督一个小妾的弟弟得罪了…。”

  “当时事情差点闹大了,我和骆抚台不得不亲自出面,一起吃过一顿饭,当时的感觉就是,此人年轻,太年轻了!”

  “原本以为,这样的人,即使不遭受挫折,也会沉淀几年才对。”

  “谁曾想,一转眼,人家已经是地方总督,是咱们这里的顶头上司了…。”

  “也确实够年轻的!”胡林翼点头赞同,“听说现在才二十一岁?”

  “也就是说,当时这位李大人还不满19岁,刚刚18岁就考中了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