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武昌收复战(7)-《穿越1850之晚清乱臣贼子》

  “咱们之所以要速战速决,不就是兵力有限,只能对付武昌的两万长毛大军,而无法应对六万长毛大军吗?”

  “咱们现在把这些'长毛'放回武昌内城,这么多人入城,不是更难打?”

  “咱们的火炮,要发挥实力,岂不是要炸毁大量的武昌城工事?”

  “把这些人放进去,即使能快速拿下武昌城,也会把武昌城打烂吧?”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军必将出现大量的伤亡,到时候,损失惨重的我军,占据破损的武昌城又能如何?”

  “咱们到时候,能挡得住长毛翼王,和在周边的四万长毛大军吗?”

  胡林翼满脸的不解,一连串的提问道:“爵爷不是一直主张,应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吗?这次怎么不一样了?”

  “胡大人分析的对!”

  李世安笑道:“但是,你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今天是不是全力攻打鲇鱼套、白沙洲阵地,长毛残兵都能回城!”

  “也就是说,只要这里的长毛想撤回内城,咱们是无法阻拦住的。”

  “可是,咱们至少也能杀掉这一批主力啊?”胡林翼还是不解。

  “确实如此!”李世安点点头,“现在咱们第一时间赶去洪山不是一样?”

  “在这里,虽然能杀掉长毛刘官芳部主力,但也会让陈玉成心生警惕!相比较刘官芳,我更忌惮陈玉成!”

  “还有!”

  李世安继续解释,“如果先全力对付刘官芳,咱们不能保证东面的韦俊,和西南面的陈玉成是否派兵支援。”

  “尤其是东面,刘官芳可是韦俊的直属手下,他一定会全力救援!”

  “曾部堂不一定挡得住。”

  “就算这两个支援都没有,他临死反扑,也会给咱们造成重大损失!”

  李世安一脸严肃的看着胡林翼,指了指虚张声势的新军军阵,“胡大人,你不会真以为我有一支强大的新军吧?”

  “不是吗?”

  胡林翼有些懵逼,反问道:“这不就是吗?才杀了那么多长毛?”

  胡林翼也指了指'新军'。

  “王大人,你给胡大人解释一下吧!”李世安笑着看向王恩绶说道。

  王恩绶眼见李世安与胡林翼同时看向自己,苦笑着解释道:

  “胡大人,眼前这支'新军',其实是卑职招募没多久的乡勇!”

  “什么?乡勇?”胡林翼震惊不已,“王大人还有如此练兵技能啊?”

  “咳咳…。”王恩绶被胡林翼的话差点呛到,“胡大人,您误会了,下官的意思是,这些练勇,是我招募没多久的。”

  “但是训练可不是我组织的!”

  “下官可没有那个本事!”王恩绶看向返回的夏雪宜,“这是夏参将的功劳。”

  “也是李制台亲自安排的。”

  “下官只负责招募青壮百姓!”

  王恩绶又看向李世安,“制台大人的意思,应该是说,这支新军其实还没有成军,至少现在还没有装备步枪吧?”

  “没错!”李世安微微颔首,“这支新军,其实也就两百多老兵!”

  “用来吓唬人还行!”

  “列阵等着少量长毛进攻,还能抵挡,但是长毛一旦人多就会露馅。”

  “要用'新军',去进攻抱着必死之心的刘官芳,那是根本不现实的!”

  “咱们只能靠着李臬台的少量主力与本官的亲兵主力去打前阵…。”

  “刘官芳一旦不要命,咱们这些主力必定损失惨重,到时候新军组建就麻烦了,甚至夺下武昌城也会遥遥无期!”

  李世安没有丝毫自己保存亲兵实力的意思,“但是,先对付陈玉成,即使无法全歼对方,我们也会容易很多!”

  “这是为何?”一旁的胡林翼不解的问道:“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吗?”

  “打陈玉成充满变数,而打刘官芳,刚刚咱们可是胜券在握啊!”

  “非也非也!”

  李世安摇摇头,说:“有些事本官现在无法解释清楚。你们按照本官指令行动即可,很快你们就会知道答案的!”

  事已至此,虽然其他人还是满脸疑惑,但也只能按照李世安的命令行事。

  好在李世安的这个安排。

  除了表面上麻烦了一点。

  实际上也都能有效杀伤太平军。

  而且确实能快速收复武昌外城阵地。

  至少,

  他们只需要留下李孟群一千多人,就能占据鲇鱼套、白沙洲阵地。

  剩下的人去洪山。

  到时候,

  清军阵营就有一万多人。

  ……

  说中说明:本文地点是打乱的,不是真实位置,洪山设定在武昌城南。

  又在鲇鱼套和白沙洲的东北方向。

  所以,李世安的大军,故意放走刘官芳这些人之后,直接往西南进军。

  韦俊的双凤山被曾某人牵制,又隔着鲇鱼套和白沙洲两个阵地。

  根本不可能支援陈玉成。

  洪山的南面有胡林翼的人包围、西面有官文、西陵阿这些人牵制。

  李世安带着这些人,从东北方向杀过去,急行军只需一个时辰。就可以对陈玉成完成围三阙一的包围。

  ……

  陈玉成理论上有两个军,也就是两万多人,可实际上只有八千多人。

  原因有很多,

  比如,

  现在大部分太平军不满编。

  最重要的原因是,

  水师与陆军是两个系统。

  所以,

  陈玉成实际上统领的是陆军13军,水师前四军,虽然理论上归他管。

  但水师前四军还有主将,

  而且他要调动水师,还需要经过“提督水营事务”的总办船只,唐正材。

  总办船只,职同丞相。

  总之,

  太平军中,军队的调动,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情况。他能实际调动陆军后13军,八千多人,已经是实权高位了。

  而且,

  由于水营在湘潭之战后遭受重创,此时处于重建和整顿阶段。

  他实际上没有水师可调遣。

  毕竟韦俊这个国宗才两万人,其中也几乎都是陆军,水师才四千。

  这四千还都是小船。

  与湘军水师完全没法比。

  能打败湘军,靠的是庞大的数量。

  即使这八千多人,还分布在几个地方,真正能坚守洪山的只有三千。

  而且还是战前数量。

  此刻的洪山阵地,即使陈玉成是名将,连续大战过后,兵力无法及时补充,也只剩下不足两千四百人了。

  而包围他的胡林翼部,虽然伤亡达到两千多,但一直有人员补充。

  此刻还有五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