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棋落长安惊风雨,唇枪舌剑暗藏锋-《玄幻三国:曹贼竟是我自己》

  长安城,曹军大营,辕门之外。

  旌旗招展,甲胄森严。

  曹操亲率麾下文武,立于营门之前,脸上带着公式化的笑容,目光却锐利如鹰,审视着由远及近的那支队伍。

  为首者,正是荀彧。

  他今日未着官服,仅一袭月白文士长衫,头戴进贤冠,面容温润,眼神平和,周身却自然流露出一股经天纬地、调理阴阳的恢弘气度。

  其匠心境的文心修为虽未刻意彰显,但那引而不发的乾坤意境,已让对面同为文修的程昱、戏志才等人瞳孔微缩,心中暗凛:此人之境界,竟已至斯?!

  荀彧左侧半步,是依旧一副懒散模样的郭嘉。

  青衫落拓,腰间挂着永不离身的酒葫芦,仿佛不是来这龙潭虎穴般的军营,而是来郊游踏青。

  但他那双偶尔开阖的眸子,却如最深沉的夜空,仿佛能洞悉一切鬼蜮伎俩。

  右侧,则是银甲白袍的赵云与劲装持弓的太史慈。

  赵云神色沉静,目光如水平湖,仿佛眼前万千曹军不过土鸡瓦狗;

  太史慈则嘴角带笑,眼神睥睨,扫视着曹军阵列,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审视与战意。

  两人神勇境的武胆气息如同出鞘的利剑,虽未完全爆发,却已让夏侯惇、夏侯渊等曹军悍将暗自握紧了兵刃,气血奔涌,与之隐隐抗衡。

  其后一千五百白龙、疾风精锐,默然肃立,军容严整,杀气内敛,竟无一丝杂音。

  只有战马偶尔的响鼻和旌旗猎猎之声,一股百战雄狮的铁血气息扑面而来,令曹军前沿士卒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文若先生,奉孝先生,子龙将军,子义将军,远来辛苦!操,在此恭候多时了!”

  曹操朗声一笑,上前一步,执礼甚恭,仿佛真心欢迎。

  荀彧从容还礼,温言道:

  “曹公客气。彧等奉镇东将军之命前来,只为弭平兵祸,共商迎奉天子之大计,何谈辛苦。”

  郭嘉在一旁笑嘻嘻地补充:

  “是啊曹公,这司隶打得热火朝天,我们主公在颍川听着都嫌吵得慌,特意派我们来劝劝架,顺便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这话说得轻佻,却暗藏机锋,点明荀衍一方是以上位调解者的身份介入。

  曹操眼角微不可查地抽搐了一下,脸上笑容不变:

  “有劳镇东将军挂心,有劳诸位奔波。营内已备下薄酒,为诸位接风,请!”

  “曹公请!”

  双方表面一团和气,步入中军大帐。

  然而,暗中的较量早已开始。

  就在方才辕门相见之时,郭嘉看似随意地扫过曹操身后的谋士将领,实则“鬼谋”天赋已悄然运转,极致推演,于命运长河中捕捉着细微的痕迹。

  而贾诩提前布下、隐匿在使团随行人员中的“暗影天罗”细作,也已如同水滴入海,悄然融入了曹营的阴影之中。

  接风宴席之上,觥筹交错,言笑晏晏,看似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曹操放下酒杯,目光灼灼地看向荀彧:

  “文若先生,如今李傕伏诛,郭汜、李儒困守孤城,负隅顽抗。天子陷于城中,日夜期盼王师。不知镇东将军此番‘调停’,具体欲如何行事?莫非是要操……罢兵休战不成?”

  话语最后,已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

  此言一出,帐内气氛微微一凝。

  夏侯惇等人目光炯炯,盯着荀彧。

  荀彧神色不变,轻轻放下筷子,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曹公此言差矣。李郭二贼,祸国殃民,自当铲除。我军陈兵在外,正为助曹公一臂之力,防范外力干扰,震慑宵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程昱、戏志才,

  “至于罢兵……若曹公觉得力有未逮,或需休整,我军亦可接手部分防务,甚至……尝试与城内沟通,看能否以最小代价,迎回天子。”

  这话绵里藏针!

  既肯定了曹操攻打李郭的正当性,又点明颍川军是来“助阵”而非“阻挠”,更隐含“你若不行,我上”的意味。

  程昱冷哼一声,阴恻恻地道:

  “文若先生好意,我军心领。只是长安城坚,李儒狡诈,更有邪法助阵,恐非简单沟通所能解决。贵军远来,不熟悉情况,贸然插手,恐生变故。”

  郭嘉立刻接话,懒洋洋地道:

  “程仲德先生多虑了。不就是些鬼蜮伎俩和催谷出来的魔卒嘛,看着吓人,实则根基不稳。我们这边别的不多,就是破邪的手段和擅长攻坚的猛将多了点。”

  他说着,还特意瞟了一眼赵云和太史慈,意思不言而喻。

  夏侯惇独眼一瞪,煞气涌动:

  “郭奉孝!你是在小觑我军将士吗?!”

  太史慈哈哈一笑,声若洪钟:

  “夏侯将军何必动怒?郭先生只是实话实说。若贵军需要,我麾下儿郎随时可以替你们去试试那城墙硬不硬!”

  他话语中强大的自信,配合神勇境的气势,竟让帐内温度都仿佛升高了几分。

  赵云虽未言语,但手已轻轻按在龙胆亮银枪之上,一股凛冽的枪意若隐若现,与夏侯惇的凶煞之气在空中无声碰撞,激起细微的能量涟漪。

  眼看言语冲突要升级为气势对抗,荀彧轻轻抬手,一股温和却浩瀚的乾坤文气弥漫开来,如同春风化雨,悄然将双方针锋相对的气息抚平。

  “诸位,稍安勿躁。”

  荀彧声音依旧平和,

  “我等来此,是为解决问题,而非制造新的问题。曹公,彧有一议。”

  曹操目光一闪,压下心中不快:

  “先生请讲。”

  “我军可暂不直接参与攻城。”

  荀彧缓缓道,

  “但请曹公允准我等,在城外合适位置设立营地,一方面观摩战局,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亦可尝试与城内尚有忠义之心者取得联系,或能里应外合,或能探明李儒虚实。”

  “同时,我军黄忠、徐晃两部,将继续于侧翼为曹公压阵,确保无外部势力干扰。如此,曹公可安心攻城,我等亦尽绵薄之力,不知曹公意下如何?”

  这一番话,可谓滴水不漏。既给了曹操面子(不直接抢功),又实际介入了长安事务(设立营地、联系内应),还保持了军事威慑(黄忠、徐晃压阵)。

  曹操若拒绝,便是毫无合作诚意,徒惹人笑。

  曹操深深看了荀彧一眼,心中念头飞转。

  他知道这是荀彧的阳谋,但眼下形势,颍川军实力摆在那里,强行驱逐已不可能,不如暂且答应,利用其牵制可能存在的袁绍或其他势力,同时严密监视,再图后计。

  “哈哈哈!文若先生思虑周详,操,岂有不允之理?”

  曹操大笑,仿佛刚才的摩擦从未发生,

  “就依先生之言!来人啊,为颍川友军划拨营地,一应所需,尽力供给!”

  “曹公英明!”荀彧微笑拱手。

  第一回合,看似平和收场,实则暗流已生。

  是夜,颍川使团在曹营旁三里外,择一高地,迅速立下营寨。

  营寨布置暗合阵法,由荀彧亲自调理地气文理,郭嘉暗中布下“幻星阵旗”迷惑窥探,赵云、太史慈则轮流警戒,防卫森严。

  中军帐内,荀彧、郭嘉、赵云、太史慈四人围坐。

  “曹孟德不会甘心,必有后手。”荀彧笃定道。

  郭嘉灌了口酒,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无妨,他玩他的,我们玩我们的。文和的人应该已经动起来了,很快就会有‘惊喜’送给曹孟德和李文优。”

  赵云沉声道:“营防已布置妥当,曹军细作绝难潜入核心区域。”

  太史慈摩挲着弓臂:“就等城里的老鼠出洞了。”

  就在这时,郭嘉神色一动,从怀中取出一枚微微震动的黑色玉佩——这是贾诩“暗影天罗”的紧急传讯符。

  他神识探入,片刻后,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鱼儿上钩了。李儒果然坐不住,派了人偷偷接触我们,想‘谈谈’。”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

  “哦?所为何事?”

  郭嘉嘿嘿笑道:

  “说是想‘弃暗投明’,愿献上长安城和天子,只求保他性命,甚至……还暗示知道一些关于‘传国玉玺’和‘阴魂宗’的隐秘。”

  帐内几人闻言,神色皆是一动。

  李儒的主动接触,是真是假?是穷途末路的投降,还是又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

  荀彧沉吟片刻,决断道:

  “接触可以,但需万分谨慎。奉孝,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子义将军暗中策应。务必弄清其真实意图,尤其是关于玉玺和阴魂宗的消息!”

  “明白!”郭嘉和太史慈齐声应道。

  长安城下,因颍川使团的到来,原本曹李双方的生死博弈,瞬间变成了更加复杂的三方乃至四方角逐。

  唇枪舌剑的谈判桌下,是更加凶险的暗战与算计。

  而此刻,长安皇宫深处,一座被血色符文笼罩的密室内。

  李儒面色苍白近乎透明,正对着一个悬浮在半空、不断扭曲翻滚的黑色魂影汇报着。

  “……曹操攻势凶猛,荀衍又派使团前来,局势危矣。属下已按尊使吩咐,尝试接触颍川来人,抛出诱饵……”

  那黑色魂影发出沙哑扭曲的声音,仿佛无数灵魂在哀嚎:

  “……做得很好……玉玺的感应……越来越清晰了……就在那个荀衍身上……盯紧他们……必要时……启动‘万魂噬灵大阵’……献祭此城……接引圣魂降临……玉玺……必将归于我宗……”

  魂影的声音充满了狂热与贪婪,密室内阴风惨惨,鬼哭啾啾。

  李儒低下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与疯狂交织的神色:

  “谨遵尊使之命!”

  暗影重重,杀机四伏。长安这座古老的帝都,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吞噬着光明与黑暗,等待着最终爆发的时刻。

  而荀彧、郭嘉等人,已然踏入了这漩涡的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