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阿爷给我托梦-《科举状元郎:从书童开始逆袭》

  生蚝这东西好归好,但是不能多吃。

  像是大哥这种浓眉大眼的,吃了几个之后,就青天白日的将宋冕给赶了出去。

  宋冕走到院子外面,站在家门口,正好一览仁厚村的风光,东面是绵延的丘陵,西面是大面积的盐碱地。

  香山这个地方很穷,一连多朝都是下等县之中的下等县。

  去年闹台风,村里绝大多数人家都房倒屋塌,农田歉收。

  根据宋冕的记忆,这里不缺雨水,但是台风很多,洪涝也很多,光指着种地肯定是没出路的。

  宋冕叹气。

  他上辈子造了什么孽,一下子穿越古代就算了,竟然还穿越到了苏轼都不愿意来的地方......

  不过,既然当初他能吃软饭吃到爽,那这辈子,也能在这糟糕的地方,安身立命吧。

  他深吸一口气,计算了一下大哥的时间,准备回去。

  一抬头正看见去县城做工的宋有福回来吃饭,身边儿还跟着宋思忠。

  宋有福手里太提着一小袋生蚝。

  爷俩看宋冕的眼神都很是嫌弃,宋冕也没自讨没趣。

  齐氏怕二房偷吃,亲自下厨,做了米粥,快熟饭的时候,将剥好的生蚝放进去,这就是传说中的蚝羹。

  对于海边儿人来说,美味算不上,起码对身体不错。

  不过宋冕更喜欢苏轼的吃法,将带壳的生蚝直接放在炭火上,待蚝壳受热自然张开,汁水沸腾。再会撒上一点盐,或者倒入一点酒。

  不过自己刚回来有的吃也就不错了,宋冕也没想争取什么。

  只是一上桌,宋冕就不乐意了。

  盖因,他跟哥嫂的碗里,米粒都很稀少。

  而对方不仅米粒几乎能插筷子,上面还飘着一个个肥美雪白的生蚝。

  大房的人时不时的夹一口生蚝,美的摇头晃脑,还时不时夹一口,只摆放在他们眼前的腌黄瓜。

  大哥和大嫂在家里让人家欺负惯了,再加上刚才做贼心虚,这会儿埋头喝着稀粥,仿佛腌黄瓜和生蚝跟他们没啥关系。

  就连老太太碗里的生蚝也不多。

  一切都是如此的理所应当。

  宋冕两口就把碗里的粥喝完了,然后起身直接走到锅旁,抖动着小手,将一只只剩余的生蚝全都抖到自己碗里。

  再众人一脸错愕的表情之中,一仰而尽。

  “呃!”

  然后美美的打了个饱嗝。

  “你疯了?”齐氏愤怒的起身,直挺挺地指着宋冕。

  锅里剩下的粥和生蚝是给自己男人和孩子,晚上温书用的。

  宋冕摆了摆空荡荡的碗底,“我这也是奉命所为。”

  齐氏先是去锅灶那看了两眼,见竟然一个生蚝都不见了,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你个小没良心的,你奉的谁的命?你可知道,你大伯和堂兄每日读书都多么辛苦?他们需要吃肉补身子。你天天躺在家里享福,你抢什么抢?”

  大哥拉了拉宋冕的胳膊,疑惑地看向了他。

  宋冕仿佛没听到齐氏的愤怒,而是看向坐在一旁同样皱眉的祖母,“奶,我今天下午梦到我爷了,他说我是读书的料,让我在家里好好吃饭,好好读书,将来肯定能中状元。”

  祖母是无条件站在大伯一家的,在分家之前,要想在这个家里有话语权,就必须拉拢老太太。

  而拉拢老太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让死掉的老爷子站出来就好了。

  古代又极重孝道,自己只要让老太太信了,大房也不敢过分地造次。

  宋冕猜的没错,当他提到阿爷的时候,老太太拿着筷子的手,下意识地抖了抖。

  “胡说八道什么?你爷都死多久了?你连你爷的面都没见过,你不会是中邪了吧?”齐氏瞪着眼睛,仔细打量着宋冕。

  “大伯娘,孩子就是吃了两口生蚝,你不至于这么说他吧?”听了齐氏的话,大嫂瞬间急了,这年头在村里,要是被认定为中邪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轻者被跳大神的一顿折腾,重者有可能就直接扔海里去了。

  连大哥都放下手里的筷子,愁眉不展起来。

  “他如果没中邪,怎么敢拿他爷说事?还好端端的把生蚝都抢了吃了?”齐氏现在看着自己男人在身边儿,心里有了底气,想着白天受的委屈,准备找回场子。

  好好教训二房一家子。

  “够了!吵什么吵!家和万事兴!”老太太第一次没有偏袒大房,而是一脸疑惑地看着宋冕,“小冕啊,你说的都是真的?你爷长什么样?”

  “娘,你咋能听他胡说?要梦见他爷,也肯定是我们家思忠梦见啊,就宋冕这游手好闲的样子,他也入他梦也得气死!”齐氏感觉不对劲,立刻皱眉反击。

  宋冕想了想说道,“梦里的我爷可年轻了,还很好看。尤其是左眼眼角还有颗痣。”

  说着,用筷子沾了点米汤,在桌子上画了起来。

  宋冕上辈子学过素描,专门用来取悦于富婆,没想到这辈子竟然用上了。

  老太太起初也有些不信,可看到宋勉笔下的素描影子的时候,瞬间捂嘴哭了起来。

  因为宋冕画得太像了,就连他爷嘴角的那道疤都跟记忆中的如出一辙。

  大伯的眉心都抽了抽,震撼的说道,“这确实是父亲的样子!”

  听到这话,齐氏也熄火了,一双眼睛恨不得能喷火,心里开始焦急地琢磨着该如何反击,不让宋冕占了便宜去。

  “我阿爷还说了,让阿奶您好好的活着,他在下面好好经营,等您下去的时候,就能住大房子了。”

  听着宋冕的话,又看了看逐渐在桌面上干涸的倒影,老太太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

  “既然你俺也允你的,吃了便吃了吧。”

  等到画迹干涸,老太太擦了擦眼泪说道。

  农家的饭桌瞬间安静。

  宋冕指了指剩下的生蚝,可怜兮兮地道,“阿奶,我还是没怎么吃饱,能不能把剩下的也煮了!”

  齐氏瞬间闹了,一拍桌子,“还吃!你是饿死鬼投胎的怎么的?别以为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你阿爷的模样,画出来,你就在这装腔作势。”

  宋冕撩起眼皮看了眼齐氏,“听人家说,就能画出来吗?那你画一个?”

  其实齐氏还真的说对了,他之所以能画出阿爷的模样,是因为在一任主顾家,见到过阿爷的小像。

  只是宋家人不知道而已。

  宋思孝这会儿也站了出来,“那也不行,我爹辛苦赚钱,怎么能便宜了你!”

  大房除了十五岁的宋思忠在科举外,还有个才十一岁的孩子宋思孝。

  与整日读书的,井底之蛙一般的宋思忠不一样的是,宋思孝打小就是村里的混子,被惯坏了。

  见宋冕几下把老太太给说服了,还想吃剩下的生蚝他当然不能忍了。

  大嫂也拽了拽宋冕的袖子,他不理解,明明今日大郎带回来的生蚝比今晚的都大,宋冕为什么还要争。

  “哦?爷爷说的话不管用,那怎么就聊聊别的。我想问问,凭什么我大哥、大嫂种地要供养大家一起吃,供你们科举。你们有肉了,就不能让我吃呢?”

  “要不咱们找村长掰扯掰扯,把家分了,谁自己过谁自己的得了。”

  宋冕今天晚上就是冲着大伯一家来的。

  连老爷子都压不住你们,不如就直接分家吧。

  宋有福一拍桌子,喝退了自家的老二,沉着脸,“分什么家?把你们两个小的分出去,岂不是让外人看咱们宋家的笑话!”

  “还有你们,别趁着我不在,就欺负他们兄弟俩!”

  宋有福一开口,众人瞬间都老实了。

  宋有福盯着宋冕看了片刻,眸子一转,扭头对齐氏道,“既然我爹都开口了,就把剩下的生蚝都给小冕煮粥喝了。”

  明面上必须给当家的面子,齐氏便是再难受,还是把剩下的生蚝煮了,扔到桌子上。

  宋冕看了眼一脸正派的大伯,并未自己独享,而是先给了老太太大半,然后又给了大哥大嫂一人一些,最后自己碗里只剩些米粥。

  嘴里说道,“奶,大哥、大嫂,我虽然没吃饱,但你们刚才也没怎么吃,这些给你们吃。我喝点汤水,溜溜沟就成。”

  老太太闻言先是愣了愣,旋即笑眯眯的说道,“小冕长大了,懂事了,你也多吃点,听你爷的话,好好补补!”

  “对对,小冕,听爷爷的话,好好补补。”大嫂也从碗里夹出好几个生蚝,塞进了宋冕的碗里。

  齐氏不敢置信的看着眼前,三人你来我往的一幕。

  不是?你们拿着我男人弄回来的生蚝,互相培养感情是吧?

  你们能不能要点脸?

  心里越想越气,而自己男人的不作为,更是让他难受。

  宋有福也是一脸震惊,本想着借着新煮的粥,让老太太,让宋冕的大哥、大嫂看清楚这小子自私的嘴脸,怎么结果变成了这幅样子?

  这顿饭吃的齐氏心如刀绞,心里默念着,宋冕这小兔崽子,无论如何都不能留了。

  饭后,本来想去棚里美美睡一觉的宋冕,再次被大哥无情的铁手推了出来。

  无奈之下,只能在院子里溜达着看星星。

  齐氏气的,摔门回屋,指着宋有福就开骂。

  而宋冕听着还挺有意思,刚想出门,就看到门口一个弗朗机人,正垂头丧气地拿着一副玻璃镜子离开。

  老太太一脸得意,“哼,真当老婆子我是蠢的,拿个破玻璃来当琉璃镜子卖!有病!”

  宋冕一脸震惊,心想这老太太还挺有见识啊。

  老太太也听到宋冕的脚步,转身笑了笑,拉着他的手道,“小冕,过来跟奶说说你爷托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