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集 计算次品化肥数量-《坠落60年代,一部手机换温饱》

  彭世凛从容姐手中接过那只精致的小篮子,反复端详,爱不释手。

  “容姐,你这竹篮子是在哪儿买的呀?”

  韩美容笑着回答:“这可不是你们采购科采购回来的产品,在供销社营业厅就能买到。那儿还有好多用竹子编织的物件呢。”

  彭世凛笑了笑,他决定去瞧瞧那些竹编手工艺品。

  在这个年代,竹子编织的物品颇受欢迎,而且匠人的手艺十分高超。

  这时,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似乎又察觉到了新的商机。

  不过,他还先把这些产品了解透彻,才好考虑将其推向21世纪的市场。

  “你也对这类竹制编织品有兴趣?”

  彭世凛:“若是把这些竹制编织品运到北方去销售,应该销售不错。”

  韩美娟听哈哈大笑:“世凛,想法很不错,但能不能实现却不好说。把这产品运到北方,那需要的运输成本太高吧?更何况北方也有竹子。”

  彭世凛:容姐这种态度就如刚才顾科长对自己的态度一样,都觉得他是少年那种不畏惧感,不切实际的想法。

  把南方东西运到北方卖,在这个年代那成本真的太高了。

  虽说北方竹子比南方少,但北方也可以有自己竹制编织品,南方东西到北方会受欢迎吗?

  唯一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只能用实力说话。把事情做出来,做成功,所有人就不会觉得他在做‘不切实际的事’了。

  容姐不想打击彭世凛这种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的冲劲,且她也知道,他说这些‘理想的想法’根本实现不了。

  把南方的产品运到北方销售?她摇摇头。

  最后她叮嘱道:“世凛,这些单据给你,可千万别弄丢了。下班的时候你一定要收好。要是单据上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我。”

  彭世凛是第一天来上班的新人,韩美容出于好心,忍不住多叮嘱了他一句。

  “好的,谢谢你,容姐。”彭世凛赶忙回应。

  这时,容姐想起什么,稍微凑近彭世凛,小声说道:

  “艳红悄悄跟我说,你卖给她一个穿针线的神器,她直夸这东西特别实用。

  她奶奶眼神不大好,用了这个神器,穿针引线一点儿都不费劲。

  世凛,你看看你那远房亲戚,我也想要一个,我家的针线活都是我婆婆做,她眼神同样不好使。”

  彭世凛:夏艳红这人还挺会处事,没跟别人说这穿针线神器是自己送给她的。

  彭世凛压低声音对容姐说:

  \"容姐,我寻思着,想把这穿针线神器咱们直接从我远房亲戚的厂里进货吧,然后摆到我们供销社柜台上卖。

  这样你们也不用私下里悄悄来问我。要是被人瞧见、听去,指不定误会我在搞投机倒把呢。

  只可惜我刚入职,连头一天都还没过完,贸然向领导提出这个采购方案怕是不合适。\"

  容姐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艳红说她会找顾科长沟通这件事,她有这个本事能说动科长。\"

  韩美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

  彭世凛:夏艳红手里有他送给她穿针线神器的样品,只要她拿着这个样板去找顾科长,十有八九能说动科长同意采购。

  现在家家户户都得缝缝补补,这玩意儿又实用又便宜,才两毛钱一个。而且是新物件,按常理应该还不需要票证就能买卖。

  彭世凛拿着一沓单据走进办公室,恰好被费少翔看到。

  “世凛,你手里这些单据是车志远吗?……”

  费少翔目光落在单据上。

  彭世凛坦然回应:“嗯。这是车大哥以次充好的单据,我打算把次品化肥的数量和损失梳理出来。”

  话音刚落,采购科的气氛瞬间安静下来。

  费少翔欲言又止。

  在场的老员工们,内心不禁对这个刚走出校园、毫无社会经验的彭世凛,生出几分佩服。谁都没想到,他竟然敢揽下这个棘手的活儿。

  要知道,车志远留下的这摊子麻烦事儿,他们这些老员工个个都避之不及。

  而彭世凛呢,当真应了那句“初生牛犊不怕虎”,不仅不怕事儿,还不怕麻烦。

  只是,这小伙子一天班都没上过,对于这些单据,完全就是个门外汉,他真的知道该怎么整理这些数据吗?

  孙子策终究还是没忍住,把他们这些老员工心里想说的话给说了出来:

  “世凛,你知道该怎么整理数据吗?”

  彭世凛坦然道:“不懂就慢慢学嘛。要是真不懂,不还有你们能让我请教吗?”

  孙子策面露嫌弃之色,说道:

  “世凛,你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确实值得表扬。但要是你不懂具体怎么操作,到头来还得我们这些老员工给你收拾烂摊子,平白增加我们的工作量,这可就不太好了。”

  费少翔也跟着附和道:“世凛,孙叔说得没错。这儿可是职场,不是学校,用不着你非得做个三好学生。抢着干活。”

  彭世凛心里当然明白这些老员工话里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想让他这个新人别插手车志远的事儿。

  然而彭世凛心里清楚,现在这些老员工不愿意去整理这些数据,往后他们也不会主动去做,到头来大概率还是得由他这个新人来接手。

  毕竟在整个采购科,大家现在都默认他负责化肥农药采购这一块工作,那么车志远遗留下来的麻烦事,自然也就落到了他头上。

  彭世凛没有出声与这些老员工争辩。

  他默默拿起单据,认真地看了起来。很快,他发现了一个极为巧妙的办法。原来,县化肥厂生产的化肥总共只有三款。

  其中,尿素氮肥的产量较大,其余两款化肥的生产量较小,而且也并非经常有订货需求。

  化肥厂的出货单是伪造,单上面写着是次品与良品的总数,但汇款却分别打入了两个账号:一个是化肥厂真正的账户,另一个则是私人账号。而这个私人账号所收到的款项,正是以次品充好所获取的不义之财。

  因只要算出汇给这个私人账号的钱的总和,便能得出次品化肥的数量。实际上,这件事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大家都不愿意接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