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金的交易,像是一股活水,注入了云雾泽这个逐渐成型的小生态。
带回来的不仅是未来的物资承诺,更是宝贵的信息和前所未有的信心。
林凡首先做的事情,是信息共享与策略调整。
他将从老金那里听来的信息,筛选整理后,坦诚地告诉了所有成员。包括外界的危险(宗门摩擦、古修洞府风波可能带来的流窜修士),也包括机遇(可能存在的黑市)。
这让大家既感到压力,又充满了动力。他们不再是懵懂无知地困守一隅,而是对周围世界有了模糊的认知,并明确了自己要变强的目标。
接着,林凡开始系统地规划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夯实据点根基,应对可能到来的风浪。他将其分为四个方向:丹、器、符、阵。
丹道,玉髓丹的成功证明了这条路的价值。林凡将主要精力放在巩固和改良玉髓丹的炼制上。
他让阿苇精心照料那株玉髓芝,尝试用灵潭水和玉石粉末进行培育,希望能促进其生长或分株(过程缓慢)。
同时,他利用灵眼洞的环境和黑色小鼎(虽然依旧无法主动驱动,但作为丹炉极佳),继续炼制玉髓丹。
成功率逐渐稳定,虽然带丹纹的极品依旧可遇不可求,但普通品质的已能偶尔炼成。这些丹药成为他们核心成员提升实力、巩固境界的保障。
林凡也开始尝试用更普通的药材,炼制效果更好的“行军丹”(快速恢复体力、“辟谷丹”(低配版,能顶饿、“清心丹”(辅助修炼,抵抗心魔)。丹道,成为据点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器道,有了老金下次交易承诺的精铁料,林凡开始规划武器和工具的升级。
他让王伯和小石利用现有的简陋条件,尝试打造更标准的箭簇、枪头、甚至简易的铠甲片(铁片镶嵌在皮甲上)。
林凡则尝试将自己的“气”运用于锻造过程,比如在淬火时引导气流,使铁器内部结构更加均匀;或者在打磨时用气感知微瑕,使其更加锋利好用。
他甚至异想天开,尝试在武器上刻画那些加固符文的简化版,虽然效果微弱,但似乎真的能提升一点耐用性。
器道的进步,直接提升了据点的防御力和生产力。
符道,老金承诺的朱砂符纸是未来式,林凡依旧只能用木炭和石板木片。
但他没有放弃。突破炼气中期后,他的神识强大许多,对气的控制也更加精细。
他画的“干燥符”、“宁神符”、“坚固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虽然依旧是一次性消耗品,但持续时间更长,效果也更显着。他开始尝试更复杂的符箓,比如“驱邪符”(对阴魂类可能有效)、“轻身符”(临时提升速度)。画符的过程,也是对他神识和掌控力的极好锻炼。
他隐隐感觉,符道与阵道有相通之处。
阵道,这是林凡投入精力最多的领域,也是他认为潜力最大的。
“雾隐阵”经过不断改良和他实力提升的加持,如今已能覆盖大半个据点外围,不仅能迷惑视线,甚至能轻微干扰低阶修士的感知。
他开始尝试布置更复杂的阵法。利用灵眼洞的灵气环境,他在洞口布置了一个简易的“聚灵阵”(效果微弱,但确实能加快洞内灵气恢复速度)。
在据点关键位置,他开始埋设刻有加固符文的石片,试图构建一个覆盖整个据地的“大地守护阵”的雏形(目前仅有微弱的稳定地气、防止轻微地震的效果)。阵法布置极其耗费心神和材料,但每一点进展,都让据地的安全性提升一分。
除了这“四艺”的探索,林凡同样重视人员的培养和内部的和谐。
他定期给王伯和张婶服用稀释的玉髓丹药液,并指导他们练习养生功。二老的身体越发硬朗,精神矍铄,虽然依旧不能修炼,但已然满足,并将全部热情投入到管理后勤和教导年轻人中(王伯教小石生存经验,张婶教阿苇炊事)。
小石和阿苇进步神速。小石箭术通神,开始练习林凡设计的“符箭”(在箭杆上刻画简易符文,发射时用气激发,提升威力或特殊效果)。
阿苇则成了林凡丹道上的得力助手,对药性的理解甚至有时能给林凡启发。
两人在林凡的指导下,炼气初期的境界逐渐稳固,并向中期迈进。
林凡自己,则在不断实践“四艺”和教导他人的过程中,对“道”的理解愈发深刻。丹道让他明悟“调和阴阳”,器道让他体会“锤炼精粹”,符道让他感知“沟通天地”,阵道让他理解“借助大势”。他的修为在炼气中期不断巩固,根基打得无比扎实,真气愈发凝练,神识覆盖范围更广。
整个云雾泽据点,仿佛一个精密而充满活力的作坊,每个人各司其职,又互相学习,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道家“无为而治”、“各尽其能”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朴素的实践。
然而,林凡始终保持着清醒。他知道,眼前的繁荣是基于灵眼洞的资源和他个人的超前认知。外界的风暴并未平息,
老金的下次交易能否顺利?
灰霾山脉的威胁究竟有多大?
那古修洞府的风波会否蔓延至此?
他站在了望点上,目光似乎穿透浓雾,望向未知的远方。
夯基固本,是为了将来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
(第二十五章 完)
        带回来的不仅是未来的物资承诺,更是宝贵的信息和前所未有的信心。
林凡首先做的事情,是信息共享与策略调整。
他将从老金那里听来的信息,筛选整理后,坦诚地告诉了所有成员。包括外界的危险(宗门摩擦、古修洞府风波可能带来的流窜修士),也包括机遇(可能存在的黑市)。
这让大家既感到压力,又充满了动力。他们不再是懵懂无知地困守一隅,而是对周围世界有了模糊的认知,并明确了自己要变强的目标。
接着,林凡开始系统地规划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夯实据点根基,应对可能到来的风浪。他将其分为四个方向:丹、器、符、阵。
丹道,玉髓丹的成功证明了这条路的价值。林凡将主要精力放在巩固和改良玉髓丹的炼制上。
他让阿苇精心照料那株玉髓芝,尝试用灵潭水和玉石粉末进行培育,希望能促进其生长或分株(过程缓慢)。
同时,他利用灵眼洞的环境和黑色小鼎(虽然依旧无法主动驱动,但作为丹炉极佳),继续炼制玉髓丹。
成功率逐渐稳定,虽然带丹纹的极品依旧可遇不可求,但普通品质的已能偶尔炼成。这些丹药成为他们核心成员提升实力、巩固境界的保障。
林凡也开始尝试用更普通的药材,炼制效果更好的“行军丹”(快速恢复体力、“辟谷丹”(低配版,能顶饿、“清心丹”(辅助修炼,抵抗心魔)。丹道,成为据点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器道,有了老金下次交易承诺的精铁料,林凡开始规划武器和工具的升级。
他让王伯和小石利用现有的简陋条件,尝试打造更标准的箭簇、枪头、甚至简易的铠甲片(铁片镶嵌在皮甲上)。
林凡则尝试将自己的“气”运用于锻造过程,比如在淬火时引导气流,使铁器内部结构更加均匀;或者在打磨时用气感知微瑕,使其更加锋利好用。
他甚至异想天开,尝试在武器上刻画那些加固符文的简化版,虽然效果微弱,但似乎真的能提升一点耐用性。
器道的进步,直接提升了据点的防御力和生产力。
符道,老金承诺的朱砂符纸是未来式,林凡依旧只能用木炭和石板木片。
但他没有放弃。突破炼气中期后,他的神识强大许多,对气的控制也更加精细。
他画的“干燥符”、“宁神符”、“坚固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虽然依旧是一次性消耗品,但持续时间更长,效果也更显着。他开始尝试更复杂的符箓,比如“驱邪符”(对阴魂类可能有效)、“轻身符”(临时提升速度)。画符的过程,也是对他神识和掌控力的极好锻炼。
他隐隐感觉,符道与阵道有相通之处。
阵道,这是林凡投入精力最多的领域,也是他认为潜力最大的。
“雾隐阵”经过不断改良和他实力提升的加持,如今已能覆盖大半个据点外围,不仅能迷惑视线,甚至能轻微干扰低阶修士的感知。
他开始尝试布置更复杂的阵法。利用灵眼洞的灵气环境,他在洞口布置了一个简易的“聚灵阵”(效果微弱,但确实能加快洞内灵气恢复速度)。
在据点关键位置,他开始埋设刻有加固符文的石片,试图构建一个覆盖整个据地的“大地守护阵”的雏形(目前仅有微弱的稳定地气、防止轻微地震的效果)。阵法布置极其耗费心神和材料,但每一点进展,都让据地的安全性提升一分。
除了这“四艺”的探索,林凡同样重视人员的培养和内部的和谐。
他定期给王伯和张婶服用稀释的玉髓丹药液,并指导他们练习养生功。二老的身体越发硬朗,精神矍铄,虽然依旧不能修炼,但已然满足,并将全部热情投入到管理后勤和教导年轻人中(王伯教小石生存经验,张婶教阿苇炊事)。
小石和阿苇进步神速。小石箭术通神,开始练习林凡设计的“符箭”(在箭杆上刻画简易符文,发射时用气激发,提升威力或特殊效果)。
阿苇则成了林凡丹道上的得力助手,对药性的理解甚至有时能给林凡启发。
两人在林凡的指导下,炼气初期的境界逐渐稳固,并向中期迈进。
林凡自己,则在不断实践“四艺”和教导他人的过程中,对“道”的理解愈发深刻。丹道让他明悟“调和阴阳”,器道让他体会“锤炼精粹”,符道让他感知“沟通天地”,阵道让他理解“借助大势”。他的修为在炼气中期不断巩固,根基打得无比扎实,真气愈发凝练,神识覆盖范围更广。
整个云雾泽据点,仿佛一个精密而充满活力的作坊,每个人各司其职,又互相学习,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息。道家“无为而治”、“各尽其能”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朴素的实践。
然而,林凡始终保持着清醒。他知道,眼前的繁荣是基于灵眼洞的资源和他个人的超前认知。外界的风暴并未平息,
老金的下次交易能否顺利?
灰霾山脉的威胁究竟有多大?
那古修洞府的风波会否蔓延至此?
他站在了望点上,目光似乎穿透浓雾,望向未知的远方。
夯基固本,是为了将来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
(第二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