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武力虽能暂缓外部压力,但盐铁短缺的根本问题依然如鲠在喉。
带着狩猎的收获返回据点后,林凡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商讨对策。
屋内,油灯摇曳。
桌上摆放着新获得的豪猪铁刺、皮毛,以及阿苇新炼制的药膏和烟丸。
另一边,则是见底的盐罐和几件磨损严重的铁器。
“林师兄,我们这次收获不错,应该能找老金换到一批物资。”小石看着战利品,语气乐观。
林凡却摇了摇头:
“老金行踪不定,且单一渠道风险太大。我们必须想办法开辟新的途径,或者……尽可能自己解决一部分。”
“自己解决?”王伯面露难色,
“盐和铁,可不是我们能造出来的啊。”
“事在人为。”林凡目光扫过众人,
“道家讲‘穷则变,变则通’。我们没有盐井铁矿,但未必找不到替代之法,或者改善现状之道。”
他开始部署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并将“道”的理念融入其中:
一、节流:物尽其用,减少消耗。
“俭”之道上:林凡强调“知足不辱”,要求大家在生活上更加节俭。食盐定量分配,烹饪时尽量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减少用盐量。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理保养,出现小破损立即修复,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张婶负责监督执行,她心思细腻,将“俭”落实到了点点滴滴。
“循环”之道上:林凡提出模仿自然界物质循环。将草木灰、动物骨头等废弃物集中起来,尝试从中提取微量的钾盐(虽然纯度很低,但或许能应急或作为添加剂)。磨损的铁器无法修复的,则集中存放,看看能否将来回炉重铸。
二、开源:多方探索,寻找替代。
“探”之道上:林凡决定主动向外探索。他规划了两条路线:一条向东,沿着之前老金可能来的方向,寻找可能存在的小型交易点或散修聚集地。另一条则向西南,进入更深的丛林山脉,那里人迹罕至,或许有未被发现的矿物或特殊植物资源。他准备亲自带队进行初步勘探。
“技”之道上:利用现有资源提升物品价值。林凡指导阿苇,将新炼制的药膏用精美的木盒(王伯用边角料制作)分装,提升其“卖相”。将驱兽烟丸做成统一的规格,并刻上简易的云雾标记,打造“品牌”。这样在交换时,能换取更多物资。
“代”之道上:积极寻找替代品。林凡让阿苇重点留意是否有植物自带咸味或能提取出类似盐分的物质。对于铁器,他则尝试用硬度极高的妖兽骨骼或特殊木材,经过炼制和符文加固后,制作一些非核心部位的工具或武器部件。
三、内部提升:以“道”促产。
林凡将《云水感应篇》的应用进一步推广。
他让王伯在打理药田时,用心感受土壤的湿度和肥力变化,实现更精准的灌溉和施肥(节省水资源,提升产量)。
让小石在巡逻时,不仅注意敌情,也留意是否有可食用的新植物或矿物露头。
他甚至尝试将一丝微弱的云水灵气注入那些磨损的铁器,虽然无法修复,但似乎能延缓其锈蚀的速度,这让他看到了“气”在物品保养上的潜力。
这些措施并非立竿见影,但却在悄然改变着据点的运作模式。
每个人都开始更加用心地对待身边的物资,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
一种精打细算、却又充满创造力的氛围逐渐形成。
这天傍晚,林凡独自一人站在据点边缘,望着南方。
那些妖禽今日异常安静,没有再出现,但这反而让他有种暴风雨前的宁静之感。
“开源节流只能缓解一时。真正的长久之计,要么找到稳定的贸易伙伴,要么……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能够去更远的地方,或者占据属于自己的资源点。”林凡心中思索。
这时,阿苇兴冲冲地跑来,手里拿着一株叶片肥厚、边缘有白色结晶的奇特植物。
“林师兄!你看这个!我在西边山崖阴面发现的,叶子尝起来有咸味!”
林凡接过植物,仔细查看,又掐了一点叶片放入口中,果然有一股明显的咸涩味!
虽然远不如食盐纯净,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现!
“太好了!阿苇,这很可能是一种‘盐肤木’或者类似的植物!”林凡惊喜道,
“立刻带我去发现的地方,看看有多少!如果能人工培育,我们或许就能部分解决食盐问题了!”
希望,总是在山穷水尽时悄然萌发。
云雾泽的众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践行着“道法自然”,在这片绝地中,艰难却坚定地开辟着生存与发展之路。
而南方的阴云,依旧笼罩在头顶,预示着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
(第五十五章 完)
        带着狩猎的收获返回据点后,林凡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商讨对策。
屋内,油灯摇曳。
桌上摆放着新获得的豪猪铁刺、皮毛,以及阿苇新炼制的药膏和烟丸。
另一边,则是见底的盐罐和几件磨损严重的铁器。
“林师兄,我们这次收获不错,应该能找老金换到一批物资。”小石看着战利品,语气乐观。
林凡却摇了摇头:
“老金行踪不定,且单一渠道风险太大。我们必须想办法开辟新的途径,或者……尽可能自己解决一部分。”
“自己解决?”王伯面露难色,
“盐和铁,可不是我们能造出来的啊。”
“事在人为。”林凡目光扫过众人,
“道家讲‘穷则变,变则通’。我们没有盐井铁矿,但未必找不到替代之法,或者改善现状之道。”
他开始部署一系列“开源节流”的措施,并将“道”的理念融入其中:
一、节流:物尽其用,减少消耗。
“俭”之道上:林凡强调“知足不辱”,要求大家在生活上更加节俭。食盐定量分配,烹饪时尽量利用食物本身的味道,减少用盐量。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理保养,出现小破损立即修复,避免小病拖成大病。张婶负责监督执行,她心思细腻,将“俭”落实到了点点滴滴。
“循环”之道上:林凡提出模仿自然界物质循环。将草木灰、动物骨头等废弃物集中起来,尝试从中提取微量的钾盐(虽然纯度很低,但或许能应急或作为添加剂)。磨损的铁器无法修复的,则集中存放,看看能否将来回炉重铸。
二、开源:多方探索,寻找替代。
“探”之道上:林凡决定主动向外探索。他规划了两条路线:一条向东,沿着之前老金可能来的方向,寻找可能存在的小型交易点或散修聚集地。另一条则向西南,进入更深的丛林山脉,那里人迹罕至,或许有未被发现的矿物或特殊植物资源。他准备亲自带队进行初步勘探。
“技”之道上:利用现有资源提升物品价值。林凡指导阿苇,将新炼制的药膏用精美的木盒(王伯用边角料制作)分装,提升其“卖相”。将驱兽烟丸做成统一的规格,并刻上简易的云雾标记,打造“品牌”。这样在交换时,能换取更多物资。
“代”之道上:积极寻找替代品。林凡让阿苇重点留意是否有植物自带咸味或能提取出类似盐分的物质。对于铁器,他则尝试用硬度极高的妖兽骨骼或特殊木材,经过炼制和符文加固后,制作一些非核心部位的工具或武器部件。
三、内部提升:以“道”促产。
林凡将《云水感应篇》的应用进一步推广。
他让王伯在打理药田时,用心感受土壤的湿度和肥力变化,实现更精准的灌溉和施肥(节省水资源,提升产量)。
让小石在巡逻时,不仅注意敌情,也留意是否有可食用的新植物或矿物露头。
他甚至尝试将一丝微弱的云水灵气注入那些磨损的铁器,虽然无法修复,但似乎能延缓其锈蚀的速度,这让他看到了“气”在物品保养上的潜力。
这些措施并非立竿见影,但却在悄然改变着据点的运作模式。
每个人都开始更加用心地对待身边的物资,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它们。
一种精打细算、却又充满创造力的氛围逐渐形成。
这天傍晚,林凡独自一人站在据点边缘,望着南方。
那些妖禽今日异常安静,没有再出现,但这反而让他有种暴风雨前的宁静之感。
“开源节流只能缓解一时。真正的长久之计,要么找到稳定的贸易伙伴,要么……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能够去更远的地方,或者占据属于自己的资源点。”林凡心中思索。
这时,阿苇兴冲冲地跑来,手里拿着一株叶片肥厚、边缘有白色结晶的奇特植物。
“林师兄!你看这个!我在西边山崖阴面发现的,叶子尝起来有咸味!”
林凡接过植物,仔细查看,又掐了一点叶片放入口中,果然有一股明显的咸涩味!
虽然远不如食盐纯净,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发现!
“太好了!阿苇,这很可能是一种‘盐肤木’或者类似的植物!”林凡惊喜道,
“立刻带我去发现的地方,看看有多少!如果能人工培育,我们或许就能部分解决食盐问题了!”
希望,总是在山穷水尽时悄然萌发。
云雾泽的众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践行着“道法自然”,在这片绝地中,艰难却坚定地开辟着生存与发展之路。
而南方的阴云,依旧笼罩在头顶,预示着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
(第五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