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晨曦微光,扎根与分歧-《道末求存:我在玄幻世界搞基建》

  “晨曦”星域的生存是残酷而具体的。没有混沌熔炉近乎无限的能源供给,没有星域壁垒的庇护,每一分能量、每一块矿石、每一滴净水都需要精打细算。

  幸存者们如同在冰原上挣扎的旅人,依靠着从废墟中抢救出的设备和知识,在这片贫瘠的星域艰难地扎下根来。

  月瑶领导的临时议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资源配给制度引发了诸多不满,尤其是一些原本在环炉星域拥有较高地位的文明代表,难以接受如今与所有幸存者“同甘共苦”的局面。

  “我们的灵能修炼需要高纯度能量晶石!按照现在的配给,连维持现有境界都困难!”一位原灵能联合体的长老在资源分配会议上抱怨。

  “我们的工业重建需要稀有金属!‘晨曦’III号小行星带的矿产储量远低于预期!”来自熔炉工坊的工程师眉头紧锁。

  霍恩负责的军事重建更是举步维艰。

  幸存的战舰需要维护,新的防御平台需要建设,兵员需要训练,但所有这一切都卡在资源和能源的瓶颈上。

  “我们需要优先恢复军事力量!”霍恩在议会上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熵核帝国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我们不知道它何时会再次落下。没有足够的武力,一切发展都是空中楼阁!”

  然而,艾丝特代表了另一种声音。

  “武力固然重要,但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我建议,将更多资源投入基础科学研究,尤其是对‘晨曦’星域本地生态和能量的研究,以及对星尘古族知识的安全解析。只有找到新的能源和技术突破,我们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她展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一种利用“晨曦”恒星特殊辐射与本地一种耐辐射苔藓共生,产生生物电能的技术雏形;以及从星尘知识中解析出的一种低功耗“物质重构”法,虽然效率低下,但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稀有材料的短缺。

  “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霍恩反驳,“帝国不会给我们几十年时间慢慢发展科技!”

  双方都有道理,但资源有限,必须有所侧重。

  议会内部形成了以霍恩为首的“军事优先派”和以艾丝特为首的“科技优先派”,双方争执不下。

  月瑶感到无比疲惫。

  她理解霍恩的担忧,也明白艾丝特的远见。

  但作为领导者,她必须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

  “军事防御必须保证最低限度的建设,这是生存的底线。”月瑶最终裁定,“但同时,基础科学和新能源探索的投入不能低于总资源的百分之三十。我们需要立即启动对周边星域的勘探,寻找新的资源点。这是我们打破困局的唯一希望。”

  决议艰难达成,但分歧的种子已经埋下。

  在生存的压力下,团结变得异常脆弱。

  就在议会为资源和发展方向争论不休时,一种新的思潮在幸存者中悄然蔓延,尤其是在那些经历了家园毁灭、亲人离散,对混沌力量产生怀疑的普通民众之中。

  这种思潮被称为 “纯净派”。

  其核心观点认为,环炉星域的毁灭,根源在于对“混沌”力量的过度依赖和滥用。

  林凡与熔炉的最终爆发,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证明了混沌力量的不可控与毁灭性。

  熵核帝国代表的绝对秩序固然可怕,但至少是稳定和可预测的。

  “我们不能再走老路了!”在“晨曦”行星的一个地下聚集点,一位自称“导师”的前历史学者正在向一群听众布道,“混沌带来了力量,也带来了最终的毁灭。看看我们现在!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这就是追逐混沌的代价!”

  “可是……林凡阁下是为了保护我们……”有人小声质疑。

  “保护?”导师提高了音量,“他用毁灭的方式来保护?结果是我们的家园没了,他也没了!这种保护,我们不需要!我们需要的是秩序,是稳定,是能够让我们安心繁衍的、可预测的未来!”

  他挥动着手臂,情绪激动:“星尘古族的知识?那同样是混沌的产物,充满了危险的思想烙印!艾丝特博士还在研究它们,这是要把我们推向另一个深渊!我们应该彻底抛弃这些危险的东西,专注于发展我们自身纯净的科技,建立严格的、有序的社会制度!”

  这种将一切灾难归咎于“混沌”,向往绝对秩序和纯粹技术的论调,在部分对现状感到绝望和恐惧的民众中引起了共鸣。

  “纯净派”的影响力开始缓慢扩大,他们私下集会,交换物资,甚至开始编写自己的“教义”。

  月瑶和睿智之眼很快注意到了这个苗头。

  睿智之眼通过数据监控,发现“纯净派”的言论中,隐隐夹杂着一种对熵核帝国技术力量的……不正常的推崇和美化。

  “有人在刻意引导这种思潮。”睿智之眼警告月瑶,“其背后可能有我们尚未察觉的黑手。或者,是帝国那冰冷秩序本身,对脆弱心灵的天然吸引力。”

  月瑶感到一阵寒意。

  外部的威胁尚未解除,内部的裂痕却又添新的维度。

  她下令情报部门严密监控“纯净派”的动向,但暂时不进行强力镇压,以免激化矛盾。

  她明白,思想的问题,需要思想来解决,但在资源匮乏的当下,这谈何容易。

  (第六百二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