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诗仙!侠客行!不如扶苏公子也来一首?-《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片刻后,乐声缓缓响起。

  《十面埋伏》。

  琵琶声急促响起,如战鼓轰鸣,肃杀之气瞬间笼罩整座大殿。

  众人皆屏息静气,目光紧锁于她。

  当笛声划破沉寂的一瞬,公孙大娘猛然睁眼,气势陡变,锋芒毕露!

  一道耀眼剑光破空而出,惊艳四座。

  她的舞姿如惊鸿掠影,似游龙翻腾。

  动作流畅却不凌乱,转身、跃步、抛剑、回旋,每个细节都精准无比,整座大殿仿佛都成了她的舞台。

  十名女弟子围绕四周,配合舞动,如同彩蝶翩跹,虽轻盈却不失力度,展现出别样的韵律美感。

  但所有人的目光,最终还是落在公孙大娘身上。

  利剑在她掌中如同流转的银辉,隐于宽袖之间,闪烁着冷冽光芒。她的容颜倾城,却掩不住剑锋下的肃杀之气。

  琵琶声如战鼓擂响,步步紧逼。公孙大娘身姿渐快,随音律翻飞,已难辨剑影与人形。

  她舞的是剑,却似与剑合而为一。

  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在这惊心动魄的舞姿面前,周围的舞姬仿若黯淡星辰,再无光彩可言。

  谁敢与明月争辉?

  殿中,上至李世民,下至仆役,皆屏息凝神,仿佛身临战场,忘了今夕何夕。

  突厥使者们瞪大双眼,面容苍白,呼吸都似停滞。

  他们仿佛正面对千军万马,剑气扑面而来,生死只在一瞬。

  这便是剑器浑脱舞!

  与“十面埋伏”此曲相融,宛若天作之合。

  “锵——!”

  一道清越剑鸣划破寂静,如龙啸九天。公孙大娘收剑归鞘,曲音也在同一刻戛然而止。

  她香汗微透,气息急促,双颊泛红,发丝沾额,更显风华绝代。

  殿中众人却还沉浸其中,久久未能回神,冷汗早已浸透衣背。

  “好!”

  扶苏脱口而出,声音里满是惊叹。

  公孙大娘微微一怔,转头望向扶苏。她没想到,第一个开口的,竟是他。

  “好舞姿!”

  不等她道谢,又一道声音骤然响起——竟是倚柱而坐的李白。

  那位醉中仙早已不见醉意,双眼如炬,紧紧盯着她,满脸激动。

  众人目光随之聚拢。

  殿中谁不识李白?

  诗仙之名,响彻大唐。年少成名,才气逼人。

  王勃、卢照邻等人,提起他亦叹服不已。

  此人向来洒脱不羁,今日醉酒,也无人怪责。

  李世民见状,含笑说道:“你这狂士,又喝成这般模样,成何体统。”

  语气中并无责备之意。

  天下皆知李世民爱才,尤其钟爱李白。

  李白拱手一礼,目光如星:“陛下,酒未醉人,是舞动人心。”

  “方才观公孙先生剑舞,臣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请陛下赐臣赋诗一首。”

  殿中众人皆露喜色。

  原以为今日得见剑舞已是幸事,未曾想,竟还能听李白当场作诗!

  此人狂放不羁,诗才横溢,兴致不到,便是帝王亦难请其笔。

  他所作的每一首诗,都像难以逾越的巅峰,无人能及,无与伦比!

  “妙极!快取笔墨来!”

  李世民听后心中大悦,立刻吩咐侍从准备笔墨。

  “笔墨何用!”

  李白哈哈一笑,步履轻狂地走入殿中,随手抓起桌上的酒壶。

  他边走边饮,放声吟诵——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诗一出口,满堂皆惊。仿佛有一名剑客跃马而来,剑光如雪,凛然生辉。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语气骤然一冷,杀气扑面而来。原本喧闹的殿堂,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如临其境,感受到那股无形的杀意!

  但这才刚刚开始,李白继续吟唱不止。

  酒水洒落衣襟,他毫不在意,整个人仿佛已化身那江湖游侠,融入诗中。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正吟到酣处,酒壶却已空空如也。

  李白眉头一皱,望着手中无酒的壶,停下了脚步。

  此时,一只修长的手递来一只满盛美酒的酒樽。

  他抬眼一看,是一张儒雅清俊的面容。

  扶苏端着酒樽,笑容温和:“不妨共饮此杯。”

  众人皆惊,共用酒杯在礼节上颇不合宜。

  唯有高处的李丽质眸光流转,唇角轻扬,似懂其中意味。

  李白微微一顿,随即大笑:“好!就与君共饮!”

  他抛开酒壶,接过酒樽,一饮而尽。

  随后,他双手将酒樽归还扶苏,朗声念出最后两句: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此诗名——侠客行!”

  “秦公子有侠客之气,秦地果真乃侠义之地!”

  李白言语中满是欣赏。

  他向来不拘礼法,扶苏此举正合其性情。

  殿内顿时掌声如雷,喝彩连连。

  “妙诗!妙诗!”

  “李白之才,果然名不虚传!”

  “一壶酒,一首诗,尽显江湖豪气!”

  “想不到李白竟也会夸人!”

  “扶苏公子也是豪情之人!”

  ……

  李白即兴成诗,扶苏递樽共饮,两人意气相投,风流尽显。

  李承乾神色冷淡,目光落在扶苏和李白身上,眉宇间透出几分不耐。

  “不懂礼数就直说,还扯什么侠义精神,这李白脑子怕是有问题。”

  “不过是敬了一杯酒,至于这么上脸吗?”

  他对两人这番举动十分不屑。

  李白刚才那番夸赞扶苏和秦国的话,让他心里极为不舒服。

  但这种话现在肯定不能说出口。

  李世民却正看得高兴,笑呵呵地开口:“好一首《侠客行》,李白,你当真是我大唐头一号才子!”

  “这一首《侠客行》,把侠客的气魄写尽了!”

  “待会儿本王重重赏你!”

  李白这首诗震惊四座,字句之间豪气冲天。

  更难得的是他每走一步便吟一句,整首诗一气呵成,连改动都未曾有过。

  “赏就不必了。”

  李白翻了个白眼,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

  李世民听了顿时语塞,脸色有些发僵,场面一时尴尬。

  “这个李白……”

  扶苏见状忍不住轻笑。

  他算是见识到了这位诗仙的狂傲,连帝王的赏赐都懒得接。

  他正打算替李白说几句,缓解一下气氛,却突然传来一道冷冰冰的声音。

  “本宫记得,在李白之前,扶苏公子不是也夸过公孙大娘么?”

  “李白已为她作诗一首,不如扶苏公子也来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