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绝世好诗!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此诗题为《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

  他开口,目光渐锐,随即一步踏出,气势顿生!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古时有一位惊世舞者,名唤公孙氏。她一旦挥剑起舞,四方皆为之震动。

  观者如山,人人神色震撼,天地似也为之动容,风云随之起伏。

  开篇便震撼人心!

  “此诗……”

  李白眼神陡然一亮,放下酒杯。

  扶苏步伐未停,目光如炬,缓缓吟出诗句:

  “?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剑光闪烁,似后羿射日般震撼;舞姿矫健,如天神乘龙翱翔。

  舞动时雷霆之势逼人屏息,收势时如江海凝光般宁静。

  听至此,众人眼前似重现那日公孙氏舞剑的壮丽景象,气势扑面而来!

  “绛唇珠袖两寂寞,今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长安舞者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二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今人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诗成,步止。扶苏抬眼望向殿中众人,淡然一笑。

  “诸位以为,此诗如何?”

  殿内无人应声,一片沉寂。

  保和殿静得落针可闻。

  众人都被这首诗震慑住了,说不出话来。

  李白回过神来,猛拍案几,放声大笑:

  “绝世好诗!”

  “仅凭此诗,便值得痛饮一杯!”

  他满脸通红,毫不掩饰激赏之情,仰头饮尽杯中酒。

  众人这才纷纷回神。

  惊叹之声四起:

  “此诗……真是神作!”

  “十三句一气呵成,比《侠客行》更难!”

  “读来如见舞剑之姿,生动至极!”

  “气势恢宏、意境深远!”

  “不输《侠客行》!”

  “秦公子果然才情盖世,连诗词也如此了得!”

  “秦国,要出真龙了。”

  ……

  在座之人无一凡辈,或为朝廷重臣,或为士族名流,谁不懂诗?

  方才扶苏所吟,乃一首七言长律,其难度远超《侠客行》,技法更老到,气势更磅礴!

  无论是否超越李白之作,至少平分秋色,亦为传世佳作无疑!

  李丽质震惊不已,望着扶苏,眼中有光闪动。

  “他竟有如此诗才!”

  扶苏竟然还会写诗,而且写得如此惊艳,这一点她完全没想到。

  难怪刚才他神色从容,原来是早有准备。

  李承乾与长孙冲则脸色铁青,原本想借题发挥,结果被扶苏当场反击,毫无还手之力。

  这样的诗句,他们一辈子都写不出来。

  殿前高座之上,李世民满脸欣慰,看扶苏的眼神愈发柔和。

  “这首诗堪称绝妙,寡人也不好轻易评判。”

  “公孙先生,你认为李白与扶苏这两位的诗……咦,公孙先生为何落泪?”

  李世民有些惊讶地开口。

  众人纷纷朝下望去,只见大殿一侧,公孙大娘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

  她听闻此言,深深地望了扶苏一眼,然后躬身答道:“回陛下,民女因扶苏公子的诗触动心事。”

  “民女出身前朝,年少时专习剑舞,奈何国君昏庸,战乱四起,梨园尽毁,家破人亡,颠沛流离至今已二十载。”

  “没想到扶苏公子竟知我过往……”

  公孙大娘望着扶苏,眼眸中情绪复杂。

  扶苏微微一笑,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这首诗,他借用了杜甫的旧作,但略作调整。

  将从张仪口中听来的公孙大娘往事,融入其中。

  没想到竟引发如此强烈共鸣,连她也为之动容。

  “原来是这样。”

  李世民点头,接着问道:“那你觉得,这两首诗谁更胜一筹?”

  这个问题他只是好奇,并无高下之争。

  毕竟不论结果如何,扶苏都已赢得全场敬佩。

  “谁更胜一筹……”

  公孙大娘稍作沉吟,随后清声说道:“民女以为,扶苏公子的诗更贴题,更动人。”

  众人听后,并不惊讶。

  李白的《侠客行》虽好,却更偏向内心侠气的抒发,未完全展现剑舞神韵。

  而扶苏的诗气势磅礴,悲怆中透出豪迈,直击人心。

  相比之下,优劣立判。

  “单论这一首诗,我确实不如秦公子。”

  李白坦然一笑。

  他竟主动认输,这让在场众人大感意外。

  这不是那个狂傲不羁的诗仙吗?

  “你太过谦了。”

  扶苏轻笑回应,衣袂飘然,气度非凡。

  “不是谦虚,是实话。不如改日同饮一杯?”

  李白挑眉说道,语气洒脱。

  话音刚落,也不等扶苏回应,便转身提壶,摇摇晃晃走回角落,自顾自地继续饮酒,旁若无人。

  扶苏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宴会继续,气氛却已不同。

  张仪满脸笑意,对扶苏说道:“公子这一番表现,连那位诗酒仙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是令人惊叹。”

  “有公子在,以后谁还敢说我们秦人不懂风雅?”

  扶苏一句话,为秦国挣足了面子。不仅是张仪,整个使团的人都觉得脸上有光。

  “只是运气好罢了。”扶苏淡淡一笑,神色如常,没有半分得意。

  公孙大娘舞罢退场,之后再无歌舞助兴。她的剑舞太过惊艳,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席间的话题,渐渐集中到了扶苏身上,尤其是他刚刚那首诗。

  谁也没想到,身为文化鼎盛的大唐,竟在诗词上被一位秦国公子压了一头。更夸张的是,败在他手里的,还是大唐公认的才子。

  这让不少人心中五味杂陈,也彻底收起了对秦国的轻视。

  秦公子扶苏,的确不凡。

  李承乾与长孙冲听到周围人议论纷纷,脸色阴晴不定,却无话可说。

  酒过三巡,李世民忽然起身,开口说道:“诸位爱卿,今日设宴,除迎接秦国使团外,还有两件大事要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