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功不可抵过,尤以过错为重!-《大秦:扶苏他开挂杀疯了!》

  宋王宫,内阁议事厅。

  面对金辽两国突袭,宋廷上下无不深感棘手。

  金与契丹虽国力远逊大宋,可出兵时机极为刁钻。

  正值宋国被秦、唐两国牵制之际,全国一百五十万兵马,七十万陷于燕云战线不得脱身。

  其余兵力分散各州边镇,调集需耗时良久。

  谁料未等朝廷部署完毕,便传来岳飞率军出击,已将金辽联军击溃的消息。

  紧随其后,又有关于扶苏主动借道、与宋军停战的讯息传回。

  接连数报,朝堂震动,群臣愕然。

  “秦太子此举,实难预料。”

  欧阳修轻叹一声,转向范仲淹,“范大人,您先前所料有误。这位秦太子行事光明磊落,并未与异族勾结。”

  范仲淹默然无语。

  他曾断定金国与契丹背后必有秦国支持,方敢犯宋。

  可现实恰恰相反——两国曾赴秦求援,却被扶苏严词拒绝,甚至秦方还遣使示警,提醒宋军戒备。

  可惜宋军未予重视,终致边境失守。

  但扶苏已然尽责,仁心可鉴。

  若非他允岳飞借道,并主动休战,燕云十六州恐早已落入秦手。

  纵为敌国,亦不得不承认:扶苏真乃君子!

  唯有赵构面色阴沉,静坐不语。

  他对扶苏此举最为恼怒。

  即便宋国因此得利,可一想到这一切出自扶苏主动施予,便觉如芒在背,仿佛受人怜悯。

  他不愿承这份情。

  “不过图名而已。”

  “此举一旦传扬天下,秦国与那位太子声望必将暴涨。名声之利,胜过夺取十座城池!”

  秦桧察言观色,冷声开口。

  他环视群臣,语气讥诮:“我大宋确得了好处,可诸位如此吹捧秦太子,是否太过?”

  “莫非没有秦国相助,我大宋便会亡国不成?”

  此言一出,满殿寂然。

  众人正沉浸于赞叹之中,忽有人出言相讥,自是心生不悦。

  王安石刚想说话,却忽然察觉赵构神情有所松动,心中一动,便将话咽了回去。

  朝中诸臣个个心思灵敏,见状也都沉默不语。

  待殿内一片肃静,赵构才缓缓开口:“秦国对我大宋所施之援手,不可忘怀。若无动于衷,岂非让人以为我朝不懂恩义?”

  “等此战结束,即便取胜,也不必再进兵秦境,就此罢手,权作答谢。”

  群臣听了,内心五味杂陈。

  还谈什么反击?能否守住疆土尚且难料。

  可这话谁也不敢说出口,众人齐声道:“陛下圣裁——!”

  此事就此定下。

  转而议及燕云战局。

  赵构再度启言:“岳飞此次率军击溃金、辽大军,功劳卓着,理应重赏。”

  话音未落,秦桧面色微变,立即出列反对:“臣以为此举不可!”

  赵构眉头轻皱:“何故?”

  岳飞以少胜多,歼敌逾半,战绩赫赫,按理当褒奖有加。

  秦桧正色道:“岳飞虽退敌,却是擅自离防,弃守雁门与应州!”

  “倘若此时秦军突袭,边关失守,燕云之地危矣!其后果远甚于幽、蓟二州沦陷!”

  “今若嘉奖此人,等于纵容违令之举,日后必成风气。”

  “军法如山,不容轻废。”

  “臣请不仅不予封赏,反当严惩,以正军规!”

  他语气坚定,字字铿锵。

  秦桧绝不容许岳飞得功受誉。

  他不仅要阻拦封赏,更主张施以重罚。

  王安石闻之,怒火中烧。

  先前诋毁秦国也就罢了,如今竟连岳飞的功勋也要一笔抹杀?

  他当即起身,拱手禀奏:“陛下!臣不敢认同秦大人之论!”

  说罢,冷冷扫了秦桧一眼。

  “岳飞确有违令之实,然将在外,临机决断,本难事事请命。”

  “金辽在幽州屠城,惨绝人寰。若岳飞坐视不救,蓟州百姓必将遭殃,血流成野!”

  “古训有言,民为邦本。纵使燕云暂归秦国,百姓尚可保全。”

  “但若落入异族之手,生灵涂炭,尸横遍野!陛下忍见此景乎?”

  王安石声泪俱下,悲愤难抑。

  赵构默然无语。

  身为天子,焉能不顾黎民生死?

  以此观之,岳飞之举,未必为过。

  “军令如山,岂能因私情动摇!王大人莫要转移话题!”

  秦桧言辞锋利,紧盯不放。

  王安石眉头紧锁,声音陡然提高:“若岳飞该罚,那幽州失守,节度使石敬瑭难道就无责?”

  “据律法,守将弃城者,当斩。”

  石敬瑭乃秦桧一党。

  岳飞赴燕云十六州后,分其兵权,削弱其势力,秦桧因此怀恨在心。

  早年岳飞性情刚烈,曾多次顶撞于他,积怨渐深,终成对立。

  秦桧脸色微变,眸光闪动,片刻后冷声道:

  “石敬瑭确有失职之罪,弃城而走,依律当惩。”

  “但他后来率军迎敌,亦有战功可记;岳飞亦然,功过皆存。”

  “然二者相较,过远胜于功,必须严处!”

  为阻岳飞得赏,秦桧不惜牺牲自家阵营之人。

  哪怕牵连石敬瑭,也要压下岳飞一头!

  王安石未曾料到,秦桧竟如此决绝,宁可损己也要伤人。

  ......

  赵构忽然开口,打断争执:

  “住口。这是内阁议政之所,岂容你们喧嚷不休?”

  他目光轻扫二人,语气平淡。

  王安石与秦桧立即躬身低头:

  “臣等惶恐。”

  赵构并未苛责。朝中大臣相争,正合其意。君驭群臣,贵在制衡。

  他缓缓道:

  “岳飞与石敬瑭,皆有功亦有过。”

  “秦桧所言属实,功不可抵过,尤以过错为重。”

  “传朕旨意——”

  “岳飞擅离防地,贬三级,应州守将之位由韩世忠暂代。”

  “石敬瑭镇守幽州不利,临阵脱逃,全无将领气节,即刻革去节度使之职,押返汴京候审。”

  “潘美知情不报,贻误军机,随同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