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气浓得几乎遮住眼前三步远的路,脚下的石阶湿滑冰冷。我向前迈了一步,掌心的玉佩忽然一热,那股暖流再次顺着指尖爬上来。
苏青鸾跟在我身后半步,呼吸很轻,却压不住那一丝紧绷。她没有说话,但我能感觉到她的目光一直落在玉佩上。
前方是一道厚重的石门,表面斑驳,刻着模糊不清的纹路。那些纹路像是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只留下浅浅的痕迹。可当我靠近时,玉佩又是一震,蓝光从内里透出,映在石门上,那些旧痕竟一点点亮了起来。
我停下脚步。
这不是巧合。
我记得暗河中玉佩浮起时,背面的云雷纹曾泛过同样的光。那时它对着我的腕间胎记,像在回应什么。师父从前说过一句话——“凤命非承情,乃承劫。”当时我不懂,现在却觉得这句话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苏青鸾站到我身侧,声音低了些:“这门……要怎么开?”
我没有回答。低头看着手中的玉佩,凹槽正对指尖。我咬破指腹,将血滴了上去。
血落下的瞬间,玉佩猛然爆发出一道幽蓝光芒。那光不刺眼,却极深,仿佛从极远的地方照来,穿透了百年的尘封。石门上的符文一个接一个亮起,由下而上,如同被唤醒的脉络。
轰——
一声闷响自地底传来,石门从中裂开一道缝隙,随即缓缓向两侧退去。一股寒气夹杂着陈年药香扑面而来,吹得衣袖微动。
我抬脚欲进。
苏青鸾也同时迈步。
可就在她踏出的刹那,一股无形之力将她猛地推开。她踉跄后退两步,扶住岩壁才稳住身形。
我回头。
她脸色变了:“为什么拦我?”
我没动。看着那道刚开启的门缝,里面漆黑一片,唯有蓝光流转,像是有某种力量在深处等着。
“这不是人力能闯的门。”我说。
她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忽然冷笑:“所以师父留下的传承,只给你?二十年前他救我娘,带我上山,教我剑法,就是为了让我今天只能站在这外面?”
她的声音有些抖。
我转过身面对她。雾气在我们之间流动,分出一道看不见的界限。
“我不知道师父当年为何救你。”我说,“但我知道一点,太乙观不是为某一个人存在的。”
她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你送来了玉佩,带我走到这里。”我看着她,“或许这就是你的命。”
“那我的命就是做个引路人?”她声音高了些,“看着你进去,拿走本该属于师门的东西?”
“这不是谁该不该得的问题。”我伸手按在石门边缘,冷意顺着掌心蔓延,“这是认主不认人。你进不去,说明它不需要你。”
她猛地抬头:“那你呢?你真的知道你是谁吗?将军府嫡女?还是那个风雪夜里被人抱走的孩子?”
我没有回避她的目光:“我不知道。但此刻站在这里的是我,不是你。”
她咬住下唇,手指紧紧攥着短剑,指节发白。
沉默了几息。
她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二十年前,师父为何收我为徒?”
这个问题落下时,连空气都像是静了一瞬。
我知道她在问什么。她不是在质疑传承,是在质疑自己活了二十年的意义。
我站在门口,蓝光从身后照过来,影子拉得很长。
“我不知道师父当年为何救你。”我重复了一遍,“但我知道,他从不做无因之事。”
她望着我,眼神复杂。
“你学剑,识阵,通机关,这些都不是白来的。”我继续说,“若这传承只是为了复仇或夺权,它不会等到今日才现世。它等的,是一个能背负真相而不被仇恨吞噬的人。”
她没动。
“而你来了。”我说,“你带来了另一半玉佩,引我至此。也许你不是传承者,但你是开启这一切的人。”
她眼中有光闪了一下,很快又暗下去。
“那你进去之后呢?”她问,“找到了真相,你会做什么?”
“做该做的事。”我说。
她笑了下,笑得很轻,也很冷:“说得真好听。可你知道外面已经乱了吗?北境有人打着你的名号举旗,京中权臣暗通边将,就连军库都被仿令之人潜入过。你以为躲在这里接受传承就能改变什么?”
“我不是躲。”我看着她,“我是来拿回原本就该由我承担的东西。”
她还想说什么,但我已经转身。
一步跨过门槛。
身后立刻升起一道冰墙,横在通道中央,将我和她隔开。那墙不厚,却坚不可摧。
我听见她在后面用力拍打冰面,声音不大,但持续不断。
“沈清辞!”她喊我的名字,“你不许关我在这外面!你不许一个人决定一切!”
我没有回头。
往前走了几步,蓝光越来越盛。空气中浮现出淡淡的字迹,像是用光写成的符文,一圈圈旋转着,最终凝聚成一行小字:
**“心灯不灭,方可见吾。”**
我停下。
心灯?
我想起小时候在观中修行,每逢月圆之夜,师父都会让我独坐静室,面前点一盏油灯。他说灯光能照见人心最深的地方,若心乱,则灯摇;若心死,则灯熄。
后来我才明白,那灯从来不是为了照明。
我闭上眼。
体内寒毒突然翻涌,但这一次我没有压制。任那冷意从四肢百骸侵入,再慢慢沉下去。疼痛还在,可比之前清晰了许多。就像一层蒙在眼前的纱被掀开了。
再睁眼时,眼前的景象变了。
石室深处,有一具盘坐的身影。
那人穿着褪色的道袍,双手交叠置于膝上,头微微低垂。身下是早已干涸的蒲团,四周散落着几卷竹简和一支断笔。
是师父。
他还在这里。
我一步步走近,脚步落在地上几乎没有声音。直到跪在他面前,仰头看他枯瘦的脸。
他双眼闭着,眉心有一道细小的裂痕,像是生前承受过极大的痛苦。
我抬起手,想碰他的衣袖,却又停住。
这时,他怀中突然滑出一物。
是一卷轴,外裹青绸,末端系着一枚铜扣。我伸手接过,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写着四个字:
**“北境兵解。”**
还没看完,身后冰墙传来剧烈震动。
我猛地回头。
苏青鸾正用剑猛击冰面,剑尖崩出火星。她的脸贴在冰上,看得见嘴在动。
我听不见她说什么。
但下一刻,整块冰墙开始龟裂,细纹如蛛网般扩散。
她不是在求我放她进来。
她是要砸进来。
苏青鸾跟在我身后半步,呼吸很轻,却压不住那一丝紧绷。她没有说话,但我能感觉到她的目光一直落在玉佩上。
前方是一道厚重的石门,表面斑驳,刻着模糊不清的纹路。那些纹路像是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只留下浅浅的痕迹。可当我靠近时,玉佩又是一震,蓝光从内里透出,映在石门上,那些旧痕竟一点点亮了起来。
我停下脚步。
这不是巧合。
我记得暗河中玉佩浮起时,背面的云雷纹曾泛过同样的光。那时它对着我的腕间胎记,像在回应什么。师父从前说过一句话——“凤命非承情,乃承劫。”当时我不懂,现在却觉得这句话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苏青鸾站到我身侧,声音低了些:“这门……要怎么开?”
我没有回答。低头看着手中的玉佩,凹槽正对指尖。我咬破指腹,将血滴了上去。
血落下的瞬间,玉佩猛然爆发出一道幽蓝光芒。那光不刺眼,却极深,仿佛从极远的地方照来,穿透了百年的尘封。石门上的符文一个接一个亮起,由下而上,如同被唤醒的脉络。
轰——
一声闷响自地底传来,石门从中裂开一道缝隙,随即缓缓向两侧退去。一股寒气夹杂着陈年药香扑面而来,吹得衣袖微动。
我抬脚欲进。
苏青鸾也同时迈步。
可就在她踏出的刹那,一股无形之力将她猛地推开。她踉跄后退两步,扶住岩壁才稳住身形。
我回头。
她脸色变了:“为什么拦我?”
我没动。看着那道刚开启的门缝,里面漆黑一片,唯有蓝光流转,像是有某种力量在深处等着。
“这不是人力能闯的门。”我说。
她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忽然冷笑:“所以师父留下的传承,只给你?二十年前他救我娘,带我上山,教我剑法,就是为了让我今天只能站在这外面?”
她的声音有些抖。
我转过身面对她。雾气在我们之间流动,分出一道看不见的界限。
“我不知道师父当年为何救你。”我说,“但我知道一点,太乙观不是为某一个人存在的。”
她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你送来了玉佩,带我走到这里。”我看着她,“或许这就是你的命。”
“那我的命就是做个引路人?”她声音高了些,“看着你进去,拿走本该属于师门的东西?”
“这不是谁该不该得的问题。”我伸手按在石门边缘,冷意顺着掌心蔓延,“这是认主不认人。你进不去,说明它不需要你。”
她猛地抬头:“那你呢?你真的知道你是谁吗?将军府嫡女?还是那个风雪夜里被人抱走的孩子?”
我没有回避她的目光:“我不知道。但此刻站在这里的是我,不是你。”
她咬住下唇,手指紧紧攥着短剑,指节发白。
沉默了几息。
她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二十年前,师父为何收我为徒?”
这个问题落下时,连空气都像是静了一瞬。
我知道她在问什么。她不是在质疑传承,是在质疑自己活了二十年的意义。
我站在门口,蓝光从身后照过来,影子拉得很长。
“我不知道师父当年为何救你。”我重复了一遍,“但我知道,他从不做无因之事。”
她望着我,眼神复杂。
“你学剑,识阵,通机关,这些都不是白来的。”我继续说,“若这传承只是为了复仇或夺权,它不会等到今日才现世。它等的,是一个能背负真相而不被仇恨吞噬的人。”
她没动。
“而你来了。”我说,“你带来了另一半玉佩,引我至此。也许你不是传承者,但你是开启这一切的人。”
她眼中有光闪了一下,很快又暗下去。
“那你进去之后呢?”她问,“找到了真相,你会做什么?”
“做该做的事。”我说。
她笑了下,笑得很轻,也很冷:“说得真好听。可你知道外面已经乱了吗?北境有人打着你的名号举旗,京中权臣暗通边将,就连军库都被仿令之人潜入过。你以为躲在这里接受传承就能改变什么?”
“我不是躲。”我看着她,“我是来拿回原本就该由我承担的东西。”
她还想说什么,但我已经转身。
一步跨过门槛。
身后立刻升起一道冰墙,横在通道中央,将我和她隔开。那墙不厚,却坚不可摧。
我听见她在后面用力拍打冰面,声音不大,但持续不断。
“沈清辞!”她喊我的名字,“你不许关我在这外面!你不许一个人决定一切!”
我没有回头。
往前走了几步,蓝光越来越盛。空气中浮现出淡淡的字迹,像是用光写成的符文,一圈圈旋转着,最终凝聚成一行小字:
**“心灯不灭,方可见吾。”**
我停下。
心灯?
我想起小时候在观中修行,每逢月圆之夜,师父都会让我独坐静室,面前点一盏油灯。他说灯光能照见人心最深的地方,若心乱,则灯摇;若心死,则灯熄。
后来我才明白,那灯从来不是为了照明。
我闭上眼。
体内寒毒突然翻涌,但这一次我没有压制。任那冷意从四肢百骸侵入,再慢慢沉下去。疼痛还在,可比之前清晰了许多。就像一层蒙在眼前的纱被掀开了。
再睁眼时,眼前的景象变了。
石室深处,有一具盘坐的身影。
那人穿着褪色的道袍,双手交叠置于膝上,头微微低垂。身下是早已干涸的蒲团,四周散落着几卷竹简和一支断笔。
是师父。
他还在这里。
我一步步走近,脚步落在地上几乎没有声音。直到跪在他面前,仰头看他枯瘦的脸。
他双眼闭着,眉心有一道细小的裂痕,像是生前承受过极大的痛苦。
我抬起手,想碰他的衣袖,却又停住。
这时,他怀中突然滑出一物。
是一卷轴,外裹青绸,末端系着一枚铜扣。我伸手接过,打开一看,只见里面写着四个字:
**“北境兵解。”**
还没看完,身后冰墙传来剧烈震动。
我猛地回头。
苏青鸾正用剑猛击冰面,剑尖崩出火星。她的脸贴在冰上,看得见嘴在动。
我听不见她说什么。
但下一刻,整块冰墙开始龟裂,细纹如蛛网般扩散。
她不是在求我放她进来。
她是要砸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