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基石-《巨星重生:只想低调做幕后》

  昨天定下新房和搬家吉日之后,整个徐家都弥漫着一股鲜活而坚实的动力。

  徐记便民超市依旧日常运营,但周慧兰和徐国强的心思早就飞向了安家玺园那套宽敞明亮的大平层了。

  周慧兰和徐国强也在超市里商量后最终还是决定将超市盘出去。

  周慧兰一边擦拭着货架一边询问徐国强:“老徐,你说咱这店,盘给谁好?”

  徐国强正清点着库存,想了想:“老陈家那小子吧,不是一直想自己干点啥吗?他家就住隔壁楼,知根知底,人也老实,这店他接过去熟门熟路,街坊邻居也认他。”

  周慧兰想了想,点点头:“嗯,也行,价格也别要太高了,差不多就行,现在儿子也不差钱,就当帮衬邻居了。”

  如何应对邻里好奇的询问,两人也统一了口径。

  就说这半年开超市辛苦是辛苦能攒点钱,加上之前老徐跟着以前的朋友偷偷搞了点小投资,运气好赚了一些,这才凑够首付,贷款买的房。

  关于儿子“红烧肉”的身份,那是绝口不能提的,必须捂得严严实实。

  消息放出去后,果然引来了不少关注,街坊邻居听说他们要搬走,都感到不舍,但更多是为他们高兴。

  “哎哟,老徐,慧兰,可以啊!不声不响就换大房子了!”

  “超市盘出去也好,你们也该享享福了!”

  “老徐你还搞投资?深藏不露啊!”

  面对这些善意的打探和祝福,徐国强和周慧兰就按照商量好的说辞,含糊地应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因“小有积蓄”而满足又不好意思的笑容。

  二十九号早上八点多,徐亦被电话声吵醒,他拿起电话接过,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慵懒:“喂,多多姐。”

  钱多多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干练,语速稍快:“老板,早上好。”

  “两件事,第一,《三体:地球往事》于昨天已经完结,今天早上《三体II:黑暗森林》已经上线前10章。”

  “目前‘红烧肉’,《三体》,《黑暗森林》,罗辑等词条已经占据了各大热搜前三席位,各大论坛讨论热度极高。”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果然如此”的笑意,显然对这种盛况早已习以为常:“舆论反响……嗯,一如既往的爆炸。”

  徐亦更是波澜不惊,只是淡淡地回了句:“知道了。”

  对于热搜他已经有些脱敏了。

  钱多多的语气变得严肃了些:“第二件事,也是更重要的。”

  “随着《地球往事》的完结和《黑暗森林》的开篇,关于《三体》系列版权合作的询价和正式邀约出现了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邮件和正式函件我已经初步筛选整理了一遍。”

  “除了之前合作过的星海映像,灵境动画,再次表达了强烈希望继续合作、拿下后续作品的意愿之外,还出现了几家实力雄厚的国内新兴影视公司,报价非常激进。”

  “另外。”

  她顿了顿,声音更郑重了一些:“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国外也有几家知名的影视制作公司发来了初步接触的请求,主要是询问影视改编权的可能性。”

  “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也通过正式渠道发来了合作意向函,表达了希望将《三体》搬上荧屏的浓厚兴趣。”

  “他们的负责人‘老梁’亲自致电,态度非常诚恳。”

  徐亦微微挑眉:“央视?”

  这确实在他的预料之外。

  国图收录是官方对文学价值的认可,而央视下场参与影视改编权的争夺,

  则意味着《三体》的影响力已经突破了特定的读者圈层,进入了更主流、更具象征意义的视野。

  这带来的关注度和后续影响,将是完全不同量级的。

  他需要认真权衡。

  钱多多也精准地点出了关键:“是的,老板。央视的介入,意味着项目的规格和受关注度会提升到国家级层面,但同时,合作模式和创作自由度可能需要更多的沟通。”

  徐亦迅速做出指示:“把央视,星海,灵境还有几家国外公司的详细资料和初步条件整理一份评估报告给我,央视和国外公司重点标注。”

  钱多多利落应下:“明白!”

  徐亦说了句“辛苦了”之后便挂断了电话。

  他放下手机,揉了揉眉心,版权的事情错综复杂,尤其是牵扯到央视这样的平台,必须慎之又慎。

  他刚起床穿好衣服准备去洗漱,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次是‘方静’。

  徐亦再次拿起手机,按下接听键。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方静带着几分调侃和无奈笑意的声音:“徐大作家,您这红烧肉的马甲又上热搜了,搞得羽君她们那三首歌一推再推啊。”

  徐亦都能想象到方静此刻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说话的样子,他嘴角微扬,没接她的调侃,只是安静听着。

  方静吐槽了两句,也没指望徐亦回应,便话锋一转,切入正题:“说正事。新歌发布时间我这边定好了,就2月2号,你可别到时候又给我搞个什么爆炸剧情把热搜抢了啊,不然我这真要生气了!”

  徐亦无奈的笑了笑:“好的,保证。”

  方静的语气变得正式了些:“还有,上次你答应的帮忙找经纪人的人情,这话还作数的吧?”

  徐亦回答得没有一丝犹豫:“绝对作数!”

  钱多多的能力远超预期,这份人情他认。

  方静的声音里透出满意:“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三首歌,两首给周林,他过完年就是出道十周年了,公司计划给他打造一张纪念专辑,我希望你能出手,帮他写两首主打歌。”

  “我就一个要求,最好是能引发共鸣、有传唱潜力的精品!”

  “其他要求,题材什么的就不限了,我相信你。”

  徐亦没有多说,语气依旧平静:“可以。另一首呢?”

  “另一首,”方静的声音里带着期待,“是给我们公司的影后,杨雨桐的。”

  徐亦想了想,有些印象,皇朝互娱的当家花旦,演技备受认可,但没听说过她唱歌。

  方静解释道:“对,雨桐,她不是专业歌手,但早年系统地学过声乐,嗓音条件其实很不错,很有辨识度。”

  “她一直有个唱歌的愿望,这次想借一首高质量的单曲,尝试跨界,也算是给她的事业增加一个新的亮点。”

  “这首歌,不需要太复杂的技巧,但要能突出她声音里的故事感和质感,最好能和她演员的身份有某种巧妙的呼应。”

  影后跨界发单曲?这倒是个有趣的挑战。

  徐亦略一思索,便应承下来:“好。”

  听到徐亦丝毫没有犹豫的回答方静心情大好,语气也轻快起来:“那我就期待你的新作了!不着急,你慢慢写!”

  徐亦一边往洗手间走一边说:“嗯,我心里有数。”

  方静闻言利落的结束了对话:“行,那我不打扰你了。”

  挂断电话之后徐亦站在洗手间的镜子前,看着镜中的自己。

  幕后的生活,似乎也并不比台前轻松多少。

  但这种掌控节奏、默默耕耘的感觉,正是他这一世,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