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的,你再不甘心又能怎样,一天不见个客人,世道变了,能吃口饱饭,不至于像街上那些流民一般,就烧高香了!”妇人一个劲的劝说着。
“唉~”颜三长舒一口气,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晨光如薄纱般漫过汴京城墙时,杨天等人抱拳作别。
颜三望着从未使用过,已经生锈的铜锁,第一次将它扣在巨大的雕花木门上。
锁舌咬合的轻响惊飞了檐下宿鸦,那匾额上“宴清楼”三个鎏金大字,在熹微中泛着冷光。
“汴京第一,汴京第一……哈哈哈……”
颜三突然仰头大笑,声浪撞碎了黎明的沉寂。他的笑声里裹着七年前赶走神来酒馆的骄傲,混杂着昨夜官差的怒吼,惊得门口灯笼在晨风里晃出虚影。
马车轱辘声碾过青石板路,扬起的浮雪还未落地,载着颜家满车家什的马车已转过街角,只留下空荡荡的街巷回荡着渐弱的笑声。
天色渐亮,杨天一行人在城中寻找药铺,杨妁自受伤后,一直远途奔波,没有得到有效救治,虽已清醒,却仍是萎靡不振,身体虚弱不堪,走几步路便大汗淋漓,蒋妍儿空有一身医术,却难为无米之炊,几人本可绕着汴京外城,直至城西南方向的佛光寺,但为了买些药材,只得进了城。
好不容易找到两间药铺,蒋妍儿配齐所需药材,简单吃过早饭后,几人便要出城去往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汴京外城西南方向,几人自汴京东南宣化门进入,在内城中转了一圈,办妥事情之后,再要经西南方向的安上门出城。
正午刚过,几人一到安上门 ,便被眼前景象惊住。
城门处两队伪齐兵士严阵以待,正挨个搜查进出城的百姓,尤其是出城,最为严苛,刘豫大肆抓捕壮年男子充军,欲集结三十万军队,对南朝来一次毁灭性打击。
“这怎么出城?”
杨天翻身下马,满脸愁容,单枪匹马闯出城自是不在话下,可他们这一群人,尤其还有不会武功的蒋妍儿,以及萎靡不振的杨妁。
“啾——”
一声尖锐刺耳的鹰唳划破长空,昨日便一直尾随他们的那只老鹰,此刻正低低掠过几人上方,丈长的双翅带起一阵狂风,扫过众人头顶,浑身衣物猎猎作响。
鹰鸣瞬间扯动了所有人的视线。
城门为首的那名士兵眉头一拧,手指厉声喝问:“你们干什么的?”
话音未落,数十名士兵立马围拢过来,手中的兵器隐隐泛着寒光,将杨天等人团团困在中央,气氛骤然绷紧。
杨天刚要从马腹下拔枪,被完颜织雪用眼神按住。
“我们有紧急军务要出城,任何人不得阻拦!”
完颜织雪双腿一夹马肚,胯下白马鼻孔一张一翕,喷出两道热气,迎着那士兵便踱步逼去,士兵拔刀连连往后退,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大喝道:“你们是什么人?即是军务,可有令牌证物?”
杨天已将手按在了马腹下的长枪之上,潘婷也反手握住了后背的剑柄之上,缓缓向蒋妍儿与杨妁靠去。
完颜织雪胯下战马不停,待将为首士兵逼出包围圈,这才朝奇使了个眼色,背对杨天几人,不露声色的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稍一展示,便迅速藏入怀中。
那士兵也是个机灵人,眼珠一转,对包围杨天的那几人大声喊道:“放他们出城!”
杨天眼神示意,潘婷率先驾马前行,蒋妍儿与杨妁紧随,自己断后。
见几人出了城门,为首士兵招呼身边一名兵士,耳语几句,那兵士便驾马往皇宫奔去。
众人走出老远,这才放下心来,沿着汴河向佛光寺而去。
初冬的汴河尚未结冻,像被暖阳吻过的绸缎,带着点懒洋洋的温吞,昨日的一场薄雪,在河里没有留下任何踪迹,只在岸边枯草上盖了薄薄一层。
水面上笼着层薄薄的水汽,朦胧了岸边的树影,风掠过时,只漾开细碎的波纹,不像深秋那般凛冽,倒有种刚褪了火气的柔和。偶尔有枯叶打着旋儿落进去,也只是慢悠悠地漂着……
红日西斜,几人到了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汴河南岸,一座巴掌大小的寺庙。房舍不过五六间,青瓦覆盖着屋脊,檐角的风铃蒙了层薄尘,偶有风过,才怯生生响上两声。
僧人三五个,俱是老者,杨天儿时记忆里他们就是如此,没想到七八年的光景已过,竟也未变,几个僧人白日里在佛前燃一炷香,便搬了竹凳坐在廊下晒太阳,倒也悠闲。
佛堂里的烛火明明灭灭,映着墙上斑驳的壁画。晚课的钟声敲过,三两声佛号混着河水潺潺的声息,在薄雪覆盖的寂静里,倒生出几分与世无争的安宁来。
“施主,别来无恙!阿弥陀佛!”
一白发老僧缓缓上前,向着杨天双手合十,微微颔首,像是等了许久的故人。
杨天呆立原地,死去的记忆一下子击中了他,儿时随父亲前来拜佛的光景在他脑海中翻涌起来。
杨天跪在坐垫上,虔诚的双手合十,指尖抵着眉心,喉间溢出轻微的祷念词。
香案上的烛火跳了跳,映得他眼底的红丝格外清晰,他望着佛龛上慈眉善目的佛像,声音带着难掩的颤抖:“求佛祖保佑……保佑我完成父亲遗愿……”
圆月高悬,银光遍洒,加上未化尽的薄雪,将整个庙宇映的通亮。
殿内,烛火跳跃。
白髯老僧手捻佛珠,端坐佛像前,杨天,完颜织雪,潘婷,蒋妍儿,杨妁围成一个圈,俱是席地而坐,虔诚的望着老僧。
“老衲等你许久了!”老僧忽然开口。
“智圆方丈为何如此说?您怎么知晓我会来?”杨天疑惑问道。
“老衲不仅知道你会来,而且还一定会来!”
老僧缓缓说完,手一挥,殿门应声而开,一个胖和尚双手抱着一杆长枪进了殿内。
        “唉~”颜三长舒一口气,放下了心中的执念。
晨光如薄纱般漫过汴京城墙时,杨天等人抱拳作别。
颜三望着从未使用过,已经生锈的铜锁,第一次将它扣在巨大的雕花木门上。
锁舌咬合的轻响惊飞了檐下宿鸦,那匾额上“宴清楼”三个鎏金大字,在熹微中泛着冷光。
“汴京第一,汴京第一……哈哈哈……”
颜三突然仰头大笑,声浪撞碎了黎明的沉寂。他的笑声里裹着七年前赶走神来酒馆的骄傲,混杂着昨夜官差的怒吼,惊得门口灯笼在晨风里晃出虚影。
马车轱辘声碾过青石板路,扬起的浮雪还未落地,载着颜家满车家什的马车已转过街角,只留下空荡荡的街巷回荡着渐弱的笑声。
天色渐亮,杨天一行人在城中寻找药铺,杨妁自受伤后,一直远途奔波,没有得到有效救治,虽已清醒,却仍是萎靡不振,身体虚弱不堪,走几步路便大汗淋漓,蒋妍儿空有一身医术,却难为无米之炊,几人本可绕着汴京外城,直至城西南方向的佛光寺,但为了买些药材,只得进了城。
好不容易找到两间药铺,蒋妍儿配齐所需药材,简单吃过早饭后,几人便要出城去往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汴京外城西南方向,几人自汴京东南宣化门进入,在内城中转了一圈,办妥事情之后,再要经西南方向的安上门出城。
正午刚过,几人一到安上门 ,便被眼前景象惊住。
城门处两队伪齐兵士严阵以待,正挨个搜查进出城的百姓,尤其是出城,最为严苛,刘豫大肆抓捕壮年男子充军,欲集结三十万军队,对南朝来一次毁灭性打击。
“这怎么出城?”
杨天翻身下马,满脸愁容,单枪匹马闯出城自是不在话下,可他们这一群人,尤其还有不会武功的蒋妍儿,以及萎靡不振的杨妁。
“啾——”
一声尖锐刺耳的鹰唳划破长空,昨日便一直尾随他们的那只老鹰,此刻正低低掠过几人上方,丈长的双翅带起一阵狂风,扫过众人头顶,浑身衣物猎猎作响。
鹰鸣瞬间扯动了所有人的视线。
城门为首的那名士兵眉头一拧,手指厉声喝问:“你们干什么的?”
话音未落,数十名士兵立马围拢过来,手中的兵器隐隐泛着寒光,将杨天等人团团困在中央,气氛骤然绷紧。
杨天刚要从马腹下拔枪,被完颜织雪用眼神按住。
“我们有紧急军务要出城,任何人不得阻拦!”
完颜织雪双腿一夹马肚,胯下白马鼻孔一张一翕,喷出两道热气,迎着那士兵便踱步逼去,士兵拔刀连连往后退,却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大喝道:“你们是什么人?即是军务,可有令牌证物?”
杨天已将手按在了马腹下的长枪之上,潘婷也反手握住了后背的剑柄之上,缓缓向蒋妍儿与杨妁靠去。
完颜织雪胯下战马不停,待将为首士兵逼出包围圈,这才朝奇使了个眼色,背对杨天几人,不露声色的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稍一展示,便迅速藏入怀中。
那士兵也是个机灵人,眼珠一转,对包围杨天的那几人大声喊道:“放他们出城!”
杨天眼神示意,潘婷率先驾马前行,蒋妍儿与杨妁紧随,自己断后。
见几人出了城门,为首士兵招呼身边一名兵士,耳语几句,那兵士便驾马往皇宫奔去。
众人走出老远,这才放下心来,沿着汴河向佛光寺而去。
初冬的汴河尚未结冻,像被暖阳吻过的绸缎,带着点懒洋洋的温吞,昨日的一场薄雪,在河里没有留下任何踪迹,只在岸边枯草上盖了薄薄一层。
水面上笼着层薄薄的水汽,朦胧了岸边的树影,风掠过时,只漾开细碎的波纹,不像深秋那般凛冽,倒有种刚褪了火气的柔和。偶尔有枯叶打着旋儿落进去,也只是慢悠悠地漂着……
红日西斜,几人到了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汴河南岸,一座巴掌大小的寺庙。房舍不过五六间,青瓦覆盖着屋脊,檐角的风铃蒙了层薄尘,偶有风过,才怯生生响上两声。
僧人三五个,俱是老者,杨天儿时记忆里他们就是如此,没想到七八年的光景已过,竟也未变,几个僧人白日里在佛前燃一炷香,便搬了竹凳坐在廊下晒太阳,倒也悠闲。
佛堂里的烛火明明灭灭,映着墙上斑驳的壁画。晚课的钟声敲过,三两声佛号混着河水潺潺的声息,在薄雪覆盖的寂静里,倒生出几分与世无争的安宁来。
“施主,别来无恙!阿弥陀佛!”
一白发老僧缓缓上前,向着杨天双手合十,微微颔首,像是等了许久的故人。
杨天呆立原地,死去的记忆一下子击中了他,儿时随父亲前来拜佛的光景在他脑海中翻涌起来。
杨天跪在坐垫上,虔诚的双手合十,指尖抵着眉心,喉间溢出轻微的祷念词。
香案上的烛火跳了跳,映得他眼底的红丝格外清晰,他望着佛龛上慈眉善目的佛像,声音带着难掩的颤抖:“求佛祖保佑……保佑我完成父亲遗愿……”
圆月高悬,银光遍洒,加上未化尽的薄雪,将整个庙宇映的通亮。
殿内,烛火跳跃。
白髯老僧手捻佛珠,端坐佛像前,杨天,完颜织雪,潘婷,蒋妍儿,杨妁围成一个圈,俱是席地而坐,虔诚的望着老僧。
“老衲等你许久了!”老僧忽然开口。
“智圆方丈为何如此说?您怎么知晓我会来?”杨天疑惑问道。
“老衲不仅知道你会来,而且还一定会来!”
老僧缓缓说完,手一挥,殿门应声而开,一个胖和尚双手抱着一杆长枪进了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