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玉简的数值仍在攀升,微光在寒玉表面跳动,每一次跃升都与布袋中那诡异的震频呼应。三长两短,停顿,再两长——这节奏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地脉律动,也不依循人体气血流转的规律。路明指尖压在布袋边缘,寒气自腕脉缓缓渗出,却无法压制那自内而外的搏动。铜片藏于袖中,背面裂痕余温未散,像一根细线,牵着三年前北荒残碑下的那一瞬共鸣。
他闭目,识海边缘仍有裂痕未愈,方才幻象中的天崩地裂仍残留在神识深处,如锈蚀的刀口,稍一触碰便渗出血丝。强行再探,只会让神魂彻底崩解。而眼前之物,已非解析可得。它不是文字,不是咒言,是锁——一道以古符为链、以神识为钥的封印之锁。他打不开。
睁眼时,目光落于寒铁台上的空冥匣。银纹沉寂,金光隐没,但那股拒斥之力仍在,仿佛内里之物正冷眼审视着所有试图窥探它的凡躯。符文师已退,一人断臂,一人神识震荡,玉简尽碎。再无人敢近前。
路明起身,未再看匣一眼。他走向密室深处,石壁嵌有三重冰门,门后是禁藏柜。掌心血印按上锁面,寒气贯入,冰层逐层消融。柜中仅存一卷,以玄鳞皮为页,边缘泛着暗青光泽,标题早已磨灭,唯有内页首行刻着《符源谱系残卷》五字。
他将铜片取出,平放掌心,指尖蘸血,在残卷首页轻点。血珠滚落纸面,未被吸收,反而微微颤动,似有排斥。他皱眉,改以铜片背面裂痕贴向纸页。刹那间,裂痕发烫,纸面浮现微光,一道细线自“九幽符律”四字间蜿蜒而出,如活蛇游走,最终停在地图一角——云梦泽外,孤峰。
残卷记载,上古符文分九系,九幽为最隐晦一支,专司封镇、禁锢、断界,传至后世几近断绝。能通此律者,非师承不可得,非诚心不可授。末页批注:“三十年前,有客登孤峰,断梯焚舟,言‘不纳俗人,唯诚者见’。”
路明合卷,铜片收回袖中。他未立即行动,而是立于冰门前,凝视那道微光残留的轨迹。云梦泽地处南荒边缘,常年瘴气弥漫,寻常修士避之不及。而孤峰无名,不在任何宗门图志之中,若非此卷记载,几乎无人知晓其存在。
他取出一枚暗青符引,以血为墨,在背面写下三字密语:“寻九幽。”符引封入玉匣,交予守卫心腹,令其即刻传往南线旧部。三重加密,三重验证,不得经手外人。
两日后,回应自瘴气深处传来。一张残破纸条,以火漆封缄,字迹潦草:“孤峰有客,不纳俗人,唯诚者见。若欲登临,须弃兵刃、断信阵、孤身而上。违者,坠渊。”
路明静立良久,终于转身走向寒铁台。他将空冥匣重新封入九重冰锁阵,六道冰刺插入台基,每一道皆刻有血契符文。最后一道锁闭时,他咬破指尖,以血画符,低语:“若匣动三震,即刻传讯于我。”
血契成,寒气凝而不散。他取出三枚玉令,分别刻有“守”“调”“断”三字,交予三位亲信,明令:“我将闭关调息,七日之内,不得扰。若有异动,依令行事。”
密令交付后,他并未回寝殿,而是转入侧室。室内无床无椅,仅有一方石台,台上摆着三件物事:一枚遮神符,可隐匿气息波动;一枚渡瘴珠,能破南荒毒雾;还有一双踏云履,底纹刻有匿踪阵,行走不留痕。
他将符引贴于胸前,渡瘴珠收入袖囊,履底阵纹以血激活。一切准备妥当,他最后看了一眼密室方向。布袋中的空冥匣,又震了一下。
这一次,震动极短,却带着某种催促的意味。
翌日清晨,营地传出闭关令。守卫加岗,禁地封锁,无人察觉领袖身影已悄然离营。晨雾未散,一道身影穿林而过,足尖点地无声,履底阵纹微光一闪即灭。
三日后,南荒边境,瘴气翻涌。孤峰耸立于雾海中央,无桥无梯,仅有一条细绳自峰顶垂下,随风轻摆。路明立于崖边,解下佩刀,抛入深渊。他撕碎信阵符纸,任其化为灰烬,随风飘散。
然后,他抓住细绳,开始攀爬。
绳索粗糙,磨破掌心,血痕一路滴落。越往上,风越烈,雾越浓。不知过了多久,指尖触到岩石边缘。他翻身而上,站定。
峰顶平坦,寸草不生。中央立着一座石屋,门扉紧闭。屋前摆着一张石案,案上放着一只空碗,碗底刻着一行小字:“诚在何处?”
路明未语,抽出袖中铜片,轻轻放入碗中。铜片落碗,背面裂痕正对屋门。
片刻,屋内传来一声轻响,像是某种机关启动。石门缓缓开启,一股陈旧气息扑面而来。
门内,一道身影背光而立,宽袍广袖,面容隐于暗处。他未回头,只抬起一手,指向屋角。
那里,放着一卷残破的符皮,表面浮着淡淡金纹,与空冥匣上的符文,如出一辙。
        他闭目,识海边缘仍有裂痕未愈,方才幻象中的天崩地裂仍残留在神识深处,如锈蚀的刀口,稍一触碰便渗出血丝。强行再探,只会让神魂彻底崩解。而眼前之物,已非解析可得。它不是文字,不是咒言,是锁——一道以古符为链、以神识为钥的封印之锁。他打不开。
睁眼时,目光落于寒铁台上的空冥匣。银纹沉寂,金光隐没,但那股拒斥之力仍在,仿佛内里之物正冷眼审视着所有试图窥探它的凡躯。符文师已退,一人断臂,一人神识震荡,玉简尽碎。再无人敢近前。
路明起身,未再看匣一眼。他走向密室深处,石壁嵌有三重冰门,门后是禁藏柜。掌心血印按上锁面,寒气贯入,冰层逐层消融。柜中仅存一卷,以玄鳞皮为页,边缘泛着暗青光泽,标题早已磨灭,唯有内页首行刻着《符源谱系残卷》五字。
他将铜片取出,平放掌心,指尖蘸血,在残卷首页轻点。血珠滚落纸面,未被吸收,反而微微颤动,似有排斥。他皱眉,改以铜片背面裂痕贴向纸页。刹那间,裂痕发烫,纸面浮现微光,一道细线自“九幽符律”四字间蜿蜒而出,如活蛇游走,最终停在地图一角——云梦泽外,孤峰。
残卷记载,上古符文分九系,九幽为最隐晦一支,专司封镇、禁锢、断界,传至后世几近断绝。能通此律者,非师承不可得,非诚心不可授。末页批注:“三十年前,有客登孤峰,断梯焚舟,言‘不纳俗人,唯诚者见’。”
路明合卷,铜片收回袖中。他未立即行动,而是立于冰门前,凝视那道微光残留的轨迹。云梦泽地处南荒边缘,常年瘴气弥漫,寻常修士避之不及。而孤峰无名,不在任何宗门图志之中,若非此卷记载,几乎无人知晓其存在。
他取出一枚暗青符引,以血为墨,在背面写下三字密语:“寻九幽。”符引封入玉匣,交予守卫心腹,令其即刻传往南线旧部。三重加密,三重验证,不得经手外人。
两日后,回应自瘴气深处传来。一张残破纸条,以火漆封缄,字迹潦草:“孤峰有客,不纳俗人,唯诚者见。若欲登临,须弃兵刃、断信阵、孤身而上。违者,坠渊。”
路明静立良久,终于转身走向寒铁台。他将空冥匣重新封入九重冰锁阵,六道冰刺插入台基,每一道皆刻有血契符文。最后一道锁闭时,他咬破指尖,以血画符,低语:“若匣动三震,即刻传讯于我。”
血契成,寒气凝而不散。他取出三枚玉令,分别刻有“守”“调”“断”三字,交予三位亲信,明令:“我将闭关调息,七日之内,不得扰。若有异动,依令行事。”
密令交付后,他并未回寝殿,而是转入侧室。室内无床无椅,仅有一方石台,台上摆着三件物事:一枚遮神符,可隐匿气息波动;一枚渡瘴珠,能破南荒毒雾;还有一双踏云履,底纹刻有匿踪阵,行走不留痕。
他将符引贴于胸前,渡瘴珠收入袖囊,履底阵纹以血激活。一切准备妥当,他最后看了一眼密室方向。布袋中的空冥匣,又震了一下。
这一次,震动极短,却带着某种催促的意味。
翌日清晨,营地传出闭关令。守卫加岗,禁地封锁,无人察觉领袖身影已悄然离营。晨雾未散,一道身影穿林而过,足尖点地无声,履底阵纹微光一闪即灭。
三日后,南荒边境,瘴气翻涌。孤峰耸立于雾海中央,无桥无梯,仅有一条细绳自峰顶垂下,随风轻摆。路明立于崖边,解下佩刀,抛入深渊。他撕碎信阵符纸,任其化为灰烬,随风飘散。
然后,他抓住细绳,开始攀爬。
绳索粗糙,磨破掌心,血痕一路滴落。越往上,风越烈,雾越浓。不知过了多久,指尖触到岩石边缘。他翻身而上,站定。
峰顶平坦,寸草不生。中央立着一座石屋,门扉紧闭。屋前摆着一张石案,案上放着一只空碗,碗底刻着一行小字:“诚在何处?”
路明未语,抽出袖中铜片,轻轻放入碗中。铜片落碗,背面裂痕正对屋门。
片刻,屋内传来一声轻响,像是某种机关启动。石门缓缓开启,一股陈旧气息扑面而来。
门内,一道身影背光而立,宽袍广袖,面容隐于暗处。他未回头,只抬起一手,指向屋角。
那里,放着一卷残破的符皮,表面浮着淡淡金纹,与空冥匣上的符文,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