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中那粒晶体骤然发烫,路明脚步一顿,右脚悬在台阶上方未落。他左手迅速按住内袋,掌心贴着布料压紧,一股冷意自指节蔓延而出,沿着经脉直逼热源。体内风阳二息顺势流转,在胸腹间划出一道环形轨迹,稳住紊乱的灵力节奏。
三息之后,热度减退,如同退潮般悄然隐去。他未松手,反而将晶体从袖袋取出,换作胸前一块特制玉囊收容。玉囊表面刻有双层镇灵符纹,封口时指尖轻点两下,符线微亮即灭。做完这些,他才继续抬步,踏上最后一级石阶。
前方光亮渐强,山道尽头是洪荒中枢的青石广场。晨雾尚未散尽,远处几座高台轮廓隐约可见。他走出通道,肩头长剑垂地,步伐沉稳。广场空无一人,但四周宗门驻地已有动静,屋檐下升起淡淡炊烟,偶尔传来低语与器物碰撞声。
他径直走向中央议事台。台面由整块青岩打磨而成,边缘刻有古阵纹路,中央凹陷处可嵌入传音核心。他在台前站定,解下行囊,轻轻放在地面。布袋刚一接触石板,便传出轻微嗡鸣——瓷瓶中的药性仍在波动,若不处理,灵气将持续逸散。
路明蹲下身,先取出白玉小匣。匣盖掀开,九枚泛着青光的丹药整齐排列,表面气泡缓缓滚动,似未完全凝固。他以指尖在台面虚画静灵阵,线条深入石缝,隐隐泛起微蓝光泽。随后将丹药逐一枚入阵心,位置严格按照五行方位排布。阵成刹那,青光收敛,躁动止息。
接着是玉架上的瓷瓶。他逐一检查封口,发现其中一瓶蜡封松动,药香外溢。立即从怀中取出备用封蜡,以灵火融化后重新浇注,再用兽皮卷轴垫底,制成简易支架置于阵旁,避免震动倾倒。
最后是灰麻布包裹的残损兵器。他将其放在台角阴位,远离阳光直射。布包刚放下,内部便传来细微吸灵声响。他伸手按住,引一丝寒流渗入布中,压制其对外界灵气的汲取。确认稳定后,才将兽皮卷轴取出,小心展开最完整的一卷。
图纹复杂,记录的是血脉炼化之术的关键节点。他只看了片刻,便重新卷起,用丝绳捆紧。这类邪修技艺虽能速成,但根基不稳,易生反噬。他决定交由文献阁封存,严禁外传。
一切整理完毕,他立于高台中央,双手按在青岩边缘。阵纹感应到他的气息,微微震颤。他启唇,声音不高,却借阵法扩散至四方:
“此战所得,皆源于共斗,当归于共用。”
话音落下,东南方向铸兵坊火光闪动,有人抬头望来;西北医庐窗扉轻响,守边长老团一名执事起身伫立。各大宗门虽无人现身,但已有回应通过传音回流至台基——认可之意,藏于沉默之中。
他继续说道:“两件残兵交予铸兵世家,限七日内完成修复,成品优先补给前线轮值守卫。三瓶固元丹赠守边长老团,用于伤员调养,不得挪作他用。剩余丹药与材料统一入库,设五方监管,按需申领。兽皮卷轴移交文献阁,封存研究,违者依律处置。”
说完,他并未等待答复,而是俯身将白玉小匣重新封好,连同瓷瓶一起收入行囊。残兵与卷轴则单独包起,准备稍后亲自送达。
此时,东方天际云层裂开一线,阳光洒落在议事台上。他站在光中,身影笔直。远处铸兵坊已响起锻打声,铁锤撞击金属的节奏清晰可闻;医庐方向飘来淡淡药香,气息平稳,不再杂乱。
他静坐台侧,取出一枚最低阶的培元丹服下。丹药入口即化,暖流顺喉而下,迅速渗入四肢百骸。此前战斗损耗的经脉正在缓慢恢复,回暖速度比预想更快。他闭目感受片刻,确认品质未损,心中安定。
片刻后,他睁开眼,望向南方山脉。那里有一处废弃矿洞,曾是敌方灵材供应地之一。如今已被封锁,但他知道,若要真正实现资源自给,必须尽快重启开采。不过此事不在今日议程之内。
他起身,将行囊背好,正准备离开议事台,忽然察觉胸前玉囊又有异样。
不是发热,而是轻微震动,仿佛内部晶体正与某种遥远频率产生共鸣。他低头抚过玉囊表面,触感冰凉如初,但指腹下传来极其细微的跳动感,像是心跳,又像脉冲。
他解开外层封符,打开玉囊查看。晶体依旧漆黑,幽蓝光泽隐现,表面似乎多了一道极细的裂痕,肉眼几乎不可见。他以灵力探查,识海再度出现短暂空白——这一次持续时间更长,接近一息。
意识恢复瞬间,他猛然合上玉囊,重新贴身收好。
就在这时,天空掠过一道影子。
他抬头,只见一只灰羽飞禽自北而来,翅展近丈,爪下抓着一块石牌。那石牌呈暗红色,边缘刻有断裂符文,正是昨日尚未回收的最后一块巡界令。
飞禽降落在议事台边缘,双爪落地时发出沉重闷响。它没有发出叫声,只是松开利爪,任石牌滑落石面。随后静静站立,目光直视路明。
路明盯着它看了几息。
这鸟不属于任何已知信使体系。
        三息之后,热度减退,如同退潮般悄然隐去。他未松手,反而将晶体从袖袋取出,换作胸前一块特制玉囊收容。玉囊表面刻有双层镇灵符纹,封口时指尖轻点两下,符线微亮即灭。做完这些,他才继续抬步,踏上最后一级石阶。
前方光亮渐强,山道尽头是洪荒中枢的青石广场。晨雾尚未散尽,远处几座高台轮廓隐约可见。他走出通道,肩头长剑垂地,步伐沉稳。广场空无一人,但四周宗门驻地已有动静,屋檐下升起淡淡炊烟,偶尔传来低语与器物碰撞声。
他径直走向中央议事台。台面由整块青岩打磨而成,边缘刻有古阵纹路,中央凹陷处可嵌入传音核心。他在台前站定,解下行囊,轻轻放在地面。布袋刚一接触石板,便传出轻微嗡鸣——瓷瓶中的药性仍在波动,若不处理,灵气将持续逸散。
路明蹲下身,先取出白玉小匣。匣盖掀开,九枚泛着青光的丹药整齐排列,表面气泡缓缓滚动,似未完全凝固。他以指尖在台面虚画静灵阵,线条深入石缝,隐隐泛起微蓝光泽。随后将丹药逐一枚入阵心,位置严格按照五行方位排布。阵成刹那,青光收敛,躁动止息。
接着是玉架上的瓷瓶。他逐一检查封口,发现其中一瓶蜡封松动,药香外溢。立即从怀中取出备用封蜡,以灵火融化后重新浇注,再用兽皮卷轴垫底,制成简易支架置于阵旁,避免震动倾倒。
最后是灰麻布包裹的残损兵器。他将其放在台角阴位,远离阳光直射。布包刚放下,内部便传来细微吸灵声响。他伸手按住,引一丝寒流渗入布中,压制其对外界灵气的汲取。确认稳定后,才将兽皮卷轴取出,小心展开最完整的一卷。
图纹复杂,记录的是血脉炼化之术的关键节点。他只看了片刻,便重新卷起,用丝绳捆紧。这类邪修技艺虽能速成,但根基不稳,易生反噬。他决定交由文献阁封存,严禁外传。
一切整理完毕,他立于高台中央,双手按在青岩边缘。阵纹感应到他的气息,微微震颤。他启唇,声音不高,却借阵法扩散至四方:
“此战所得,皆源于共斗,当归于共用。”
话音落下,东南方向铸兵坊火光闪动,有人抬头望来;西北医庐窗扉轻响,守边长老团一名执事起身伫立。各大宗门虽无人现身,但已有回应通过传音回流至台基——认可之意,藏于沉默之中。
他继续说道:“两件残兵交予铸兵世家,限七日内完成修复,成品优先补给前线轮值守卫。三瓶固元丹赠守边长老团,用于伤员调养,不得挪作他用。剩余丹药与材料统一入库,设五方监管,按需申领。兽皮卷轴移交文献阁,封存研究,违者依律处置。”
说完,他并未等待答复,而是俯身将白玉小匣重新封好,连同瓷瓶一起收入行囊。残兵与卷轴则单独包起,准备稍后亲自送达。
此时,东方天际云层裂开一线,阳光洒落在议事台上。他站在光中,身影笔直。远处铸兵坊已响起锻打声,铁锤撞击金属的节奏清晰可闻;医庐方向飘来淡淡药香,气息平稳,不再杂乱。
他静坐台侧,取出一枚最低阶的培元丹服下。丹药入口即化,暖流顺喉而下,迅速渗入四肢百骸。此前战斗损耗的经脉正在缓慢恢复,回暖速度比预想更快。他闭目感受片刻,确认品质未损,心中安定。
片刻后,他睁开眼,望向南方山脉。那里有一处废弃矿洞,曾是敌方灵材供应地之一。如今已被封锁,但他知道,若要真正实现资源自给,必须尽快重启开采。不过此事不在今日议程之内。
他起身,将行囊背好,正准备离开议事台,忽然察觉胸前玉囊又有异样。
不是发热,而是轻微震动,仿佛内部晶体正与某种遥远频率产生共鸣。他低头抚过玉囊表面,触感冰凉如初,但指腹下传来极其细微的跳动感,像是心跳,又像脉冲。
他解开外层封符,打开玉囊查看。晶体依旧漆黑,幽蓝光泽隐现,表面似乎多了一道极细的裂痕,肉眼几乎不可见。他以灵力探查,识海再度出现短暂空白——这一次持续时间更长,接近一息。
意识恢复瞬间,他猛然合上玉囊,重新贴身收好。
就在这时,天空掠过一道影子。
他抬头,只见一只灰羽飞禽自北而来,翅展近丈,爪下抓着一块石牌。那石牌呈暗红色,边缘刻有断裂符文,正是昨日尚未回收的最后一块巡界令。
飞禽降落在议事台边缘,双爪落地时发出沉重闷响。它没有发出叫声,只是松开利爪,任石牌滑落石面。随后静静站立,目光直视路明。
路明盯着它看了几息。
这鸟不属于任何已知信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