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兵坊的锤声慢了半拍,随即又恢复如常。路明指尖微动,那枚浮现在案前的传讯符表面波纹已然消散,仿佛刚才的波动从未发生。他没有再调取北境哨塔的反馈,也没有追查高空是否还有异样痕迹。地磁读数的变化只是一瞬,而真正需要他定夺的,是眼前这份尚未发出的文书。
玉牒悬浮不动,光晕流转,《共同发展备忘录》的最后一行字仍在闪烁。他目光落在“合作基础条款”一栏,手指轻点,将原本“洪荒提供技术支持”的表述彻底删除。几个呼吸间,新的措辞浮现:“双方共同组建技术协作组,共享阶段性成果,风险共担,收益均分。”
这不是施舍,也不是妥协。若想打破外界长久以来的戒备,就必须让他们看清——洪荒不是在求助,而是在搭建一条彼此都能走通的路。
他重新调出南溟商会近三年的交易记录。对方连续三次申请高阶净化材料均被驳回,最后一次甚至因矿区灵脉紊乱导致两座主炉报废。玄工阁的情况更为明显:去年与天枢院联合构建护山大阵失败,核心问题出在阵核稳定性不足,而这一环节恰好依赖纯净矿源供能。至于落霞宗,虽未公开显露困境,但其对外采购清单中,近两年新增了七种与灵土改良相关的稀有辅材。
这些细节拼凑起来,指向同一个结论:他们缺的不只是资源,更是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而洪荒掌握的矿脉净化术,不仅能提升产出纯度,还能大幅降低后续炼制损耗。这项技术本身并不算绝密,但它所形成的系统性优势,却是外界难以短时间复制的关键。
路明指尖滑动,在玉牒上划出三条主线路径。第一条,以净化流程为核心,向南溟商会开放部分非核心参数,换取对方炼器稀材的优先供应权,尤其是星纹铜母与赤晶砂。第二条,与玄工阁共享镇守大阵的部分联动模型,允许其研究能耗分配逻辑,条件是对方需提供边境通行便利,并协助运输一批重型锻具。第三条,对落霞宗提出共建灵土修复试点,由洪荒派遣两名技术人员驻场指导,回报则是对方必须在未来三年内,将其药材采购份额的六成定向投入洪荒药坊。
每一条都附带具体数据支撑。南溟商会若引入净化流程,三年内可节省人力成本近六成;玄工阁优化阵法后,整体续航能力预计延长三分之一;落霞宗的灵土试点一旦成功,将直接缓解其耕地退化危机。
他删去了原协议中“协助”“支援”这类带有俯视意味的词句,全部替换为“协同”“共建”。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哪怕一方暂时处于技术高位,也不能让对方觉得这是在领取恩赐。唯有让对方意识到,这场合作能解决他们自身无法突破的瓶颈,才有可能真正撬动意愿。
玉牒光晕微微震颤,推演系统开始自动生成模拟结果。第一轮测算显示,若三股势力同时接受提案,洪荒在未来十八个月内可累计获得至少三百斤星纹铜母、四十七件高阶阵核辅件,以及稳定药材来源。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输出建立的实际联系,将逐步瓦解白水府等敌对阵营的信息封锁网。
但问题也随之浮现。
条款太过严密,容易让人怀疑背后另有图谋;若过于宽松,则可能被钻空子,反噬自身利益。他沉吟片刻,在备忘录末尾加入两项新机制:一是双向监督制度,允许三方各自派遣一名观察员参与项目初期建设,同时洪荒也保留在对方矿区或工坊派驻协调人的权利;二是设立阶段性评估节点,任何一方若发现实际进展未达预期,可在提前三十日通报的前提下提出调整或终止,但必须提交详细理由并经督导组审核。
这样一来,既展现了开放诚意,又保留了足够的风控手段。不是无条件信任,而是用规则建立信任。
窗外夜色依旧深沉,远处山脊线上的灯火未曾减少。药庐方向升起的青烟早已散尽,巡守弟子换岗的铃声刚过不久,一切如常。唯有那块悬浮的玉牒,随着最后一项条款的确认,光晕逐渐趋于稳定。
路明伸手,将《共同发展备忘录》从玉牒中导出,封入一只淡青色传讯匣。匣体表面刻有五重加密符文,唯有接收到特定灵频信号才会开启。他没有立刻发送,而是将匣子轻轻放在案角,与昨日那份草稿并列。
此时,锻兵坊传来一声清越的金鸣,像是新器出炉的报讯。紧接着,钟楼敲响子时更鼓,整座洪荒中枢悄然转入深夜值守状态。
他仍端坐主位,双手交叠置于案前,目光落在传讯匣上。明日清晨,第一班信鹰便会启程,按预定顺序依次投递。南溟商会最远,需绕过云断山脉;玄工阁次之,途经三处关卡;落霞宗最近,半日内便可抵达。
只要有一方回应,僵局就有望打破。
就在他准备闭目稍作休整之际,案台上那枚待发的传讯符突然轻微一颤。不是波纹,也不是闪光,而是符纸边缘出现了一道极细的折痕,像是被某种无形之力短暂压过。
他睁开眼,视线缓缓移向那道折痕。
左手抬起,掌心贴住桌沿下的隐秘阵眼,一道指令无声传入地脉网络。三息后,识海中浮现最新反馈:北境哨塔未检测到高空轨迹异常,金属反光点消失,但昨夜同一区域的地磁读数,比前日高出半格,且波动曲线呈现规律性起伏,持续约十二个呼吸。
他收回手,未再调阅更多数据。
玉牒已封,备忘录静置案头,只待明日送出。
窗外,锻兵坊的锤声忽然停了一瞬。
        玉牒悬浮不动,光晕流转,《共同发展备忘录》的最后一行字仍在闪烁。他目光落在“合作基础条款”一栏,手指轻点,将原本“洪荒提供技术支持”的表述彻底删除。几个呼吸间,新的措辞浮现:“双方共同组建技术协作组,共享阶段性成果,风险共担,收益均分。”
这不是施舍,也不是妥协。若想打破外界长久以来的戒备,就必须让他们看清——洪荒不是在求助,而是在搭建一条彼此都能走通的路。
他重新调出南溟商会近三年的交易记录。对方连续三次申请高阶净化材料均被驳回,最后一次甚至因矿区灵脉紊乱导致两座主炉报废。玄工阁的情况更为明显:去年与天枢院联合构建护山大阵失败,核心问题出在阵核稳定性不足,而这一环节恰好依赖纯净矿源供能。至于落霞宗,虽未公开显露困境,但其对外采购清单中,近两年新增了七种与灵土改良相关的稀有辅材。
这些细节拼凑起来,指向同一个结论:他们缺的不只是资源,更是稳定的技术支撑体系。而洪荒掌握的矿脉净化术,不仅能提升产出纯度,还能大幅降低后续炼制损耗。这项技术本身并不算绝密,但它所形成的系统性优势,却是外界难以短时间复制的关键。
路明指尖滑动,在玉牒上划出三条主线路径。第一条,以净化流程为核心,向南溟商会开放部分非核心参数,换取对方炼器稀材的优先供应权,尤其是星纹铜母与赤晶砂。第二条,与玄工阁共享镇守大阵的部分联动模型,允许其研究能耗分配逻辑,条件是对方需提供边境通行便利,并协助运输一批重型锻具。第三条,对落霞宗提出共建灵土修复试点,由洪荒派遣两名技术人员驻场指导,回报则是对方必须在未来三年内,将其药材采购份额的六成定向投入洪荒药坊。
每一条都附带具体数据支撑。南溟商会若引入净化流程,三年内可节省人力成本近六成;玄工阁优化阵法后,整体续航能力预计延长三分之一;落霞宗的灵土试点一旦成功,将直接缓解其耕地退化危机。
他删去了原协议中“协助”“支援”这类带有俯视意味的词句,全部替换为“协同”“共建”。合作的前提是平等,哪怕一方暂时处于技术高位,也不能让对方觉得这是在领取恩赐。唯有让对方意识到,这场合作能解决他们自身无法突破的瓶颈,才有可能真正撬动意愿。
玉牒光晕微微震颤,推演系统开始自动生成模拟结果。第一轮测算显示,若三股势力同时接受提案,洪荒在未来十八个月内可累计获得至少三百斤星纹铜母、四十七件高阶阵核辅件,以及稳定药材来源。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输出建立的实际联系,将逐步瓦解白水府等敌对阵营的信息封锁网。
但问题也随之浮现。
条款太过严密,容易让人怀疑背后另有图谋;若过于宽松,则可能被钻空子,反噬自身利益。他沉吟片刻,在备忘录末尾加入两项新机制:一是双向监督制度,允许三方各自派遣一名观察员参与项目初期建设,同时洪荒也保留在对方矿区或工坊派驻协调人的权利;二是设立阶段性评估节点,任何一方若发现实际进展未达预期,可在提前三十日通报的前提下提出调整或终止,但必须提交详细理由并经督导组审核。
这样一来,既展现了开放诚意,又保留了足够的风控手段。不是无条件信任,而是用规则建立信任。
窗外夜色依旧深沉,远处山脊线上的灯火未曾减少。药庐方向升起的青烟早已散尽,巡守弟子换岗的铃声刚过不久,一切如常。唯有那块悬浮的玉牒,随着最后一项条款的确认,光晕逐渐趋于稳定。
路明伸手,将《共同发展备忘录》从玉牒中导出,封入一只淡青色传讯匣。匣体表面刻有五重加密符文,唯有接收到特定灵频信号才会开启。他没有立刻发送,而是将匣子轻轻放在案角,与昨日那份草稿并列。
此时,锻兵坊传来一声清越的金鸣,像是新器出炉的报讯。紧接着,钟楼敲响子时更鼓,整座洪荒中枢悄然转入深夜值守状态。
他仍端坐主位,双手交叠置于案前,目光落在传讯匣上。明日清晨,第一班信鹰便会启程,按预定顺序依次投递。南溟商会最远,需绕过云断山脉;玄工阁次之,途经三处关卡;落霞宗最近,半日内便可抵达。
只要有一方回应,僵局就有望打破。
就在他准备闭目稍作休整之际,案台上那枚待发的传讯符突然轻微一颤。不是波纹,也不是闪光,而是符纸边缘出现了一道极细的折痕,像是被某种无形之力短暂压过。
他睁开眼,视线缓缓移向那道折痕。
左手抬起,掌心贴住桌沿下的隐秘阵眼,一道指令无声传入地脉网络。三息后,识海中浮现最新反馈:北境哨塔未检测到高空轨迹异常,金属反光点消失,但昨夜同一区域的地磁读数,比前日高出半格,且波动曲线呈现规律性起伏,持续约十二个呼吸。
他收回手,未再调阅更多数据。
玉牒已封,备忘录静置案头,只待明日送出。
窗外,锻兵坊的锤声忽然停了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