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盯着玉碟上的热源图像,那道模糊身影扛着设备箱走入坑道的画面反复回放。他没有下令追查,也没有召人议事,只是将影像封入加密阵列,存进主殿密档。
片刻后,他调出南溟商会近三个月的资源申报记录,逐条比对供给品类与使用去向。火晶砂、符纸原料、阵眼组件——这些被暂停输送的物资,每一项都卡在洪荒工坊运转的关键节点上。但他更关注的是另一组数据:南溟旗下三家炼符坊的产能报表。
他的手指在某一行停住。高阶稳定符纸的日均产量比半年前下降四成,而这类符纸的制作必须依赖洪荒境内特有的灵脉震荡频率。外界无法复制这种环境,一旦合作中断,他们的核心业务将难以为继。
路明合上玉牒,召来幕僚虚拟投影。他只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提供灵脉支持,他们最迟多久会陷入生产停滞?”
幕僚计算片刻,报出一个数字:**二十三日**。
“够了。”他说。
接下来两个时辰,他调阅了所有应急调配方案的技术细节,又翻出《风险白皮书》中关于生态修复成本的测算章节。最终,他在一张空白玉简上写下三行字:
一、允许南溟提前支取两成已核定未发放资源配额;
二、支取条件为共同建设东侧污染防控阵列,费用由双方按比例承担;
三、后续开采许可与阵列运行达标率挂钩,连续三个月合格者可解锁更高额度。
这不是妥协,而是换一条路走。他们想要快,那就给他们快的机会,但这条路必须经过洪荒设定的关卡。
他命人将这份草案传给几位本土长老,附言仅一句:“若不愿谈新规则,就只能等他们采完走人。”
不到半炷香,回复陆续抵达。有人质疑这是变相让利,也有人担心监管难以落实。路明逐一回应,语气平稳:“我们没给他们多一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只是把原本锁死的门,换成带锁的桥。想过来,就得按我们的方式走。”
其中一位长老问:“若他们仍坚持原有模式呢?”
路明答:“那就让他们自己去找能稳定符纸灵性的地脉。”
消息发出后,他并未等待答复,而是直接启动通联台内部调度程序,将备用灵脉阵列的负荷重新分配。原本用于维持工坊运转的能源,抽出三成转向东部边缘区域的地基加固工程。同时,命令沈舟团队在原坑道外围布设新型监测节点,不声张,也不拦截,只记录进出频次与携带物重量。
这一系列动作没有对外公告,但在系统底层留下了清晰的操作轨迹。南溟方面若想探查,不难发现洪荒正在加大对东部区域的投入。
夜深时,一份匿名传函送至主殿。打开后,是一段截取自南溟内部通讯的残片,内容提及“符纸订单积压严重,若下月无法交付,三家客户将转投 petitors”。虽然文字中途断裂,但足以说明对方并非铁板一块。
路明将这段信息并入方案附件,再次整理全文逻辑链条。这一次,他不再通过官方渠道发送,而是用私人信道,直送南溟联络使手中。
附言写道:“可谈,但只谈新框架。旧事不必再提,未来如何走,你们选。”
他没有要求即时回复,也没有附加时限。做完这些,他起身走到墙边,查看那根代表合作风险的红线。它依旧亮着,但波动频率已不如昨日急促。
大约两个时辰后,玉碟轻震。南溟方面回信:愿派代表进行闭门磋商,时间定于明日辰时,地点在通联台附属议厅,不带随员,不录公文。
路明看完消息,将玉简置于案头,取出另一枚空白载体开始修订条款细节。他在“联合监管机制”一条中加入具体执行标准:双方各派驻两名监察员,每日轮值,数据实时同步至独立验证阵列,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调改参数。
正修改间,前线传来新报:昨夜又有两人进入隐蔽坑道,携带设备箱体较前次轻了约三成,离开时箱体明显鼓胀。推测已在地下完成初步采集。
他看完报告,放在一边,继续完善方案。这一次,他没有再提追责,也没有强调违规证据,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确保今后每一笔收益都能持续”。
天光微亮时,草案终稿完成。他通读一遍,确认无遗漏后,将其刻录入三枚玉简:一枚存档,一枚送往长老团征求意见,最后一枚握在手中,等待会谈开始。
窗外,主城方向仍有几处灯火未熄,那是尚未完全停工的工坊在做最后支撑。他知道,这些人等不起漫长的拉锯。
就在他准备起身前往议厅时,玉碟再次震动。这次是沈舟发来的加密讯息,附带一张地下岩层扫描图。图中标注出一处新出现的空腔,位置恰好位于南溟最近活动区域下方,且与主水源支流仅有薄层岩壁相隔。
路明盯着那片区域看了几秒,然后拿起笔,在方案末尾添上一条补充条款:
“所有新开掘作业点,须提前四十八个时辰提交地质结构图,并接受双方法师联合勘验。未经共同签字,不得动工。”
他放下笔,将玉简收入袖中。
脚步刚动,玉碟又震了一下。
他低头看去,是一条来自南溟驻地的消息,只有短短一句:
“我们的人已经在路上。”
        片刻后,他调出南溟商会近三个月的资源申报记录,逐条比对供给品类与使用去向。火晶砂、符纸原料、阵眼组件——这些被暂停输送的物资,每一项都卡在洪荒工坊运转的关键节点上。但他更关注的是另一组数据:南溟旗下三家炼符坊的产能报表。
他的手指在某一行停住。高阶稳定符纸的日均产量比半年前下降四成,而这类符纸的制作必须依赖洪荒境内特有的灵脉震荡频率。外界无法复制这种环境,一旦合作中断,他们的核心业务将难以为继。
路明合上玉牒,召来幕僚虚拟投影。他只提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提供灵脉支持,他们最迟多久会陷入生产停滞?”
幕僚计算片刻,报出一个数字:**二十三日**。
“够了。”他说。
接下来两个时辰,他调阅了所有应急调配方案的技术细节,又翻出《风险白皮书》中关于生态修复成本的测算章节。最终,他在一张空白玉简上写下三行字:
一、允许南溟提前支取两成已核定未发放资源配额;
二、支取条件为共同建设东侧污染防控阵列,费用由双方按比例承担;
三、后续开采许可与阵列运行达标率挂钩,连续三个月合格者可解锁更高额度。
这不是妥协,而是换一条路走。他们想要快,那就给他们快的机会,但这条路必须经过洪荒设定的关卡。
他命人将这份草案传给几位本土长老,附言仅一句:“若不愿谈新规则,就只能等他们采完走人。”
不到半炷香,回复陆续抵达。有人质疑这是变相让利,也有人担心监管难以落实。路明逐一回应,语气平稳:“我们没给他们多一分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只是把原本锁死的门,换成带锁的桥。想过来,就得按我们的方式走。”
其中一位长老问:“若他们仍坚持原有模式呢?”
路明答:“那就让他们自己去找能稳定符纸灵性的地脉。”
消息发出后,他并未等待答复,而是直接启动通联台内部调度程序,将备用灵脉阵列的负荷重新分配。原本用于维持工坊运转的能源,抽出三成转向东部边缘区域的地基加固工程。同时,命令沈舟团队在原坑道外围布设新型监测节点,不声张,也不拦截,只记录进出频次与携带物重量。
这一系列动作没有对外公告,但在系统底层留下了清晰的操作轨迹。南溟方面若想探查,不难发现洪荒正在加大对东部区域的投入。
夜深时,一份匿名传函送至主殿。打开后,是一段截取自南溟内部通讯的残片,内容提及“符纸订单积压严重,若下月无法交付,三家客户将转投 petitors”。虽然文字中途断裂,但足以说明对方并非铁板一块。
路明将这段信息并入方案附件,再次整理全文逻辑链条。这一次,他不再通过官方渠道发送,而是用私人信道,直送南溟联络使手中。
附言写道:“可谈,但只谈新框架。旧事不必再提,未来如何走,你们选。”
他没有要求即时回复,也没有附加时限。做完这些,他起身走到墙边,查看那根代表合作风险的红线。它依旧亮着,但波动频率已不如昨日急促。
大约两个时辰后,玉碟轻震。南溟方面回信:愿派代表进行闭门磋商,时间定于明日辰时,地点在通联台附属议厅,不带随员,不录公文。
路明看完消息,将玉简置于案头,取出另一枚空白载体开始修订条款细节。他在“联合监管机制”一条中加入具体执行标准:双方各派驻两名监察员,每日轮值,数据实时同步至独立验证阵列,任何一方不得单方面调改参数。
正修改间,前线传来新报:昨夜又有两人进入隐蔽坑道,携带设备箱体较前次轻了约三成,离开时箱体明显鼓胀。推测已在地下完成初步采集。
他看完报告,放在一边,继续完善方案。这一次,他没有再提追责,也没有强调违规证据,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确保今后每一笔收益都能持续”。
天光微亮时,草案终稿完成。他通读一遍,确认无遗漏后,将其刻录入三枚玉简:一枚存档,一枚送往长老团征求意见,最后一枚握在手中,等待会谈开始。
窗外,主城方向仍有几处灯火未熄,那是尚未完全停工的工坊在做最后支撑。他知道,这些人等不起漫长的拉锯。
就在他准备起身前往议厅时,玉碟再次震动。这次是沈舟发来的加密讯息,附带一张地下岩层扫描图。图中标注出一处新出现的空腔,位置恰好位于南溟最近活动区域下方,且与主水源支流仅有薄层岩壁相隔。
路明盯着那片区域看了几秒,然后拿起笔,在方案末尾添上一条补充条款:
“所有新开掘作业点,须提前四十八个时辰提交地质结构图,并接受双方法师联合勘验。未经共同签字,不得动工。”
他放下笔,将玉简收入袖中。
脚步刚动,玉碟又震了一下。
他低头看去,是一条来自南溟驻地的消息,只有短短一句:
“我们的人已经在路上。”